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议帖飘出话事亭那日,孙小朵正蹲在老槐树上啃青桃。
“小祖宗,您瞧这——”韦阳举着张泛黄的纸凑上来,纸角还沾着山泥,潮气未散,指尖一碰便留下一道灰痕,“镇西头卖糖人的老张头,说要徒步三个月来花果山;南海边的渔婆把船系在礁石上,带着一网贝壳当聘礼;连后山那只总偷鸡的胖山妖,都拔了三根毛粘在纸上当签名。”
桃核“啪”地砸在韦阳脚边,溅起一缕细尘,沾上他破旧的布鞋。
孙小朵晃着腿,发梢沾着槐花香,风一吹,那甜丝丝的白瓣便簌簌落在她肩头。
“他们不是总说‘最烦规矩’么?上回我要立个‘不许往井里扔石子’的条儿,还被骂‘学天庭那套’。”她咬了口青桃,酸得眯眼,舌尖泛起涩意,喉头微微发紧。
韦阳挠了挠后颈,袖口还沾着孩子们玩泥时蹭的红泥,湿漉漉的,一蹭就留下指痕。
“可他们更怕——没人说话。”他蹲下来,用树枝在地上画圈,沙石刮擦的“沙沙”声混着远处蝉鸣,“就像村里的老茶摊,从前总有人骂东家短西家长,可真要是茶摊塌了,大家伙儿反倒蹲在废墟上掉眼泪。”
孙小朵歪头看他画的圈,忽然翻身跳下树。
她扯下腰间的猴毛往脸上一贴,眨眼成了个穿粗布短打的小娃娃,鼻尖还故意蹭了块灰,指尖划过脸时,灰粒簌簌落在掌心,带着泥土的粗粝感。
“走,瞧瞧去。”
花果山云阶下的空地上,日头刚爬上东峰,金光泼洒在石阶上,蒸起一层薄薄的热雾。
孙小朵混在人群里,被推得东倒西歪。
左边是个扛着锄头的农夫,裤脚还沾着新泥,湿漉漉地贴在脚踝,正拍着胸脯喊:“粮归耕者!凭啥天庭的仙米仓能囤三年粮,咱们种粮的倒要饿肚子?”那声音粗哑,震得她耳膜发麻。
右边穿绸衫的商人摇着算盘,珠子撞得噼啪响,手腕一抖,凉滑的象牙珠子在掌心滚过,像蛇鳞擦过皮肤。
“利由市定!我从北境运皮毛到南海,过十二道仙关要交七成税,这规矩不破,谁还敢跑商?”
树杈上突然砸下颗野果,正砸在商人算盘上,发出“咚”的闷响,果肉迸裂,酸涩的汁水溅上他袖口。
“山林自管!”个穿兽皮的姑娘跳上石墩,尾巴尖扫落几片槐叶,叶脉划过她手背,留下微痒的触感,“上个月雷部的天将烧了我家后山,说是‘清剿妖邪’——可我们祖祖辈辈在那儿采蘑菇!”她声音清亮,尾音上扬,像山涧溪水撞上岩石。
人群哄闹成一锅沸粥,声浪翻滚,热气蒸腾,汗味、尘土味、野果的酸香混在一起,呛得人鼻头发痒。
孙小朵缩在角落啃野枣,果皮扎嘴,果肉干涩,她咽下一口,喉咙里像被砂纸磨过。
她看白胡子老道士和黑面妖汉拍着桌子对骂,掌心拍在石面上,震得碎石跳动;看小乞儿拽着老秀才的袖子要添“讨饭不许踢碗”的条儿,那袖口破了个洞,指尖勾着线头,一扯就散。
忽然觉得鼻尖发酸——这些声音,比当年蟠桃园里的仙乐热闹一百倍。
第七日晌午,有人扯着嗓子喊:“这么吵下去没个头!不如推个‘共主’,一言而决!”
声浪像被风吹的野火,眨眼烧遍全场。
“孙小朵!”不知谁先喊了一嗓子,“齐天大圣之女,最是公道!”
“孙小朵!”“孙小朵!”
孙小朵正蹲在石缝里掏蚂蚁,指甲缝里塞满黑泥,被这声浪惊得打了个滚。
她抬头,看见人群里几个穿青衫的身影在推搡——那是“燃心会”的骨干,前日她还见他们在话事亭前分发“共主义状”,纸页在风中哗啦作响,墨迹未干,蹭在手上黏腻。
“不对劲。”
话音未落,肩头被人拍了拍,掌心带着星砂的微凉。
萧逸不知何时站在她身后,指尖沾着星砂,眉峰拧成个结:“我用星砂追了愿力流向。”他蹲下来,在地上画了条歪歪扭扭的线,砂粒在石缝间缓缓流动,像夜河蜿蜒,“表面看是千人请愿,实则是这二十来号人在‘代议’——他们替目不识丁的老妇按手印,帮耳朵背的老汉喊口号。”
孙小朵盯着地上的线,突然跳上旁边的石墩。
可她刚要开口,人群里又炸开了:“小朵仙子呢?快请她来!”
她猛地缩回脖子,溜进了山后的山洞。
洞外的吵闹声像隔了层毛毡,闷闷地传来,夹杂着脚步声、拍桌声,还有不知谁在咳嗽,一声接一声,像老树根在风里呻吟。
孙小朵抱着膝盖坐在钟乳石下,听韦阳的传音在耳边嗡嗡响:“他们急了,说再不出面就要跪到天黑。”
“跪?”她嗤笑一声,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猴毛——那是菩提祖师当年塞给她的,毛尖微刺,带着陈年香灰的气息,说“关键时刻能救命”。
洞外突然安静下来。
“我们吵了七天,是因为想听彼此的声音!”
老石匠的吼声像炸雷,震得洞顶落了几颗石渣,砸在她肩头,凉丝丝的。
孙小朵贴在洞口往外看,见那老头拍着石桌,白胡须抖得像风中的芦苇,掌心拍出的风扑在脸上,带着粗粝的汗味,“若为省事立个‘孙小朵第二’,那不如——回天庭磕头去!”
满场寂静,连风都停了。
韦阳趁机挤到石桌前,搓着沾泥的手笑:“要不每地出一人,轮值‘话头人’?只主持,不裁决,三日一换。”他指了指角落的哑女,她正低头摩挲铜铃,铃舌轻晃,发出“叮”一声颤音,“就像她,虽不能说话,可拿铜铃敲三下,大家就知道该停一停;用炭在布上画个圈,就知道该绕着事儿说。”
人群交头接耳。有人挠头:“那要是轮值的人偏帮咋办?”
“换!”老石匠拍得石桌咚咚响,掌心红肿,震得炭笔跳起,“三日一换,谁偏帮谁下台!”
孙小朵在洞里听得直乐,嘴角咧开,眼角泛起细纹。
她摸出那根猴毛,轻轻吹向洞顶的钟乳石。
金红的血珠顺着石缝渗下去,整座花果山突然响起低沉的钟鸣——不是天庭的编钟,倒像千万块岩石在齐声喘气。
参会者们歪在草堆里打盹,忽入梦境。
他们看见只金红的猴影跃在云上,尾巴扫过星子,却不发一言。
待要追上去,那猴影竟转身跳进了深渊,只留下片被风吹散的猴毛。
次日清晨,没人再提“共主”。
第一任话头人是个哑女。
她站在石桌后,先摇了三下铜铃,清音荡开,众人安静了,连呼吸都轻了几分。
她便用炭笔在布上画了座山——山脚下,农夫、商人、山妖正围着火堆分饼,炭粉簌簌落在布上,像落了一层薄雪。
人群里有人笑:“这是说‘有话好好说’?”
哑女点头,又画了只歪嘴的猴——正是孙小朵前日偷吃桃被抓包的模样,猴脸滑稽,嘴角咧到耳根。
众人哄笑,连最凶的黑面妖汉都咧开了嘴,露出缺了颗的犬牙,笑声粗哑,却不再带刺。
山涧深处,那株泥莲忽然抖了抖。
最外层的花瓣“啪”地落进水里,化作条火纹小鱼,摆着尾巴往东海游去。
鱼鳍扫过的地方,水面映出个模糊的烙印——像片菩提叶,又像团未燃尽的火。
孙小朵趴在老槐树上看这一切,怀里还揣着哑女塞给她的糖人,甜香混着槐花味,黏在指尖。
风里飘来韦阳的哼歌:“花不拜天,根不跪地,烧了规矩——才叫欢喜。”
她摸了摸腰间的猴毛,忽然想起昨夜梦里,那跳崖的猴影回头时,眼角似乎有片菩提叶的光。
“祖师爷...该不会又在搞什么吧?”她嘀咕着啃了口糖人,甜得眯起眼。
山风卷起几片槐叶,掠过泥莲落水的地方。
水面上的烙印闪了闪,终是隐进了波纹里。
“小祖宗,您瞧这——”韦阳举着张泛黄的纸凑上来,纸角还沾着山泥,潮气未散,指尖一碰便留下一道灰痕,“镇西头卖糖人的老张头,说要徒步三个月来花果山;南海边的渔婆把船系在礁石上,带着一网贝壳当聘礼;连后山那只总偷鸡的胖山妖,都拔了三根毛粘在纸上当签名。”
桃核“啪”地砸在韦阳脚边,溅起一缕细尘,沾上他破旧的布鞋。
孙小朵晃着腿,发梢沾着槐花香,风一吹,那甜丝丝的白瓣便簌簌落在她肩头。
“他们不是总说‘最烦规矩’么?上回我要立个‘不许往井里扔石子’的条儿,还被骂‘学天庭那套’。”她咬了口青桃,酸得眯眼,舌尖泛起涩意,喉头微微发紧。
韦阳挠了挠后颈,袖口还沾着孩子们玩泥时蹭的红泥,湿漉漉的,一蹭就留下指痕。
“可他们更怕——没人说话。”他蹲下来,用树枝在地上画圈,沙石刮擦的“沙沙”声混着远处蝉鸣,“就像村里的老茶摊,从前总有人骂东家短西家长,可真要是茶摊塌了,大家伙儿反倒蹲在废墟上掉眼泪。”
孙小朵歪头看他画的圈,忽然翻身跳下树。
她扯下腰间的猴毛往脸上一贴,眨眼成了个穿粗布短打的小娃娃,鼻尖还故意蹭了块灰,指尖划过脸时,灰粒簌簌落在掌心,带着泥土的粗粝感。
“走,瞧瞧去。”
花果山云阶下的空地上,日头刚爬上东峰,金光泼洒在石阶上,蒸起一层薄薄的热雾。
孙小朵混在人群里,被推得东倒西歪。
左边是个扛着锄头的农夫,裤脚还沾着新泥,湿漉漉地贴在脚踝,正拍着胸脯喊:“粮归耕者!凭啥天庭的仙米仓能囤三年粮,咱们种粮的倒要饿肚子?”那声音粗哑,震得她耳膜发麻。
右边穿绸衫的商人摇着算盘,珠子撞得噼啪响,手腕一抖,凉滑的象牙珠子在掌心滚过,像蛇鳞擦过皮肤。
“利由市定!我从北境运皮毛到南海,过十二道仙关要交七成税,这规矩不破,谁还敢跑商?”
树杈上突然砸下颗野果,正砸在商人算盘上,发出“咚”的闷响,果肉迸裂,酸涩的汁水溅上他袖口。
“山林自管!”个穿兽皮的姑娘跳上石墩,尾巴尖扫落几片槐叶,叶脉划过她手背,留下微痒的触感,“上个月雷部的天将烧了我家后山,说是‘清剿妖邪’——可我们祖祖辈辈在那儿采蘑菇!”她声音清亮,尾音上扬,像山涧溪水撞上岩石。
人群哄闹成一锅沸粥,声浪翻滚,热气蒸腾,汗味、尘土味、野果的酸香混在一起,呛得人鼻头发痒。
孙小朵缩在角落啃野枣,果皮扎嘴,果肉干涩,她咽下一口,喉咙里像被砂纸磨过。
她看白胡子老道士和黑面妖汉拍着桌子对骂,掌心拍在石面上,震得碎石跳动;看小乞儿拽着老秀才的袖子要添“讨饭不许踢碗”的条儿,那袖口破了个洞,指尖勾着线头,一扯就散。
忽然觉得鼻尖发酸——这些声音,比当年蟠桃园里的仙乐热闹一百倍。
第七日晌午,有人扯着嗓子喊:“这么吵下去没个头!不如推个‘共主’,一言而决!”
声浪像被风吹的野火,眨眼烧遍全场。
“孙小朵!”不知谁先喊了一嗓子,“齐天大圣之女,最是公道!”
“孙小朵!”“孙小朵!”
孙小朵正蹲在石缝里掏蚂蚁,指甲缝里塞满黑泥,被这声浪惊得打了个滚。
她抬头,看见人群里几个穿青衫的身影在推搡——那是“燃心会”的骨干,前日她还见他们在话事亭前分发“共主义状”,纸页在风中哗啦作响,墨迹未干,蹭在手上黏腻。
“不对劲。”
话音未落,肩头被人拍了拍,掌心带着星砂的微凉。
萧逸不知何时站在她身后,指尖沾着星砂,眉峰拧成个结:“我用星砂追了愿力流向。”他蹲下来,在地上画了条歪歪扭扭的线,砂粒在石缝间缓缓流动,像夜河蜿蜒,“表面看是千人请愿,实则是这二十来号人在‘代议’——他们替目不识丁的老妇按手印,帮耳朵背的老汉喊口号。”
孙小朵盯着地上的线,突然跳上旁边的石墩。
可她刚要开口,人群里又炸开了:“小朵仙子呢?快请她来!”
她猛地缩回脖子,溜进了山后的山洞。
洞外的吵闹声像隔了层毛毡,闷闷地传来,夹杂着脚步声、拍桌声,还有不知谁在咳嗽,一声接一声,像老树根在风里呻吟。
孙小朵抱着膝盖坐在钟乳石下,听韦阳的传音在耳边嗡嗡响:“他们急了,说再不出面就要跪到天黑。”
“跪?”她嗤笑一声,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猴毛——那是菩提祖师当年塞给她的,毛尖微刺,带着陈年香灰的气息,说“关键时刻能救命”。
洞外突然安静下来。
“我们吵了七天,是因为想听彼此的声音!”
老石匠的吼声像炸雷,震得洞顶落了几颗石渣,砸在她肩头,凉丝丝的。
孙小朵贴在洞口往外看,见那老头拍着石桌,白胡须抖得像风中的芦苇,掌心拍出的风扑在脸上,带着粗粝的汗味,“若为省事立个‘孙小朵第二’,那不如——回天庭磕头去!”
满场寂静,连风都停了。
韦阳趁机挤到石桌前,搓着沾泥的手笑:“要不每地出一人,轮值‘话头人’?只主持,不裁决,三日一换。”他指了指角落的哑女,她正低头摩挲铜铃,铃舌轻晃,发出“叮”一声颤音,“就像她,虽不能说话,可拿铜铃敲三下,大家就知道该停一停;用炭在布上画个圈,就知道该绕着事儿说。”
人群交头接耳。有人挠头:“那要是轮值的人偏帮咋办?”
“换!”老石匠拍得石桌咚咚响,掌心红肿,震得炭笔跳起,“三日一换,谁偏帮谁下台!”
孙小朵在洞里听得直乐,嘴角咧开,眼角泛起细纹。
她摸出那根猴毛,轻轻吹向洞顶的钟乳石。
金红的血珠顺着石缝渗下去,整座花果山突然响起低沉的钟鸣——不是天庭的编钟,倒像千万块岩石在齐声喘气。
参会者们歪在草堆里打盹,忽入梦境。
他们看见只金红的猴影跃在云上,尾巴扫过星子,却不发一言。
待要追上去,那猴影竟转身跳进了深渊,只留下片被风吹散的猴毛。
次日清晨,没人再提“共主”。
第一任话头人是个哑女。
她站在石桌后,先摇了三下铜铃,清音荡开,众人安静了,连呼吸都轻了几分。
她便用炭笔在布上画了座山——山脚下,农夫、商人、山妖正围着火堆分饼,炭粉簌簌落在布上,像落了一层薄雪。
人群里有人笑:“这是说‘有话好好说’?”
哑女点头,又画了只歪嘴的猴——正是孙小朵前日偷吃桃被抓包的模样,猴脸滑稽,嘴角咧到耳根。
众人哄笑,连最凶的黑面妖汉都咧开了嘴,露出缺了颗的犬牙,笑声粗哑,却不再带刺。
山涧深处,那株泥莲忽然抖了抖。
最外层的花瓣“啪”地落进水里,化作条火纹小鱼,摆着尾巴往东海游去。
鱼鳍扫过的地方,水面映出个模糊的烙印——像片菩提叶,又像团未燃尽的火。
孙小朵趴在老槐树上看这一切,怀里还揣着哑女塞给她的糖人,甜香混着槐花味,黏在指尖。
风里飘来韦阳的哼歌:“花不拜天,根不跪地,烧了规矩——才叫欢喜。”
她摸了摸腰间的猴毛,忽然想起昨夜梦里,那跳崖的猴影回头时,眼角似乎有片菩提叶的光。
“祖师爷...该不会又在搞什么吧?”她嘀咕着啃了口糖人,甜得眯起眼。
山风卷起几片槐叶,掠过泥莲落水的地方。
水面上的烙印闪了闪,终是隐进了波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