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存续十不足一,永乐大典如今身在何处?-《我刷人类进化史,祖宗全破防》

  玄幕上。

  【作为一个重要的职位,专操大臣对国家和军队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除了以上这些奇葩官职,还有一个有些搞笑的官职名为‘狗官’。】

  【这可不是什么骂人的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官职名称。】

  【他是干什么的呢?顾名思义,就是专门负责豢犬之事。】

  【汉朝就有类似于‘狗中’、‘狗监’之类的职务。】

  【可以说,古代的官僚体系,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构造网络。】

  【其中的官职名称虽然奇特,却各自承担着重要职能和责任。】

  【在它们的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通过对这些官职的研究,不仅能领略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更能深入了解古代的治理结构与百姓生活。】

  【名字虽然奇葩,但职责可不奇葩。】

  大唐时空位面。

  李世民慢悠悠道:“看来后世在没有皇帝之后,已经进入了一种全新的政治结构中去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

  他们会觉得那些官职名称,有些奇葩的原因。

  其实在当初设立之时,这些名称本来是没什么歧义的。

  有些是依照古制,有些则纯粹为了简洁明显而取作的。

  程咬金听后笑了笑:“狗官这个名字确实不怎么好听,但他们知道还有叫猪官的吗?哈哈!”

  长孙无忌瞥他一眼。

  “听上去虽然可笑,但这个猪官的地位可不一般在祭祀、宴会以及其他皇家活动上,都会用到这些官员。”

  程咬金嘿嘿一笑:“猪官是有地位,可我若叫出宇宙大将军这一称呢?”

  “呃……”

  长孙无忌立马语塞了。

  ……

  而正当各朝古人,对这些官职发表点评之时。

  玄幕上。

  新视频刷出——

  【《永乐大典》如今在何处?一万多册只剩下四百多册是因为什么?】

  看到这个标题。

  朱棣脸色顿时阴晴不定起来。

  乍一听到关于永乐大典当信息,可谓是令他感到好坏参半。

  高兴的是照后人所言。

  《永乐大典》不仅完成编纂,还达到了惊人的一万多册!

  而忧的是,最后竟然只剩下四百多册了?

  朱棣摇了摇头,颇为感慨道!

  “朕大力编纂《永乐大典》,便是想要让华夏文明,有个归处,能去记录和传承这些古老智慧,为后世亲启造福。”

  “而且还能让后世有根可循,有源可依!”

  不料。

  居然就剩下这么一点儿?

  玄幕上。

  【小时候看电影火烧圆明园,一直愤懑且悲痛于大火连天的那个画面。】

  【而我们的永乐大典,原来也跟着那场大火一起被烧了。】

  【不过现在明了,电影是电影,历史是历史,我们不能在影视剧里搞历史虚无主义。】

  【但是问题还是那个问题。】

  【《永乐大典》究竟是怎么没得呢?】

  大清时空位面。

  今天觉得心情还不错的慈禧。

  让人打开了窗户,又想要看一看这后世玄幕说了些什么。

  结果不曾想。

  她刚刚瞅了眼,脚下差点一个趔趄摔倒在地。

  “圆明园被烧毁了?”

  “这可是我大清第一园林,居然也被毁掉了?”

  看到慈禧脸上的错愕。

  这事儿之前玄幕不就说了吗?

  旁边的李莲英心中腹诽了一下。

  接着赶忙上前谄媚道:“老佛爷,这必定是战争所引发的走水。”

  “咱们要不要在圆里边,安置一些防走水的物件?”

  慈禧一听,点了点头:“此言有理。”

  “立马告知给事务大臣,叫他立马将一应防护措施修筑无差。”

  【在说永乐大典为何消失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永乐大典怎么来的。】

  【永乐元年7月,明成祖朱棣下旨,命令解缙等文人修书。】

  【永乐二年11月,解缙与他的147名文化团队,共同修出了一部《文献大成》。】

  【但是朱棣觉得这本《文献大成》还不够完备,遂下令重修。】

  【永乐五年,《文献大成》重新定稿。】

  【朱棣审阅完后,终于点头微笑,并亲自写序,将其改名为我们熟悉的《永乐大典》。】

  【旋即,明成祖朱棣又撒网全国,命令各方善书人汇聚一处,誊抄他的这一部旷世大典。】

  【永乐七年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永乐大典》终于大功告成。】

  【提问,为什么说《永乐大典》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呢?】

  【因为,永乐大典是华夏乃至整个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类书。】

  【啥叫类书?粗暴理解就是百科全书。】

  【因而,原本册,共计3亿7000万字的永乐大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如此永乐大典者,不可不为人类文化之瑰宝。】

  大唐时空位面。

  李世民望着玄幕上的那些数字。

  满脸都是震惊。

  3亿7000万字?!

  且不说记载这些书籍,所需要的纸张墨宝有多少。

  光是这个工作量,就已经足够令人头痛了。

  唐朝时期的造纸技术,虽然趋近成熟。

  但是纸张本身还是很贵的。

  只有富裕人家才用得起纸张,更别提还是那么多书写所用纸了。

  “这永乐帝的手笔确实够大,称得上一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身为帝王。

  李世民自然知道,这套类书意味着什么。

  是全天下人乃至后世无数人之福!

  真可谓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大明时空位面

  朱元璋与朱标更是看懵了。

  嘴张得能塞下鸡蛋。

  “老四这野心不小啊!”

  半晌后。

  朱元璋忍不住感慨一句。

  就后世这一句: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便足以显示出朱棣的赫赫功绩了!

  “是啊,采用无数人力物力,着书3亿多个字,才合订成这一本旷世奇典,造福后世千千万。”

  “老四确实是了不得。”

  朱标满眼都是佩服。

  想不到老四还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不过。

  他是怎么会想到,去成立一本这样的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