“最近生意可还好?”姜宁一边吃一边问道。
“托您的福,最近的生意还过得去。”老板回答道。
姜宁是这家店的十多年的老顾客,当初刚开店没多久,姜宁就来光顾过了。
这老板当时还很年轻,是个非常勤快朴实的汉子。
最让姜宁欣赏的是,姜宁与这老板已经是老相识了,可这老板却从来不打听姜宁的身份。
这么多年下来,两人从未过问对方的姓名,而对方也一直不知道姜宁是干什么的。
这老板人品不差,做出来的食物有特色,也很好吃。
姜宁挺喜欢他们家的豆花。
豆香味十足,口感丝滑纯正。
别家的豆花,姜宁也试过,绝对做不出这个味道来。
不过重点还是这一份炉桥酥,属于本店特色,是这个老板自已发明的。
虽然只是一种油渣的面粉食物,基本上京中所有的小店,都存在这种食物。
但这老板把这一份普通的食物,做出了特色。
口感微甜,外酥里嫩。
实际上这种口味的点心,不太符合京城人的口味。
不过姜宁很喜欢,尤其是那一口酥脆的部分,不是彻底渣成了酥,而是只裹着轻微一层的酥脆。
吃起来会有一种劲道的独特口感,姜宁就喜欢这一口。
姜宁用筷子夹起一块炉桥酥,细细的品尝了一口。
“不错,就是这个味儿。你对火候的掌控,已经赶上宫里的御厨了。”姜宁笑道。
“我什么人?哪能跟御厨比?公子取笑我了不是?”
“新招了个伙计,看样子生意是好些了。”姜宁笑道。
“别提了,那家伙,成天油嘴滑舌的。当初看他差点饿死,才给了他两口吃的。可没想到这家伙赖着不走了。好在这家伙,干活还算勤快。”
“快饿死了?”姜宁听到这话,眉头微皱。
“是啊……害,不说这个,您难得来一趟,我跟您分享一桩喜事。”老板说着,脸上马上浮现出春风得意的神情。
“什么喜事?”姜宁问道。
“我要娶亲了,桂花坪鞋店的老板娘,今年才二十八岁,前两年成了寡妇,带了个娃儿。”老板满脸欣喜的跟姜宁分享着。
“不错,恭喜恭喜。”姜宁淡淡笑道。
“公子,您到时候要是有空,一定要赏脸来喝一杯喜酒。”老板向姜宁发出邀请。
“好啊,一定,什么时候?”姜宁问道。
“下月十八。偷偷告诉你,我特意花二两银子,请一位崇文馆的儒生挑选的日子。崇文馆公子您应该知道吧?”老板笑着问道。
“知道。”姜宁淡淡笑着,“怎么崇文馆的人,还充当道士?这不是抢道士的饭碗吗?”
“害,这我就不懂了。总之说定了啊,下月您一定来。对了,您还不知道我家在哪呢。出门左拐,到巷子头,炉桥旁边就是。也不用我给您指认,到时候哪家最热闹,哪家就是我家不是?”老板笑道。
老板拉了拉椅子,往前凑了凑。
“我媳妇儿的鞋店生意不好,所以我让她关张了。她现在就在我店里帮忙呢,还做出了一种新的豆花。
虽然我知道公子您不太喜欢接受新奇的口味,不过您要不要试一试?算我请您的。”
“行啊,试试。”
“好嘞,客官您稍等。”
不多时,老板重新端来一碗豆花,推到了姜宁面前。
姜宁端起豆花,细细一闻,然后浅尝一口。
这豆花不是普通口味的豆花,其中有一股淡淡的桂花香味,吃起来不仅仅令人感觉更加爽口,甚至还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加了桂花酿,有酒香,却又没酒劲。你媳妇儿有这手艺,怎么会去卖鞋?”姜宁对这种新口味的豆花表示非常满意。
“能得到公子您的称赞,实在是难得啊。公子您说,这新口味的豆花,有没有赚头啊?”老板问道。
“做饮食你是专业的,这问题应该我请教你才是。”姜宁淡淡一笑,继续品尝美味的豆花。
“京城人都喜欢咸口的豆花,也就是您,或者偶尔来了南边进京的客人,才会吃一碗甜口的。
这要是在南方,我跟我媳妇儿肯定能凭着这这一碗桂花酿豆花发点小财,不过在京城……说不准。”
老板拧着眉头说道。
姜宁细细思考了一下,又吃下一口炉桥酥。
“你换一种思路,也许能做出爆款来。”姜宁说道。
“什么叫做爆款?”
“比如六味居的烤鸭;京上厨的糖醋排骨。再比如荷花塘的白桃小饮;东玉门的全羊宴。”姜宁说道。
听到这话,老板顿时就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公子您说的那可都是京中最高档的食肆酒楼,我这破烂小店,哪能跟那些顶级相比?也就是公子您光顾小店,此外,哪还有公子哥光顾这种小店?”老板喃喃道。
“我就这么一说,你就这么一听。”姜宁一边吃,一边说道。
“害,不跟您说了,您慢慢享用,来客人了。”
老板起身走了,姜宁安静的享用着美食。
一口不浪费的全吃完后,姜宁喊了一声“结账”。
那伙计立马小跑了过来,弯着腰热情的说道:“客官您好,东家说了您的账免了。您是我们家的老顾客,以后您常来啊。”
姜宁掏出小一两银子来,放在了桌子上。
小伙计看到一两白花花的银子,顿时抿了抿嘴唇。
这个面相俊朗清秀,甚至眉眼有点像当今陛下的公子,不仅仅穿的富贵,出手也挺大方。
“使不得,东家说不要您的钱。”
“吃饭给钱,天经地义。”
姜宁没有去收回银子,伙计只是个伙计,也不敢把银子拿起来强塞给姜宁。
在这个世界,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我听你东家说,你是从哪里逃难来的?”姜宁起身后,随口问了一嘴。
“嗯,从沧州来的,走了快一年,幸亏一路上的好心人多,勉强活着来到了京师。”伙计如实回答道。
姜宁眉宇之间毫无任何波澜,可心中却泛起了一丝涟漪。
他笑着问道:“京城如何?”
“跟我在沧州听到的一样,只要使力气,就能讨个生计。”
“走了,钱记得收起来。”
“承惠,客官您慢走。”
姜宁走出大门,出了巷子。
这时,一人从后面跟上了姜宁的脚步,不显山不露水。
“你去那家小店,仔细询问一下具体情况,不要暴露。朕到天元台走走,你打听好了来天元台。”
“遵旨。”
“托您的福,最近的生意还过得去。”老板回答道。
姜宁是这家店的十多年的老顾客,当初刚开店没多久,姜宁就来光顾过了。
这老板当时还很年轻,是个非常勤快朴实的汉子。
最让姜宁欣赏的是,姜宁与这老板已经是老相识了,可这老板却从来不打听姜宁的身份。
这么多年下来,两人从未过问对方的姓名,而对方也一直不知道姜宁是干什么的。
这老板人品不差,做出来的食物有特色,也很好吃。
姜宁挺喜欢他们家的豆花。
豆香味十足,口感丝滑纯正。
别家的豆花,姜宁也试过,绝对做不出这个味道来。
不过重点还是这一份炉桥酥,属于本店特色,是这个老板自已发明的。
虽然只是一种油渣的面粉食物,基本上京中所有的小店,都存在这种食物。
但这老板把这一份普通的食物,做出了特色。
口感微甜,外酥里嫩。
实际上这种口味的点心,不太符合京城人的口味。
不过姜宁很喜欢,尤其是那一口酥脆的部分,不是彻底渣成了酥,而是只裹着轻微一层的酥脆。
吃起来会有一种劲道的独特口感,姜宁就喜欢这一口。
姜宁用筷子夹起一块炉桥酥,细细的品尝了一口。
“不错,就是这个味儿。你对火候的掌控,已经赶上宫里的御厨了。”姜宁笑道。
“我什么人?哪能跟御厨比?公子取笑我了不是?”
“新招了个伙计,看样子生意是好些了。”姜宁笑道。
“别提了,那家伙,成天油嘴滑舌的。当初看他差点饿死,才给了他两口吃的。可没想到这家伙赖着不走了。好在这家伙,干活还算勤快。”
“快饿死了?”姜宁听到这话,眉头微皱。
“是啊……害,不说这个,您难得来一趟,我跟您分享一桩喜事。”老板说着,脸上马上浮现出春风得意的神情。
“什么喜事?”姜宁问道。
“我要娶亲了,桂花坪鞋店的老板娘,今年才二十八岁,前两年成了寡妇,带了个娃儿。”老板满脸欣喜的跟姜宁分享着。
“不错,恭喜恭喜。”姜宁淡淡笑道。
“公子,您到时候要是有空,一定要赏脸来喝一杯喜酒。”老板向姜宁发出邀请。
“好啊,一定,什么时候?”姜宁问道。
“下月十八。偷偷告诉你,我特意花二两银子,请一位崇文馆的儒生挑选的日子。崇文馆公子您应该知道吧?”老板笑着问道。
“知道。”姜宁淡淡笑着,“怎么崇文馆的人,还充当道士?这不是抢道士的饭碗吗?”
“害,这我就不懂了。总之说定了啊,下月您一定来。对了,您还不知道我家在哪呢。出门左拐,到巷子头,炉桥旁边就是。也不用我给您指认,到时候哪家最热闹,哪家就是我家不是?”老板笑道。
老板拉了拉椅子,往前凑了凑。
“我媳妇儿的鞋店生意不好,所以我让她关张了。她现在就在我店里帮忙呢,还做出了一种新的豆花。
虽然我知道公子您不太喜欢接受新奇的口味,不过您要不要试一试?算我请您的。”
“行啊,试试。”
“好嘞,客官您稍等。”
不多时,老板重新端来一碗豆花,推到了姜宁面前。
姜宁端起豆花,细细一闻,然后浅尝一口。
这豆花不是普通口味的豆花,其中有一股淡淡的桂花香味,吃起来不仅仅令人感觉更加爽口,甚至还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加了桂花酿,有酒香,却又没酒劲。你媳妇儿有这手艺,怎么会去卖鞋?”姜宁对这种新口味的豆花表示非常满意。
“能得到公子您的称赞,实在是难得啊。公子您说,这新口味的豆花,有没有赚头啊?”老板问道。
“做饮食你是专业的,这问题应该我请教你才是。”姜宁淡淡一笑,继续品尝美味的豆花。
“京城人都喜欢咸口的豆花,也就是您,或者偶尔来了南边进京的客人,才会吃一碗甜口的。
这要是在南方,我跟我媳妇儿肯定能凭着这这一碗桂花酿豆花发点小财,不过在京城……说不准。”
老板拧着眉头说道。
姜宁细细思考了一下,又吃下一口炉桥酥。
“你换一种思路,也许能做出爆款来。”姜宁说道。
“什么叫做爆款?”
“比如六味居的烤鸭;京上厨的糖醋排骨。再比如荷花塘的白桃小饮;东玉门的全羊宴。”姜宁说道。
听到这话,老板顿时就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公子您说的那可都是京中最高档的食肆酒楼,我这破烂小店,哪能跟那些顶级相比?也就是公子您光顾小店,此外,哪还有公子哥光顾这种小店?”老板喃喃道。
“我就这么一说,你就这么一听。”姜宁一边吃,一边说道。
“害,不跟您说了,您慢慢享用,来客人了。”
老板起身走了,姜宁安静的享用着美食。
一口不浪费的全吃完后,姜宁喊了一声“结账”。
那伙计立马小跑了过来,弯着腰热情的说道:“客官您好,东家说了您的账免了。您是我们家的老顾客,以后您常来啊。”
姜宁掏出小一两银子来,放在了桌子上。
小伙计看到一两白花花的银子,顿时抿了抿嘴唇。
这个面相俊朗清秀,甚至眉眼有点像当今陛下的公子,不仅仅穿的富贵,出手也挺大方。
“使不得,东家说不要您的钱。”
“吃饭给钱,天经地义。”
姜宁没有去收回银子,伙计只是个伙计,也不敢把银子拿起来强塞给姜宁。
在这个世界,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我听你东家说,你是从哪里逃难来的?”姜宁起身后,随口问了一嘴。
“嗯,从沧州来的,走了快一年,幸亏一路上的好心人多,勉强活着来到了京师。”伙计如实回答道。
姜宁眉宇之间毫无任何波澜,可心中却泛起了一丝涟漪。
他笑着问道:“京城如何?”
“跟我在沧州听到的一样,只要使力气,就能讨个生计。”
“走了,钱记得收起来。”
“承惠,客官您慢走。”
姜宁走出大门,出了巷子。
这时,一人从后面跟上了姜宁的脚步,不显山不露水。
“你去那家小店,仔细询问一下具体情况,不要暴露。朕到天元台走走,你打听好了来天元台。”
“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