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大道根基-《修什么仙,养藤就好了》

  菩提树下,白袍道人检查着平安童儿的道躯。

  丹田之中,有丝丝缕缕的魔气冒出,而后渐渐成为一团黑色的气焰。

  气焰当中,是平安的狰狞面貌,两点红光犹如眼目一般。

  然而这头小魔,却被一条心神锁链给捆住了。

  任凭小魔如何挣扎,都难以挣脱出来。

  而平安的心神,则不在他的道躯当中,而是遁入了菩提木灵当中。

  这样他的人躯灵魄就会互相在最本真的姿态下,开始适应。

  平安的心神,也就不用沉入昏睡。

  扎根于菩提树,亦是一重悟道。

  而大牛所给的那门《波若镇魔心经》,则是一门佛修功法,主要施行度化和镇魔之用。

  于战力之上,并无出色之处。

  全部的功效,都在这两者之上。

  只是其品级,却只有上品,未曾入阶。

  李无忌准备待平安将这一门功法入门,再将其升阶。

  这四五年,他的黄阶演法机会,全都被他用以补全问道典。

  不是要将其修复,而是要将其灵效稳固下来。

  顺便将天地意志隔绝在外。

  因此花费了多次功夫,也未曾补全成型。

  检查完平安的心神,在灵药碎块的填补之下,他的体魄已经渐渐长成了七八岁童儿的样子。

  比正常的生长,要快数倍。

  平安有自悟妙法的天资,却是比他们要好的多。

  而且早早就被发觉,倒是可以去佛修禅宗一脉,去求取入门。

  遮掩了丹田处的魔气,才能进去安心做个悟法僧人。

  但不能去大宗,只能去小宗。

  佛修虽说最喜度魔入门,但却也最为惧怕魔头。

  而平安是要去做弟子,却不能被当成魔头一般对待。

  只是,平安能降服心猿吗?

  李无忌心头亦无半点成算。

  一个空白的心智,就已经近魔。

  他又如何去扭转?

  唯有信任修士所创的佛修法脉,能化魔为佛,一切都在大道之下。

  李无忌盘坐在菩提树下,借着此地的清净和智慧,思索着自身的筑基道途。

  筑基境,要为金丹铸就法脉做准备。

  此法脉,便是一位修士最殊异的道途。

  以自身所领悟的道韵,将法术符文刻录入金丹当中,从而诞生本命神通。

  神通自成,才能称的是一位有道之修。

  也才能说,自身修持着大道。

  而法脉本该殊异,但诸多修士,往往领悟的大道是同一条,又是一般的功法。

  于是法脉聚集,成为仙修,魔修,佛修等等各大修行法统。

  微有差异,而大道如一。

  这便是各大法统的由来。

  筑基境,就要领悟足够多的道韵,同时至少将一门法术,修至本源境,才能刻录成为自身的本命神通。

  一门神通,就是一条通往大道的法脉。

  循脉络而去,便能成道。

  而玄阶上品的《轮回食气法》,号称完整修行结束后,可开辟九条法脉。

  这已经是最上乘的凝结金丹之术。

  九为极数。

  能破极数的,无一不是天地所钟的妖孽。

  李无忌不做此妄想。

  但若要开辟这九条法脉,他就必须修行九门法术至本源境。

  才能凝结神通符文。

  越强越独特的法术,就越可凝聚强力神通,也更能通往大道。

  若是以往,九门上品法术,或许便是他的极限。

  然而现在,九门入阶法术,也不是不可?

  诸天演法盘的存在,定然能让更多的修士,在筑基境这一步的根基走的更加雄厚。

  也会让他们将来,走的更远。

  长此以往,修行界会诞生更多有天赋的修士。

  至强械修,在等待着什么?

  为何从未听说,他要羽化升仙而去?

  这一位,似乎已驻世许久。

  不去多想。

  李无忌闭目思索着,选定自身的技艺法术。

  符箓法门,他虽靠此而起势,却并未灌注太多心血。

  而此门又和其他技艺相互脱离,并不可取。

  炼丹法门又精进缓慢,只待这两门成就精通,便可演法黄阶炼丹术,或可列为第一门。

  炼丹问道,从来都是通天正途,何况玄策亦靠他炼丹修行。

  二者相依,不可弃。

  灵植法算第二门。

  此门自然不必多说,他能完成轮回食气法的关键所在。

  这两门犹以造化道韵,五行道韵为主,必须通悟此二者。

  问道典通达天地,直指本源,又与藤灵天赋小神通汲灵小轮回密切相关,补全后可算第三门。

  此法补全如此艰难,未必是黄阶法门,极有可能是玄阶法术。

  日后修行,务必要杀妖伐道,问达天地,才能早些将其修行上去。

  神行风隐乃遁术,亦极为重要,可算第四门。

  而他几次悟道,似乎在风行之上,也颇有天赋。

  通微药瞳可辅助炼丹,种药,修行,亦有破幻之能,可算第五门。

  日后遇上阵法,或者迷幻之术,或可借此破开。

  此术以金睛道韵为核心,难以自悟。又需幻法,蜕变等道法相佐。

  还是要靠问道典杀妖伐道,才能获取核心金睛道韵。

  又或者,可寻化身法,炼就一道鹰鹏化身。

  便可自行悟道金睛。

  白狼妖变,脱胎于金鬓狼妖的血月凌空,乃是他体魄练法,亦可融合琉璃玉净身,可算第六门。

  此门以血系为主,又能融合武魄,生命,磐石,巨相,执锐等等道韵。

  体魄道躯最为复杂,也最为包容。

  他若要配合本命灵兵,便不可只成一位法修,必须通达武艺,才能迎风破难,横扫四方。

  武魄亦需寻求武胆,以问道典伐道而出。

  问道典之重,似乎是父母眷顾,令他添一分成道希望。

  而灵兵器化一法,可将三身灵藤不断强化为法宝灵器,亦是灵修独有之法,可算第七门。

  此法倒还未升阶,需要将其演法,才可修行。

  灵兵器化以五行为核心,又有造化,阴阳,将其融合一体。

  亦是各类道韵多多益善。

  第八门法,李无忌思索着,看向了灵屋术。

  此法能被三身灵藤本能看中,便说明大有潜力。

  而灵藤所变化的青藤大阵,其对悟道加成可算极为特别。

  或许,可将其考虑。

  不过,他参悟此法,是为了悟玄庭当中那块碑石上的《身外灵府》。

  若能将其悟出,或许二者融合,可算第八门。

  而《身外灵府》似极为偏门,他在灵修论道之地悬赏许久,也未曾有人知晓。

  李无忌猜测,或许与乾坤道韵有关。

  开辟灵府空间,乃至固时定岁,都有涉及乾坤,时间两者。

  又或者,涉及太极。

  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是为太极。

  若要在身外将其辟为灵府,或许便须以太极辟乾坤,才能得一方天地。

  这就涉及开天辟地,所以极难。

  也是他不得其门而入的缘故。

  这不是一部五行法。

  若是此二者悟不成,就只能是寻求将灵屋术演法,先行化一神通,尔后再来参悟了。

  八门法脉。

  还未涉足他的核心道途。

  青藤道韵。

  若以一唤藤法术为法脉神通,似乎难以通达青藤。

  如藤蔓术,青木控元术,蛇蟒青木变等等。

  道韵不足,亦无极高上限,难以成就青藤道韵。

  他需另寻一门法,才能将其列为核心第九道法脉。

  如此,他筑基一境的修行,便算是理清。

  以完成轮回食气法为主,悟九门法。

  了悟造化,五行,金睛,风行,武魄,青藤等道韵。

  另寻乾坤,太极两种道韵。

  如此,再寻历金丹雷劫,增金丹凝聚成算,还要寻上等灵液或者造化之物,将灵根蕴化为九大法脉。

  修法,悟道。

  筑基一境,不可再困顿于山中。

  李无忌望向灵湖,湖面清澈,倒映出天空广阔,正可遨游。

  而他,观湖如观井。

  身在井中,道在井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