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元年七月初十,戌时,邕州城外,暮色像一块浸透了墨汁的破布,从天边沉沉压下来,将邕州城方向的轮廓晕染成一片模糊的灰影。
距离城池十里外的官道上,两列骑兵正踏着扬起的尘土缓缓前行,马蹄铁叩击地面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却又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疲惫。
“哥,你看前面那片黑影,该是邕州城的城墙了吧?”
说话的是吴麟,他勒住胯下略显焦躁的战马,侧着身子朝前方眺望。
晚风掀起他战袍的下摆,露出里面被汗水浸透的内衬,脸上沾着的尘土混着汗珠,在颧骨处画出几道深色的沟壑。
他的眼睛里布满血丝,显然是连日赶路未曾好好歇息,但那双眼眸深处,却藏着一丝按捺不住的急切。
作为这支部队的政委,他既要管着军纪士气,又得时刻关注粮草军备,此刻右手下意识地按在腰间的水囊上,那里面早已空了大半。
吴玠就在他身侧,比吴麟高出半个头,肩膀也更宽实些。
他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微微眯起眼,眉头习惯性地蹙着,仿佛要从沉沉暮色里揪出些什么来。
作为川蜀军区调来的军长,他脸上的线条比弟弟更硬朗,下颌线绷得紧紧的,唇上的短须沾着些草屑,却丝毫不显狼狈,反而透着一股久经沙场的悍气。
他抬手抹了把脸,将额前汗湿的碎发捋到脑后,粗粝的手掌擦过脸颊时,带起一阵轻微的刺痛——那是前几日在山道上被树枝划破的伤口,还未完全愈合。
“嗯,该到了。”吴玠的声音有些沙哑,像是被风沙磨过,“从川蜀出来十多天,总算没误了时辰。”
他说着,低头看了眼战马腹侧的粮袋,那袋子瘪瘪的,贴在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里面仅剩的几把糙米。
身后两个骑兵师的弟兄们也大多如此,不少人的战马已经开始打蔫,鼻孔里喷出的气息带着浓重的疲惫,偶尔有士兵低声咳嗽,声音在队伍里此起彼伏,像一串被拉长的叹息。
“粮草是真见底了。”
吴麟叹了口气,目光扫过身后的队伍,那些年轻的士兵们脸上满是倦容,却依旧挺直着腰板,手里的长枪握得稳稳的,“再赶一天路,弟兄们怕是要扛不住了。
还好,邕州就在眼前。”
吴玠点点头,视线落在前方那片越来越近的城池轮廓上。
夜色渐深,按说这时候的州城该是灯火点点,哪怕是戌时,城门处也该有守兵的火把晃动才对。
可眼前的邕州城,却安静得有些诡异,除了城墙上偶尔闪过的几点微弱火光,竟看不到半分生气,连寻常城池夜晚该有的犬吠声都听不到一丝。
“不对劲。”吴玠忽然开口,声音里多了几分警惕,他勒住马缰,战马打了个响鼻,前蹄在地上刨了两下,“这时候的邕州,不该这么静。”
吴麟也反应过来,脸上的疲惫褪去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紧绷的凝重。
他眯起眼仔细观察着城门的方向,那里黑洞洞的,像是一张沉默的嘴,让人心里发沉。“哥,你看城门那边,好像……是开着的?”
吴玠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果然,那道本该紧闭的城门,此刻竟虚掩着一道缝隙,连带着旁边的瓮城入口,也像是没有关严。
他心里咯噔一下,握着缰绳的手紧了紧,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按说我们奉陛下旨意驰援邕州,路上虽没派快马提前通报,但邕州府衙该知道近期有援军抵达才对。
就算不知是我们,也该严守城门才是。”
“会不会是知道我们来了,特意留着门?”吴麟猜测道,但语气里却没什么底气。
他跟着吴玠在沙场摸爬滚打多年,深知城池防守的规矩,就算是迎接援军,也该有探马先来确认身份,哪有直接敞开城门的道理?
吴玠摇了摇头,眉头皱得更紧:“不像。
你看城墙上的火光,散乱得很,不像是守兵的岗哨,倒像是……”他顿了顿,没说下去,但眼神里的寒意已经透了出来。
“那现在怎么办?”吴麟问道,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右手悄悄按在了腰间的佩刀上,“直接进城?”
“不妥。”吴玠立刻否定,他转头看了看身后的两个骑兵师,弟兄们虽然疲惫,但听到前方的动静,都已经提起了精神,目光齐刷刷地望着他们兄弟二人,“现在是夜里,我们人困马乏,贸然进城,一来若是惊扰了百姓,不合军纪;
二来,万一里面有什么变故,我们摸不清情况,容易吃亏。
更要紧的是,城里或许有其他友军驻守,别因为误会起了冲突。”
他说话时,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晚风拂过他的脸颊,将他战袍上的尘土吹得扬起,露出甲胄上几道深浅不一的划痕——那是上次与西夏人交战时留下的印记。
他的眼神沉稳,扫过周围的士兵时,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吴麟点头赞同:“哥说得是。
还是谨慎些好。
不如先派个传令兵过去,通报邕州知府,说我们是川蜀来的援军,奉陛下旨意到此,等他们回信了,我们再进城。”
“就这么办。”吴玠颔首,目光转向队伍前排,“王二狗!”
“到!”一个身材精瘦的骑兵立刻催马上前,他脸上带着一道浅浅的刀疤,是个老兵,动作麻利得很,听到命令,腰杆挺得笔直,眼神里满是干练。
“你带两个人,快马去城门口,找到邕州知府或是守城将领,通报我们的身份和来意,问清楚城里的情况,让他们给个回话。”
吴玠看着他,语气严肃,“记住,没得到明确答复前,不许擅自进城,也不许与任何人起冲突,快去快回。”
“是!”王二狗响亮地应了一声,朝身后招了招手,两个同样精悍的骑兵立刻跟了上来,三人勒转马头,马蹄扬起一阵尘土,朝着邕州城门的方向疾驰而去,身影很快就融入了夜色里。
吴玠和吴麟勒马站在原地,目光紧紧盯着他们远去的方向。
身后的士兵们也都停了下来,原地休整,有人趁机给战马喂些草料,有人则靠在枪杆上闭目养神,但所有人的耳朵都竖着,等待着前方的消息。
夜风吹过,带来远处隐约的风声,除此之外,一片死寂。
“哥,你说城里会不会真出什么事了?”吴麟低声问道,他心里那股不安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暗处窥伺着,让人头皮发麻。
吴玠没说话,只是紧了紧握着长枪的手。
枪杆是冰凉的,却能给他带来一丝踏实。
他从军多年,对危险的直觉向来敏锐,此刻邕州城给他的感觉,就像是一张张开的网,安静得让人窒息。
距离城池十里外的官道上,两列骑兵正踏着扬起的尘土缓缓前行,马蹄铁叩击地面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却又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疲惫。
“哥,你看前面那片黑影,该是邕州城的城墙了吧?”
说话的是吴麟,他勒住胯下略显焦躁的战马,侧着身子朝前方眺望。
晚风掀起他战袍的下摆,露出里面被汗水浸透的内衬,脸上沾着的尘土混着汗珠,在颧骨处画出几道深色的沟壑。
他的眼睛里布满血丝,显然是连日赶路未曾好好歇息,但那双眼眸深处,却藏着一丝按捺不住的急切。
作为这支部队的政委,他既要管着军纪士气,又得时刻关注粮草军备,此刻右手下意识地按在腰间的水囊上,那里面早已空了大半。
吴玠就在他身侧,比吴麟高出半个头,肩膀也更宽实些。
他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微微眯起眼,眉头习惯性地蹙着,仿佛要从沉沉暮色里揪出些什么来。
作为川蜀军区调来的军长,他脸上的线条比弟弟更硬朗,下颌线绷得紧紧的,唇上的短须沾着些草屑,却丝毫不显狼狈,反而透着一股久经沙场的悍气。
他抬手抹了把脸,将额前汗湿的碎发捋到脑后,粗粝的手掌擦过脸颊时,带起一阵轻微的刺痛——那是前几日在山道上被树枝划破的伤口,还未完全愈合。
“嗯,该到了。”吴玠的声音有些沙哑,像是被风沙磨过,“从川蜀出来十多天,总算没误了时辰。”
他说着,低头看了眼战马腹侧的粮袋,那袋子瘪瘪的,贴在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里面仅剩的几把糙米。
身后两个骑兵师的弟兄们也大多如此,不少人的战马已经开始打蔫,鼻孔里喷出的气息带着浓重的疲惫,偶尔有士兵低声咳嗽,声音在队伍里此起彼伏,像一串被拉长的叹息。
“粮草是真见底了。”
吴麟叹了口气,目光扫过身后的队伍,那些年轻的士兵们脸上满是倦容,却依旧挺直着腰板,手里的长枪握得稳稳的,“再赶一天路,弟兄们怕是要扛不住了。
还好,邕州就在眼前。”
吴玠点点头,视线落在前方那片越来越近的城池轮廓上。
夜色渐深,按说这时候的州城该是灯火点点,哪怕是戌时,城门处也该有守兵的火把晃动才对。
可眼前的邕州城,却安静得有些诡异,除了城墙上偶尔闪过的几点微弱火光,竟看不到半分生气,连寻常城池夜晚该有的犬吠声都听不到一丝。
“不对劲。”吴玠忽然开口,声音里多了几分警惕,他勒住马缰,战马打了个响鼻,前蹄在地上刨了两下,“这时候的邕州,不该这么静。”
吴麟也反应过来,脸上的疲惫褪去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紧绷的凝重。
他眯起眼仔细观察着城门的方向,那里黑洞洞的,像是一张沉默的嘴,让人心里发沉。“哥,你看城门那边,好像……是开着的?”
吴玠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果然,那道本该紧闭的城门,此刻竟虚掩着一道缝隙,连带着旁边的瓮城入口,也像是没有关严。
他心里咯噔一下,握着缰绳的手紧了紧,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按说我们奉陛下旨意驰援邕州,路上虽没派快马提前通报,但邕州府衙该知道近期有援军抵达才对。
就算不知是我们,也该严守城门才是。”
“会不会是知道我们来了,特意留着门?”吴麟猜测道,但语气里却没什么底气。
他跟着吴玠在沙场摸爬滚打多年,深知城池防守的规矩,就算是迎接援军,也该有探马先来确认身份,哪有直接敞开城门的道理?
吴玠摇了摇头,眉头皱得更紧:“不像。
你看城墙上的火光,散乱得很,不像是守兵的岗哨,倒像是……”他顿了顿,没说下去,但眼神里的寒意已经透了出来。
“那现在怎么办?”吴麟问道,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右手悄悄按在了腰间的佩刀上,“直接进城?”
“不妥。”吴玠立刻否定,他转头看了看身后的两个骑兵师,弟兄们虽然疲惫,但听到前方的动静,都已经提起了精神,目光齐刷刷地望着他们兄弟二人,“现在是夜里,我们人困马乏,贸然进城,一来若是惊扰了百姓,不合军纪;
二来,万一里面有什么变故,我们摸不清情况,容易吃亏。
更要紧的是,城里或许有其他友军驻守,别因为误会起了冲突。”
他说话时,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晚风拂过他的脸颊,将他战袍上的尘土吹得扬起,露出甲胄上几道深浅不一的划痕——那是上次与西夏人交战时留下的印记。
他的眼神沉稳,扫过周围的士兵时,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吴麟点头赞同:“哥说得是。
还是谨慎些好。
不如先派个传令兵过去,通报邕州知府,说我们是川蜀来的援军,奉陛下旨意到此,等他们回信了,我们再进城。”
“就这么办。”吴玠颔首,目光转向队伍前排,“王二狗!”
“到!”一个身材精瘦的骑兵立刻催马上前,他脸上带着一道浅浅的刀疤,是个老兵,动作麻利得很,听到命令,腰杆挺得笔直,眼神里满是干练。
“你带两个人,快马去城门口,找到邕州知府或是守城将领,通报我们的身份和来意,问清楚城里的情况,让他们给个回话。”
吴玠看着他,语气严肃,“记住,没得到明确答复前,不许擅自进城,也不许与任何人起冲突,快去快回。”
“是!”王二狗响亮地应了一声,朝身后招了招手,两个同样精悍的骑兵立刻跟了上来,三人勒转马头,马蹄扬起一阵尘土,朝着邕州城门的方向疾驰而去,身影很快就融入了夜色里。
吴玠和吴麟勒马站在原地,目光紧紧盯着他们远去的方向。
身后的士兵们也都停了下来,原地休整,有人趁机给战马喂些草料,有人则靠在枪杆上闭目养神,但所有人的耳朵都竖着,等待着前方的消息。
夜风吹过,带来远处隐约的风声,除此之外,一片死寂。
“哥,你说城里会不会真出什么事了?”吴麟低声问道,他心里那股不安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暗处窥伺着,让人头皮发麻。
吴玠没说话,只是紧了紧握着长枪的手。
枪杆是冰凉的,却能给他带来一丝踏实。
他从军多年,对危险的直觉向来敏锐,此刻邕州城给他的感觉,就像是一张张开的网,安静得让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