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频频走水的紫禁城,烧烤永乐大典?-《我刷人类进化史,祖宗全破防》

  【那么,千古疑问又来了。】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登基伊始,就想着修筑这么一部大书呢?】

  【朱棣在永乐大典中,亲自写了序,给出了一个答案。】

  【——“修礼乐而明教化,闻至理而宣人文”】

  【什么意思啊?】

  【就好比拿着喇叭,冠冕堂皇地告诉天下人,我永乐朝以文治天下!】

  【各位读书人你们放心,虽然朱棣我灭了方孝孺十族,但这只是意外,这只是例外。】

  【朕之永乐朝,还是一个文人可以各种放飞自我的美好时代。】

  【由此可见,永乐修永乐大典是有安抚笼络天下文人的目的。】

  大明时空位面。

  正值朱棣破入金陵后不久。

  此刻还在大殿上跟方孝孺对峙。

  尽管十分痛恨对方。

  但姚广孝却告诉他,方孝孺不能杀,否则天下文人种子恐遭断绝。

  而朱棣也有意借助方孝孺的威信,来收揽人心。

  可他屡次派人跟方孝孺谈话,希望能撰写新帝即位的诏书。

  奈何对方坚决不从!

  此刻看到披麻戴孝的方孝孺,朱棣终于是有些耐心欠奉了。

  直接将笔墨纸砚,交给方孝孺,强迫他写诏书。

  可方孝孺却冷笑了一声,拿过纸笔,恣意挥洒出‘燕贼篡位’几个大字。

  朱棣看后大怒,新仇旧恨涌上心头。

  “你真以为朕不敢杀你?”

  方孝孺梗着脖子,视死如归道:“死又算的了什么?反正要让我写这等大逆不道的诏书是不可能的!”

  朱棣眼眸凶戾:“不单单要杀你,还要诛你九族。”

  方孝孺就像块硬骨头般昂头道:“就算诛十族也不会写!”

  朱棣冰冷一笑:“好,依你所言,便诛你十族。”

  随即下令诛方孝孺十族,前后牵连上下数百人。

  ……

  【再有明朝史书《皇明大政记》里 还记载了朱棣的另一番话。】

  【大致意思就是,天下古往今来的所有知识,都记录在很多书当中,篇幅浩瀚却杂乱无章,查阅起来非常不便。】

  【所以将其聚合在一起,以分别门类共同编纂,方便索引。】

  【在没有电脑检索的纸质档年代,朱棣想着修筑一部超级百科全书,方便天下文人查阅资料。】

  【所以能征善战的朱棣,真的会这么为天下读书人着想吗?】

  【一则,如前所说,朱棣修书是有心安抚天下读书人。】

  【二则,盛世修书,乃是我巍巍华夏的一个历史传统。】

  【朱棣一登大位,便火急火燎地想着修书,就是想证明他永乐朝必将是一个太平盛世。】

  【那么,还不是成祖大帝的朱棣,这么急着证明自己是盛世明君,又是为了哪般呢?】

  【最大原因,就是他得国不正。】

  【故而,急着证明自己的篡位,是开创盛世、造福黎民的天命所归。】

  大明时空位面。

  刚下完令诛方孝孺十族的朱棣。

  此刻更是惊怒交加。

  没想到玄幕的分析居然如此鞭辟入里。

  将他修筑永乐大典的真实意图,大半都给说了出来!

  “得国不正?”

  “我谋朝篡位,成了祸国逆贼?哈哈哈!”

  朱棣心如火烧,望着玄幕冷笑连连。

  “世人皆知我谋权篡位,可谁又知道,我不过是想要活命而已!”

  “只想要安安静静地做一个藩王,我何错之有?”

  “就因为这莫须有之罪名,便要大肆削藩,想暗中将我处死,我为了活下去,只得诛杀奸臣,起兵靖难罢了。”

  朱棣癫狂似的笑了几声,随后脸色逐渐冷酷下来。

  “只是最后,命不由己,便是不想坐这个位子也不可能了。”

  “既都是老朱家的人,谁做皇帝不是一样?朕绝不会给朱家丢人,哪怕太祖在此,朕也敢如此说!”

  待到身躯渐渐放松下来,朱棣眼中清明如镜:“而这永乐大典,就是朕昭示天下的一个信号。”

  “朕必将开创大明盛世,以抵不正之名。”

  “并且,还要让大明朝,走向新的巅峰!”

  【说到得国不正,朱棣的登基,自然就难以压制,那些最有正义感的天下文人如潮般的非议。】

  【因而朱棣修书还有一个阴谋论,即以修书之名,行禁书之实。】

  【就是要防着那些吃饱了没事做的读书人,用他们的笔墨纸砚议论君父,诽谤朝廷。】

  【永乐大典之‘成’大抵如此,我们接下来再看永乐大典之‘失’】

  【永乐十九年,北平的紫禁城还没有烂尾,顺利交房。】

  【明成祖朱棣,带着他的永乐大典从南直隶搬到了北直隶。】

  【至此,永乐大典之正本,一直安静地躺在文渊阁中。】

  【转眼到了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三大殿遭遇了火灾。】

  【万幸抢救及时,临近火灾的文渊阁以及其中的永乐大典逃出生天。】

  【但是这也给酷爱永乐大典的明世宗嘉靖,蒙上了一层阴影。】

  【为了避免大典被毁,嘉靖帝决定重录永乐大典,搞个副本以保万全。】

  【于是,自嘉靖四十一年始,到隆庆元年中,永乐大典之副本大功告成。】

  【随即又到了万历朝,也就是嘉靖孙子当朝时期。】

  【永乐大典之正本忽然就没了,那么一本超级大书,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大明时空位面。

  看到这的嘉靖。

  此刻满脸都是黑线。

  那本令他手不释卷的永乐大典。

  命运居然如此多舛?

  “什么叫突然就没了?”

  “难道就没一个解释吗?”

  这几个字嘉靖都认识。

  可合在一起后。

  自己怎么好像有些看不懂了?

  那可是堪称国宝的东西,你一句忽然没了就草草结束了?

  【说法一,明朝的方以智在他的《通雅》里,提到过永乐大典。】

  【他的儿子方中吕,又在他父亲的《通雅》里写过这么一个注。】

  【大概意思就是:万历朝紫禁城里又遭了火灾,可这一次没有他爷爷在位时那么幸运永乐大典之正文,终于葬身火海。】

  【所以这就是永乐大典消失的终极答案了吗?】

  嘉靖瞪大了眼睛。

  满脸都是不悦之色。

  “偌大的一套类书,整整上万多册的鸿篇巨制,说没就没了,难不成还能变成蝴蝶飞走了吗?”

  嘉靖震怒无比,旋即从蒲团上起身。

  “还有这紫禁城怎么常常都在走水?”

  “莫非这紫禁城天生五行缺火不成?”

  “火为何这么多,朕心爱的永乐大典在哪里?”

  “啊!谁能告诉我?”

  看到嘉靖的情绪开始暴动起来。

  周围的近侍连忙拜道:“陛下,我朝永乐大典还在文渊阁中。”

  嘉靖闻言转过头来。

  直直盯着他半晌。

  待看得那近侍额头都要冒出冷汗之际。

  才缓缓开口道:

  “那还不赶紧派人,再去检查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