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二十余万南军便列成三路纵队,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浩浩荡荡向北进发。
甲胄碰撞声与马蹄踏雪声交织,在寂静的北境雪原上格外响亮。
连日暴雪虽将山川河流裹进一片纯白,却丝毫浇不灭他们平定燕逆的决心。
三日后,李景隆率领的十万主力抵达居庸关下。
关隘上燕军旗帜猎猎,六万守军刚与雄县、永宁的援兵汇合,兵力勉强凑至十万。
这场十万对十万的对决,从纸面看势均力敌,可明眼人皆知燕军早已元气大伤。
主力折损后,从雄县、永宁两地调来的兵力大多都是虚有其表的乌合之众。
更关键的是,李景隆麾下还带着南军最精锐的火器营。
随着李景隆一声令下,火器营率先发难。
霎时间,火炮轰鸣震得山体发颤,铅弹如暴雨般砸向关隘。
燕军从未见过如此密集的火力,守军阵脚大乱,不少人还没反应过来便已倒在血泊中。
李景隆抓住时机,亲自坐镇中军指挥。
盛庸领兵从正面强攻,平安率部绕至侧翼袭扰,刚从涿州调来的铁铉则带领重甲步兵,准备随时突破缺口。
三路兵马协同作战,不过半日便撕开了燕军的防线。
南军将士呐喊着涌入居庸关,与残余燕军展开巷战。
李景隆身骑白马,银甲上溅满鲜血,手持长枪亲自冲锋,一路杀到朱棣的临时居所。
可很快便发现屋内空空如也,桌椅翻倒,显然主人早已撤离。
“少主,搜遍了整个关隘,都没找到朱棣的踪迹。”福生快步赶来,脸上满是焦急。
李景隆站在窗前,望着关外茫茫雪原,眼神冷冽:“传令下去,铁铉留三万兵马驻守居庸关,清理战场、修补城墙。”
“盛庸和平安即刻率领剩余兵力北上,务必追上朱棣!”
“另外,悬下重赏——生擒朱棣者,官升三级。取其首级者,赏黄金万两!”
军令传下,半柱香后,盛庸、平安便带着五万兵马出发,对丢盔弃甲的燕逆展开了一场无休止的猎杀。
他们踏着燕军残留的脚印,在雪地里展开追击。
而居庸关的最高处,一面“景”字大旗已经缓缓升起,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这座北境重要关隘,终于重回南军掌控。
此役,南军折损两万,燕军则从十万锐减至四万,如此悬殊的战果,火器营的出色发挥功不可没。
火器营统领狄龙在军中的地位,再次水涨船高,与铁平盛等人平起而坐。
...
两日后的深夜,一处深山雪林里燃起了点点火光。
数万南军将士举着火把,将半山腰的一处山坳团团围住,火把连成的火龙蜿蜒曲折,把漆黑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
“杀!杀!杀!”
将士们的呐喊声此起彼伏,震得树枝上的积雪簌簌掉落,山坳里的燕军残兵更是吓得浑身发抖。
这些燕军早已丢盔弃甲,有的士兵连兵器都丢了,只能蜷缩在角落里,惊恐地看着周围的南军。
这时,一匹白马踏雪而来,李景隆端坐马背,银甲上的血渍在火光下格外醒目,手中的长枪还在滴着血。
他缓缓穿过人群,目光锐利地扫过坳中残兵。
“少主,不是朱棣。”福生快步上前,压低声音提醒。
李景隆顺着福生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残兵中间,一个满身伤痕的将领正被几名死士护着。
正是朱棣次子朱高煦。
自离开居庸关后,李景隆便带着兵马一路追杀,可朱棣却又像之前那次一样,再一次凭空消失了,一点踪迹都没有留下。
本以为这次能将其抓获,没想到又是一场空欢喜。
朱高煦看着李景隆,眼神里满是恐惧与挣扎。
他咽了口唾沫,双拳紧握,原以为逃出居庸关就能躲过一劫,却没想到南军追得这么紧,最终还是落了网。
山风呼啸,卷起地上的积雪,南军将士的呐喊声还在继续,而朱高煦知道,自己的死期,恐怕真的到了。
“少主,该如何处置还得您来定夺。”见李景隆望着山坳沉默良久,福生稍作迟疑,小心翼翼地开口。
“都杀了吧。”李景隆声音平淡,随即便牵着缰绳调转了马头。
没能抓到朱棣,他心中本就积着失望,如今面对这群燕军残部,更无半分留手的打算。
而对于朱高煦这位燕王庶子,他心里并没什么好感,上次已放了一马,此番再遇,绝无放虎归山的道理。
可是正当他准备离开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一道带着颤音的呼喊:“等等!”
李景隆动作一顿,缓缓转过身。
只见朱高煦突然推开身前护着他的死士,强撑着镇定,一步步向李景隆走来。
“小王爷?!”燕军死士们见状大惊,想要上前阻拦,却已来不及。
朱高煦满身泥泞与血污,仿佛没听见手下的惊呼,依旧大步向前。
可刚走没几步,便被福生带来的护卫持刀拦住,冰冷的刀锋几乎贴到他的咽喉。
李景隆盯着他看了片刻,忽然抬手示意护卫让开:“让他过来。”
他倒要看看,这位素来心狠手辣的燕王庶子,到了死到临头的地步,还能耍出什么花样。
然而下一秒,李景隆却瞳孔微缩——只见朱高煦走到他的战马前,竟毫无征兆地“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紧接着俯身行下五体投地的大礼,额头重重磕在积雪覆盖的冻土上。
“景帅在上,请受小王一拜!”朱高煦的声音带着一丝刻意压低的恭敬。
“若今日能得景帅饶我性命,从今往后,我愿唯景帅马首是瞻,绝无二心!”
他顿了顿,又急忙补充道,“不止如此,我还能帮景帅清剿燕逆残部,亲手铲除朱棣!”
“小王爷?!”身后的燕军死士们听到这话,无不目瞪口呆,脸上写满了不敢置信。
他们拼死突围,舍命护卫,到头来,自己效忠的主子竟要临阵倒戈,背叛燕王?
李景隆眉头紧锁,面色冷得像周遭的冰雪:“为了活命,你连自己的父王都能出卖?”
他原本以为,朱高煦即便战败,也会拼死反抗。
毕竟此人颇有领兵之才,性子又桀骜。
可如今这般主动跪地求饶,甚至要反戈杀父,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他不是我父王!”朱高煦猛地抬头,眼中竟透着几分决绝,“此等以下犯上、妄图谋逆的乱臣贼子,与我势不两立!”
“我身为大明子民,诛杀此贼,本就是分内之事!”
看着朱高煦义正词严的模样,李景隆心中却泛起一丝凝重。
他太清楚朱高煦的底细——历史上,此人便是靠着野心与狠辣,一心想从兄长朱高炽手中夺取皇位,本就是天生反骨之辈。
一个连亲生父亲都能背叛的人,留着必定是后患。
他指尖微动,已想下令将朱高煦当众斩首,以绝后患。
可就在这时,一个念头却突然在心底浮现,让他硬生生停下了动作。
“你是燕贼的亲生儿子,空口说白话便想投效,我凭什么信你?”李景隆勒着马缰,居高临下地看着朱高煦,声音里满是怀疑。
朱高煦闻言,眉头微蹙,似乎在快速思索。
片刻后,他猛地站起身,转身朝着身后那群还在震惊的死士走去。
死士们见状,还以为他回心转意,眼中刚燃起一丝希望,却见朱高煦弯腰捡起地上一把沾血的长刀,毫不犹豫地朝着最前面那名死士刺去!
“噗嗤——”刀锋穿透破碎的铠甲,狠狠扎进那名死士的小腹!
死士闷哼一声,难以置信地看着朱高煦,瘫软着倒在了地上,扬在半空中的手用力朝着朱高煦抓了一下,却什么也没有抓到。
朱高煦面无表情,一把推开他的尸体,提着刀走向下一个人。
惨叫声在雪夜里此起彼伏,又很快归于寂静。
不过片刻功夫,方才还拼死护着朱高煦的死士,便全都倒在了血泊中,积雪被染成一片暗红。
李景隆坐在马背上,看着眼前这一幕,眼神深邃。
不光是他,周围的南军将士也都愣住了,谁也没料到,朱高煦竟狠到对自己人下手,而且如此干脆利落。
朱高煦丢掉手中的长刀,刀身落地时溅起几滴血珠。
他转身面向李景隆,躬身行了一礼,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讨好的笑意:“景帅,现在可愿信我?”
“你通过了考验。”李景隆的声音依旧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但你记住,从今日起,你只是我麾下的一条狗。”
“若敢有半分二心,下场会比你杀的这些人惨十倍。”
说完,他不再看朱高煦一眼,调转马头,径直朝着山林外走去。
“遵命!”朱高煦连忙应下,脸上丝毫不见屈辱,反而快步追了上去,恭恭敬敬地跟在李景隆的战马后侧,连头都不敢抬。
站在原地的福生看着朱高煦那副卑躬屈膝的模样,眉头微微皱起,眼底闪过一丝毫不掩饰的厌恶与杀意。
他抬手一挥,下令南军将士立即撤离,自己则悄悄跟在朱高煦身后,目光紧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夜色渐深,山间的寒风卷着雪粒,呼啸而过。
那支由火把连成的火龙,缓缓蜿蜒着向山外移动,最终渐渐消失在黑白交织的夜幕中。
只要朱棣一日未落网,这场平燕之战,就不算真正结束。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甲胄碰撞声与马蹄踏雪声交织,在寂静的北境雪原上格外响亮。
连日暴雪虽将山川河流裹进一片纯白,却丝毫浇不灭他们平定燕逆的决心。
三日后,李景隆率领的十万主力抵达居庸关下。
关隘上燕军旗帜猎猎,六万守军刚与雄县、永宁的援兵汇合,兵力勉强凑至十万。
这场十万对十万的对决,从纸面看势均力敌,可明眼人皆知燕军早已元气大伤。
主力折损后,从雄县、永宁两地调来的兵力大多都是虚有其表的乌合之众。
更关键的是,李景隆麾下还带着南军最精锐的火器营。
随着李景隆一声令下,火器营率先发难。
霎时间,火炮轰鸣震得山体发颤,铅弹如暴雨般砸向关隘。
燕军从未见过如此密集的火力,守军阵脚大乱,不少人还没反应过来便已倒在血泊中。
李景隆抓住时机,亲自坐镇中军指挥。
盛庸领兵从正面强攻,平安率部绕至侧翼袭扰,刚从涿州调来的铁铉则带领重甲步兵,准备随时突破缺口。
三路兵马协同作战,不过半日便撕开了燕军的防线。
南军将士呐喊着涌入居庸关,与残余燕军展开巷战。
李景隆身骑白马,银甲上溅满鲜血,手持长枪亲自冲锋,一路杀到朱棣的临时居所。
可很快便发现屋内空空如也,桌椅翻倒,显然主人早已撤离。
“少主,搜遍了整个关隘,都没找到朱棣的踪迹。”福生快步赶来,脸上满是焦急。
李景隆站在窗前,望着关外茫茫雪原,眼神冷冽:“传令下去,铁铉留三万兵马驻守居庸关,清理战场、修补城墙。”
“盛庸和平安即刻率领剩余兵力北上,务必追上朱棣!”
“另外,悬下重赏——生擒朱棣者,官升三级。取其首级者,赏黄金万两!”
军令传下,半柱香后,盛庸、平安便带着五万兵马出发,对丢盔弃甲的燕逆展开了一场无休止的猎杀。
他们踏着燕军残留的脚印,在雪地里展开追击。
而居庸关的最高处,一面“景”字大旗已经缓缓升起,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这座北境重要关隘,终于重回南军掌控。
此役,南军折损两万,燕军则从十万锐减至四万,如此悬殊的战果,火器营的出色发挥功不可没。
火器营统领狄龙在军中的地位,再次水涨船高,与铁平盛等人平起而坐。
...
两日后的深夜,一处深山雪林里燃起了点点火光。
数万南军将士举着火把,将半山腰的一处山坳团团围住,火把连成的火龙蜿蜒曲折,把漆黑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
“杀!杀!杀!”
将士们的呐喊声此起彼伏,震得树枝上的积雪簌簌掉落,山坳里的燕军残兵更是吓得浑身发抖。
这些燕军早已丢盔弃甲,有的士兵连兵器都丢了,只能蜷缩在角落里,惊恐地看着周围的南军。
这时,一匹白马踏雪而来,李景隆端坐马背,银甲上的血渍在火光下格外醒目,手中的长枪还在滴着血。
他缓缓穿过人群,目光锐利地扫过坳中残兵。
“少主,不是朱棣。”福生快步上前,压低声音提醒。
李景隆顺着福生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残兵中间,一个满身伤痕的将领正被几名死士护着。
正是朱棣次子朱高煦。
自离开居庸关后,李景隆便带着兵马一路追杀,可朱棣却又像之前那次一样,再一次凭空消失了,一点踪迹都没有留下。
本以为这次能将其抓获,没想到又是一场空欢喜。
朱高煦看着李景隆,眼神里满是恐惧与挣扎。
他咽了口唾沫,双拳紧握,原以为逃出居庸关就能躲过一劫,却没想到南军追得这么紧,最终还是落了网。
山风呼啸,卷起地上的积雪,南军将士的呐喊声还在继续,而朱高煦知道,自己的死期,恐怕真的到了。
“少主,该如何处置还得您来定夺。”见李景隆望着山坳沉默良久,福生稍作迟疑,小心翼翼地开口。
“都杀了吧。”李景隆声音平淡,随即便牵着缰绳调转了马头。
没能抓到朱棣,他心中本就积着失望,如今面对这群燕军残部,更无半分留手的打算。
而对于朱高煦这位燕王庶子,他心里并没什么好感,上次已放了一马,此番再遇,绝无放虎归山的道理。
可是正当他准备离开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一道带着颤音的呼喊:“等等!”
李景隆动作一顿,缓缓转过身。
只见朱高煦突然推开身前护着他的死士,强撑着镇定,一步步向李景隆走来。
“小王爷?!”燕军死士们见状大惊,想要上前阻拦,却已来不及。
朱高煦满身泥泞与血污,仿佛没听见手下的惊呼,依旧大步向前。
可刚走没几步,便被福生带来的护卫持刀拦住,冰冷的刀锋几乎贴到他的咽喉。
李景隆盯着他看了片刻,忽然抬手示意护卫让开:“让他过来。”
他倒要看看,这位素来心狠手辣的燕王庶子,到了死到临头的地步,还能耍出什么花样。
然而下一秒,李景隆却瞳孔微缩——只见朱高煦走到他的战马前,竟毫无征兆地“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紧接着俯身行下五体投地的大礼,额头重重磕在积雪覆盖的冻土上。
“景帅在上,请受小王一拜!”朱高煦的声音带着一丝刻意压低的恭敬。
“若今日能得景帅饶我性命,从今往后,我愿唯景帅马首是瞻,绝无二心!”
他顿了顿,又急忙补充道,“不止如此,我还能帮景帅清剿燕逆残部,亲手铲除朱棣!”
“小王爷?!”身后的燕军死士们听到这话,无不目瞪口呆,脸上写满了不敢置信。
他们拼死突围,舍命护卫,到头来,自己效忠的主子竟要临阵倒戈,背叛燕王?
李景隆眉头紧锁,面色冷得像周遭的冰雪:“为了活命,你连自己的父王都能出卖?”
他原本以为,朱高煦即便战败,也会拼死反抗。
毕竟此人颇有领兵之才,性子又桀骜。
可如今这般主动跪地求饶,甚至要反戈杀父,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他不是我父王!”朱高煦猛地抬头,眼中竟透着几分决绝,“此等以下犯上、妄图谋逆的乱臣贼子,与我势不两立!”
“我身为大明子民,诛杀此贼,本就是分内之事!”
看着朱高煦义正词严的模样,李景隆心中却泛起一丝凝重。
他太清楚朱高煦的底细——历史上,此人便是靠着野心与狠辣,一心想从兄长朱高炽手中夺取皇位,本就是天生反骨之辈。
一个连亲生父亲都能背叛的人,留着必定是后患。
他指尖微动,已想下令将朱高煦当众斩首,以绝后患。
可就在这时,一个念头却突然在心底浮现,让他硬生生停下了动作。
“你是燕贼的亲生儿子,空口说白话便想投效,我凭什么信你?”李景隆勒着马缰,居高临下地看着朱高煦,声音里满是怀疑。
朱高煦闻言,眉头微蹙,似乎在快速思索。
片刻后,他猛地站起身,转身朝着身后那群还在震惊的死士走去。
死士们见状,还以为他回心转意,眼中刚燃起一丝希望,却见朱高煦弯腰捡起地上一把沾血的长刀,毫不犹豫地朝着最前面那名死士刺去!
“噗嗤——”刀锋穿透破碎的铠甲,狠狠扎进那名死士的小腹!
死士闷哼一声,难以置信地看着朱高煦,瘫软着倒在了地上,扬在半空中的手用力朝着朱高煦抓了一下,却什么也没有抓到。
朱高煦面无表情,一把推开他的尸体,提着刀走向下一个人。
惨叫声在雪夜里此起彼伏,又很快归于寂静。
不过片刻功夫,方才还拼死护着朱高煦的死士,便全都倒在了血泊中,积雪被染成一片暗红。
李景隆坐在马背上,看着眼前这一幕,眼神深邃。
不光是他,周围的南军将士也都愣住了,谁也没料到,朱高煦竟狠到对自己人下手,而且如此干脆利落。
朱高煦丢掉手中的长刀,刀身落地时溅起几滴血珠。
他转身面向李景隆,躬身行了一礼,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讨好的笑意:“景帅,现在可愿信我?”
“你通过了考验。”李景隆的声音依旧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但你记住,从今日起,你只是我麾下的一条狗。”
“若敢有半分二心,下场会比你杀的这些人惨十倍。”
说完,他不再看朱高煦一眼,调转马头,径直朝着山林外走去。
“遵命!”朱高煦连忙应下,脸上丝毫不见屈辱,反而快步追了上去,恭恭敬敬地跟在李景隆的战马后侧,连头都不敢抬。
站在原地的福生看着朱高煦那副卑躬屈膝的模样,眉头微微皱起,眼底闪过一丝毫不掩饰的厌恶与杀意。
他抬手一挥,下令南军将士立即撤离,自己则悄悄跟在朱高煦身后,目光紧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夜色渐深,山间的寒风卷着雪粒,呼啸而过。
那支由火把连成的火龙,缓缓蜿蜒着向山外移动,最终渐渐消失在黑白交织的夜幕中。
只要朱棣一日未落网,这场平燕之战,就不算真正结束。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