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观风云不动-《修什么仙,养藤就好了》

  莲座峰上。

  李无忌这一次罕见的呈上了一壶灵酒,亦是从仙提道人那取来的,珍藏良久的冰酿灵萄酒液。

  他的对面,是许久不见的武修潜锋。

  这一次,武修潜锋是来辞行的。

  另外两位,早就在妖族动乱的那几年,就已经回了磐石城。

  毕竟那里有他们的好友,亦有一份牵挂。

  潜锋,则一直修行到此刻。

  如今,他亦是筑基境。

  即便是重修,也比李无忌修行快多了。

  破境后的他,意气风发,带着一股惊人的锐气。

  “潜锋道友,如今你我道约已成,不知道友准备去往何处?”

  “枪乃破锋之器。我欲去往妖国,捉一头神俊坐骑。

  尔后再信马由缰,各处仙城都去看看。”

  潜锋此言一出,李无忌端着的灵酒,顿时就有些喝不下去了。

  他望着玉色的浆液,这本该是潜锋也难得喝到的佳品。

  乃是仙提道人亲手所酿。

  可相比潜锋即将去往的逍遥而言,灵酒反而添了几分愁绪。

  “那便祝潜锋道友,武道常胜!酩酊一场,亦为道友送行!”

  明月之下,两位道人相互举杯,谈玄论道,倒也有知心之言。

  毕竟,李无忌曾得他武胆,知他道念。

  如此,他可引为潜锋知己,又对他有破关助道之恩,虽然二者恩怨已了。

  却也令潜锋十分感激。

  他踌躇片刻,终于还是向着李无忌建言。

  “无忌道友,我观你之处境,虽然安稳,却难以在此成道。

  或能得一个金丹,但金丹之上,还有诸般胜景。

  临别之前,这一卷秘图,或能让道友排解幽寂之苦。”

  一卷秘图,留在酒案之上。

  李无忌亦是大笑着。

  由血魅女修奉上了一个乾坤袋。

  “潜锋道友心有大道,你我亦算是交心之友,我便再赠道友一番苦功。

  日后再遇,可莫要忘了李某人。”

  潜锋接过乾坤袋一看,内中是数个丹瓶,还有一堆灵药。

  丹瓶上贴着黄符小字。

  名为‘三花奉金丹’。

  此乃筑基境修行灵丹,可助生法力,尤其助长金行法力。

  是李无忌晋入筑基后所炼。

  这么数个丹瓶,足以抵的了潜锋两三年苦修。

  还有那一堆灵药,亦是锻体疗伤的好药。

  这般馈赠,却是令潜锋面上涌过一抹感激之情。

  “潜锋能遇道友,是潜锋的运气,日后再遇,潜锋定然好生招待!”

  他却是没有推辞,当即收下了。

  二人大笑,酒酣耳热。

  至天明之时,有一道人扛枪而去。

  天地有真修,深匿山水间。

  生死求战法,锋芒不可藏。

  李无忌捧着那一卷秘图,上面却有注述。

  一行小字,刻着《九嶷游记》。

  他心念潜入其中,顿时见到一只仙鹤,载着道人游过云层之上,见得一位大蛇,探出头颅,正在对着大日吞吸炎光。

  那炎光被其吸走,方圆十万里,便陷入昏暗之境。

  于是道人有记。

  ‘枯阴山脉以北,有一座寒渊,渊至深,有大蛇潜藏。

  每十年,大蛇蓄积阴寒,便趁云飞起,吞吐大日,令枯阴山脉降大雪。

  封阴枯灵,三年才融,雪消蛇潜,轮回数百年,已有寒螭之相。’

  这却是一枚留影法器。

  还是一位上修所留的游界散记。

  留影中那条大蛇,头颅大如山峰,大日竟也不过其口中一颗珠子。

  这等境界,早已越过元婴之上。

  而道人竟能不被大蛇所察觉,留影而还。

  此幕太过玄奇古怪,李无忌未曾以法力消融醉意,一下心神晃动,于是笑言。

  “潜锋道友,倒是取了一件好消遣。”

  李无忌,却是把这一幕留影,当成了修士所制作的幻境了。

  未必是真,也未必就是假。

  聊以慰藉山中孤寂,倒是可行。

  只是待李无忌酒醒之后,再看那枯阴山脉,却有些惊疑不定。

  山中,有群僵遨游,乃是雪下枯骨,得了天地至阴之气复苏。

  于是凭着残余记忆,竟然建了一座村庄,招引行商路人,以此害人饮血。

  ‘枯阴有终山,为冥息之所,临近有一国,号为陈。

  陈国所藏老躯于终山,此地每十年,大蛇所经,遗下一点吐息。

  于是群僵出,聚为野村,游散各处,欺瞒行商,或以山中珍奇购奴饮血,或强留变为尸僵妖身,渐成一患。’

  这,亦是枯阴山脉中一记。

  还有众多类似群僵这般的见闻。

  有白熊酣睡于云上,却是一位云妖。

  有树妖扎根冰湖,拦截大河所成,却令陈国缺水少食,贫弱不堪。

  更有一些道门真修,藏匿山中,围猎杀妖,或是开放鬼市,互通有无。

  就在大蛇垂下的阴影中,艰难修行。

  桩桩幕幕,直让李无忌读了十余日,才见了枯阴山脉的诸般胜景。

  而这,只是这位记下游记的道人,所载的第一篇。

  在离枯阴之前,亦有数文,记下他所悟。

  ‘枯阴或藏龙墓,大蛇镇守,亦吞吐龙气孕化。

  大能藏躯,造化天地。

  九嶷玄奇,通真记山海为乐,不涉因果。

  出得枯阴,当入宗域,宗域千山百宗,小心为上。’

  亦只在这一处,这位道人漏了他的道号。

  是为通真。

  而前次通神观的耀世珍奇拍卖会上,有一枚通真玉府的灵钥拍卖。

  这两位道人,是否为一位?

  潜锋又从何处得来这篇游记?

  光凭一个道号,不能定为一人。

  但这游记内容详实,不像是幻境演绎而成。

  倒有几分真假难辨。

  李无忌读之,身临其境,渐渐引的心痒难耐。

  “外头如此精彩,困顿山中,已成枷锁。”

  只是他要走,还需寻一个好时机。

  捞蟾道人不离山,他便机会渺茫。

  元婴阴神可离体,搜山游海,千里不过数念之间。

  而且他若要走,李家已没了名头,只有青庐门外门驻地。

  他如此离去,若是落一个叛宗的名头,也是十分麻烦。

  虽说他不在意这青庐门的名头,但一旦被大宗记名,日后他的修行也不好过。

  李家,没的这般快,却又不曾真正灭亡。

  李无忌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收拾,他对曾经李家的怨与恨。

  损财绝户,行径可恨,却又不至令他化身魔头。

  护身傍业,又令他安然成长修行至今。

  如那书老,他不过只是家族一位敛财枯老,占去的财物,大半也终究回到了家族。

  要说没有大长老默许,他如何坐稳其位。

  而始作俑者的大长老消失,铁树长老更是陨落,老族长莫名消失,李治更是直接把整个李家给卖了。

  这厮动作,似乎更为可恨。

  但求全之下,难道真如孟家一般?家族离散,才算是如意?

  李家,除却大牛一人,余下的,不过只是流着和他一般血脉的路人罢了。

  而在李无忌欲要读游记下一篇的时候,却有一件大事生发。

  “两大上修家族暗中擒拿上官家,但上官家潜入地脉,已然脱逃。

  还将地脉,放给了一头山妖!

  那头山妖,何家老祖所变!靠着这地脉续命为生。

  二者相连紧密,何家老祖若死,仙城地脉将大损!

  这一手,却是让仙城众多高阶修士,感到棘手,如今正在解决。

  而外头,妖王们也来了!”

  李无忌再看天空岭外,风云突变。

  他再也不能静心读游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