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马底驿-《鹤发》

  七日匆匆而过,两队人马在河洑山下会合。

  师生们与老马等四人一扫之前颓态,人人容光焕发,斗志昂扬。想来不仅是身体得到了充分休息,更因战争捷报传来,精神备受鼓舞。

  再看白郁和阿灵,一个更加神采奕奕,另一个毛色愈发油亮,定然是在这山中采食了不少仙草。

  而沈错与玉蟾子两人这七天却过得“煎熬”。太和观平日修道不勤,天机子只得从寻常道经讲起。对此,两人早已烂熟于心,却碍于身份不便旷课,只能随道众反复听了个遍,原本该是惬意清修的七日,反而显得意外漫长。两人只得装作闭目倾听,实则暗暗吐纳练气。

  此时,与众人聚集在山脚凉亭,商议入黔路线时,两人才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其实在抗战之前,湘黔公路便已基本建成,由此入黔原也不算难事。但眼下正是雨季,公路多为土路,因缺乏养护,极易塌方。战争爆发后,此路成为了抗日大后方的军队补给线,时常遭日寇敌机轰炸袭扰。天灾与人祸交织,其安全性已然堪忧。

  七嘴八舌议论一阵,众人决定走附近的驿道。该驿道源于战国时期的黔中古道,是湘黔古驿道的核心路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将其扩建纳入全国驿道体系,再经唐宋元明清各代完善,逐渐成为了重要的盐马商贸通道。

  众人从河洑山山麓西侧启程,由桃源驿渡回沅水南岸转入山区。经过郑家驿之时,沈错见军民在附近山体之中挖筑防空洞,心下暗赞:此处的军民未雨绸缪,日寇空袭之时可以免去不少死伤。行至茶庵铺时,他听到了附近飞机起落声音频繁,心下忽而记起那位弃文从军的学生:也不知道那位叫荣琚的学子是否如愿当上了飞行士?

  五日过后,一行人入沅陵境内,过界亭驿到达马底驿暂歇。

  坊间传闻,三国时期张飞率军经此,见山间褐色砂岩形似卧马,忍不住驻足观摩。又见石马能惊起山鹰,心血来潮,以佩剑刻“马底”二字于石上,遂将巨石之下的村落取名“马底”。村落因驿而生,因路而兴,久而久之便被称为“马底驿村”。而这驿站便坐落于村子北面在壶头山缓坡之处。

  沈错由驿站向下望去。只见下游村庄地处群山环抱的谷地,驿道穿村而过,村后松林成片,村前溪流交织,两侧梯田百顷。若战争来临,百姓避入驿站,可算是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不由感叹驿站选址之精妙。

  与马底驿一街之隔另有一座中等院落。院落背靠山体,坐北朝南,高大山门分外醒目。

  “伏波宫…”沈错抬头念道。

  “就是这儿了。”“老马”指着门前立着的一对威武石狮道,“从前贩盐时,我经常在这里休息,里面有不少厢房。你们在这里稍等,我进去打个招呼。”

  却听曾先生指着阴刻着的门额解释道:“伏波是为伏波平浪之意。东汉马援马文渊,以伏波将军闻名于世。他生前平定边疆,治理南方,战功赫赫,南征之时病逝于沅陵壶头山,湘西百姓便以伏波庙纪念他。”

  “可是曾言‘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的马文渊?”学生之中有人提问。

  “正是!”曾先生面露豪气,“若人人有此精神,何愁日寇不除!”

  言语间,庙祝与老马一前一后出了门,共同向当地保长汇报后,这才领着众人进入宫中。

  宫内正中为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殿内奉有马援塑像供人参拜。

  东西两侧各有厢房若干,单坡顶,前檐设有走廊。

  这院落规模虽不大,却左右对称,井然有序,可不知为何,偏偏后殿仅存台基,空空荡荡,坏了格局。

  听庙祝解释过后才明白。多年前马底驿走了水,后殿付之一炬,苦于无钱重修,这才破败至今。

  众人在厢房之中休息了半晌,但闻马蹄踏石板之声不绝于耳,深知此地为湘黔滇三地货物运输的必经之地,适合短时休整,便定下主意,多待上一日,用以补充物资。

  当晚,夜深人静之时,在房中静修的沈错又听到了熟悉的啸叫之声。他轻声出了房门,寻找声音来源,竟在驿站西侧山墙上找到了两处洞口。一处隐蔽在山野藤蔓之下,另一处则是藏匿于人工假山之后。前行三丈许,洞口渐次汇合。

  沈错抬头见洞体顶部用木材支撑着裂隙,而脚下则用碎石铺设了路面。沿着碎石路往里走,更深处宽广异常,几乎可容纳成百上千人!其间石桌石凳一应俱全。

  沈错暗自琢磨:想来这山中本就造有天然溶洞。此地保长发现这一特点后,发动民众将其开凿打通,用以应对可能到来的空袭。因地制宜,省时省力,实在有大智慧!

  左右无事,沈错耳听风声有节律地呼啸,反而静下了心来。索性盘坐在了石凳之下,随洞鸣之声打坐运气,同时聆听天声地籁。

  子夜时分,洞外气温骤降。冷冽气流自外界吹入,在洞内盘旋一周之后变为暖流吹出。而到了卯时,寒暑易转,暖流自外界吹入,经洞内徘徊转为冷气吹出。

  沈错身处其中,心中万分惊诧:我所处的位置不就正如这洞穴的气海?既然气流经过此处能进行冷热转换,那我自身的丹田自然也能让灵气阴阳易位!

  惊异之余沈错开始以此现象思索阴阳灵气运转之道。

  “三昧真火的主旨为强化心火,引肾水为辅,气冲泥丸,最终凝结三昧真火。若是我反其道而行呢?”

  “强化肾水封冻,逼心火下潜至肾府,逆转至水噬心火,寒凝经脉,又会如何?”

  沈错沉下心来,以自己推算的方法逆练三昧真火。由于之前领悟了体内炁旋之力,灵气运转快了数倍,突破穴位的速度亦是快了不少。寒气由涌泉,太溪,一路向上至关元,中府…

  此时,沈错只觉彻骨寒意自脚底蔓延上来,逐渐延伸至丹田,至胸口以致寒气压迫心肺,呼吸不畅。一吐一纳之间溢出霜气!

  “完了!如此下去,我岂不是走火入魔,自己将自己冻死了!”沈错心下骇然。可由于自身灵气冲破玄关实在太快,等他醒觉过来,似是为时已晚了!

  眼见着寒气持续上行难以遏制,沈错心急如焚!若任由其冲入百会穴,头脑便会被冰封,后果不堪设想!沈错急中生智用最后意念将灵气导向云门,尺泽,最终于小拇指的少冲穴迸射出来!

  灵气宣泄而出,沈错顿感浑身一松。赶忙将运转的心法停住!以内息自查沿途经脉,发觉并无损伤后,才松了一口气。暗呼侥幸的同时,又暗骂自己愚蠢。这才明白有人在一旁守关的重要性。

  平复心情后,沈错低头注视之前被寒气喷涌的地面。碰巧经过碎石地的一只倒霉蜘蛛被冰冻在了原地,同其脚下的石块一起成了冰坨!

  “这股灵气竟然如此阴寒!”沈错心下震惊,“没想到如此误打误撞之下,练出了这么厉害的招式!嗯…需给它取个名字。”

  沈错起身在洞中踱步,口中喃喃自语道:“相传九幽为极阴之地,不如就叫九幽凝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