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观信后的追悔莫及-《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赵颢捏着密信的指节泛白,信纸边缘被攥得发皱。

  他猛地将信拍在案上,青瓷笔洗震得叮当响。

  “荒唐!简直荒唐!”他怒声低吼,额角青筋突突直跳,可眼底却掠过一丝难掩的愧疚,“若早依陛下之意:需要英勇无畏却要有智慧的要求遴选贤才,何至让邕州百姓遭此劫难!”

  宗泽率先接过信,枯瘦的手指抚过字迹,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待看到“吴为之”三字时,他重重一拍桌案,花白胡须气得发抖:“竖子误国!此等庸碌之辈,竟能踞守一方重镇!

  ”他转身看向众人,声音里满是自责,“是我等被私念蒙蔽,未能坚守本心,才让这蠢货有机可乘,我愧对邕州父老啊!”

  李纲接过信的手微微发颤,他脸色渐渐发白,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信纸边缘,喉结动了动,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当初……当初有人以旧情相劝,说吴为之曾任礼部尚书,需顾全颜面。

  我竟……竟真的投了反对票。”他闭上眼,满脸悔恨,“如今想来,那些人定是得了吴为之的好处!是我糊涂,耽误了遴选时机,我难辞其咎!”

  种师道看完信,重重哼了一声,铁拳砸在案上,实木桌案竟裂开一道细缝。

  “一群蝇营狗苟之辈!”他虎目圆睁,怒气冲冲地扫视众人,“选官当以百姓安危为重,岂能因私利拖延!

  若我等早日定下文武双全之人赴任,吴为之这蠢货哪有机会引狼入室!”

  说罢,他别过脸,语气软了几分,“邕州百姓遭此横祸,我等皆有过。”

  蔡京最后拿起信,指尖划过“引狼入室”四字,脸上的肥肉微微抽搐。

  他强装镇定,却掩不住眼神里的慌乱,干咳两声:“此事……此事确是我等失察。

  当初只想着平衡各方关系,竟忘了陛下‘选贤任能’的嘱托。”

  他放下信,双手在袖中攥紧,心里满是懊恼——若早知道吴为之如此无能,他绝不会为了那点好处,在会议上含糊其辞,拖延人选。

  五人相视无言,殿内只剩下沉重的呼吸声。

  窗外寒风呼啸,似在诉说邕州百姓的苦难,更像在叩问着几位辅臣心中的愧疚。

  户部尚书李大人接过信时,手一抖,信笺差点掉在地上。

  他慌忙扶住,低头快速阅读,越看脸色越白,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当看到交趾兵“奸淫妇女、杀戮老幼”的描述时,他猛地吸了一口凉气,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一句话,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愧疚——当初陛下提议加强邕州防御时,他还曾以“国库紧张”为由,提议暂缓调拨粮草,如今想来,若是当时能早一点做好准备,或许百姓就不会遭此劫难。

  兵部尚书王将军是个武将,性子素来刚直。

  他看完信后,猛地一拍大腿,怒声道:“吴为之这个废物!简直是我大宋的罪人!当初陛下就说过他不堪大用,他偏偏不信,非要搞什么议和,这下好了,害了五万百姓的性命!”他的声音洪亮,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手按在腰间的佩剑上,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显然是气得不轻。

  吏部尚书陈大人平日里最是注重礼仪,此刻却也没了往日的从容。

  他拿着信笺的手微微颤抖,脸色苍白,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

  他的目光落在“陛下当初对吴为之骂道”那一段上,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当初在朝堂上的场景——那时吴为之还是礼部尚书,因为主张对金人“议和”,被陛下当众斥责,可他当时还觉得陛下太过强硬,甚至私下里与几位同僚议论,觉得陛下“不懂仁政”。

  想到这里,陈大人的后背瞬间渗出一层冷汗,手心也变得湿漉漉的。

  他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殿上的宗晴琳,又快速低下头,不敢与任何人对视。

  他心里满是后怕:当初汴京保卫战时,他确实动过偷偷与金人勾结的念头,想着若是城破,还能凭借“内应”的身份谋个一官半职,享受荣华富贵。

  若不是当时还是赵总统领的陛下力挽狂澜,迅速掌控汴京防御,打赢了保卫战,恐怕他此刻的下场,就和吴为之的家眷一样凄惨……

  殿内的朝臣们一个个传阅着信笺,脸上的表情各异,有愤怒,有痛心,有愧疚,也有掩饰不住的后怕。

  原本还算宽敞的大庆殿,此刻却显得格外压抑,连呼吸声都变得小心翼翼。

  信笺最后传回宗晴琳手中,她看着殿内沉默的朝臣,缓缓开口:“各位大人想必都看完了。

  当初陛下在朝堂上斥责吴为之的话,如今想来,犹在耳边。

  陛下说,‘你且想想,若东京保卫战我们失利,东京城破,你能保护自己的妻女不被金人糟蹋吗?你那仁义礼智,能换来她们的平安吗?

  朕看,你见到金人那一刻,脑袋就得搬家,你的妻女,你的一切,都会被他们抢夺、杀戮、糟蹋!’”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位朝臣,声音带着几分沉重:“现在再想想,若是当初我们真的对金人投降,恐怕东京城的百姓,就会落得和邕州百姓一样的下场。

  吴为之用五万百姓的性命,印证了陛下的话。”

  宗晴琳的话音刚落,吏部尚书陈大人突然“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哭腔:“皇后娘娘,臣……臣有罪!当初汴京保卫战时,臣曾动过与金人勾结的念头,若非陛下英明,打赢了战役,臣……臣真是万死难辞其咎!”

  他一跪,殿内又有几位朝臣跟着跪倒,其中有当初主张对金人“议和”的礼部侍郎,还有私下里抱怨过陛下“太过强硬”的工部郎中。

  他们一个个低着头,声音里满是愧疚与后怕:“臣有罪……臣当初糊涂,未能明白陛下的苦心……”

  宗晴琳看着跪倒在地的朝臣,没有立刻让他们起身,只是缓缓说道:“你们能认错,便是好事。

  但认错远远不够,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守住大宋的土地,保护大宋的百姓,不让邕州的悲剧再次上演。”

  她的目光变得坚定,声音也带着几分威严:“陛下收到吴玠将军的信后,想必很快就会有旨意传来。

  在那之前,各位大人需各司其职,兵部要加紧调兵遣将,做好防御准备;

  户部要尽快筹备粮草、军械,确保前线供应;吏部要核查官员,避免再出现吴为之这样的蠢货……”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内侍的通报:“陛下有旨,宣皇后娘娘及众臣即刻前往紫宸殿议事!”

  宗晴琳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她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翟衣,沉声道:“走,我们去紫宸殿。

  接下来,该是我们报仇雪恨的时候了!”

  朝臣们纷纷起身,原本的愧疚与后怕,此刻都化作了坚定的神色。

  他们跟在宗晴琳身后,一步步走出大庆殿,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也给他们镀上了一层铠甲。

  邕州的鲜血,不会白流;

  五万百姓的性命,必将换来大宋的复仇。

  一场关乎明犯大宋者虽远必诛的战争,即将拉开序幕。

  喜欢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