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皇帝点头也不够-《红楼:黛玉手握主神空间》

  皇帝因为黛玉所拥有的神奇法术,如果没有必要的话,是不想得罪她的。

  况且皇帝本来就是比较务实的人,虽然没能做到像黛玉所说的那样,对于男女一视同仁,但在治国理政的时候,也已经颇有了些唯才是举的意思。

  而且天下人才虽多,能够真正为皇帝所用的人,也的确如黛玉所说的那样不是很多。

  因此,对于皇后口中所说的仁义道德、礼义廉耻之类的,皇帝反而并不怎么在意。

  毕竟黛玉现在只不过是纠结了一帮贵女,想要印刷女子主笔的诗文集罢了,虽然的确会引来不少封建卫道士的反对,但距离皇帝所能接受的底线还远的很。

  所以在皇帝看来,这其实只不过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若是黛玉坚持想做的话,便让她继续进行下去又何妨?

  但对于黛玉隐隐透露出的唯才是举,就连女子也有治国安邦的才能这一点,皇帝心里就觉得有些可笑了。

  说到底,皇帝自己毕竟也是男子,所思所想仍然是站在男子的立场上,因此,他虽然承认有不少接受过贵族教育的女子的确有那么几分才华,像是在他的后宫之中,就不乏有能够吟诗作词、舞文弄墨的妃子。

  但这些也不过只是些诗词文章方面的小道罢了,皇帝觉得,天下间的女子因为常年困守后宅,就算有点才气,才气也相当有限,想写出一篇花团锦簇的锦绣文章容易,但若要涉及到能够治国安邦的策论,她们多半就另有未逮了。

  所以平心而论,此时的皇帝虽然对黛玉能够高看一眼,但也不过把她当成一个特例罢了,对于其他绝大部分女子的才华,心里仍然保持着怀疑的态度。

  觉得女子们偶然舞文弄墨、风花雪月一番尚可,可若是想要出来做事,那就有些可笑了。

  对于皇帝的偏见,黛玉自然不遗余力的加以辩驳,一口咬定在天下间的女子中间,自己其实并不是最出类拔萃的,尚有许多才学过人、足以担当重任的女子被隐没无闻。

  同时,黛玉也抓住了皇帝手下没有太多忠心可靠的人能够使用的软肋,巧妙的引导他另辟蹊径,为天下间的女子也提供一个晋升的机会。

  毕竟女子势弱,就算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眼下这个世道也让她们没有丝毫施展才能的机会,因此若是皇帝能够独排众议,大胆的给天下间的女子一个机会,所有的女子必然对皇帝感激不尽。

  而且既然这份晋升的机会是皇帝所给予的,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女子能够借此进入朝堂之上的话,必然也会一心报效皇帝的知遇之恩。

  如此一来,皇帝手下不就立刻多了许多得用的人手。

  特别是这些女子就算掌握了权势,囿于礼法也不可能跟其他的异性同僚结党营私、同流合污,否则岂不怕人言可畏?

  没有朋党之嫌,又不像男子那样野心勃勃,皇帝又是她们所能倚仗的唯一依靠,这样的人才,用起来岂不是更加的放心?

  不得不说,黛玉是真的把握住了皇帝的心思。

  想当初赈灾的时候,黛玉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女童,同三春之间的议论就能够吸引的皇帝驻足倾听,最后还直接采纳了她们所提出的各种奇思妙想的建议。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只要能够替皇帝解决问题,身份性别什么的都不重要,皇帝本人其实是不介意重用女子的。

  因此听了黛玉的这番劝说之后,皇帝不禁也有些怦然心动。

  只不过他虽然身为皇帝,却也仍然受到太上皇和满堂文武大臣的掣肘,想要像黛玉所说的那样一意孤行、独排众议是不大可能的。

  此外还有最关键的一点,皇帝仍然对黛玉所说的女子的才干有些怀疑,于是问她如何能够确保这些女子真的能有治国安邦之才。

  黛玉相当云淡风轻的表示,既然男子是否能够当官,是靠科举选拔出来的,那女子也同样可以参加科举,跟天下间的男子同台竞技,到时候若是能够脱颖而出,岂不就能说明女子的才干不亚于男子了。

  皇帝听了之后,不禁有些失笑,说科举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千百年来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惯例,又岂能轻言改变?

  他身为皇帝之尊,若是真想顶着满朝文武的反对,提拔一两个女官作为特例,倒也并不是做不到。

  反倒是想要改变科举,光明正大的给予天下间的女子参与科举的资格,这条路要难走的多。

  因此,皇帝为了向黛玉示好,表示自己不会反对她替贵女们扬名的计划,甚至对于黛玉的才能也相当的认可,若是黛玉自己想做官的话,破格开恩一次也无妨,但若想要为天下间所有的女子都大开方便之门,那就很难办到了。

  黛玉也明白皇帝的难处,于是退了一步,提议他先恩准少数的女子参与下届的科举,这样人数比较少,也不至于引起太多文官的反对。

  到时候只要这第一批参加科举的女子足够争气,能够通过乡试、县试、府试的层层选拔脱颖而出,最终金榜题名,皇帝正好就可以以此作为例证,同臣子们商讨恩准女子参与科举的事情。

  皇帝对于黛玉的提议相当心动,却又踌躇不决,最后灵机一动,想起了太上皇。

  单凭皇帝自己一个人,实在无法承受满朝文武的议论纷纷,但若是连太上皇也同意了黛玉的提议,到时候只要把事情往太上皇身上一推,说允许黛玉等人参加科举完全是太上皇所给予的恩典,就能够堵住相当多臣子的嘴,把这件事可能引起的反对声音降到最低。

  所以皇帝在犹豫了半晌之后,忽然呵呵一笑,暗示黛玉事关科举大事,自己同意还不够,尚需征求太上皇的许可。

  因此,若是黛玉能够让太上皇也点头,皇帝便同意给出几个恩典的名额,让黛玉和她交好的贵女们,能够以女子之身参加科举。

  喜欢红楼:黛玉手握主神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