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
李柯端坐于御案之后,手中翻阅着刚从南洋送来的奏报,嘴角微微扬起。吕宋已定,东洋尽归大秦,朝廷水师威震四海,洋人闻风丧胆,这等功绩,足以载入史册。
正思索间,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孙传庭、张国维、熊明遇等内阁重臣联袂而入,齐齐跪拜行礼。
“臣等参见陛下!”
李柯抬眼扫过众人,见他们神色肃穆,似有要事启奏,便放下手中奏疏,淡淡道:“平身吧,何事?”
孙传庭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等商议,如今朝廷平定扶桑、琉球、吕宋,开疆拓土,功盖秦皇汉武,当举行泰山封禅大典,以彰陛下之威德!”
此言一出,殿内众臣纷纷附和。
“陛下之功,旷古烁今,若不封禅,何以昭示天下?”
“泰山封禅,乃帝王至高荣耀,陛下当行此礼,以正天威!”
“臣附议!”
李柯闻言,眉头微皱,目光扫过众人,见他们神情热切,显然对此事极为推崇。然而,他心中却毫无波澜,甚至有些嗤之以鼻。
泰山封禅?
自宋真宗之后,这封禅便成了笑话!
昔日秦皇汉武登泰山而封禅,那是何等气魄?
可到了宋真宗,区区澶渊之盟,便敢厚颜无耻地跑去封禅,自此之后,这封禅便再无人提起,成了帝王自欺欺人的把戏。
他李柯,岂会效仿这等庸碌之举?
想到此,他冷笑一声,道:“封禅?朕不需要!”
众臣闻言,皆是一愣。
孙传庭急忙劝道:“陛下,封禅乃古之圣君所为,陛下功业远超历代帝王,若不封禅,恐天下人不知陛下之威!”
李柯嗤笑一声,道:“朕之功绩,何需靠登泰山来彰显?朕灭建奴、平内乱、收扶桑、定吕宋,哪一件不是实打实的功业?若天下人连这都看不到,那朕便是封禅百次,又有何用?”
“再说——”他语气一转,眼中闪过一丝讥讽,“自宋真宗之后,这封禅便成了笑话,朕若效仿,岂不是自降身份?”
众臣闻言,顿时语塞。
宋真宗之事,他们自然知晓。
当年澶渊之盟,宋真宗以岁币求和,却仍厚颜封禅,自此之后,历代帝王皆耻于提及此事,封禅之礼,也再无人敢行。
如今陛下提及此事,显然是对封禅不屑一顾。
熊明遇仍不死心,上前一步道:“陛下,宋真宗无能,岂能与陛下相提并论?陛下之功,足以比肩秦皇汉武,封禅乃理所应当!”
李柯瞥了他一眼,淡淡道:“朕之功业,自有史书评判,何需靠封禅来证明?”
“再说——”他语气渐冷,“朕若真要彰显威德,何须登泰山?朕只需一道旨意,让天下人知晓,凡日月所照,皆为秦土!凡江河所至,皆为秦臣!这,不比封禅更有威慑?”
众臣闻言,心中一震。
陛下此言,霸气绝伦!
是啊,封禅不过是形式,而陛下之功,早已超越形式,成为实实在在的威压!
孙传庭深吸一口气,拱手道:“陛下圣明,是臣等思虑不周。”
李柯微微颔首,道:“朕知尔等心意,但朕行事,向来务实。封禅虚名,朕不屑为之。”
“若真要彰显功绩——”他目光扫过众人,嘴角微扬,“不如将朕之功业,刻于石碑,立于四海,让天下人皆知,朕之疆土,远迈汉唐!”
众臣闻言,顿时眼前一亮。
立碑四海?
此法确实比封禅更为直接!
张国维当即上前,高声道:“陛下此议甚妙!臣请命督办此事,将陛下之功绩,刻于石碑,立于扶桑、琉球、吕宋、东番,乃至南洋诸岛,让万民敬仰!”
李柯满意地点点头:“准了。”
众臣见陛下心意已决,也不再坚持封禅之事,纷纷告退。
待众人离去,李柯独自立于殿中,目光透过窗棂,望向远方。
封禅?
呵,不过是帝王自欺欺人的把戏罢了。
他李柯,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疆土,要的是天下人皆俯首称臣!
虚名?
不值一提!
李柯端坐于御案之后,手中翻阅着刚从南洋送来的奏报,嘴角微微扬起。吕宋已定,东洋尽归大秦,朝廷水师威震四海,洋人闻风丧胆,这等功绩,足以载入史册。
正思索间,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孙传庭、张国维、熊明遇等内阁重臣联袂而入,齐齐跪拜行礼。
“臣等参见陛下!”
李柯抬眼扫过众人,见他们神色肃穆,似有要事启奏,便放下手中奏疏,淡淡道:“平身吧,何事?”
孙传庭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等商议,如今朝廷平定扶桑、琉球、吕宋,开疆拓土,功盖秦皇汉武,当举行泰山封禅大典,以彰陛下之威德!”
此言一出,殿内众臣纷纷附和。
“陛下之功,旷古烁今,若不封禅,何以昭示天下?”
“泰山封禅,乃帝王至高荣耀,陛下当行此礼,以正天威!”
“臣附议!”
李柯闻言,眉头微皱,目光扫过众人,见他们神情热切,显然对此事极为推崇。然而,他心中却毫无波澜,甚至有些嗤之以鼻。
泰山封禅?
自宋真宗之后,这封禅便成了笑话!
昔日秦皇汉武登泰山而封禅,那是何等气魄?
可到了宋真宗,区区澶渊之盟,便敢厚颜无耻地跑去封禅,自此之后,这封禅便再无人提起,成了帝王自欺欺人的把戏。
他李柯,岂会效仿这等庸碌之举?
想到此,他冷笑一声,道:“封禅?朕不需要!”
众臣闻言,皆是一愣。
孙传庭急忙劝道:“陛下,封禅乃古之圣君所为,陛下功业远超历代帝王,若不封禅,恐天下人不知陛下之威!”
李柯嗤笑一声,道:“朕之功绩,何需靠登泰山来彰显?朕灭建奴、平内乱、收扶桑、定吕宋,哪一件不是实打实的功业?若天下人连这都看不到,那朕便是封禅百次,又有何用?”
“再说——”他语气一转,眼中闪过一丝讥讽,“自宋真宗之后,这封禅便成了笑话,朕若效仿,岂不是自降身份?”
众臣闻言,顿时语塞。
宋真宗之事,他们自然知晓。
当年澶渊之盟,宋真宗以岁币求和,却仍厚颜封禅,自此之后,历代帝王皆耻于提及此事,封禅之礼,也再无人敢行。
如今陛下提及此事,显然是对封禅不屑一顾。
熊明遇仍不死心,上前一步道:“陛下,宋真宗无能,岂能与陛下相提并论?陛下之功,足以比肩秦皇汉武,封禅乃理所应当!”
李柯瞥了他一眼,淡淡道:“朕之功业,自有史书评判,何需靠封禅来证明?”
“再说——”他语气渐冷,“朕若真要彰显威德,何须登泰山?朕只需一道旨意,让天下人知晓,凡日月所照,皆为秦土!凡江河所至,皆为秦臣!这,不比封禅更有威慑?”
众臣闻言,心中一震。
陛下此言,霸气绝伦!
是啊,封禅不过是形式,而陛下之功,早已超越形式,成为实实在在的威压!
孙传庭深吸一口气,拱手道:“陛下圣明,是臣等思虑不周。”
李柯微微颔首,道:“朕知尔等心意,但朕行事,向来务实。封禅虚名,朕不屑为之。”
“若真要彰显功绩——”他目光扫过众人,嘴角微扬,“不如将朕之功业,刻于石碑,立于四海,让天下人皆知,朕之疆土,远迈汉唐!”
众臣闻言,顿时眼前一亮。
立碑四海?
此法确实比封禅更为直接!
张国维当即上前,高声道:“陛下此议甚妙!臣请命督办此事,将陛下之功绩,刻于石碑,立于扶桑、琉球、吕宋、东番,乃至南洋诸岛,让万民敬仰!”
李柯满意地点点头:“准了。”
众臣见陛下心意已决,也不再坚持封禅之事,纷纷告退。
待众人离去,李柯独自立于殿中,目光透过窗棂,望向远方。
封禅?
呵,不过是帝王自欺欺人的把戏罢了。
他李柯,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疆土,要的是天下人皆俯首称臣!
虚名?
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