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谁都怕对方忘初衷-《深秋山顶风微凉》

  我是后半夜醒的,睁眼第一反应是——我是谁?我在哪儿!?

  看了看周围,我才松了口气。屋里虽然关着灯,但床头台灯还亮着。环境有点陌生,不过之前在跟董姝予视频时见过,这让我马上反应过来:自己喝多了,估计正睡在董姝予的房间。

  我低头看了看自己,衣服还穿着,身上搭着一条被子。嗓子干得发疼,头也沉得很。扭头看见桌上放着一杯清水,心里一松,拿起来一口气全灌了下去。

  喝完打了个嗝,满嘴酒气。看了眼时间,凌晨一点多。

  我起床没刻意放轻动静,走出董姝予卧室,看到餐桌已经收拾干净了,老董在沙发上呼呼大睡。我去上了个厕所。

  重新回到董姝予卧室时,才闻到空气中淡淡的柚子香——不过这味道一会儿就闻不到了。我拿起枕边的手机看了看,没有未接来电。

  给董姝予发了条消息,也没回,估计是睡了吧。我眨眨眼,一边打量她的房间,一边忍不住吐槽老董——一进门就让我坐沙发、灌茶水,接着东拉西扯到吃饭,然后又拼命劝酒……

  所以董姝予的房间我倒是第一次进来,没想到第一次就睡在这儿了。我的目光在屋里转了一圈,慢慢印证之前视频和聊天时她提到过的布置,看着看着,又睡着了~

  第二天我本来打算一早走,结果被留下吃早餐。董姝予偷偷让我再等等,还给我看了她养的“避巢壳”——也就是之前我俩一起买的那只小龟。

  龟确实养在了更大的缸里,也长大了不少……之后董姝予才带我在她家转了转。

  她家是三室两厅两卫。她父母的房间我们没进去,除了她那间,还有一个房间,不过里面没床,堆的是柜子和杂物,还有老董收的模型和酒……我这才明白,为什么昨晚我会睡在董姝予房间——根本就没多余的床了。

  十点多才出门,去了商场。董母送了我一套衣服。我本来想推脱,董姝予把我拉到一边说:她妈昨晚纠结了很久,那套赫莲娜在2009年算是护肤品里的“顶奢”,她妈喜欢是真心喜欢,但根本舍不得用,况且对她来说也太贵了。

  我第一次上门,她不收又不合适,只好折中,给我买套衣服“还礼”。我想了想,也没再推辞……

  买完衣服,董母一再跟我说,护肤品她真的很喜欢,但太贵重了,以后不准再买这么贵的东西,又嘱咐我回去记得替她给我父母问好……

  回去的路上,我望着副驾驶座上那套董母挑的衣服,摸了摸兜里被硬塞的“见面礼”红包,只能苦笑。

  ……

  回去先到了平房,简单看了看情况。沈思晴趴在桌上睡得昏天暗地,财务那边也有活儿在忙。最忙的反倒是资料员,不过实际工作量也不算大。区域店长没在,估计是跑门店去了。

  回想昨晚和老董喝酒闲聊时,我又提起扩张的事,还是觉得头疼——老董的态度依旧模棱两可,没直接拒绝,但也没说行,只回“再看看”。

  其实他暗示过我好几回,说我招的人多了。但我有自己的考虑:医药行业的规范化肯定还会继续推进,现在做得越规范,等行业整改真正来临的时候就越省事。动手晚了,甚至可能被监管“一刀切死”。

  至于老妈那边,差不多已经完全放权了……想了想老董每次来这边的路程,我倒也隐约理解他的难处。这么跑,他确实扛不住,但长住这边也不现实。

  可具体的行业整改细节到底是什么?我根本说不清!脑海中不断想着GSp认证……我摇摇头,离开了公司。

  随后,在2009年3月17日,新医改政策正式落地!这个消息让我大大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之前我一直顶着压力在推进医保定点落地,甚至还外聘了个退休干部专门跑这事,老妈对此一直持怀疑态度。

  这次医保改革意味着覆盖范围“从窄到宽”,定点药店成为直接受益者。而我手下除了有一家店还卡在申请流程里之外,其余六家早已完成医保定点!

  这波红利,我能吃上两个月到半年。最关键的是,能借此留住原本不属于我的客户!于是我再次忙起来,重点检查各门店对我设定的服务标准的执行情况……连沈思晴这个文员都被我派出去抽查门店“微笑服务”有没有做到位,然后实行重奖重罚!

  我设立了明确的奖惩制度。客户有效投诉会处罚整个门店;反之,如果门店完成业绩指标,则全员都能获得绩效奖励提升。

  员工就是这样,怕罚,也反感罚,可只要有奖,并且奖罚得合理,他们自己就会主动想办法!我要的就是他们自己动起来。

  同时,我还提高了合理化建议的奖励幅度——只要能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复购率,意见合理且可在全门店推行的,立即奖200-500元;重要整改建议一经验证有效,设置500-2000元优秀建议奖!

  另外,借着这次医保覆盖扩大的机会,我再次联系老董,后知后觉要求他加强门店“药学专业知识”和“多元化品类销售技能”的培训,明确必须定期进行,并保留培训记录和签到记录。

  为此,沈思晴的工作又多了一项培训记录整理……老董虽然挠头,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条文他也认真看了,甚至凭他的关系网,了解得比我还多。考虑到这事跟他的分红密切相关,他不仅点头了,还直接把董姝予也带上了——看样子是想让她也更深入接触这个行业……

  最后,因为医保这步棋抢占了先机,我也有了更多底气,再次跟老妈谈起了连锁规范化的事情。

  老妈琢磨了半天,说:“这段时间我想了,其实早晚都要让你在管理上练手。你最近做得确实不错,但药店这行业……我觉得……要不你也接触一下家里酒店这边?药店那边还是我来?”

  我立刻明白了她的顾虑,连忙拒绝。想了想,我提议:“放心吧,我心里有数。把法人转给我,那边我自己搞!”

  老妈盯着我看了好一会儿,笑了笑说:“再锻炼几年吧。”

  我摇摇头,提醒她:“质量负责人本来就没挂我名字。以后我估计董叔那边可能会慢慢让董姝予接,我不会乱来的。”

  老妈又斟酌了好一会儿,才轻声说:“你再说一遍你的思路……”

  我怔了怔,但立刻意识到真有戏,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又说了一遍,重点强调了如果经营不善会怎么处理,然后才谨慎地谈了对医药行业前景的预测。

  果然,老妈最关心的还是风险。最后她提议我跟老董谈谈,她觉得老董多半不会同意,并承诺:如果老董点头,她可以接受。

  但她强调:“你自己去谈,我可以配合你,但如果谈崩了我不给你兜底,这事就到此为止!”

  我松了口气,但“到此为止”可不行!要知道连锁是必须推进的,可以不扩张,但如果连锁资质不拿下来,以后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没想到,我刚约老董一提这事,他就直说不行,觉得现在这样正好。见他还跟我装糊涂,我问他:“这次药改方向,叔您是真看不懂,还是在这考我呢?咱还硬挺着不动,等药品毛利越来越低,关门大吉?”

  在我追问之下,他琢磨了半天,终于肯把他的底牌摆在桌上聊了:

  第一,他的执业药师资格证在2005年第一家店开业前做过属地变更;

  第二,他担心随着政策收紧,自己的资质以后未必还能继续用。最关键的是——他绝不能接受自己当连锁公司的质量负责人。像他这样内退之后在外面挂资质,在体制内属于“民不举官不究”,可要是明晃晃当上连锁公司的质量负责人,那就太张扬了!

  我本想问,如果给董姝予配个中药执业药师,让她顶上行不行,但马上意识到:董姝予行业经验还不到三年……

  场面一下子僵住了。

  沉默了半晌,老董才吐出一句:“确实不行。”

  我想了想,提议:“这样吧董叔,您放心,店能开起来本来就靠您的资质,我不说两家话。质量负责人您自己想办法,连锁资质我必须拿下。这方面您比我懂,我只要审批通过,质量那边我依旧不管,责任人是谁我不在乎,我要的是合规。您看这样行不行?”

  说完,看老董目光闪烁,我对这个未来的岳父也是没辙,只能继续加码:“我去跟我妈把法人要过来,连锁申请把董姝予加进来,公司注册信息直接修改,写明干股和分红比例,这样行吗?”

  老董愣了半天,才眯起眼问:“你确定?”

  我无奈点头,心里暗骂:这老狐狸果然什么都知道!我说毛利率低,他根本不追问为什么低,怎么会低,显然清楚底层逻辑,但我不问他就装傻?

  不过我也明白他的顾虑——连锁批文一下来,就可以合情合理地把他“请”出去了。

  见老董还坐着不动,我挠头问:“还不行?叔,我这可退到底了!总不能卡着不动,最后咱们两家一起被慢慢推进的行业规范挤死吧?您要知道,这家医药超市我家可一直在投钱,您那边拿分红是净赚,我这边分完红可都持续投进去了!”

  老董听完,难得老脸一红,但仍坚持说:“叔不是这个意思,是这事确实卡在我这了,我觉得不太合适。”

  我没否认,但还是接话:“没事,我和董姝予这关系,不考虑那么多,没意义。而且当初要是没您,一家店都开不起来,我妈那边不会多说,我先不告诉她。”

  听我这么一说,老董明显更不好意思了,连忙摆手,斟酌了一下提议:“你家有没有考虑过把公司注册地搬到Y城去?”

  “啊?”我一愣,“叔您啥意思?这有啥用?”

  老董鄙夷地瞟了我一眼,扔了根烟给我,自己点燃后解释:“那边有政策啊!别的你不用管,你以为你叔我在这边磕磕绊绊是因为啥?Y城那边,这类乱七八糟的事我简单就能处理,但这边我鞭长莫及,懂不?”

  “战线太长了,现金流扛不住。”我哭笑不得。

  他无奈地看了我一眼,提醒道:“新区有政策,税收‘三免两减半’,最主要的是医保定点药店稀缺。你去开店,我最短时间就能申请下来!”

  见我皱眉,他继续劝:“那边药店密度低,门店租金比市区低60%!而且你知道企业‘一照多址’什么意思吗?跟你说的连锁模式差不多,算是简化版。不过那边人口密度没市区高,这倒是事实。”

  我想了想,问:“您是指开分公司,还是把所有注册地址都迁过去?那这边的门店怎么办?”

  见老董喝了口水一副要大谈特谈的趋势,我猛地反应过来初衷被他带偏了,赶紧黑着脸打断:“行了叔,我知道您能量大,但您说了半天根本没解决我眼前的问题!”

  我郁闷地看着他,提醒道:“我知道您担心什么,放心吧!我和小驴……呃小予……分不了。就算真分了,咱两家这么合作不也是互惠的事么!您别再诱惑我了,赶紧申请连锁!别的我不管!还有,董姝予的注册执业药师是不是也在Y城?您给她转过来挂实习吧。我晚上就跟我妈说换法人,先改协议,等连锁下来我把董姝予改注册架构里。您抓紧,行不行?”

  老董脸上装出一副无奈的样子,可嘴角已经压不住了,看得我脑袋疼。

  晚上我又找老妈聊了聊。她听后点了点头,说在Y城开店也不是完全不行,但风险太大,要是真想试,可以先开一家看看。

  她这话风听得我一愣,赶紧摇头,跟她解释:“短期看可能可行,但长期肯定吃亏。”

  要知道政策一步步收紧,单店以后的运营成本只会越来越高——这也正是我一直坚持推连锁的根本原因。如果我这时候自己打脸同意开单店,岂不是自相矛盾?老妈肯定会觉得我立场不稳、左右摇摆。

  听完我的解释,她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琢磨了一下,然后主动说:“法人你改吧,这么大人了,自己稳重点就行!”

  我再次一愣,这么痛快?都不用我再费劲的吗?

  带着心中的疑惑,我不由仔细打量她。

  哪知道老妈横了我一眼,问:“你觉得你董叔说的去Y城开店现实吗?”

  我摇了摇头,感觉这事不对劲,就没再和她多聊。

  不过事后我倒真琢磨了一下Y城开店的事。

  这事我在两边虽然都拒绝得很肯定,但其实我心里清楚,在Y城开店未必不可行!

  但我拒绝的真正风险在于单店毛利太低,开多家的话又资金扛不住——如果真要在Y城铺开,就得引入投资方,而那样我反而可能被挤出局。

  但老妈和老董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都提这个?

  这事我晚上睡前琢磨了半晌才琢磨过味来——两家在2005年最初的想法,不过就是开一家医药超市试试水而已,如今早已不是当年了。

  一旦利益大了,谁都怕对方忘了最初为什么一起合作。

  才不到四年而已……我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