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暗箭难防与“天才”计划-《摸鱼女工,爆改公司MVP》

  王经理的对话请求像一道紧急集合铃,瞬间掐断了林薇所有的胡思乱想。她心脏狂跳,几乎能听到血液冲上耳膜的声音。【来了来了!是不是清单真出错了?!那个匿名消息不是恐吓,是预告?!】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声音听起来正常,点下了接听键:“王经理,您找我?”

  “林薇,清单我看了。”王经理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一如既往地平稳,听不出情绪。

  林薇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手心又开始冒汗。“是…有什么问题吗?”她几乎做好了立刻道歉并冲回去修改的准备。

  “问题?”王经理顿了顿,忽然语气带上了一丝…轻松?“不,正好相反。你核对得非常仔细,我发现了两处我之前都没留意到的数量偏差,已经让行政那边更正了。做得很好,很细心。”

  林薇:“???”

  巨大的反转让她脑子一时没转过弯来,差点脱口而出“啊?”,幸好及时刹住车,赶紧回道:“哦…哦!应该的,这是我分内的工作。”

  “嗯,保持这种严谨。项目后期最容易在这种细节上出纰漏。”王经理肯定了一句,便结束了通话。

  耳机里传来忙音,林薇却还保持着接听时的僵硬姿势,半天没反应过来。

  【所…所以…我不仅没出错,反而还立功了?那那条匿名消息…是故意搞我心态?!】一股无名火噌地一下窜了上来,压过了刚才的恐慌。她感觉自己像个傻子,被人用一条没头没尾的消息耍得团团转,差点真因此而出错。

  她再次点开那条匿名消息,看着那行冰冷的文字,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职场并不只有明面上的竞争和压力,还有这种藏在阴影里的龌龊手段。

  【抢风头?我抢了谁的风头?A组的人?还是…B组有人看我被借调不顺眼?】她咬着唇,目光再次扫过办公室。每个人依旧忙碌,但此刻在她眼里,每一张平静的面孔背后似乎都藏有可能的恶意。

  “怎么样?王经理说什么了?”张小曼的消息适时地蹦出来,带着八卦的急切。

  林薇憋着一肚子火和疑惑,把事情经过简单说了一遍。

  张小曼发来一连串惊叹号:“卧槽!宫心计啊!真刺激!我就说A组水深吧!你没事吧?别怕!肯定是有人嫉妒你!”

  “没事了。就是觉得有点恶心。”林薇回复,心情复杂。被肯定固然高兴,但被暗算的感觉如鲠在喉。

  “加油薇姐!用实力打烂他们的脸!”张小曼发来一个“加油”的表情包。

  匿名消息的事,林薇最终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秦挽歌。她把它当作一个警告,埋在心里,只是日后做事更加谨慎,对所有经手的数据都反复核对,留下记录。

  A组的项目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忙得天昏地暗。林薇像一颗被拧紧的发条,连轴转地处理着各种琐事:对接供应商、核对流程、准备备用方案…她发现自己在这种高压下,竟然开始适应,甚至能从中找到一点统筹规划的乐趣。

  展示日当天,现场忙而不乱。林薇负责的物料和后勤部分没有出任何差错。她看着秦挽歌在台上沉着冷静地向客户演示,光芒四射,心里莫名地没有嫉妒,反而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毕竟,这里也包含了她的一份汗水。

  项目取得了圆满成功。庆功宴上,王经理特意表扬了团队,还单独跟林薇喝了一杯:“小林,这次辛苦你了。表现得很稳,不像个新人。以后A组有项目,随时欢迎你来。”

  林薇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连忙说:“谢谢王经理,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她注意到秦挽歌也朝她这边举了举杯,虽然没说话,但眼神里是清晰的认可。

  回到B组,氛围截然不同。李总监破天荒地在她工位前停了一下,问了句:“回来了?A组那边怎么样?”

  林薇简单汇报了一下,李总监听完,没什么表情地点点头:“嗯。学到东西就行。正好,我们这边有个小客户的需求调研,你牵头做一下方案,下周三给我。”

  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去倒杯水”,但林薇心里却小小地激动了一下。【牵头做方案!】这在去A组之前是不可想象的。她立刻应下:“好的总监!”

  然而,独立负责一个小项目,远比她想象中困难。不再是执行指令,而是需要自己从零开始构思框架、设计问卷、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她做得磕磕绊绊,经常卡壳。有时是对客户需求理解不透,有时是分析模型不会用。她不好意思总问别人,只能自己拼命查资料、看案例,加班成了家常便饭。

  一天晚上,她又对着电脑屏幕上一团乱麻的数据发愁,感觉头都要炸了。

  “遇到麻烦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林薇抬头,看到赵得助不知何时又幽灵般地出现了,手里端着那个标志性的白瓷杯,正看着她屏幕上乱七八糟的表格。

  林薇像看到了救星,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倒豆子一样把自己的困惑说了出来:“…就是这样,数据收上来了,但感觉没什么关联性,不知道该怎么分析才能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赵得助扫了几眼屏幕,嗤笑一声:“笨。客户说要的是‘需求’,你就真只盯着需求问?他们的抱怨、他们现有的解决方案、他们没说出来但写在脸上的痛点,才是真金白银。”

  他随手拿过林薇的鼠标,点开几个数据维度:“交叉分析会不会?把他们说的‘想要’和他们的‘行业’、‘公司规模’、‘现有设备’拉个表看看?说不定有惊喜。别总盯着表面数据钻牛角尖。”

  几句话,如同拨云见日,瞬间给林薇指明了一个新方向。她眼睛一亮:“对哦!我怎么没想到!”

  “因为你笨。”赵得助毫不留情,放下杯子,“思路给你了,自己折腾吧。”说完,又溜达着走了。

  林薇早已习惯他的毒舌,此刻只觉得这声音无比动听。她按照赵得助的点拨,重新梳理数据,果然发现了之前忽略的规律和深层需求,思路一下子畅通了!

  她熬夜完善了方案,不仅包含了数据分析,还加入了基于洞察的初步建议。

  周三,她忐忑地把方案交给李总监。李总监看得很快,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看完后,说了句:“思路还行。比之前有点进步。下次数据分析维度可以更细化一点。”

  没有表扬,但也没有批评。这对李总监来说,已经算是难得的肯定了。

  林薇松了口气,同时心里也升起一股真正的成就感。这是完全由她主导完成的第一个小项目,虽然稚嫩,但意义非凡。

  下班时,她心情轻松,甚至哼起了歌。走到公司楼下,却发现秦挽歌站在门口,似乎是在等人。

  看到她出来,秦挽歌走了过来:“下班了?”

  “嗯?啊,是啊。”林薇有点意外。

  “你之前做的那个需求调研的方案,初稿我看了一眼(可能是李总监或王经理给她看的),”秦挽歌语气平淡地说,“关于数据交叉分析的那部分,切入点不错。虽然整体还粗糙,但有点意思。”

  林薇受宠若惊:“谢谢…我也是…别人点拨了一下。”

  “嗯。”秦挽歌点点头,似乎并不关心是谁点拨的。她话锋一转,说道:“下周,总部要启动一个‘星辰计划’,从各部门选拔有潜力的新人进行重点培养,参与一个跨部门的创新项目。我们A组有一个推荐名额。”

  林薇的心跳忽然漏了一拍,隐约意识到了什么。

  秦挽歌看着她,目光清亮而直接:“我向王经理推荐了你。”

  林薇彻底愣住了,大脑一时无法处理这句话的信息量。

  【“星辰计划”?总部?重点培养?秦挽歌推荐了我?!】

  为什么?她不是A组的人,甚至不是正式员工,只是一个临时去帮过忙、还差点捅过娄子的B组新人。这比上次推荐她去帮忙,还要令人难以置信。

  她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问出“为什么”,秦挽歌已经淡淡地补充了一句,语气里听不出任何情绪:

  “别高兴太早。只是推荐而已,选拔很严格,你需要和来自各部门的精英竞争。而且,这个项目本身的成功率…据说不到百分之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