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斜切进办公室,钢笔笔尖在纸面留下一道细长的划痕。
洛倾颜收回手,目光落在“演员定角”那一栏鲜红的圆圈上。昨夜刚敲定的剪辑指导已回邮件确认档期,场地免租协议也进入法务流程,项目像一辆加满油的车,正驶向下一个关键路口——选角。
她翻开选角团队提交的初选名单,指尖在几位当红演员的名字上轻轻掠过。照片里的人笑容标准,眼神却空得像橱窗模特。制片组昨下午发来的备忘录言辞恳切:“流量保障收视,市场不等人。”她合上文件夹,转身走向会议室。
顾逸尘已在桌前,西装外套搭在椅背,袖口卷至小臂,正翻看一份演员履历。见她进来,抬眼一笑,那笑容还未完全展开,就被苏曼推门的动作截在唇边。
“顾总,这是林曜的经纪公司刚发来的意向书。”她将平板递过去,声音清亮,“他本人对男主角很感兴趣,团队愿意配合宣发联动。”
顾逸尘接过,目光在屏幕上停留几秒,未语。
洛倾颜在对面坐下,打开自己的笔记本,“我们先定标准。名气、流量、粉丝基数,这些另列加分项,但首要的是角色适配度。”她将一张评分表投影到白板上,“从外形契合、情感表达、过往作品稳定性三个维度打分,每项满分十分。”
苏曼略一迟疑,“可市场更看重号召力……”
“我们拍的不是快餐。”洛倾颜打断她,语气轻却坚定,“是让人看完会站在门口,忘了关灯的故事。”
顾逸尘抬眼看向她,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桌角。洛倾颜垂眸,悄悄拧开笔帽,水晶在晨光中泛起微光。她将笔尖轻点纸面,写下:“顾逸尘听到‘林曜’名字时,内心真实感受。”
光芒流转,情绪浮现——不是心动,不是动摇,而是**审视中的警惕**。他清楚流量背后的捆绑条款,也明白一旦妥协,创作的主动权便会被一点点蚕食。那短暂的沉默,是权衡,而非动摇。
她心头一松,将笔轻轻搁回桌角,光晕渐隐,如尘落定。
会议继续。名单上的名字一个个被讨论、打分、归类。有人演技扎实却缺乏观众缘,有人形象贴合但档期冲突。正当讨论趋于平稳,办公室门再次被推开。
沈婉站在门口,一袭墨绿长裙,发丝一丝不乱。她手中拿着一个牛皮纸袋,笑意温婉。
“逸尘,好久不见。”她目光掠过洛倾颜,径直走向顾逸尘,“听说你在选角,我这儿有个建议,或许能帮上忙。”
她将资料放在桌上,推至中央。照片上的年轻演员眉眼清俊,侧脸轮廓与少年时期的顾逸尘竟有七分相似。附件是一段视频截图:雨中奔跑的少年,回头一瞥,眼神倔强。
“他叫程远,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去年拿了新人奖。”沈婉语气柔和,“我偶然发现他,第一眼就觉得,像极了你当年。”
空气微微一滞。
顾逸尘神色未变,但洛倾颜手中的笔突然泛起微光——**警惕中夹杂一丝波动**,像是被某种遥远的记忆轻轻拨动。
她不动声色,将钢笔平放在桌面,笔尖正对那张照片。水晶光芒稳定,她清晰感知到:顾逸尘的波动并非源于心动,而是被刻意唤醒的旧日情绪,像平静湖面被人投下一颗石子,涟漪之下,是本能的防备。
“谢谢你的推荐。”洛倾颜开口,声音温和,“我们会认真评估每一位候选人。”
她翻开评分表,新增一行:“程远”,归入“特别观察名单”。
“所有演员,无论背景,都需经过统一试镜流程。”她补充道,“我们尊重过去,但更相信现在的选择。”
顾逸尘抬眼看向她,唇角微不可察地扬起。他明白她在做什么——没有激烈对抗,没有情绪化拒绝,而是用规则筑起一道墙,既体面,又不可逾越。
沈婉笑容未变,指尖轻轻抚过资料边缘,“当然,流程很重要。”
“你和他很熟?”顾逸尘忽然问。
“只是朋友介绍认识。”她轻笑,“不过他提到你时,总说你是他少年时的榜样。”
顾逸尘点头,未再追问。
会议结束,众人散去。洛倾颜收拾文件,钢笔被她轻轻收进包内侧夹层。阳光移至窗沿,笔身水晶折射出一道细小的光斑,落在“特别观察名单”上,像一枚无声的印记。
她走出会议室,迎面遇见助理抱着一叠试镜报名表匆匆走来。
“洛姐,这三小时里,又有十七位演员提交了资料,还有两家经纪公司在等反馈。”
她接过名单,最上面一行写着“林曜”,备注栏赫然标着“宣发资源可覆盖三大平台首页”。
她没说话,只是将名单夹进文件夹,转身走向顾逸尘办公室。
门虚掩着,他正站在窗前打电话,侧影挺拔。见她进来,点头示意,继续对着手机道:“……对,所有候选人,一律试镜。没有例外。”
她站在门口,将文件夹轻放在沙发扶手上。
他挂了电话,走过来,声音低了些,“压力不小?”
“习惯了。”她笑了笑,“以前觉得,只要剧本好,灯就会亮。现在才知道,每一步,都得有人守着开关。”
他看着她,片刻后,忽然问:“你刚才……用了那支笔?”
她没否认,“我想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动摇。”
“然后呢?”
“你没有。”她抬眼,“你只是被拉回了过去。而我,得确保现在的人,不会被过去的影子代替。”
他静了静,伸手,指尖轻轻拂过她包角露出的一小截笔身。水晶微光一闪,像回应,也像承诺。
“那就让所有人来试镜。”他说,“包括程远,包括林曜,包括任何觉得自己适合的人。”
她点头,“公平竞争。”
“不。”他纠正,“是**同等竞争**。没有特殊通道,没有幕后交易。谁能让观众站在门口忘了关灯,谁就是主角。”
她笑了,从包里取出笔,放在他办公桌上。笔尖朝向门口,像一柄未出鞘的剑。
下午三点,选角组召开内部协调会。洛倾颜将评分体系细化到每一项打分细则,要求所有评委匿名打分,避免人情干扰。她特意将“情感共鸣力”列为独立评分项,并附上《回声》剧本第三集关键场次作为参考文本。
“我们要的不是完美履历,是能让人相信‘她真的在等’的那个人。”她对团队说。
散会后,她回到工位,打开邮箱。沈婉发来一封邮件,标题为“程远补充资料”,附件是一段未公开的试镜视频。她点开,画面中的少年站在雨里,嘴唇发白,眼神却亮得惊人。最后一句台词他说得极轻:“我知道没人等我,可我还是回来了。”
她看完,未删,也未转发,只是将邮件标记为“待审”,归入统一评审流程。
傍晚六点,城市渐亮。她站在公司天台,风拂起发丝。顾逸尘走上来,递给她一杯热茶。
“明天第一场试镜,你来主持?”
“你不是更擅长控场?”
“这是你的故事。”他说,“我只负责,不让任何人关灯。”
她握紧茶杯,暖意从掌心蔓延。远处楼宇间,一盏灯亮起,接着是第二盏,第三盏。
她低头,包里的钢笔微微发烫。水晶在暮色中泛起柔光,像一颗藏在暗处的心跳。
顾逸尘忽然问:“如果最后选的人,不是最红的,也不是最像我的,你会怕吗?”
她转头看他,夜风掀起她额前碎发。
“怕什么?”
“怕观众不买账,怕投资方后悔,怕我们坚持的一切,最后只是一场自我感动。”
她沉默片刻,从包里取出笔,在空中轻轻一划,仿佛写下某个名字。
“那我们就把感动,变成共鸣。”
洛倾颜收回手,目光落在“演员定角”那一栏鲜红的圆圈上。昨夜刚敲定的剪辑指导已回邮件确认档期,场地免租协议也进入法务流程,项目像一辆加满油的车,正驶向下一个关键路口——选角。
她翻开选角团队提交的初选名单,指尖在几位当红演员的名字上轻轻掠过。照片里的人笑容标准,眼神却空得像橱窗模特。制片组昨下午发来的备忘录言辞恳切:“流量保障收视,市场不等人。”她合上文件夹,转身走向会议室。
顾逸尘已在桌前,西装外套搭在椅背,袖口卷至小臂,正翻看一份演员履历。见她进来,抬眼一笑,那笑容还未完全展开,就被苏曼推门的动作截在唇边。
“顾总,这是林曜的经纪公司刚发来的意向书。”她将平板递过去,声音清亮,“他本人对男主角很感兴趣,团队愿意配合宣发联动。”
顾逸尘接过,目光在屏幕上停留几秒,未语。
洛倾颜在对面坐下,打开自己的笔记本,“我们先定标准。名气、流量、粉丝基数,这些另列加分项,但首要的是角色适配度。”她将一张评分表投影到白板上,“从外形契合、情感表达、过往作品稳定性三个维度打分,每项满分十分。”
苏曼略一迟疑,“可市场更看重号召力……”
“我们拍的不是快餐。”洛倾颜打断她,语气轻却坚定,“是让人看完会站在门口,忘了关灯的故事。”
顾逸尘抬眼看向她,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桌角。洛倾颜垂眸,悄悄拧开笔帽,水晶在晨光中泛起微光。她将笔尖轻点纸面,写下:“顾逸尘听到‘林曜’名字时,内心真实感受。”
光芒流转,情绪浮现——不是心动,不是动摇,而是**审视中的警惕**。他清楚流量背后的捆绑条款,也明白一旦妥协,创作的主动权便会被一点点蚕食。那短暂的沉默,是权衡,而非动摇。
她心头一松,将笔轻轻搁回桌角,光晕渐隐,如尘落定。
会议继续。名单上的名字一个个被讨论、打分、归类。有人演技扎实却缺乏观众缘,有人形象贴合但档期冲突。正当讨论趋于平稳,办公室门再次被推开。
沈婉站在门口,一袭墨绿长裙,发丝一丝不乱。她手中拿着一个牛皮纸袋,笑意温婉。
“逸尘,好久不见。”她目光掠过洛倾颜,径直走向顾逸尘,“听说你在选角,我这儿有个建议,或许能帮上忙。”
她将资料放在桌上,推至中央。照片上的年轻演员眉眼清俊,侧脸轮廓与少年时期的顾逸尘竟有七分相似。附件是一段视频截图:雨中奔跑的少年,回头一瞥,眼神倔强。
“他叫程远,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去年拿了新人奖。”沈婉语气柔和,“我偶然发现他,第一眼就觉得,像极了你当年。”
空气微微一滞。
顾逸尘神色未变,但洛倾颜手中的笔突然泛起微光——**警惕中夹杂一丝波动**,像是被某种遥远的记忆轻轻拨动。
她不动声色,将钢笔平放在桌面,笔尖正对那张照片。水晶光芒稳定,她清晰感知到:顾逸尘的波动并非源于心动,而是被刻意唤醒的旧日情绪,像平静湖面被人投下一颗石子,涟漪之下,是本能的防备。
“谢谢你的推荐。”洛倾颜开口,声音温和,“我们会认真评估每一位候选人。”
她翻开评分表,新增一行:“程远”,归入“特别观察名单”。
“所有演员,无论背景,都需经过统一试镜流程。”她补充道,“我们尊重过去,但更相信现在的选择。”
顾逸尘抬眼看向她,唇角微不可察地扬起。他明白她在做什么——没有激烈对抗,没有情绪化拒绝,而是用规则筑起一道墙,既体面,又不可逾越。
沈婉笑容未变,指尖轻轻抚过资料边缘,“当然,流程很重要。”
“你和他很熟?”顾逸尘忽然问。
“只是朋友介绍认识。”她轻笑,“不过他提到你时,总说你是他少年时的榜样。”
顾逸尘点头,未再追问。
会议结束,众人散去。洛倾颜收拾文件,钢笔被她轻轻收进包内侧夹层。阳光移至窗沿,笔身水晶折射出一道细小的光斑,落在“特别观察名单”上,像一枚无声的印记。
她走出会议室,迎面遇见助理抱着一叠试镜报名表匆匆走来。
“洛姐,这三小时里,又有十七位演员提交了资料,还有两家经纪公司在等反馈。”
她接过名单,最上面一行写着“林曜”,备注栏赫然标着“宣发资源可覆盖三大平台首页”。
她没说话,只是将名单夹进文件夹,转身走向顾逸尘办公室。
门虚掩着,他正站在窗前打电话,侧影挺拔。见她进来,点头示意,继续对着手机道:“……对,所有候选人,一律试镜。没有例外。”
她站在门口,将文件夹轻放在沙发扶手上。
他挂了电话,走过来,声音低了些,“压力不小?”
“习惯了。”她笑了笑,“以前觉得,只要剧本好,灯就会亮。现在才知道,每一步,都得有人守着开关。”
他看着她,片刻后,忽然问:“你刚才……用了那支笔?”
她没否认,“我想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动摇。”
“然后呢?”
“你没有。”她抬眼,“你只是被拉回了过去。而我,得确保现在的人,不会被过去的影子代替。”
他静了静,伸手,指尖轻轻拂过她包角露出的一小截笔身。水晶微光一闪,像回应,也像承诺。
“那就让所有人来试镜。”他说,“包括程远,包括林曜,包括任何觉得自己适合的人。”
她点头,“公平竞争。”
“不。”他纠正,“是**同等竞争**。没有特殊通道,没有幕后交易。谁能让观众站在门口忘了关灯,谁就是主角。”
她笑了,从包里取出笔,放在他办公桌上。笔尖朝向门口,像一柄未出鞘的剑。
下午三点,选角组召开内部协调会。洛倾颜将评分体系细化到每一项打分细则,要求所有评委匿名打分,避免人情干扰。她特意将“情感共鸣力”列为独立评分项,并附上《回声》剧本第三集关键场次作为参考文本。
“我们要的不是完美履历,是能让人相信‘她真的在等’的那个人。”她对团队说。
散会后,她回到工位,打开邮箱。沈婉发来一封邮件,标题为“程远补充资料”,附件是一段未公开的试镜视频。她点开,画面中的少年站在雨里,嘴唇发白,眼神却亮得惊人。最后一句台词他说得极轻:“我知道没人等我,可我还是回来了。”
她看完,未删,也未转发,只是将邮件标记为“待审”,归入统一评审流程。
傍晚六点,城市渐亮。她站在公司天台,风拂起发丝。顾逸尘走上来,递给她一杯热茶。
“明天第一场试镜,你来主持?”
“你不是更擅长控场?”
“这是你的故事。”他说,“我只负责,不让任何人关灯。”
她握紧茶杯,暖意从掌心蔓延。远处楼宇间,一盏灯亮起,接着是第二盏,第三盏。
她低头,包里的钢笔微微发烫。水晶在暮色中泛起柔光,像一颗藏在暗处的心跳。
顾逸尘忽然问:“如果最后选的人,不是最红的,也不是最像我的,你会怕吗?”
她转头看他,夜风掀起她额前碎发。
“怕什么?”
“怕观众不买账,怕投资方后悔,怕我们坚持的一切,最后只是一场自我感动。”
她沉默片刻,从包里取出笔,在空中轻轻一划,仿佛写下某个名字。
“那我们就把感动,变成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