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一品国夫人和一品国公能撬动的资源,天差地别。
虽说一个荣誉能解决的问题,没必要那般大费周章,但若是仅靠着丈夫,随随便便就能获得一品荣誉,那对外朝的女官们也不公平。
“对,养着那一大堆没用的,就算砍掉所有待遇,逢年过年还得给赏钱,麻雀再小也是块肉,”李婳很快明白了谢樱的意思。
提防权臣当道,哪来这么多权臣,留一两个意思意思就是了。
“只是咱们这样做,怕是要挨不少骂了,”李婳轻笑道。
“骂就骂呗,”谢樱无所谓道,“天底下有几个诰命夫人?”
这事儿本质上就是婚内和婚外女人的利益问题,过度保护女人婚内权益的结果,后世某岛国的前车之辙还不够看吗?
对此,谢樱的观点很简单:只有家务劳动的意义不断被削减,才能逼迫更多人走出家门,投身社会劳动,妇女不掌握生产资料,被瞧不起的命运才能从根源上改写。
若要改变所有女人的处境,就一定要大力保障未婚女性,外朝女官的利益。
只要外朝女官的价值越来越高,那么女人们乖乖待在内宅的机会成本就会越来越高,才会想尽办法自立自强。
只有切断可能向下滑的路径,才能倒逼剩下的人不顾一切往上走,阵痛总是要有的,世界没有舒舒服服的躺赢这么回事儿。
况且她这样的改革,也不过是针对上面的一小部分人罢了。
……
大典时间越来越近,各处也愈发忙乱。
“你那身官服穿着怎么样,我感觉还蛮好看,”谢樱问李婳道。
“先不说这个,明儿就是登基大典,”李婳凑近了谢樱。
“我不紧张,”谢樱抢白。
“我问的不是这个,是那个朱宸樾,你准备怎么处置?”李婳面色凝重的盯着谢樱,“你可千万别在这事儿上犯糊涂。”
“这个我自有分寸,”谢樱抬头,“咱们女人想要不为他人做嫁衣,最要紧的就是保证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其实她还是有私心的。
或许也不是私心,是时代限制下的改革不彻底。
若是直接废除封建帝制,自然就不必依靠血缘进行传承治理,她的私人生活和国事便没有任何关系。
但眼下,还容不得她这么做。
“既然这样,是否要效仿前朝,给那些男人都按不同品级设定位份?”芸惠问道。
如今内宫一应宫务,都是由芸惠在处置,若真要设定位份之类的,她就有的忙了。
“不必了,”谢樱摇头,“若是真要设定位份,势必中间要有一位正宫。”
“一旦有了正宫,若不将人关进深宫里,迟早会私自联络臣子,”谢樱看向芸惠,“不妨这样。”
“所有皇夫只分两种,一种是在外有功劳有官职的,这一批人都平起平坐,封一品国公,最多只有五人,且不能在外朝担任要职,”谢樱转头,“至于剩下无才无德,空有相貌只会讨人欢心的,做普通面首便是,普通面首最多十人。”
“这些人数,只能少不能多,只有这十五人中有空缺,才能补新人进来,”谢樱眯了眯眼,“而孩子生下来,统一交由内廷抚养,任何人不得教唆皇储认生父。”
欧洲多的是女王,甚至叶卡捷琳娜二世和彼得一世并称大帝,也没见人家为这种事情烦心。
男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
“你这样想,那我就放心了,”李婳长舒一口气,“只要你不犯糊涂,比什么都强。”
“李大人怎么就吓成这样子?”芸惠有些不解。
“你不知道,我从前看过一本书,”李婳抚了抚胸口,“就说那西梁女国的国王,见了唐僧,就甘愿用一国之富,召他为王,自己退位做王后,我真是吓惨了……”
谢樱慢条斯理的拿出木盒中的国玺,冲着上面的龙眨巴眨巴眼睛:“有些糊涂,压根不可能犯。”
“至于你说的那种,无非是没得到过权力的人,想象皇帝用金锄头罢了,”谢樱放下玉玺,神清气爽,“不管男女,都希望自己可以凭借着自己的特殊性,获得上位者的青睐,从而走上一步登天的捷径。”
“但实际上,天下几万万人,没有人是特殊的,纵然是万里挑一的才貌仙郎、神仙妃子,那世上也有上万个。”
就连她,不也是分外普通的,在曾经那个圈子里,一抓一大把的人么?
“其实……”谢樱说着,忽然放下手中的玉玺,怅然若失。
“其实什么?”芸惠急忙看向谢樱。
她能感受到,随着大典日子的临近,谢樱整个人的情绪变得格外敏感。
“其实我一点都不想生孩子,”谢樱低声道,“我讨厌孩子,也不想教养孩子。”
医学发达的现代社会,尚且无法完全解决生育损伤,又何况是这个年代?
她不想要孩子。
“快别胡说了,”李婳急忙打断,“你若是不生孩子,以后谁来继承皇位?总不能真让那些皇夫去跟妾室生孩子?那你成什么了?”
“这自然不可能,”谢樱摇头,心中愈发烦躁。
李婳说的是实情,她不是圣人,她有私心,她希望现在的权势可以传给自己的孩子,即使是现代人的灵魂,她也不可能将这么大的基业拱手让人。
可她不想生孩子,更干不出让别人帮忙生孩子。
毕竟只有自己肚子里生出来的孩子,才是她自己的。
“其实你也别太害怕,”李婳安抚道,“我娘一辈子生了三个孩子,身子好生保养,也不会有太大问题,等你生下来之后,就交给奶娘和宫女教养,等长大后再带在身边,岂不更好?”
“李大人说的极是,”芸惠在一旁疯狂点头,“就算折磨人也是有限的。”
可谢樱无法说服自己,她就是个极度贪心又自私的人,她一点儿也不想吃亏,尤其是在这种事情上。
李婳知道谢樱又犯了老毛病,将嘴里的话转了一个来回。
虽说一个荣誉能解决的问题,没必要那般大费周章,但若是仅靠着丈夫,随随便便就能获得一品荣誉,那对外朝的女官们也不公平。
“对,养着那一大堆没用的,就算砍掉所有待遇,逢年过年还得给赏钱,麻雀再小也是块肉,”李婳很快明白了谢樱的意思。
提防权臣当道,哪来这么多权臣,留一两个意思意思就是了。
“只是咱们这样做,怕是要挨不少骂了,”李婳轻笑道。
“骂就骂呗,”谢樱无所谓道,“天底下有几个诰命夫人?”
这事儿本质上就是婚内和婚外女人的利益问题,过度保护女人婚内权益的结果,后世某岛国的前车之辙还不够看吗?
对此,谢樱的观点很简单:只有家务劳动的意义不断被削减,才能逼迫更多人走出家门,投身社会劳动,妇女不掌握生产资料,被瞧不起的命运才能从根源上改写。
若要改变所有女人的处境,就一定要大力保障未婚女性,外朝女官的利益。
只要外朝女官的价值越来越高,那么女人们乖乖待在内宅的机会成本就会越来越高,才会想尽办法自立自强。
只有切断可能向下滑的路径,才能倒逼剩下的人不顾一切往上走,阵痛总是要有的,世界没有舒舒服服的躺赢这么回事儿。
况且她这样的改革,也不过是针对上面的一小部分人罢了。
……
大典时间越来越近,各处也愈发忙乱。
“你那身官服穿着怎么样,我感觉还蛮好看,”谢樱问李婳道。
“先不说这个,明儿就是登基大典,”李婳凑近了谢樱。
“我不紧张,”谢樱抢白。
“我问的不是这个,是那个朱宸樾,你准备怎么处置?”李婳面色凝重的盯着谢樱,“你可千万别在这事儿上犯糊涂。”
“这个我自有分寸,”谢樱抬头,“咱们女人想要不为他人做嫁衣,最要紧的就是保证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其实她还是有私心的。
或许也不是私心,是时代限制下的改革不彻底。
若是直接废除封建帝制,自然就不必依靠血缘进行传承治理,她的私人生活和国事便没有任何关系。
但眼下,还容不得她这么做。
“既然这样,是否要效仿前朝,给那些男人都按不同品级设定位份?”芸惠问道。
如今内宫一应宫务,都是由芸惠在处置,若真要设定位份之类的,她就有的忙了。
“不必了,”谢樱摇头,“若是真要设定位份,势必中间要有一位正宫。”
“一旦有了正宫,若不将人关进深宫里,迟早会私自联络臣子,”谢樱看向芸惠,“不妨这样。”
“所有皇夫只分两种,一种是在外有功劳有官职的,这一批人都平起平坐,封一品国公,最多只有五人,且不能在外朝担任要职,”谢樱转头,“至于剩下无才无德,空有相貌只会讨人欢心的,做普通面首便是,普通面首最多十人。”
“这些人数,只能少不能多,只有这十五人中有空缺,才能补新人进来,”谢樱眯了眯眼,“而孩子生下来,统一交由内廷抚养,任何人不得教唆皇储认生父。”
欧洲多的是女王,甚至叶卡捷琳娜二世和彼得一世并称大帝,也没见人家为这种事情烦心。
男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
“你这样想,那我就放心了,”李婳长舒一口气,“只要你不犯糊涂,比什么都强。”
“李大人怎么就吓成这样子?”芸惠有些不解。
“你不知道,我从前看过一本书,”李婳抚了抚胸口,“就说那西梁女国的国王,见了唐僧,就甘愿用一国之富,召他为王,自己退位做王后,我真是吓惨了……”
谢樱慢条斯理的拿出木盒中的国玺,冲着上面的龙眨巴眨巴眼睛:“有些糊涂,压根不可能犯。”
“至于你说的那种,无非是没得到过权力的人,想象皇帝用金锄头罢了,”谢樱放下玉玺,神清气爽,“不管男女,都希望自己可以凭借着自己的特殊性,获得上位者的青睐,从而走上一步登天的捷径。”
“但实际上,天下几万万人,没有人是特殊的,纵然是万里挑一的才貌仙郎、神仙妃子,那世上也有上万个。”
就连她,不也是分外普通的,在曾经那个圈子里,一抓一大把的人么?
“其实……”谢樱说着,忽然放下手中的玉玺,怅然若失。
“其实什么?”芸惠急忙看向谢樱。
她能感受到,随着大典日子的临近,谢樱整个人的情绪变得格外敏感。
“其实我一点都不想生孩子,”谢樱低声道,“我讨厌孩子,也不想教养孩子。”
医学发达的现代社会,尚且无法完全解决生育损伤,又何况是这个年代?
她不想要孩子。
“快别胡说了,”李婳急忙打断,“你若是不生孩子,以后谁来继承皇位?总不能真让那些皇夫去跟妾室生孩子?那你成什么了?”
“这自然不可能,”谢樱摇头,心中愈发烦躁。
李婳说的是实情,她不是圣人,她有私心,她希望现在的权势可以传给自己的孩子,即使是现代人的灵魂,她也不可能将这么大的基业拱手让人。
可她不想生孩子,更干不出让别人帮忙生孩子。
毕竟只有自己肚子里生出来的孩子,才是她自己的。
“其实你也别太害怕,”李婳安抚道,“我娘一辈子生了三个孩子,身子好生保养,也不会有太大问题,等你生下来之后,就交给奶娘和宫女教养,等长大后再带在身边,岂不更好?”
“李大人说的极是,”芸惠在一旁疯狂点头,“就算折磨人也是有限的。”
可谢樱无法说服自己,她就是个极度贪心又自私的人,她一点儿也不想吃亏,尤其是在这种事情上。
李婳知道谢樱又犯了老毛病,将嘴里的话转了一个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