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诸葛亮陈登兵围臧霸,竟遣书童劝降(4更)-《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臧霸此刻也是左右为难。

  战吧,未必能赢,诸葛亮自助刘备以来,未闻败绩,此番又神速突破青州抵达东莞城外,臧霸并无信心打赢诸葛亮。

  降吧,局势难料,曹操也非庸才,若曹操驱兵来攻,臧霸同样抵挡不住,届时再降曹操,又会遭曹操猜忌。

  战不能战,降不能降,似臧霸这等在乱世中苟存的势力,遇上群雄逐鹿时还能割据一方,遇上曹刘相争后就只能坚定立场了。

  要么为曹操死战,要么为刘备死战,想当墙头草只会遭到双方的痛击。

  “你二人有何想法?”

  臧霸不谈决定,反而将问题又抛给了孙观、孙康。

  一向以臧霸为首的二人,本身在眼光见识上就不如臧霸,面面相觑后又低头不语。

  二人虽然不开口,但臧霸也看懂了二人的选择。

  若真想开战,二人绝不会低头不语,尤其是孙观,一向喜欢自请为先锋,今日却是怯战不愿。

  “既如此,先回大寨商议。”

  臧霸也未立即抉择,直接下令鸣金收兵。

  “臧霸竟然退兵了?”黄忠微感惊讶,若方才臧霸执意要战,黄忠都准备尝试能不能在两军对阵时生擒臧霸。

  诸葛亮目光灼灼,似是一切都在料算中一般,道:“臧霸不肯交战,足见其心有迟疑。既有迟疑,亮就能让臧霸主动请降。”

  若臧霸方才执意开战,诸葛亮也会放弃招降臧霸的念头,一个心态决绝的人是不值得招降的,即便降了也得提防对方是诈降。

  而今,臧霸在临阵时却选择了退缩,一个心态退缩的人也就有了招降的可能,欠缺的也只是个契机。

  这个契机,诸葛亮亦早有谋划。

  这几日,诸葛亮也并非什么都没做,就等着臧霸及孙观、孙康合兵。

  兵贵神速,诸葛亮以迅雷之势南下徐州,本身就是在跟曹操抢时间,自然不会白白浪费几日。

  此刻在开阳城外,陈登已经驱兵城下。

  在吴敦据城不降后,陈登直接将开阳城三面围住,只留一面让吴敦派人出城报信。

  陈登忽然现身开阳城下,令臧霸惊愕不已:“陈登怎也来得如此迅速?”

  很快,臧霸又反应过来,心头也忍不住多了几分惊惧:“难怪诸葛亮这几日未曾动兵,他是在等陈登北上开阳!”

  前有诸葛亮围东莞城,后有陈登围开阳城,臧霸虽然有数千兵马在城外,但要同时对付诸葛亮和陈登,几无可能。

  还未等臧霸思考出应对之策,又有探报称陈登正沿着沂水北上。

  原来陈登见吴敦据城不出又遣使出城后,便断定开阳城内兵马不多,遂直接放弃兵围开阳城,直冲臧霸而来。

  野外作战可比攻城作战容易多了!

  若不是诸葛亮想迫降臧霸,陈登都用不着大张旗鼓的沿着沂水北上,直接联手诸葛亮来一场突袭就能将臧霸的营地击溃。

  随着陈登在臧霸后方立寨,臧霸虽然有山险之利但也陷入了死地。

  诸葛亮和陈登一北一南,直接控制了沂水的水源,最多三日,臧霸就会因缺水而军心混乱。

  届时,即便臧霸不愿降,麾下将士也得逃下山投降。

  依山险下寨的弊端就在此,一旦山被前后围住,也就失了水源,人不吃饭可以坚持七日,不喝水三日就得亡。

  “臧相,山下有一少年求见,自称是诸葛亮书童王基。”

  斥候的回禀,令臧霸更生不耐,都不用猜,臧霸也能明白诸葛亮的用意。

  “孙观、孙康,安排刀斧手,给我将诸葛亮的书童吓回去!”臧霸的脸色极为难看,既有被围的焦虑,也有被轻视的怒意。

  即便要遣使劝降,好歹也派个成年人来,喊个未成年的书童上山是何用意?

  莫非也视我臧霸为小儿吗?

  孙观、孙康对视一眼,本想相劝,又碍于臧霸的脸色不敢开口,遂去沿途安排刀斧手,想以此方式将诸葛亮的书童吓跑。

  然而王基能当诸葛亮的书童,又岂会是胆怯之辈?

  不仅没被刀斧手的凶悍吓住,反而还凑近端详了几个刀斧手的武器,更是点评“连武器都这么差劲,早知道就不来劝降了。”

  听得陪同的孙康差点栽个跟头。

  什么叫武器差劲?

  难道你们的武器就很精良?

  孙观则是眼底泛起担忧,区区一介少年,竟然不畏刀斧?

  见王基从容而至,帐中的臧霸亦是暗暗惊叹,但臧霸也不愿在一介少年面前露怯,喝道:“诸葛村夫安敢轻我!两军对阵,竟遣一黄口孺子前来?给我拖下去,割去耳鼻,以示我死战决心!”

  闻言,王基不仅面无惧色,反而还冷笑一声:“没想到威名赫赫的琅琊相臧霸,竟也怕我一黄口孺子。诸葛军师竟还想招降你这等胆怯之徒,真是可笑!”

  臧霸止住上前的刀斧手,喝道:“我就知你会不服气,便给你个机会,看你这孺子能说出几分道理来!”

  王基却是将双手往后一负,昂首而哼:“你方才羞辱诸葛军师,我不屑再与你多言,你也不用割我耳鼻,可速杀我,以我之命,换尔等陪葬,何其幸哉!”

  臧霸不由一怔,这是求死来了?

  “你小小年纪,当真不惧死?”臧霸阴沉着脸,这种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令臧霸极为难受。

  王基斜眼瞥视,傲气不减,道:“《汉书》有载,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我身虽死,但可助左将军得青徐之地,死得其所,又有何惧?”

  臧霸下意识的握紧了刀柄,手臂上青筋直冒。

  这就是诸葛亮的书童?这是读书读傻了,竟然想要效仿前朝汉使?

  愤怒之余,臧霸对王基的胆气亦是佩服。

  权衡利弊后,臧霸起身,向方才称呼诸葛亮为村夫而赔礼。

  见臧霸服软道歉,王基这才垂下头,向臧霸拱手一礼,道:“臧相应是担心左将军退兵后曹操会迁怒臧相,届时左将军远在河北不能相救,臧相独木难支不能抵御曹操,必遭灭门之祸,故而犹疑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