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沈淮和崔鹤汀是同一批晋升上舍的。

  两人被分到不同的斋,接触比较少,并没有什么交集。

  沈淮只知道他父亲是吏部郎中。

  崔家,也是世家大族。

  沈淮记得这么清楚,全靠评优榜的功劳,因为此人每次月考不是第二就是第三,想不注意都难。

  再看看何曹亮和章秋池。

  一个排在三十七名,一个排在四十九名。

  名次还算靠前,若是进了殿试,只要正常发挥,不会掉到三甲。

  此次会试,一共录取二百八十个名额。

  只要继续参加几天后的殿试,便能拥有进士身份。

  到了殿试,基本不会被淘汰。

  只要发挥正常,即便碍了皇帝的眼,最差也是同进士出身。

  殿试有三个等级:一甲三人,二甲八十人左右,其余的归为三甲。

  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

  同为进士,待遇却不大相同。

  听说同进士出身,在做官方面有一定的限制,大多会被安排到地方县级担任县令或县丞,仕途晋升也更为曲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二甲有机会留在翰林深造,晋升机会更多。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

  并非同进士出身,就无法进阶到高位。

  只是这样的人,并不多。

  类似现代的清北毕业生,起点往往要比那些普通大学生要高。

  然而,起点不同,并不代表终点相似。

  也有人能杀出重围。

  看完榜单,沈淮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江南考生几乎霸去半个榜单。

  桂越学子,上榜的屈指可数。

  而且名次都很靠后。

  像乡试第一的江怀宴,两次会试,未能上榜,第三的温丛诫和第四的柳安承同样落榜了。

  沈淮的心情,有些复杂。

  他们原是桂越的天骄,可在一众江南学子面前,便如星火遇皓月,黯然失色。

  如果,他当年没有拜师,也没来京城。

  是否如他们一样,连上榜的机会都没有?

  可惜,世上没有如果。

  沈淮甩了甩头,深深吸了一口气。

  人的际遇不同,命运也会有所不同。

  他拜师了,进了国子监,所以才有今天。

  他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去抓住所能抓住的一切。

  所以,状元的头衔不容有失。

  放下抄榜,沈淮去了书房。

  科举还未成功,他仍需努力。

  清北小巷这边。

  林致远和方启贤两人,似乎早就预料到自己会落榜,所以看完榜单回来,完全没有落榜的失意,反而喜气洋洋的。

  因为沈淮中榜了,而且还是会试第一。

  他们是真心替沈淮高兴的。

  因为沈淮对他们而言,不止是朋友,还是亲人,更是青萍乃至雍州郡的代表。

  他高中,他们与有荣焉。

  不止林致远三人有这样的想法,其他桂越子弟也倍感荣,纷纷向柳安承打听沈淮的消息,只是柳承安知道的并不多就是了。

  回来的路上,许仪章特意拿着‘赚’到的银子,买了一壶琥珀光。

  林致远买了一只荷叶鸡。

  方启贤买了三份猪肘子。

  三人聚在一起,敬自己,也敬沈淮。

  然而,人类的悲欢是不相同的。

  有人得意,便有人失意。

  落榜的考生们,一个个失意的躲在客栈里不想见人;或是去酒肆借酒消愁;或是寻一处安静的地方,慢慢消化那些负面情绪。

  上榜的考生,欢天喜地。

  尤其是那些押注沈淮高中会元的人,此时正拿着‘赚’到的银子,去勾栏潇洒去了。

  沈淮才名在外,考中会元,大家并不意外。

  让人意难平的反而是孟浩。

  预想的第一,竟落到了第五。

  落差实在太大。

  自动带到殿试,连二甲第一的传胪都不是。

  怎么叫人不气?

  要是知道,他们三人中,就属孟浩最被看好,押注他的人也是最多的,偏偏孟浩的名次是最靠后。

  那些押注了几百两甚至上千两的人,心都要碎了。

  孟浩也很失落。

  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他总以为,以自己的实力,就算拿不到第一,也会是第二,再不济也会是第三。

  结果不尽人意。

  跌落至第五,连第四都不是。

  输给沈淮,他无话可说。

  可输给卢龄之,他不服。

  在家里看抄榜的卢龄之,猛地打了好几个喷嚏。

  心想:定是孟浩那厮不服气,在背后蛐蛐他。

  果然啊,了解的你的,往往是你的对手。

  杏榜一出,全城关注。

  各大酒楼茶庄酒肆,都在议论此事。

  那些说书先生都忙坏了。

  嗓子都讲哑了,都舍不得下去休息,对榜单前五的消息,更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连带书肆的生意,都火爆不已。

  各大书肆紧急推出沈淮、苏敬、卢龄之等人的诗集文章,很快便卖断货了。

  ‘希声’书肆也是人满为患。

  书架上的诗集文策,很快被抢空。

  尤其是沈淮的诗文和策论,非常受欢迎。

  购买的人,不止读书郎,还有许多姑娘。

  但是姑娘们更想买沈淮的画册。

  ‘希声’书肆没有,但京城最大的书肆有。

  不仅有,而且还是近期的。

  画中的沈淮,一袭白衣,站在湖边,身后是漫天纷飞的杏花

  画技非常写意。

  整个画面氛围,直接击中姑娘们的小心脏。

  大家争相竞价。

  结果书肆说此画非卖品,姑娘们不干了,‘大闹’书肆。

  最后还是掌柜的拿出一幅《春芳游》出来,大家才罢休。

  画中,除了描绘沈淮蹴鞠的情景,还题了沈淮的《春日赋》。

  与此同时。

  孟浩画的《春日蹴鞠图》也出名了;还有卢龄之的曲子《春光映》,被勾栏捧为圭臬;连同圆脸姑娘写的那首《春日游》,也被带火了。

  许多人都赞她辞藻清丽自然,灵气十足。

  碧青绘声绘色的将自己看到听到的事情,全部告诉沈淮。

  沈淮边听边笑。

  还别说,吃到自己瓜的感觉,还挺神奇的。

  他很好奇,“可知那幅《春芳游》是何人所画?”

  碧青摇摇头,“许多人也想打听这个人,但死活打听不到,只知道此画是个擅画的书生画的。”

  顿了顿,碧青脑抽一问,“公子,你不会是想找他麻烦吧?”

  沈淮:“……”

  他有这么无聊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