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盗图风波-《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

  废弃工厂改造得比想象中顺利。大学生村官江韩帮忙申请了一笔小型基建资金,修好了屋顶,粉刷了墙壁,还通了水电。

  仓库放了一台崭新的电脑,连着打印机和扫码枪。

  张磊点开绩效页面,“每个人的作品都有独立编号,扫码就能追踪。”

  下午验收第一批发放到各村散户的货物时,柳青皱起了眉头——赵家庄的人最多,一共交来五百个杯垫,只有二百个达标。

  其余各家的也差不多,只有三分之一达标。剩下的要么纹路松散,要么大小不一。

  “这不行...”柳青翻检出残次品,扔到一边“你们各家都有记号,谁的货返回去重做。”

  “啥?重做?“赵学柱的大嗓门在仓库门口炸开,震得柳青耳膜嗡嗡作响。

  这个皮肤黝黑的庄稼汉一把抓过被判定为次品的杯垫,粗壮的手指几乎要把柳条捏断。“这不都一个样吗?咋就不合格了?”

  柳青深吸一口气,从旁边取出两个杯垫并排放在木桌上。

  阳光从仓库高窗斜射进来,清晰照出两个杯垫的差别——左边那个纹路紧密均匀,龟背纹的十二道棱线清晰可辨;右边的却松散歪斜,几处收口已经微微翘起。

  “您看这个转角。”柳青指着问题部位,“纹路断了就容易开线,用不了几次就会散架。”

  “能用不就行了?“赵学柱梗着脖子,“装个茶杯还能漏了不成?”

  一同来交货的编织户也发出赞同的嘟囔声。

  王家屯的老王媳妇扯着嗓子帮腔:“就是!赶集卖的不都是这样的?谁还计较这些细枝末节!”

  预想过会遇到阻力,但没想到第一次正式验收就爆发冲突。柳青瞥见赵学柱脖子上暴起的青筋,知道再争论下去只会让情况更糟。

  柳青转了一种方式。

  “大家大清早来辛苦了,先去歇会儿喝点茶,咱们再谈。”

  这个转折让赵学柱愣了一下,他狐疑地盯着柳青,但还是跟着大伙儿挪到了仓库门口的树荫下。

  柳青也出来,指了指旁边的展示板,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绳子绑着各种样品。

  “赵叔,您摸摸这个。”柳青递过一个标着“优等品”的杯垫,“再摸摸这个。”她又拿出一个次品。

  赵学柱粗糙的指尖在两者间来回比较,眉头渐渐皱起。

  柳青看到他指腹在次品松散的纹路上停留的时间格外长。

  “差这么多?”赵学柱嘟囔着,声音已经不像刚才那么冲。

  “差的还不止这个。“柳青翻开账本,”昨天李家沟交来了30个,合格率是98%,单价按十块五算的。今天你们赵家庄这批...”她故意停顿一下,“按合同,合格率低于60%要降单价,只能算八块一个。”

  她拿出计算器,数字跳动的“滴滴“声在突然安静的空气中格外清晰。

  “五百个全合格能拿五千二百五十块钱,现在...”计算器提示音“4000”时,她听见几个编户倒抽冷气的声音。

  一个编户急急地插话:“那返工合格的还能按原价算不?”

  “当然可以。”柳青微笑。

  爷爷被这边的动静吸引走过来,他拿起一个不合格产品看了看,一锤定音:

  “明天起,合格品十块,精品十二。“我亲自验货。”

  爷爷的规则一出,说也奇怪,同样的代工农户,三天后的交货质量明显提升。

  更让柳青惊讶的是,爷爷验收时那套方法——不看尺子量,不用卡尺测,就凭一双手摸,一杯水试(精品杯垫能托住一杯水不渗漏),分出三六九等,编户们心服口服。

  “这就是经验的价值。“张磊感叹,“我的标准化手册还得修订...”

  柳青按了按额头,第一次货物质检方法大家认可,后面的订单再下放加工户这一步差不多可以放心了。

  只是这个心还没放一天,又出新问题了。

  “青姐!出问题了!”

  张磊的喊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柳青正在后院教新学徒处理柳条,闻声抬头,只见张磊举着笔记本电脑冲过来,眼镜歪在一边都顾不上扶正。

  “怎么了?”柳青在围裙上擦了擦手,“系统又崩溃了?”

  “比那严重!“张磊气喘吁吁地打开电脑,“你看这个!”

  屏幕上显示着两家淘宝店铺的对比截图。左边是“清河柳编工坊”,右边是一家名为“雅筑家居”的店铺。

  让柳青倒吸一口凉气的是,右边店铺的产品图几乎原封不动地盗用了他们的照片——

  同样的龟背纹杯垫摆在同样的老木桌上,连光影角度都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价格,对方标价只有他们的一半。

  “这...这也太明目张胆了!”柳青气得手指发抖,点开对方店铺详情,发现连产品描述都照搬他们的文案。

  更糟的是,对方已经售出600多件,评论区却一片骂声:

  “质量太差,根本不是柳编的!”

  “塑料仿品,退货!”

  “骗子!跟图片完全不一样!”

  王婶凑过来看了一眼,立刻拍腿大骂:“天杀的!拿我们的心血骗人!”

  学徒们听到消息一边干活一边七嘴八舌,有担心的,有提建议的。

  有人说:“咱们比别人价格高还能卖吗?”

  有人反驳:“那是假的,价格低有什么用?”

  有人立刻接着反驳:“你说价格低有什么用?能用就行呗!”

  “什么叫能用就行,像你这样没品味的人,就只能做一辈子泥腿子!”

  “你有品位,还不也是泥腿子!”

  “要我说,有品味的人少。普通人多,有低价的,谁还买高价格的?”

  但是也有更担心前途的。

  张晓雯担心的是:“卖不出去的话,这两天不会白学了吧!”

  柳青强自镇定,点开自家店铺后台——过去三天的销量曲线像悬崖一样直线下跌。

  “他们用低价抢走了我们的流量。”

  张磊盯着屏幕声音低沉,“更糟的是,那些买了劣质仿品的顾客,可能再也不会信任真正的柳编了。都怨我没有及时发现……”

  柳青安慰张磊:“你不用自责,说是做网店运营,你还兼职了仓库管理员,这事发生的太快,又赶上咱们搬迁各种杂事,没发现很正常”

  张磊锤了一下桌子“这段时间的努力,好不容易建立的口碑,不能被这些仿品毁掉。我一定要把这个店铺做大做强。”

  “爷爷知道吗?”柳青轻声问。

  张磊摇摇头:“爷爷还没来,不过大家都知道了。”

  “小伙子,下次稳重一点”柳青拍拍张磊的肩膀:“我去咨询一下律师。”

  张磊叹了口气:“我真希望不会再有下次。”

  ---

  镇上的赵律师是张磊大学学长,听完情况后却给柳青泼了盆冷水。

  “可以起诉,但成本很高。“赵律师翻着相关案例,“首先需要公证证据,然后要证明对方行为确实造成你们的经济损失...“

  “这还不算损失?“柳青指着销量截图,“三天掉了七成!”

  “在法律上,你需要证明这些流失的客户是因为对方的侵权行为导致的。”赵律师耐心解释,“而且诉讼周期很长,等判决下来,可能对方已经赚够钱关店了。”

  柳青握紧拳头:“那就没办法了?”

  “可以发律师函警告,要求下架图片。”赵律师想了想,“但最实际的建议是,你们要建立更强的品牌辨识度,让顾客一眼就能分辨真假。”

  回程路上,柳青一直沉默不语。

  “爷爷。”等爷爷忙完,柳青走过去,把盗图事件一五一十地说了。

  出乎意料,爷爷并没有暴怒,只是慢慢卷起手中的柳条,问:“你打算怎么办?”

  “赵律师说可以发律师函,但效果有限...我想听听您的意见”柳青沮丧地说。

  “我问的不是这个。”爷爷打断她,“我是问,你打算怎么对待你的手艺?”

  柳青愣住了。

  爷爷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柳屑:“以前合作社的时候,也有人仿我们的花样。你奶奶就在每个筐底编个暗记。”他顿了顿,“手艺人的底气在手上,不在嘴上。”

  “我知道怎么办了!”

  第二天清晨,柳青在厂区弄了一个临时摄影棚,把工作台搬到院子中央,五凤朝阳成员各就各位,张磊拿着摄像机录视频。

  “开始吧。“柳青深吸一口气,拿起一根柳条。

  摄像机记录下整个过程——柳青如何挑选柳条,王婶如何剥皮处理,李婶如何起底编织...每个步骤都清晰展现。

  爷爷也主动走到镜头前,拿起一个半成品龟背纹杯垫,讲述这种纹样在抗洪救灾中的历史。

  “...所以真正的龟背纹,这里必须有十二道经纬交错。”爷爷粗糙的手指指着关键部位,“少一道,就不是救命纹了。”

  拍摄结束后,张磊连夜剪辑视频,上传到每个商品详情页的最前端。

  他还设计了一个小巧的二维码,顾客扫码可以看到制作这件产品的匠人故事和更多细节。

  “我们还要加个防伪标记。”柳青想起奶奶的暗记,灵机一动,“在每个产品不起眼的地方,编入制作者姓名首字母的暗纹。”

  三天后,“清河柳编”的销量开始回升。新上传的视频和匠人故事打动了越来越多的顾客,评论区出现了许多温暖的留言:

  “看完老爷爷讲历史,果断下单支持真手艺!”

  “每个杯垫都有编者的签名暗纹,太用心了!”

  “支持纯手工,拒绝劣质仿品!”

  “真没想到。”张磊观察着这一切,激动地说,“盗图事件反而让我们找到了更打动人心的销售方式。”

  柳青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雅筑家居的控股方是腾跃实业,查查十年前你父亲的事故。好心人。”

  柳青的心猛地一沉。腾跃实业——这不正是当年与父亲合作,后来又闹上法庭的那家公司吗?

  爷爷说过,这些事情不需要她管,父亲欠的债都已经还完,就算有问题,也是父亲自己去追查,不用她这个孩子操心。

  这发短信的好心人不知是敌是友,不知道目的是什么?柳青决定静观其变。虽然她只是个小女子,能做好眼前的事情就已经很满足。但是如果有人要对付她,她也不会坐以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