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驻防吴起威慑西北
吴起镇战役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王林正带着各营主官在头道川阵地视察善后与布防情况,一名通讯员飞马而至,带来了支队司令部(兼西北军委)的口信:“司令员请您立刻去指挥部一趟。”
王林心中微动,不知此时召见所为何事,将现场工作暂时交由王光道政委负责,随即策马赶往设在不远处平台山的指挥部。
指挥部的窑洞里烟雾缭绕,老总正看着地图沉思,参谋低声交谈着。见王林进来,老总放下铅笔,招呼他坐下,语气亲切却带着一丝郑重:“王林同志来了,坐。吴起镇这一仗,打得干净利落,打出了‘铁血后卫虎团’的威风。你们立了大功啊!”
“谢首长夸奖,我和独立团全体同志将会再接再厉,为红军做出更大奉献”王林激动敬礼道
老总点头,接口道:“部队伤亡情况怎么样?战士们情绪还好吧?”
“报告首长,还好,我团伤亡不到200,独立团正在打扫战场,清扫残敌,善后和布防”
参谋长温和地看着王林,说道:“王林同志,这次叫你来,一是代表中央和军委向独立团全体指战员表示慰问和感谢。这二来嘛,”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更为正式的战略商讨意味,“是关于独立团下一步的部署。中央经过慎重考虑,有一个关乎全局的战略安排,想听听你这位团长的意见。”
老总接过话头,目光锐利而坦诚地看着王林,手指在地图上从宁夏、陇东划向陕北苏区:“王林同志,你们团在吴起镇这一仗,打得很好,不仅打掉了追兵,更打出了声威。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战略选择。主力须要南下,与十五军团会师,这是打破敌人‘围剿’的关键。而我们的西边及西北方向,宁夏的马鸿逵、马鸿宾,陇东的国民党势力,就像一群豺狼,一直在窥伺着我们。”
他深吸一口烟,继续说道:“军委初步考虑,希望你们独立团留下来,就驻守在以吴起镇为核心的西北前沿。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利用你们团强大的战斗力和在国民党中打出的威名,形成强大的战略威慑,像一尊‘门神’一样,牢牢扼守住这个方向!”
老总的手指轻点地图上的宁夏、陇东区域,清晰地阐述战略意图:“只要你们独立团这杆‘铁血后卫猛虎团’的大旗还牢牢插在这里,展现出足够的力量和决心,宁夏‘三马’(马鸿逵、马鸿宾)就不敢轻易东进,参与对陕甘苏区的‘围剿’。他们本质上是地方军阀,最看重的是保存自己的实力和地盘。没有绝对把握,绝不会冒着消耗老本的风险来啃你们这块硬骨头。”
接着用他一贯直接的方式说:“这样一来,我们需要正面应对的敌人,就主要变成了从南面来的东北军。压力就减轻了一半!南边的战线虽然也紧张,但东北军的情况不同,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应对。让你们留下,就是要把西北方向的潜在威胁,用你们的存在‘吓住’、‘按住’!这个任务,不比南下打仗轻松,甚至更需要韧性和战略定力。”
老总看着王林,语气诚恳:“我们知道,让你们这支刚打了胜仗的劲旅留下来承担守备和威慑任务,而不是随主力南下继续担任攻坚主力,可能会让一些同志觉得像是被放在了二线。所以,叫你来,就是想当面和你沟通清楚这个战略意图,听听你的想法。这项任务,非强悍善战、能独当一面的部队不能胜任。中央认为,独立团是最佳的选择。”
王林听完,心中豁然开朗,对中央的全局谋划深感钦佩。他立刻站起身,斩钉截铁地回应:
“中央这是要我们独立团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不战而屈人之兵’,用我们的存在和实力,牢牢锁住西北方向,为主力南下减轻战略压力!”
“这个任务意义重大!请中央绝对放心!我们独立团不仅能打硬仗,更懂得如何利用威势慑止敌人。我们留在西北,绝不是消极守备。我们将以吴起镇为基点,前出部署,积极活动,不断展示肌肉,保持高压态势。要让马鸿逵、马鸿宾他们清楚地感觉到,只要敢东进一步,必将遭到我独立团的致命打击!我们要让他们寝食难安,根本不敢有丝毫妄动的心思!”
“好!好!理解得非常透彻!”参谋长欣慰地笑了,“就是要这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王林同志,你有这个认识和决心,我们就彻底放心了!”
“有你们这支猛虎蹲在西北,三马必不敢轻动。这将极大地改善我们的战略态势。”
参谋长看着王林,语气诚恳地继续说道:“让你们留下来,除了战略威慑,还有一层更深远的考虑。”他的手指敲了敲地图上的西北区域,“主力南下后,你们独立团驻守西北,将会有一段相对其他区域而言更长的、难得的休整期。这里不像南线,面临东北军主力的直接压力,大规模的‘围剿’攻势一时半会儿还烧不到这里。”
老总接着话头,清晰地道出核心意图:“中央希望你们充分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不仅仅是在军事上扎下根,更要在政治上、经济上、群众工作上扎下根!你们不能仅仅是一个军事驻防单位,更要成为一个播种机和宣传队。要争取把你们的驻防区域,从单纯的军事缓冲区,建设成为巩固的苏维埃根据地!”
参谋长具体补充道:“对!部队要分散开来,一边担任守备,一边大力开展群众工作。派工作队下去,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党的组织,成立苏维埃政权和赤卫队、少先队。要让老百姓真正认识到,红军是他们自己的队伍,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利益而存在的。只有这样,你们的根才能扎得深,才能真正站稳脚跟,获得源源不断的兵员和补给。将来无论形势如何变化,这里都能成为我们坚实的堡垒。”
老总总结道:“这是一个将‘驻防地’变为‘根据地’的艰巨任务,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的工作。但这对我们党和红军在陕北立足,乃至未来的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王林同志,这项任务,同样是一场硬仗,一场关乎民心的硬仗。”
王林聆听着首长的指示,脑海中现代关于“根据地建设”、“人民战争”的理论与此完美契合,他深刻理解这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和长远价值。他立刻回应,语气中充满了领悟和决心:
“我完全明白中央的深意!‘建设巩固的根据地’是比单纯军事威慑更根本、更长久的战略!”
他思路清晰地说道:“请中央放心!独立团绝不会满足于当个单纯的驻防军。我们一定坚决执行中央的指示,充分利用这段相对平稳的时期:
第一,军事上,采取攻势防御,保持威慑,确保主要方向安全,为根据地建设创造稳定的环境。
第二,政治上,立刻抽调得力干部和战士,组成强大的工作队,深入乡村,广泛宣传党的政策和红军的主张。我们坚决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让贫苦农民真正翻身做主人!
第三,组织上,积极配合地方党组织,帮助建立、巩固乡村苏维埃政权,发展党员,组建地方武装和群众组织,把党的根深深扎进群众之中。
第四,经济上,在可能的条件下,帮助群众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同时,我们部队也要开展生产活动,尽量减轻人民负担,实现部分自给。”
王林越说越有信心,甚至融入了一些更深远的想法:“我们有信心,通过扎实的工作,在不久的将来,向我们党中央报告的,将不仅仅是一个稳固的军事防线,更是一个人心向我、组织健全、能够自我支撑和发展的西北新苏区!这将为我们未来应对更大挑战,提供最坚实的后方基础!”(他心中想到的是为未来的抗战积蓄力量)
“好!说得太好了!”参谋长极为满意,“就是要有这个决心和气魄!不仅要看住门,还要把院子收拾好,变成我们自己的家!”
老总赞许道:“王林同志,你能深刻理解并主动思考根据地建设问题,这非常可贵。中央会派一批有地方工作经验的干部来协助你们。”
参谋长说:“就这么干!需要什么政策支持,打报告上来!”
“是!坚决完成任务!我们独立团保证当好战斗队,更当好工作队和生产队!”王林敬礼,肩上的担子感觉更重了,但方向也无比清晰和光明。
吴起镇战役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王林正带着各营主官在头道川阵地视察善后与布防情况,一名通讯员飞马而至,带来了支队司令部(兼西北军委)的口信:“司令员请您立刻去指挥部一趟。”
王林心中微动,不知此时召见所为何事,将现场工作暂时交由王光道政委负责,随即策马赶往设在不远处平台山的指挥部。
指挥部的窑洞里烟雾缭绕,老总正看着地图沉思,参谋低声交谈着。见王林进来,老总放下铅笔,招呼他坐下,语气亲切却带着一丝郑重:“王林同志来了,坐。吴起镇这一仗,打得干净利落,打出了‘铁血后卫虎团’的威风。你们立了大功啊!”
“谢首长夸奖,我和独立团全体同志将会再接再厉,为红军做出更大奉献”王林激动敬礼道
老总点头,接口道:“部队伤亡情况怎么样?战士们情绪还好吧?”
“报告首长,还好,我团伤亡不到200,独立团正在打扫战场,清扫残敌,善后和布防”
参谋长温和地看着王林,说道:“王林同志,这次叫你来,一是代表中央和军委向独立团全体指战员表示慰问和感谢。这二来嘛,”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更为正式的战略商讨意味,“是关于独立团下一步的部署。中央经过慎重考虑,有一个关乎全局的战略安排,想听听你这位团长的意见。”
老总接过话头,目光锐利而坦诚地看着王林,手指在地图上从宁夏、陇东划向陕北苏区:“王林同志,你们团在吴起镇这一仗,打得很好,不仅打掉了追兵,更打出了声威。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战略选择。主力须要南下,与十五军团会师,这是打破敌人‘围剿’的关键。而我们的西边及西北方向,宁夏的马鸿逵、马鸿宾,陇东的国民党势力,就像一群豺狼,一直在窥伺着我们。”
他深吸一口烟,继续说道:“军委初步考虑,希望你们独立团留下来,就驻守在以吴起镇为核心的西北前沿。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利用你们团强大的战斗力和在国民党中打出的威名,形成强大的战略威慑,像一尊‘门神’一样,牢牢扼守住这个方向!”
老总的手指轻点地图上的宁夏、陇东区域,清晰地阐述战略意图:“只要你们独立团这杆‘铁血后卫猛虎团’的大旗还牢牢插在这里,展现出足够的力量和决心,宁夏‘三马’(马鸿逵、马鸿宾)就不敢轻易东进,参与对陕甘苏区的‘围剿’。他们本质上是地方军阀,最看重的是保存自己的实力和地盘。没有绝对把握,绝不会冒着消耗老本的风险来啃你们这块硬骨头。”
接着用他一贯直接的方式说:“这样一来,我们需要正面应对的敌人,就主要变成了从南面来的东北军。压力就减轻了一半!南边的战线虽然也紧张,但东北军的情况不同,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应对。让你们留下,就是要把西北方向的潜在威胁,用你们的存在‘吓住’、‘按住’!这个任务,不比南下打仗轻松,甚至更需要韧性和战略定力。”
老总看着王林,语气诚恳:“我们知道,让你们这支刚打了胜仗的劲旅留下来承担守备和威慑任务,而不是随主力南下继续担任攻坚主力,可能会让一些同志觉得像是被放在了二线。所以,叫你来,就是想当面和你沟通清楚这个战略意图,听听你的想法。这项任务,非强悍善战、能独当一面的部队不能胜任。中央认为,独立团是最佳的选择。”
王林听完,心中豁然开朗,对中央的全局谋划深感钦佩。他立刻站起身,斩钉截铁地回应:
“中央这是要我们独立团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不战而屈人之兵’,用我们的存在和实力,牢牢锁住西北方向,为主力南下减轻战略压力!”
“这个任务意义重大!请中央绝对放心!我们独立团不仅能打硬仗,更懂得如何利用威势慑止敌人。我们留在西北,绝不是消极守备。我们将以吴起镇为基点,前出部署,积极活动,不断展示肌肉,保持高压态势。要让马鸿逵、马鸿宾他们清楚地感觉到,只要敢东进一步,必将遭到我独立团的致命打击!我们要让他们寝食难安,根本不敢有丝毫妄动的心思!”
“好!好!理解得非常透彻!”参谋长欣慰地笑了,“就是要这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王林同志,你有这个认识和决心,我们就彻底放心了!”
“有你们这支猛虎蹲在西北,三马必不敢轻动。这将极大地改善我们的战略态势。”
参谋长看着王林,语气诚恳地继续说道:“让你们留下来,除了战略威慑,还有一层更深远的考虑。”他的手指敲了敲地图上的西北区域,“主力南下后,你们独立团驻守西北,将会有一段相对其他区域而言更长的、难得的休整期。这里不像南线,面临东北军主力的直接压力,大规模的‘围剿’攻势一时半会儿还烧不到这里。”
老总接着话头,清晰地道出核心意图:“中央希望你们充分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不仅仅是在军事上扎下根,更要在政治上、经济上、群众工作上扎下根!你们不能仅仅是一个军事驻防单位,更要成为一个播种机和宣传队。要争取把你们的驻防区域,从单纯的军事缓冲区,建设成为巩固的苏维埃根据地!”
参谋长具体补充道:“对!部队要分散开来,一边担任守备,一边大力开展群众工作。派工作队下去,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党的组织,成立苏维埃政权和赤卫队、少先队。要让老百姓真正认识到,红军是他们自己的队伍,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利益而存在的。只有这样,你们的根才能扎得深,才能真正站稳脚跟,获得源源不断的兵员和补给。将来无论形势如何变化,这里都能成为我们坚实的堡垒。”
老总总结道:“这是一个将‘驻防地’变为‘根据地’的艰巨任务,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的工作。但这对我们党和红军在陕北立足,乃至未来的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王林同志,这项任务,同样是一场硬仗,一场关乎民心的硬仗。”
王林聆听着首长的指示,脑海中现代关于“根据地建设”、“人民战争”的理论与此完美契合,他深刻理解这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和长远价值。他立刻回应,语气中充满了领悟和决心:
“我完全明白中央的深意!‘建设巩固的根据地’是比单纯军事威慑更根本、更长久的战略!”
他思路清晰地说道:“请中央放心!独立团绝不会满足于当个单纯的驻防军。我们一定坚决执行中央的指示,充分利用这段相对平稳的时期:
第一,军事上,采取攻势防御,保持威慑,确保主要方向安全,为根据地建设创造稳定的环境。
第二,政治上,立刻抽调得力干部和战士,组成强大的工作队,深入乡村,广泛宣传党的政策和红军的主张。我们坚决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让贫苦农民真正翻身做主人!
第三,组织上,积极配合地方党组织,帮助建立、巩固乡村苏维埃政权,发展党员,组建地方武装和群众组织,把党的根深深扎进群众之中。
第四,经济上,在可能的条件下,帮助群众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同时,我们部队也要开展生产活动,尽量减轻人民负担,实现部分自给。”
王林越说越有信心,甚至融入了一些更深远的想法:“我们有信心,通过扎实的工作,在不久的将来,向我们党中央报告的,将不仅仅是一个稳固的军事防线,更是一个人心向我、组织健全、能够自我支撑和发展的西北新苏区!这将为我们未来应对更大挑战,提供最坚实的后方基础!”(他心中想到的是为未来的抗战积蓄力量)
“好!说得太好了!”参谋长极为满意,“就是要有这个决心和气魄!不仅要看住门,还要把院子收拾好,变成我们自己的家!”
老总赞许道:“王林同志,你能深刻理解并主动思考根据地建设问题,这非常可贵。中央会派一批有地方工作经验的干部来协助你们。”
参谋长说:“就这么干!需要什么政策支持,打报告上来!”
“是!坚决完成任务!我们独立团保证当好战斗队,更当好工作队和生产队!”王林敬礼,肩上的担子感觉更重了,但方向也无比清晰和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