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挽歌的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林薇心里漾开一圈又一圈巨大的涟漪。【星辰计划】、【总部选拔】、【重点培养】、【跨部门创新项目】……每一个词都闪烁着诱人却又令人心悸的光芒。
“为…为什么推荐我?”林薇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问出了最核心的疑惑。她自认在A组的表现顶多算是“没拖后腿”、“略有亮点”,远远达不到让秦挽歌如此青眼有加、甚至赌上自己推荐名额的地步。
秦挽歌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推荐你需要理由吗?我看过你的会议纪要、数据核对报告、需求调研方案。你具备两个很多人没有的特质:一是极度细心,对细节有偏执般的敏感,这在容易忽略细节的A组很稀缺;二是学习能力和适应速度很快,从B组到A组,你没用多久就跟上了节奏,甚至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林薇惊讶的脸,补充道:“当然,也可能是我想看看,一个来自B组、路子有点‘野’的新人,扔进总部那群天之骄子里,能溅起多大的水花。这个理由够吗?”
林薇:“……”【最后一个理由听起来怎么这么像看热闹不嫌事大?!】
“选拔分为笔试和团队模拟实战两部分。笔试考行业知识、逻辑思维和公司战略理解。实战是随机分组,解决一个模拟的商业案例。”秦挽歌语速很快地交代着信息,“推荐只是门票,能不能进去,看你自己的本事。资料和往届题型我可以发你一份,但别指望太多,每年的变化都很大。”
说完,她不等林薇回应,便干脆利落地转身离开了,留下林薇一个人站在公司楼下,晚风吹得她脑子一片混乱。
回到租住的小公寓,林薇看着秦挽歌发过来的压缩包,里面是密密麻麻的PDF和PPT,感觉比大学四年的专业课资料还厚。
【星辰计划…成功率不到百分之三十…和全公司精英竞争…】压力像实质般沉甸甸地压下来,让她甚至产生了一丝退缩的念头。
【我真的可以吗?】那个熟悉的小人又开始敲退堂鼓,【去了就是当炮灰吧?说不定还会给秦挽歌丢人…】
但另一个声音,一个经历了A组历练后稍微强壮了一点声音,在微弱地反驳:【可是…万一呢?万一有机会呢?这是总部啊!能接触到最核心的项目和最厉害的人!】
她想起李总监那句“有点进步”的评价,想起赵得助嫌弃却又精准的点拨,想起王经理那句“随时欢迎”,甚至想起那条恶意的匿名消息——它们都像一块块砖,在她脚下铺成了一条模糊却真实存在的向上之路。
【拼了!】她猛地一拍桌子,把隔壁屋的室友都吓了一跳。【不就是考试吗!姐当年也是卷过高考的人!就算最后没选上,能蹭到点总部大佬的经验也值了!】
斗志一旦燃起,行动力就变得惊人。她立刻制定了疯狂的复习计划,上班时间全力高效完成B组本职工作,所有休息和下班时间全都扑在了“星辰计划”的备考上。
她刷题、看行业报告、研究公司历年财报和战略发布会视频、拉着张小曼模拟面试提问……甚至有一次在茶水间碰到赵得助,她都忍不住问了一个关于公司最新技术布局的问题。
赵得助当时正接水,闻言撩起眼皮看了她一眼:“‘星辰计划’?”林薇一惊:【他怎么知道?!】赵得助嗤笑:“全公司有点风吹草动我都知道。你这问题问得太空泛,回去把公司过去五年收购的科技初创企业名单及其核心专利研究透了,再来说布局。”说完,端着杯子施施然走了。
林薇如获至宝,赶紧记下。虽然又被骂了,但方向更清晰了!
笔试那天,考场里坐满了来自各部门的精英,个个西装革履,气场自信。林薇深吸一口气,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旁边坐着的赫然是另一个部门的明星员工,据说手握好几个专利。她顿时感到一阵心虚,但想起那些熬过的夜和赵得助的“秘籍”,又慢慢镇定下来。
试卷发下来,题目果然又难又偏,不仅考深度,更考广度和对公司业务的深刻理解。林薇拼尽全力,很多题也是连蒙带猜。
笔试结束后,她感觉自己像是被扒了一层皮,完全没底。只能安慰自己:“尽力了就好。”
没想到几天后,她竟然收到了进入下一轮“团队模拟实战”的通知!她居然压线过了笔试!
惊喜之余,是更大的压力。实战环节的难度和不确定性远高于笔试。
实战当天,所有入围者被随机分成小组,抽取一个模拟的商业案例:为公司旗下某个面临增长瓶颈的老牌产品,设计一套全新的数字化转型和营销方案,并在三小时后向由高管扮演的“董事会”进行陈述。
林薇的小组里,有来自市场部的伶牙俐齿的帅哥,有来自技术部门沉默但靠谱的工程师,还有一位来自财务部、对数字极其敏感的女孩。每个人都很优秀,但也因此,谁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
最初的讨论几乎陷入僵局。市场部帅哥想搞大手笔烧钱的社交媒体轰炸,技术男执着于开发酷炫但用户可能不需要的新功能,财务女孩则不停地计算ROI(投资回报率),否决每一个需要花钱的提案。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效率低下。林薇在一旁听着,内心焦急万分。【这样下去肯定完蛋!】
她想起在A组做会议纪要时学到的——抓重点、促决策、明确责任人。她想起赵得助说的——别盯着表面,要看深层痛点。她甚至想起了李总监——虽然他严厉,但极其注重方案的落地性和逻辑性。
她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打断了争论:“各位,我们能先回到案例本身吗?这个产品的核心用户到底是哪群人?他们现在最大的抱怨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先定义清楚‘问题’,再想‘解决方案’?”
她声音不大,但语气清晰冷静。争论的几人停了下来,看向她这个来自“名不见经传”的B组、看起来最没经验的组员。
林薇趁热打铁,拿起白板笔:“不如我们先罗列一下所有已知信息和限制条件?技术大哥,你觉得实现难度最低、效果最直接的技术升级是什么?财务姐姐,我们的预算天花板大概是多少?市场帅哥,如果我们聚焦一个核心用户群,你觉得哪个渠道投放最精准?”
她没有直接提出方案,而是试图用问题引导大家聚焦,搭建一个共同的讨论框架。她的细心和逻辑性此刻发挥了作用,一点点地把散乱的思路归拢起来。
渐渐地,讨论回到了正轨。她负责记录、梳理、时不时提出一个被忽略的细节问题(比如:“这个功能点,35岁以上的用户真的会用吗?”)。她不像市场男那样光芒四射,也不像技术男那样专业深奥,但她像粘合剂和润滑剂,让整个小组的机器终于开始高效运转起来。
最终,他们小组拿出了一套数据支撑充分、兼顾创新与落地、ROI清晰的可执行方案。
在最后的陈述环节,市场部的同事担任主陈述人,侃侃而谈。但在问答环节,当“董事会”问到某个具体数据来源和用户调研细节时,陈述人一时卡壳。
林薇立刻自然地接过话头,清晰准确地解释了数据爬取的过程和样本选择逻辑,补充了用户访谈中的几个关键引用,完美地化解了危机。她语气平稳,眼神专注,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丝毫没有抢功的意味。
陈述结束,“董事会”们低声交流了几句,点了点头。
结果宣布:林薇所在的小组,方案评分获得了全场第二!成功晋级!
组员们都很兴奋,市场部的帅哥甚至拍了拍林薇的肩膀:“可以啊林薇!反应真快!细节把握得太到位了!”
林薇笑着回应,心里却像炸开了一朵烟花,绚烂无比。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细心和逻辑,在团队协作中能产生如此巨大的价值。
全部选拔结束,最终名单将在三天后公布。
等待的日子格外煎熬。第三天下午,一封来自总部人力资源部的邮件,悄无声息地躺在了林薇的公司邮箱里。
标题是:【关于“星辰计划”最终入选通知】
她的心跳骤然停止了一拍。
手指颤抖着点开邮件。正文的第一句话是:“尊敬的林薇女士,恭喜您成功入选本年度‘星辰计划’…”巨大的喜悦瞬间冲昏了她的头脑!然而,她还没来得及欢呼,目光扫过下面的“项目导师”分配名单时,笑容瞬间僵在了脸上。
她的项目导师一栏,赫然写着一个她万万没想到的名字——赵得助。
那个总是神出鬼没、毒舌无比、仿佛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赵得助,竟然是“星辰计划”的核心导师之一?!
“为…为什么推荐我?”林薇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问出了最核心的疑惑。她自认在A组的表现顶多算是“没拖后腿”、“略有亮点”,远远达不到让秦挽歌如此青眼有加、甚至赌上自己推荐名额的地步。
秦挽歌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推荐你需要理由吗?我看过你的会议纪要、数据核对报告、需求调研方案。你具备两个很多人没有的特质:一是极度细心,对细节有偏执般的敏感,这在容易忽略细节的A组很稀缺;二是学习能力和适应速度很快,从B组到A组,你没用多久就跟上了节奏,甚至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林薇惊讶的脸,补充道:“当然,也可能是我想看看,一个来自B组、路子有点‘野’的新人,扔进总部那群天之骄子里,能溅起多大的水花。这个理由够吗?”
林薇:“……”【最后一个理由听起来怎么这么像看热闹不嫌事大?!】
“选拔分为笔试和团队模拟实战两部分。笔试考行业知识、逻辑思维和公司战略理解。实战是随机分组,解决一个模拟的商业案例。”秦挽歌语速很快地交代着信息,“推荐只是门票,能不能进去,看你自己的本事。资料和往届题型我可以发你一份,但别指望太多,每年的变化都很大。”
说完,她不等林薇回应,便干脆利落地转身离开了,留下林薇一个人站在公司楼下,晚风吹得她脑子一片混乱。
回到租住的小公寓,林薇看着秦挽歌发过来的压缩包,里面是密密麻麻的PDF和PPT,感觉比大学四年的专业课资料还厚。
【星辰计划…成功率不到百分之三十…和全公司精英竞争…】压力像实质般沉甸甸地压下来,让她甚至产生了一丝退缩的念头。
【我真的可以吗?】那个熟悉的小人又开始敲退堂鼓,【去了就是当炮灰吧?说不定还会给秦挽歌丢人…】
但另一个声音,一个经历了A组历练后稍微强壮了一点声音,在微弱地反驳:【可是…万一呢?万一有机会呢?这是总部啊!能接触到最核心的项目和最厉害的人!】
她想起李总监那句“有点进步”的评价,想起赵得助嫌弃却又精准的点拨,想起王经理那句“随时欢迎”,甚至想起那条恶意的匿名消息——它们都像一块块砖,在她脚下铺成了一条模糊却真实存在的向上之路。
【拼了!】她猛地一拍桌子,把隔壁屋的室友都吓了一跳。【不就是考试吗!姐当年也是卷过高考的人!就算最后没选上,能蹭到点总部大佬的经验也值了!】
斗志一旦燃起,行动力就变得惊人。她立刻制定了疯狂的复习计划,上班时间全力高效完成B组本职工作,所有休息和下班时间全都扑在了“星辰计划”的备考上。
她刷题、看行业报告、研究公司历年财报和战略发布会视频、拉着张小曼模拟面试提问……甚至有一次在茶水间碰到赵得助,她都忍不住问了一个关于公司最新技术布局的问题。
赵得助当时正接水,闻言撩起眼皮看了她一眼:“‘星辰计划’?”林薇一惊:【他怎么知道?!】赵得助嗤笑:“全公司有点风吹草动我都知道。你这问题问得太空泛,回去把公司过去五年收购的科技初创企业名单及其核心专利研究透了,再来说布局。”说完,端着杯子施施然走了。
林薇如获至宝,赶紧记下。虽然又被骂了,但方向更清晰了!
笔试那天,考场里坐满了来自各部门的精英,个个西装革履,气场自信。林薇深吸一口气,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旁边坐着的赫然是另一个部门的明星员工,据说手握好几个专利。她顿时感到一阵心虚,但想起那些熬过的夜和赵得助的“秘籍”,又慢慢镇定下来。
试卷发下来,题目果然又难又偏,不仅考深度,更考广度和对公司业务的深刻理解。林薇拼尽全力,很多题也是连蒙带猜。
笔试结束后,她感觉自己像是被扒了一层皮,完全没底。只能安慰自己:“尽力了就好。”
没想到几天后,她竟然收到了进入下一轮“团队模拟实战”的通知!她居然压线过了笔试!
惊喜之余,是更大的压力。实战环节的难度和不确定性远高于笔试。
实战当天,所有入围者被随机分成小组,抽取一个模拟的商业案例:为公司旗下某个面临增长瓶颈的老牌产品,设计一套全新的数字化转型和营销方案,并在三小时后向由高管扮演的“董事会”进行陈述。
林薇的小组里,有来自市场部的伶牙俐齿的帅哥,有来自技术部门沉默但靠谱的工程师,还有一位来自财务部、对数字极其敏感的女孩。每个人都很优秀,但也因此,谁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
最初的讨论几乎陷入僵局。市场部帅哥想搞大手笔烧钱的社交媒体轰炸,技术男执着于开发酷炫但用户可能不需要的新功能,财务女孩则不停地计算ROI(投资回报率),否决每一个需要花钱的提案。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效率低下。林薇在一旁听着,内心焦急万分。【这样下去肯定完蛋!】
她想起在A组做会议纪要时学到的——抓重点、促决策、明确责任人。她想起赵得助说的——别盯着表面,要看深层痛点。她甚至想起了李总监——虽然他严厉,但极其注重方案的落地性和逻辑性。
她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打断了争论:“各位,我们能先回到案例本身吗?这个产品的核心用户到底是哪群人?他们现在最大的抱怨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先定义清楚‘问题’,再想‘解决方案’?”
她声音不大,但语气清晰冷静。争论的几人停了下来,看向她这个来自“名不见经传”的B组、看起来最没经验的组员。
林薇趁热打铁,拿起白板笔:“不如我们先罗列一下所有已知信息和限制条件?技术大哥,你觉得实现难度最低、效果最直接的技术升级是什么?财务姐姐,我们的预算天花板大概是多少?市场帅哥,如果我们聚焦一个核心用户群,你觉得哪个渠道投放最精准?”
她没有直接提出方案,而是试图用问题引导大家聚焦,搭建一个共同的讨论框架。她的细心和逻辑性此刻发挥了作用,一点点地把散乱的思路归拢起来。
渐渐地,讨论回到了正轨。她负责记录、梳理、时不时提出一个被忽略的细节问题(比如:“这个功能点,35岁以上的用户真的会用吗?”)。她不像市场男那样光芒四射,也不像技术男那样专业深奥,但她像粘合剂和润滑剂,让整个小组的机器终于开始高效运转起来。
最终,他们小组拿出了一套数据支撑充分、兼顾创新与落地、ROI清晰的可执行方案。
在最后的陈述环节,市场部的同事担任主陈述人,侃侃而谈。但在问答环节,当“董事会”问到某个具体数据来源和用户调研细节时,陈述人一时卡壳。
林薇立刻自然地接过话头,清晰准确地解释了数据爬取的过程和样本选择逻辑,补充了用户访谈中的几个关键引用,完美地化解了危机。她语气平稳,眼神专注,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丝毫没有抢功的意味。
陈述结束,“董事会”们低声交流了几句,点了点头。
结果宣布:林薇所在的小组,方案评分获得了全场第二!成功晋级!
组员们都很兴奋,市场部的帅哥甚至拍了拍林薇的肩膀:“可以啊林薇!反应真快!细节把握得太到位了!”
林薇笑着回应,心里却像炸开了一朵烟花,绚烂无比。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细心和逻辑,在团队协作中能产生如此巨大的价值。
全部选拔结束,最终名单将在三天后公布。
等待的日子格外煎熬。第三天下午,一封来自总部人力资源部的邮件,悄无声息地躺在了林薇的公司邮箱里。
标题是:【关于“星辰计划”最终入选通知】
她的心跳骤然停止了一拍。
手指颤抖着点开邮件。正文的第一句话是:“尊敬的林薇女士,恭喜您成功入选本年度‘星辰计划’…”巨大的喜悦瞬间冲昏了她的头脑!然而,她还没来得及欢呼,目光扫过下面的“项目导师”分配名单时,笑容瞬间僵在了脸上。
她的项目导师一栏,赫然写着一个她万万没想到的名字——赵得助。
那个总是神出鬼没、毒舌无比、仿佛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赵得助,竟然是“星辰计划”的核心导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