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谁没有方案,军法处置-《熟读三国,我为季汉延续三百年》

  黄盖等人可能会誓死效忠孙策,但朱桓等东吴的将领认为谁当主人区别不大。

  况且刘备向来有仁义的名声,如果他成为新主人,也许不是坏事。

  孙策紧握拳头,眼中布满血丝,渐渐露出极度失望和愤怒。

  黄盖更是怒火中烧,指着张昭骂道:“张昭,主公待你不薄,把江东的大事都交给你管,对你多么信任。”

  “没想到你居然背信弃义,想投靠那个大耳贼!”

  “你要帮大耳贼不费一兵一卒拿下江东,自己也能受到重用。”

  “孙伯符身为一方豪杰,怎么可能向大耳贼低头认输,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大耳贼掌握?”

  “万一刘备要杀伯符除后患,那他岂不是只能任人宰割?”

  “你是要把伯符推向绝路,要把整个孙家毁掉吗!”

  “你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黄盖愤怒至极,指着张昭破口大骂。

  唾沫横飞,溅得张昭满脸都是。

  但张昭毫无愧疚之色,正色道:“正是因为受到了主公的厚恩,我才不能看他因为顽固执迷丧命,连同孙家一起毁掉!”

  “我是真心为了救主公和孙家,我的忠诚日月可鉴!”

  黄盖被说得哑口无言。

  “主公,向刘备投降固然会颜面扫地,让您感到屈辱。”

  “但如果为了虚幻的面子白白送命,那才是真正的蠢事。”

  “主公,请您放弃那份骄傲,面对现实,向刘备屈服吧。”

  张昭干脆豁出去,当众点出了孙策爱面子的性格弱点。

  一旁的孙权脸色大变,目光急忙转向孙策。

  果然,张昭这番直白的话彻底摧毁了孙策仅剩的一丝理智。

  “张昭——”

  孙策勃然大怒,猛然跃起,一个跨步便来到张昭面前。

  张昭惊呆了,还没反应过来时,孙策的佩剑已经出鞘。

  一剑刺出,鲜血飞溅。

  大堂里一片哗然,所有人都惊恐地看着眼前的情景。

  张昭身子僵硬,颤抖着低下头,只见胸口已被利剑贯穿。

  他勉强抬起头,眼中充满悲哀与不可置信。

  仿佛难以相信,孙策真的动手杀了他!

  “伯符——”

  “我张昭真的是为你,为了你——”

  孙策不愿再听他多说半个字,猛地抽回长剑。

  张昭一声惨叫,胸前赫然出现了一个血洞,鲜血涌出如泉。

  随后,仰天倒地。

  这位东吴首席文官就此丧命,倒在了孙策的剑下。

  大堂内鸦雀无声。

  孙权、陆逊、朱桓、凌操……甚至黄盖都愣住了,神情震惊。

  谁都没想到,孙策会愤怒到这种程度,亲手杀了张昭!

  “我孙策是堂堂的小霸王,父亲孙坚的儿子,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我早就说过,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张昭这个家伙受了我的大恩,不但不帮我省力守城,回报我对他的信任,还想要引我投降,保全自己的荣华富贵,实在是太可恶!”

  “从今天开始,谁敢再有叛意,投降刘备,背叛我孙策,张昭就是下场!”

  孙策剑指张昭尸体,厉声喝斥。

  众人吓得不敢作声。

  “传我的命令,收缴所有檄文,一份都不许留下。”

  “谁敢私藏,无论贫富贵贱,一律斩首!”

  孙策收剑入鞘,厉声下令。

  众将领连连称是。

  孙策的怒气稍平了些,不耐烦地挥手:“你们都退下吧,每人给我写一份报告,想办法守住城市。”

  “明天这个时候,谁没有方案,军法处置!”

  众将领战战兢兢地纷纷告退。

  只有孙权和黄盖这两个最亲近的人留了下来。

  “仲谋,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孙策无力地坐下,举起一壶酒一口饮尽。

  好像刚才那一剑耗尽了他的力气,此刻整个人像是虚脱了。

  “张昭竟然劝兄长投降,确实是罪该万死。”

  “只是我想,就这么让刘备围困我们也无济于事。”

  孙权小心说道。

  孙策懒得看他一眼,随便问道:“你怎么还有办法?”

  孙权干咳几声,拱手说道:“大哥别忘了,我们在柴桑还有一万名兵马,由程老将军指挥。”

  “我想亲自去柴桑一趟,监督程老将军不惜一切代价攻打皖县。”

  “如果我们能攻破皖县,就可以顺势进攻,直接打击刘备的侧翼和后勤线。”

  “这样或许能逼退刘备,解秣陵之围。”

  孙策灰暗的眼神中闪出一线希望。

  略微思考后,孙策点头道:“柴桑军队久攻不下,可能正需要一个孙家人去督阵。”

  “既然你想去,就带着我的命令前往柴桑,督促将士们全力攻打皖县。”

  “谁要是敢懈怠,你有权先斩后奏!”

  孙权松了口气,忙道:“大哥放心,我一定尽力督促诸将,尽快解除秣陵之围!”

  孙策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感慨地说:“真是说得没错,打仗父子兵,打虎兄弟情。”

  “关键时刻,还是得依靠自家兄弟啊。”

  “仲谋,咱们孙家的兴衰就全靠你了,千万别让哥哥失望。”

  孙权当即情绪激昂,表达了自己的决心。随后从孙策那儿拿到了手令,便告退离开。

  出了府堂,孙权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全身上下都透着一股逃离险境的轻松感。

  “仲谋公子,这次去柴桑真的有机会督促程老将军他们攻下皖县,并及时回援江东解围吗?”紧跟在后的亲信护卫周泰低声问道。

  孙权叹了口气:“要是能轻易拿下皖县,早就拿下了,又何必让我跑一趟呢?”

  周泰愣了一下,疑惑地说:“既然这样,仲谋公子为何还要请命去柴桑督战呢?”

  “我大哥固执己见,为了面子不愿低头向刘备求和。”

  “他已经失去理智了,要我们全家跟他一起殉葬。”

  “可我不这么自私,我得为我们孙家保住希望。”

  孙权压低声音,将心里话告诉了周泰。周泰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位二公子并不是真想帮忙解围。

  而是借口去柴桑督战,趁着刘军合围未完成时,抢先逃离秣陵这座危险的城市。

  “秣陵不可久留,立刻集合我的亲卫队,今晚就出城,绕路去柴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