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袁尚竟然死了?”
骤闻辽东变故,饶是刘备也忍不住惊讶,但很快,刘备又将这份惊讶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凝重。
公孙度虽死,但继位的公孙康依旧能稳定辽东局势,刘备依旧无法将手伸到辽东。
虽说公孙康遣使结盟,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今日公孙康能与刘备结盟,明日公孙康亦能与曹操结盟。
假使公孙康与曹操结盟而攻刘备后方,刘备就不得不在右北平部署重兵防御,一旦如此,刘备正面应对曹操的军力就会捉襟见肘。
似曹操这次北伐,若没有右北平的乌桓突骑,刘备也无足够的军力迫使曹操退兵。
刘备在度田令中得到了大量的钱粮物资后,本想趁着公孙度死后出兵辽东,但公孙康展现出来的强势又不得不让刘备放弃这个想法。
公孙康太强势,就意味着出兵辽东无法速胜,无法速胜辽东,就容易让曹操再次觅得北伐良机。
然而对曹操与公孙康有可能会结盟的猜测,依旧令刘备如鲠在喉。
事实上,曹操也的确派了使者去辽东,不仅封假天子名义封公孙康为襄平侯,还授任公孙康为左将军,其意不言而喻。
左将军刘备还没死呢,曹操就以公孙康为左将军,这不仅仅是在示好公孙康,更是在故意挑唆公孙康去讨伐刘备。
左将军只能有一个,是刘备还是公孙康,就看你二人如何去争抢。
但因许攸助公孙康瓦解了公孙恭夺位计划,在公孙康麾下地位与日俱增,故而当曹操的使者拿出襄平侯和左将军印后,许攸直接就拔剑砍了曹操的使者,更对公孙康言“明公可在辽东称孤道寡,要襄平侯印和左将军印作甚?”
公孙康遂也效仿公孙度一般,将襄平侯印和左将军印扔到武库中,更是对外声称没见过曹操的使者,后续曹操派遣的使者,也被许攸暗中派人截杀。
许攸现在的目的很明确,只要为刘备稳住辽东,不仅能在辽东享受高人一等的待遇,今后等刘备得了大势后还能替刘备夺取辽东。
不过在这之前,许攸并未明确的将计划告诉刘备,而是致力于为公孙康效力。
不论是替公孙康除掉袁熙袁尚还是为公孙康讨伐高句丽出谋划策,许攸都是竭尽全力的去思虑筹划,除了贪财的习性未改外,在公孙康麾下看起来跟忠臣一般无二。
而公孙康也不在意许攸贪财,反而还因此对许攸深信不疑,若臣下不贪财也不好色,那么贪好的可能就是公孙康的人头了。
诸葛亮在探得许攸如今在辽东身居高位且深受公孙康信任后,便断定公孙康已经没了威胁。
如今的许攸,就如“伪战神”郭开一样,地位越高,越能让公孙康内无良将外无援手。
与郭开不同的是,许攸是切切实实在为刘备的利益着想,即便身处的位置不同,论功绩也不会逊色关张等大将。
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后,刘备遂按下心头的忧虑,同意与公孙康结盟。
随后,刘备又问向诸葛亮:“袁熙袁尚身死辽东,是否要告知本初兄?”
诸葛亮沉吟片刻,道:“袁绍两个儿子死在辽东,于情于理都应知会一声。如今袁绍只剩独子袁买,为防曹操细作寻机刺杀,主公应多加防护。”
两个势力的争锋,不仅仅只会用军事上的手段,离间、刺杀等诡计也会层出不穷,诸葛亮也不会相信曹操是个守规矩的人。
倘若袁买在刘备眼皮子底下被曹操的细作刺杀,即便袁绍猜到是曹操所为也会心生不悦,袁氏旧部同样也有可能会被奸人煽动而对刘备滋生不满。
刘备明白诸葛亮的担忧,遂一面派人给袁绍通传消息,一面增加了对袁买的保护。
由于袁熙袁尚都无子女,兼之二人又死在了辽东,二人的妻妾也随之各回娘家。
不能怪袁熙袁尚的妻妾无情,二人的妻本身就是家族联姻而非自由恋爱,都是为了双方家族的利益才结合在一起。
若有子女,还能养育子女守节;若连子女都没有,就只能回娘家了;哪怕身份地位高贵如蔡文姬,在卫仲道死后也只能返回娘家谋生。
而妾就更别提了,基本都是花钱买来的,除了寻觅新的夫婿依附也别无二选。
而回了娘家的女人,即便再不情愿也会被娘家人急急的催嫁,就如甄宓刚返回娘家不久,甄尧就给甄宓物色了六七个豪门大户的庶子联姻。
这是赤果果的豪门现实,尤其是在乱世,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虽然听起来很不符合后现代的婚恋观,但在这个时代,家族的存续和活着才是首选,至于其他的追求,等有命且能吃饱再提。
原本甄宓会被甄尧嫁给中山一个张姓大户的庶子,恰好张飞正带着新娶的娇妻夏侯涓游玩至无极县,碰到了甄尧。
一听甄尧要嫁妹,张飞顿生不满:“子龙还没娶妻呢!你既有妹妹待嫁,为何嫌弃俺的兄弟?”
甄尧一听,顿时喜上眉梢。
嫌弃赵云?
傻子才会嫌弃赵云!
让给死了丈夫的寡妇妹妹嫁给赵云,那是甄尧在高攀!
虽然赵云的出身不如甄宓,但如今的赵云不仅是刘备麾下的上党太守,更是刘备能托付家眷之人,深得刘备信任。
假以时日,赵云必能封侯拜将,位居高位,这对中山甄氏而言,所得到的利益并不亚于让甄宓嫁给袁绍的庶子袁熙。
于是乎。
在张飞的保媒下,甄尧同意将甄宓嫁给赵云。
又担心赵云不肯,甄尧直接让张飞带了好几车的财物去壶关城,美其名曰:助上党赵太守安顿流民。
就差直接告诉赵云:甄家有钱有粮,只要你肯娶甄宓,以后你在上党钱粮不够了就来找我!
昔日袁尚的生母刘氏想偷偷劫走甄宓,被赵云及时拦住,将靠近甄宓的刘氏家丁刺伤好几个,赵云与甄宓,也有几分情缘在。
因此对于张飞的保媒,赵云也未明确拒绝,只言甄宓出身甄氏且又是袁熙寡妻,需要先请示刘备。
刘备对此也是乐见其成,虽然赵云常言“大丈夫只患功名不立,何患无妻”,但实则是没能遇到良缘。
如今能见到赵云与甄宓喜结连理,亦是刘备的幸事。
骤闻辽东变故,饶是刘备也忍不住惊讶,但很快,刘备又将这份惊讶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凝重。
公孙度虽死,但继位的公孙康依旧能稳定辽东局势,刘备依旧无法将手伸到辽东。
虽说公孙康遣使结盟,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今日公孙康能与刘备结盟,明日公孙康亦能与曹操结盟。
假使公孙康与曹操结盟而攻刘备后方,刘备就不得不在右北平部署重兵防御,一旦如此,刘备正面应对曹操的军力就会捉襟见肘。
似曹操这次北伐,若没有右北平的乌桓突骑,刘备也无足够的军力迫使曹操退兵。
刘备在度田令中得到了大量的钱粮物资后,本想趁着公孙度死后出兵辽东,但公孙康展现出来的强势又不得不让刘备放弃这个想法。
公孙康太强势,就意味着出兵辽东无法速胜,无法速胜辽东,就容易让曹操再次觅得北伐良机。
然而对曹操与公孙康有可能会结盟的猜测,依旧令刘备如鲠在喉。
事实上,曹操也的确派了使者去辽东,不仅封假天子名义封公孙康为襄平侯,还授任公孙康为左将军,其意不言而喻。
左将军刘备还没死呢,曹操就以公孙康为左将军,这不仅仅是在示好公孙康,更是在故意挑唆公孙康去讨伐刘备。
左将军只能有一个,是刘备还是公孙康,就看你二人如何去争抢。
但因许攸助公孙康瓦解了公孙恭夺位计划,在公孙康麾下地位与日俱增,故而当曹操的使者拿出襄平侯和左将军印后,许攸直接就拔剑砍了曹操的使者,更对公孙康言“明公可在辽东称孤道寡,要襄平侯印和左将军印作甚?”
公孙康遂也效仿公孙度一般,将襄平侯印和左将军印扔到武库中,更是对外声称没见过曹操的使者,后续曹操派遣的使者,也被许攸暗中派人截杀。
许攸现在的目的很明确,只要为刘备稳住辽东,不仅能在辽东享受高人一等的待遇,今后等刘备得了大势后还能替刘备夺取辽东。
不过在这之前,许攸并未明确的将计划告诉刘备,而是致力于为公孙康效力。
不论是替公孙康除掉袁熙袁尚还是为公孙康讨伐高句丽出谋划策,许攸都是竭尽全力的去思虑筹划,除了贪财的习性未改外,在公孙康麾下看起来跟忠臣一般无二。
而公孙康也不在意许攸贪财,反而还因此对许攸深信不疑,若臣下不贪财也不好色,那么贪好的可能就是公孙康的人头了。
诸葛亮在探得许攸如今在辽东身居高位且深受公孙康信任后,便断定公孙康已经没了威胁。
如今的许攸,就如“伪战神”郭开一样,地位越高,越能让公孙康内无良将外无援手。
与郭开不同的是,许攸是切切实实在为刘备的利益着想,即便身处的位置不同,论功绩也不会逊色关张等大将。
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后,刘备遂按下心头的忧虑,同意与公孙康结盟。
随后,刘备又问向诸葛亮:“袁熙袁尚身死辽东,是否要告知本初兄?”
诸葛亮沉吟片刻,道:“袁绍两个儿子死在辽东,于情于理都应知会一声。如今袁绍只剩独子袁买,为防曹操细作寻机刺杀,主公应多加防护。”
两个势力的争锋,不仅仅只会用军事上的手段,离间、刺杀等诡计也会层出不穷,诸葛亮也不会相信曹操是个守规矩的人。
倘若袁买在刘备眼皮子底下被曹操的细作刺杀,即便袁绍猜到是曹操所为也会心生不悦,袁氏旧部同样也有可能会被奸人煽动而对刘备滋生不满。
刘备明白诸葛亮的担忧,遂一面派人给袁绍通传消息,一面增加了对袁买的保护。
由于袁熙袁尚都无子女,兼之二人又死在了辽东,二人的妻妾也随之各回娘家。
不能怪袁熙袁尚的妻妾无情,二人的妻本身就是家族联姻而非自由恋爱,都是为了双方家族的利益才结合在一起。
若有子女,还能养育子女守节;若连子女都没有,就只能回娘家了;哪怕身份地位高贵如蔡文姬,在卫仲道死后也只能返回娘家谋生。
而妾就更别提了,基本都是花钱买来的,除了寻觅新的夫婿依附也别无二选。
而回了娘家的女人,即便再不情愿也会被娘家人急急的催嫁,就如甄宓刚返回娘家不久,甄尧就给甄宓物色了六七个豪门大户的庶子联姻。
这是赤果果的豪门现实,尤其是在乱世,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虽然听起来很不符合后现代的婚恋观,但在这个时代,家族的存续和活着才是首选,至于其他的追求,等有命且能吃饱再提。
原本甄宓会被甄尧嫁给中山一个张姓大户的庶子,恰好张飞正带着新娶的娇妻夏侯涓游玩至无极县,碰到了甄尧。
一听甄尧要嫁妹,张飞顿生不满:“子龙还没娶妻呢!你既有妹妹待嫁,为何嫌弃俺的兄弟?”
甄尧一听,顿时喜上眉梢。
嫌弃赵云?
傻子才会嫌弃赵云!
让给死了丈夫的寡妇妹妹嫁给赵云,那是甄尧在高攀!
虽然赵云的出身不如甄宓,但如今的赵云不仅是刘备麾下的上党太守,更是刘备能托付家眷之人,深得刘备信任。
假以时日,赵云必能封侯拜将,位居高位,这对中山甄氏而言,所得到的利益并不亚于让甄宓嫁给袁绍的庶子袁熙。
于是乎。
在张飞的保媒下,甄尧同意将甄宓嫁给赵云。
又担心赵云不肯,甄尧直接让张飞带了好几车的财物去壶关城,美其名曰:助上党赵太守安顿流民。
就差直接告诉赵云:甄家有钱有粮,只要你肯娶甄宓,以后你在上党钱粮不够了就来找我!
昔日袁尚的生母刘氏想偷偷劫走甄宓,被赵云及时拦住,将靠近甄宓的刘氏家丁刺伤好几个,赵云与甄宓,也有几分情缘在。
因此对于张飞的保媒,赵云也未明确拒绝,只言甄宓出身甄氏且又是袁熙寡妻,需要先请示刘备。
刘备对此也是乐见其成,虽然赵云常言“大丈夫只患功名不立,何患无妻”,但实则是没能遇到良缘。
如今能见到赵云与甄宓喜结连理,亦是刘备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