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冲突加剧,曹操与刘备决战观津城下(2更)-《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到了日暮时,刘岱抵达观津城外,报上身份和来意后,很快便被引至刘备跟前。

  “许都故人刘岱,奉司空曹公之命,见过刘左将军。”刘岱整理衣冠,恭敬地行了一礼。

  不仅姿态放得很低,言语间还点明许都旧识身份,试图拉近一丝距离。

  这小伎俩刘备一眼就能看穿,但刘备也没点破,抬手虚扶:“先生客气了。曹司空兵入安平又派故人前来,未知有何见教?”

  刘岱起身,呈上曹操书信:“司空尝忆往昔与左将军同讨吕布袁术时,同袍勠力,今虽各领疆土,司空亦念旧谊。司空有言,与左将军冲突,实乃误会所至,深以为憾。此书信一封,尽言心迹,望将军详览。”

  一席话,便将军事冲突轻描淡写为“误会”,听得刘备左右将校忿忿不已。

  刘备却是面色不改,扫了一眼书信后,淡淡而问:“曹司空可有探查徐扬军情?”

  刘岱微微一愣:“左将军此话何意?”

  刘备旋即取了一封书信递给刘岱,正色道:“此乃孙权所书,欲与我结盟,然而我与曹司空有旧谊,非孙权可比。故将此信示与先生,先生可回禀司空。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不如各守边界,勿要让旁人渔利。”

  刘岱将信将疑的扫了一眼书信内容,旋即脸色大变:“孙权要夺徐州?这怎么可能!”

  刘备淡然一笑:“没什么不可能的。孙权也不是第一次打徐州了,先前孙策还在时,孙权就打过一次广陵。如今孙权坐拥江东诸郡,闻曹司空抽调青徐兵马与我争锋,又岂会不趁机北上徐州?若能趁机控制江淮,孙权就是下一个霸王!”

  见刘岱犹疑,刘备又抬高了声音:“先生难道不知,孙权的兄长孙策,号称‘江东小霸王’?孙权继父兄基业必承父兄之志,又岂会是个偏安江东的鼠辈?为司空计,我以为先生应该回去极力劝谏,若是丢了徐州,悔之晚矣!”

  看着手中“孙权所书”的书信,刘岱一时间更拿不定主意了。

  反复查看后,刘岱手指微微发颤:“此事太过骇人!左将军,此信当真出自孙权之手?”

  刘备语气沉稳,目光如炬:“先生若是不信,可自去探查淮南下邳一线动静。孙权大军,怕是已有北渡迹象。曹司空与我纠缠于冀州一隅,疏于东顾,正予其可乘之机啊。”

  刘岱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震动,试图将话题拉回:“左将军之言,我定会详禀司空。然眼下司空命我前来,乃为共商误会之事。”

  “误会?好一个误会!”刘备脸色骤变,冷哼道:“曹司空大军压境,恨不能将我生擒,又怎会是误会?我为守土安民,不得已起兵应战。今日先生既来,我也不妨直言:我实不愿与曹司空相争,但若曹司空执意相逼而不肯罢兵休战,我也只能与曹司空不死不休了。可如此僵持下去,徐州就只能拱手让给孙权了。”

  “我又听闻,司空还将辽东公孙度也自东莱驱逐,你猜公孙度会不会也如孙权一般与我结盟而攻取青州?眼下曹司空自青徐而来的兵马皆被我击溃,军士逃逸者甚众,余者也是士气溃散。一群残兵,又如何能抵挡孙权和公孙度?”

  “若曹司空丢了青徐,我便能与孙权和公孙度共结攻守同盟,曹司空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也可再效仿酸枣会盟清君侧。”

  一席话,惊得刘岱哑口无言。

  下意识的代入刘备的说辞,刘岱只感觉背脊一阵发凉。

  片刻后,刘备又拟了封回信,让刘岱带回去见曹操。

  信中不仅提到了公孙度、孙权,还提到了刘表、马腾、韩遂等,更涉及到曹操境内不服势力会趁机作乱。

  等等此类,目的就是要让曹操知难而退。

  这样的说辞,能骗得过刘岱,但骗不了曹操。

  当看了刘备的回书后,又听刘岱在那激动的“劝谏”,曹操顿感不耐。

  若不是刘岱的身份特殊且今后还要委以要事,曹操都想让人将刘岱叉出去了。

  耐心听完刘岱的“劝谏”,曹操不置可否,只让刘岱自去休憩。

  随后又将刘备的回书递给郭嘉,道:“刘备竟还有闲心诳骗刘岱,且还给孤写这等游说利弊的戏词,这是有恃无恐啊。”

  在刘岱往返的期间,郭嘉也没闲着,一直在整理斥候细作传回的情报,其中最令郭嘉惊忧的,是渤海诸县出现的檄文和消息。

  刘备的关系网远比郭嘉预想的更深更广。

  尤其是郑玄、卢植、蔡邕三家,在诸县世家豪强中有不小的影响力,而刘备那公开的万余卷藏书也吸引了不少士人及豪强声援刘备。

  若曹操在军事上取得胜利,还能压制这些声音,而眼下曹操的两路大军皆被刘备击溃,想要压制这些声音已经办不到了。

  郭嘉遂想对刘备有恃无恐的猜想一一道出,又道:“主公若不想退兵,唯有激刘备一战。”

  曹操也明白个中道理,除非速胜刘备,否则那群欺软怕硬的士族豪强定会越发的嚣狂,这也是曹操要亲自引兵入安平国的原因。

  “既如此,孤便亲自前往观津,激刘备一战!”曹操遂不再迟疑,即刻点起众军,汇合曹纯、张辽、徐晃、李典所部四千人,以及于禁、许褚、史涣、朱灵、路昭、蔡阳、冯楷、殷署等部六千人,合兵万人,浩浩荡荡的奔赴观津。

  刘备在观津虽然只有三千兵马,但面对曹操大军来袭,刘备非但没有放弃观津退守南皮,反而还主动遣使,称“既然司空不肯罢兵,那你我就摆下阵势,就在这观津城下一决高下!我虽只有三千人,但皆可以一当十。”

  这般主动求战的果敢,让曹操麾下众将皆是惊疑不定:以寡敌众还想放弃城池之利,刘备有何倚仗?

  曹操则是看破了玄机,冷笑道:“观津虽然只有三千人,但不等于刘备只有三千人。诸葛亮至今尚未出现,刘备所依仗着,应是诸葛亮的增援。既如此,孤便与刘备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