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三教原本道为首,焉能平坐共齐名-《鬼背儒圣》

  “好气魄,你可真舍得?”清虚子有些难以置信。

  本命剑。

  本命剑。

  性命相修之剑。

  别人若是拿了去,毁了也好,用做其它也罢。

  剑之主,轻则跌境,重则就如苟且一般,直接废了。

  “无妨,我第二把本命剑,修出来了。”公孙羊淡淡笑道。

  此言一出。

  全场骇然,尤其是苟且,心中更是惊起滔天骇浪。

  他一个纯粹的剑修,如今才修得第二把“本命剑”,而且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将其蕴养成型。

  可是一个儒道弟子,兼修的剑道。

  在剑道一途,却远胜于他。

  “人比人,气死人。这就是所谓的天之骄子嘛?”苟且苦笑。

  “哼,那便随你,不过我等彩头就这么多,你爱来不来。”清虚子嫉妒的眼眸微红。

  “来啊。辩论一道,怎能少的了我公孙羊。”

  公孙羊揉搓着双手,那双眼在闪闪发光。

  怎么总感觉,有点怪怪的。

  顾墨看着这不靠谱的师兄,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好,那便由本君先开头。”

  清虚子嘴角微扬,眼中皆是自信,笑容尽是讥讽,他一指在座众人,高喝道:“万里黄沙不见僧,狂风暴雨掩儒生。三教原本道为首,焉能平坐共齐名。”

  轰隆隆!

  这首打油诗,好似最可怕的咒语,它似乎具有一股伟力与禁忌。

  其言,在天地中回荡。

  此时风雷大作,电闪雷鸣。

  天地间,隐隐有各种异象浮现,那好似是三教英灵,在争吵谁才是天地正统,谁的道,才是至强之道。

  它们的争吵的声音,犹如汪洋拍岸,其音浩荡,震裂九天。

  “上来,就……就……就这么刚的吗?”

  刘玄只觉自己的一双大耳,被震的嗡鸣不止。

  这可不是简单的“辩论”。

  都涉及到了道。

  是道统之争,是大道争锋。

  “好胆!”

  “放肆!”

  公孙羊与羽翀和尚,气的微微发抖。

  啥意思?

  三教道为首,儒、佛,是小弟咯。

  你它么,可真敢讲啊。

  清虚子依旧高昂着头颅,不过他似乎受到莫名禁忌的冲击,略带些许喘息。

  有些话,可不是能乱讲的。

  “待我一辩,铜臭弥漫学海畔,书声琅琅入古今。众家论道各有见,儒术高明绝尘襟?额,不妥,不妥,如此落下风矣,容我再想想,再想想。”

  公孙羊想要辩驳,可是他接连想了好几首,依旧不太满意,那张脸微微胀的有些通红。

  儒家子弟,一向含蓄、礼貌。

  粗鲁、霸道,不是它们的风格。

  “阿弥陀佛。”

  羽翀和尚道了声佛号。

  他不是想不出来,而是做不到力压。

  不是吧。

  就这?

  不是随手捏来嘛!?

  顾墨不解,就这样一首打油诗一样的东西,他放个屁的功夫,都能出来好几首。

  何必如此纠结。

  “万里黄沙不见僧,秃山矮锋落道宫。三教本就儒为尊,焉能与尔共齐名。”

  顾墨轻轻一抚衣袖,眼眸扫过四周。

  在座尔等,皆是渣渣。

  轰隆隆!

  此言一出,一声闷雷炸响于顾墨的文宫,天地异象再现,一股庞大禁忌之力,席卷顾墨周身。

  “滚啊!”

  一声爆喝,顾墨体内积蓄许久的浩然正气,猛的爆发。

  随即禁忌之力,消散。

  一切,又平静了下来。

  “浩然正气?”羽翀和尚,目光微凝。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难怪,你会出现在这里,此子真乃儒道璞玉。”清虚子冷笑。

  二境之身。

  却悟得,有些大儒,甚至儒道亚圣,一生都蕴养不出的“浩然正气。”

  如此儒道璞玉。

  也难怪,公孙羊会在此了。

  怕是,起了惜才之念,想要收进八大儒宫。

  “呼~”

  顾墨脸色微白,这随口一嗨,还差点搞出事来。

  现在“辩论”,都这么高档了嘛?

  “算你过关。”

  “和尚,你可有辩驳道来?”

  清虚子看向一旁的羽翀和尚,冷冷笑道。

  “阿弥陀佛。”

  羽翀和尚双手合十,轻轻道了声佛号,低下了头。

  只有佛门受伤的成就,达成。

  “很好,那这第一轮,便结束了。”清虚子如此说道。

  话落。

  只见三道冲天光柱,自四人体内,冲天而起。

  一青,为道。

  一银,为儒。

  一金,为佛。

  三道光柱里,金光要弱上一头,暗淡许多。

  顾墨与公孙羊,同属一道。

  “那这第二轮开局,便到小僧出辩了。”

  羽翀和尚开口道,这一刻,他周身绽放金光,身似罗汉,心为佛陀,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爆喝:“何为佛!”

  一声爆喝,佛音震天。

  似佛门狮吼、又似怒目金刚咆哮。

  在场众人,皆被震的心神皆颤。

  未辩,气势上就已落一头。

  “佛门狮子吼?好手段!”

  清虚子缓缓放下捂住的双耳的手,看着不远处的羽翀和尚有些陌生。

  他们相识百载,以前可未曾见过,他施展这等手段。

  不曾想,在这次辩论之上。

  倒是用上了。

  “小僧,惭愧。”羽翀和尚双手合十,朝着众人致歉。

  手段,确实有些不光彩。

  可他已经败上一论了,再败下去就得出局了。

  “震的心神难聚,头疼。”公孙羊晃了晃脑袋,耳边还不时有回音响彻。

  顾墨也差不多,看人都隐隐在晃。

  “哼,那我先来。”

  清虚子冷哼一声,在耳膜刺痛中,努力的于脑海之中翻找自己看过的佛经、典藏,并总结、归纳,找出一条辩驳之言。

  “所谓佛者,译言觉者,或智者。即真正圆满觉悟宇宙人生之真相,亦即了悟诸法之事理的一切智人。因众生由无明所覆盖,对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知不觉,而流转生死。出世圣人,历劫修行,行满果圆,于一切无明睡眠中,朗然大悟,妙契宇宙之真理,如顽云开,故称觉者…………”

  “如《佛地经论》云:“于一切法一切法种相,能自开觉,亦能开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如莲花开故名佛。”

  “《大乘义章》云:“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圆满,故名为佛。”

  清虚子引据经典,款款而谈。

  其一字一言,皆口绽莲花,并引得佛光乍现、佛音冉冉,佛影纷纷。

  这幕异象。

  看的众人,皆是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