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两人的心中自然而然地生出怨恨与不满。
正当这时,袁绍派人来招揽,许以高官厚禄,二人自然是心动不已。
“大魏世子,大魏之主……”
袁熙再次仔细地看着袁绍的亲笔信,眼中逐渐燃起了几分憧憬。
他并非没有野心,只是身为次子,加上自身才能平平,早就打消了争夺储位的念头。
现在。
袁谭和袁尚都已经死去。
他成为了袁绍唯一的成年儿子。
哪怕再平庸,袁绍也只能立他为世子。
如此巨大的机遇突然降临,他很久以前就熄灭的野心在这一刻又被点燃。
“我也是父王的儿子,我也是袁家的后代!”
“袁谭、袁尚能成为大魏的储君,我凭什么不行?”
袁熙心中思绪万千,脸上的犹豫终于变成了傲慢与自负。
“砰!”
密信被重重地拍在桌上。
袁熙猛然站起,豪迈地说:“回复父王,我愿意重新回归大魏,里应外合,帮助他击溃那个大耳贼!”
荀谌和高览相视一笑,心领神会。
王帐内。
一份来自邺城的秘密报告,也送到了刘备的案前。
“据我们的探子回报,袁绍并未对高览和荀谌的家人发怒,反而给予了丰厚的奖赏。”
“袁绍的三子袁尚,不久前被人刺杀身亡,袁绍正在全城为他举行丧礼。”
孙顺生朗读刚刚送到的秘密报告。
营帐里顿时议论纷纷。
“真没想到,袁绍竟然没有杀荀谌和高览的家人,还对他们更加优待。”
“这可不像袁绍一贯的作风,他是故意显示宽宏大量吗?”
辛评言语中充满了猜测与困惑。
辛毗却说:“袁绍不杀他们的家人,并不奇怪。”
“关键是现在袁尚在这个节骨眼上遇刺身亡。”
“现在袁熙已经投降大王,袁尚一死,袁绍岂不是后继无人了吗?”
此言一出,帐内的众人顿时兴奋起来。
袁绍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命不久矣。
如今又失去了袁尚,断了储君之位,这对魏国的人心将是何等沉重的打击!
魏国人心动摇,自然有利于大齐。
“大王,这是天赐良机啊。”
“魏国人心必然动荡,正是我们一鼓作气攻下邺城的大好时机!”
老将黄忠立刻起身,兴高采烈地请战。
诸位将领纷纷附和,士气高昂,主张趁袁尚之死对袁绍和魏军的打击,立即全面进攻邺城。
“文韬,你怎么看?”
虽然兴奋,但刘备还是询问蒋华强的意见。
自始至终,蒋华强都沉默不语,似乎在思考什么。
这份沉默使刘备预感到,蒋华强可能持有与众不同的看法。
“大王不觉得邺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非常可疑吗?”
蒋华强突然反问道。
刘备眼神一动,忙问:“文韬,你觉得哪里可疑?”
“首先是袁绍。”
“田丰仅仅因为直言进谏惹怒了袁绍,就被关入大牢。”
“而如今荀谌和高览公然背叛了袁绍,他不但不惩罚他们的家人,反而优待有加。”
“大王不觉得袁绍的行为很反常吗?”
听到蒋华强这番话,刘备眉头紧锁,点头表示认同。
“还有,袁尚作为袁家的三公子,怎么会这么轻易被刺杀?”
“而且偏偏是在我军北伐,逼近邺城的关键时刻?”
“难道真是巧合?”
蒋华强继续质疑。
刘备越听越觉得不对劲,连连点头道:“文韬这么一说,确实有些可疑,但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黄忠、辛评等人也是一头雾水,好奇地看着蒋华强。
“臣推想,袁绍之所以不杀高览和荀谌的家人,一定是为了拉拢他们。”
“袁尚被刺杀,全城为之哀悼,肯定是袁绍演给袁熙的一场戏。”
“目的就是为了安抚袁熙。”
“臣推测,袁绍一定是以世子之位引诱袁熙,让他带着荀谌和高览以及那两万魏军降卒,重新归顺于他。”
“到时候袁绍在外领军,袁熙则率内应,内外夹击,正好大败我军!”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多半是司马懿给袁绍献的毒计!”
蒋华强将自己的推理说了出来。
帐内一片哗然。
众人恍然大悟,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刘备更是惊出一身冷汗,说道:“如果真是这样,那司马懿真的是诡计多端,竟能想出如此天衣无缝的毒计!”
“要是这计谋成功,我二十万大军恐怕会被袁绍一击而溃。”
黄忠等将领无不背后发凉。
辛评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佩服地看着蒋华强:“原来这两件看似无关的事情背后,竟然隐藏着这么一条毒计。”
“还好蒋华强有远见,看穿了袁绍的心机,要不然咱们可能要吃大亏啊!”
刘备脸上也显出一丝后怕,说道:“仲治说的对,多亏文韬你看出了袁绍的阴谋,否则我可能就着了司马懿的道了!”这时,
黄忠生气地说:“那我们现在还等什么呢?”
“主公已经收降了袁熙,还给他封了侯位,让他过上了安逸日子。”
“他不感恩就算了,竟然还想暗算主公,伤害我们二十万兄弟!”
“主公,请你立刻下令,把袁熙和他的同伙抓起来,给他们应得的惩罚!”
刘备的目光一凝,心里顿时生出杀意。
但正打算下命令的时候,他又犹豫了,“文韬你的推断很厉害,可是这毕竟只是猜测。”
“如果没有确凿证据就把袁熙他们杀了,恐怕会让河北人人心惶惶,以后没人再敢投降于我了。”
刘备这番话让黄忠等人冷静下来。
老刘的话也有道理。
没有证据就处死降将,这样会让那些还没有投降的河北官员和将领怎么想?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蒋华强算得很准,没有冤枉任何人。
但在河北人看来,这似乎是齐王想要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这样一来,谁还敢投降呢?
每一个投降的人,都有可能被认为是在秋后算账的对象。
这些河北官员自然会选择为袁绍死战到底,增加了平定河北的难度。
蒋华强冷笑着回应:“主公正好可以通过考验来验证这一切,证据会自己出来的。”
正当这时,袁绍派人来招揽,许以高官厚禄,二人自然是心动不已。
“大魏世子,大魏之主……”
袁熙再次仔细地看着袁绍的亲笔信,眼中逐渐燃起了几分憧憬。
他并非没有野心,只是身为次子,加上自身才能平平,早就打消了争夺储位的念头。
现在。
袁谭和袁尚都已经死去。
他成为了袁绍唯一的成年儿子。
哪怕再平庸,袁绍也只能立他为世子。
如此巨大的机遇突然降临,他很久以前就熄灭的野心在这一刻又被点燃。
“我也是父王的儿子,我也是袁家的后代!”
“袁谭、袁尚能成为大魏的储君,我凭什么不行?”
袁熙心中思绪万千,脸上的犹豫终于变成了傲慢与自负。
“砰!”
密信被重重地拍在桌上。
袁熙猛然站起,豪迈地说:“回复父王,我愿意重新回归大魏,里应外合,帮助他击溃那个大耳贼!”
荀谌和高览相视一笑,心领神会。
王帐内。
一份来自邺城的秘密报告,也送到了刘备的案前。
“据我们的探子回报,袁绍并未对高览和荀谌的家人发怒,反而给予了丰厚的奖赏。”
“袁绍的三子袁尚,不久前被人刺杀身亡,袁绍正在全城为他举行丧礼。”
孙顺生朗读刚刚送到的秘密报告。
营帐里顿时议论纷纷。
“真没想到,袁绍竟然没有杀荀谌和高览的家人,还对他们更加优待。”
“这可不像袁绍一贯的作风,他是故意显示宽宏大量吗?”
辛评言语中充满了猜测与困惑。
辛毗却说:“袁绍不杀他们的家人,并不奇怪。”
“关键是现在袁尚在这个节骨眼上遇刺身亡。”
“现在袁熙已经投降大王,袁尚一死,袁绍岂不是后继无人了吗?”
此言一出,帐内的众人顿时兴奋起来。
袁绍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命不久矣。
如今又失去了袁尚,断了储君之位,这对魏国的人心将是何等沉重的打击!
魏国人心动摇,自然有利于大齐。
“大王,这是天赐良机啊。”
“魏国人心必然动荡,正是我们一鼓作气攻下邺城的大好时机!”
老将黄忠立刻起身,兴高采烈地请战。
诸位将领纷纷附和,士气高昂,主张趁袁尚之死对袁绍和魏军的打击,立即全面进攻邺城。
“文韬,你怎么看?”
虽然兴奋,但刘备还是询问蒋华强的意见。
自始至终,蒋华强都沉默不语,似乎在思考什么。
这份沉默使刘备预感到,蒋华强可能持有与众不同的看法。
“大王不觉得邺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非常可疑吗?”
蒋华强突然反问道。
刘备眼神一动,忙问:“文韬,你觉得哪里可疑?”
“首先是袁绍。”
“田丰仅仅因为直言进谏惹怒了袁绍,就被关入大牢。”
“而如今荀谌和高览公然背叛了袁绍,他不但不惩罚他们的家人,反而优待有加。”
“大王不觉得袁绍的行为很反常吗?”
听到蒋华强这番话,刘备眉头紧锁,点头表示认同。
“还有,袁尚作为袁家的三公子,怎么会这么轻易被刺杀?”
“而且偏偏是在我军北伐,逼近邺城的关键时刻?”
“难道真是巧合?”
蒋华强继续质疑。
刘备越听越觉得不对劲,连连点头道:“文韬这么一说,确实有些可疑,但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黄忠、辛评等人也是一头雾水,好奇地看着蒋华强。
“臣推想,袁绍之所以不杀高览和荀谌的家人,一定是为了拉拢他们。”
“袁尚被刺杀,全城为之哀悼,肯定是袁绍演给袁熙的一场戏。”
“目的就是为了安抚袁熙。”
“臣推测,袁绍一定是以世子之位引诱袁熙,让他带着荀谌和高览以及那两万魏军降卒,重新归顺于他。”
“到时候袁绍在外领军,袁熙则率内应,内外夹击,正好大败我军!”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多半是司马懿给袁绍献的毒计!”
蒋华强将自己的推理说了出来。
帐内一片哗然。
众人恍然大悟,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刘备更是惊出一身冷汗,说道:“如果真是这样,那司马懿真的是诡计多端,竟能想出如此天衣无缝的毒计!”
“要是这计谋成功,我二十万大军恐怕会被袁绍一击而溃。”
黄忠等将领无不背后发凉。
辛评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佩服地看着蒋华强:“原来这两件看似无关的事情背后,竟然隐藏着这么一条毒计。”
“还好蒋华强有远见,看穿了袁绍的心机,要不然咱们可能要吃大亏啊!”
刘备脸上也显出一丝后怕,说道:“仲治说的对,多亏文韬你看出了袁绍的阴谋,否则我可能就着了司马懿的道了!”这时,
黄忠生气地说:“那我们现在还等什么呢?”
“主公已经收降了袁熙,还给他封了侯位,让他过上了安逸日子。”
“他不感恩就算了,竟然还想暗算主公,伤害我们二十万兄弟!”
“主公,请你立刻下令,把袁熙和他的同伙抓起来,给他们应得的惩罚!”
刘备的目光一凝,心里顿时生出杀意。
但正打算下命令的时候,他又犹豫了,“文韬你的推断很厉害,可是这毕竟只是猜测。”
“如果没有确凿证据就把袁熙他们杀了,恐怕会让河北人人心惶惶,以后没人再敢投降于我了。”
刘备这番话让黄忠等人冷静下来。
老刘的话也有道理。
没有证据就处死降将,这样会让那些还没有投降的河北官员和将领怎么想?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蒋华强算得很准,没有冤枉任何人。
但在河北人看来,这似乎是齐王想要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这样一来,谁还敢投降呢?
每一个投降的人,都有可能被认为是在秋后算账的对象。
这些河北官员自然会选择为袁绍死战到底,增加了平定河北的难度。
蒋华强冷笑着回应:“主公正好可以通过考验来验证这一切,证据会自己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