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道不尽传统民俗旧传承-《王二哥歪传》

  “伴宿,送路归来凡是近亲友都可在丧家住宿。待到子时辞灵,亲属按顺序向灵位行礼,奏细乐,名曰‘辞灵’。礼毕‘扫材土’并放在重孝子床褥下。接着是‘嵌棺’,即将棺材嵌起一角,下垫一枚铜钱,举哀,棺上寿钉挂一串五彩绸线。

  “捡罐,在预备寿罐内装五谷杂粮,由孝子等将死者生前爱吃的菜捡点入罐,并放一苹果堵口。红布盖面再用红绒线缠绕成网络,放棺头上。

  “发引即出殡,早饭后发引,所来客人吃一顿上席,饭后等着送殡。丧家重孝子都站着吃,表示寝食不安,哀伤已极。

  “参灵,所请和尚、尼姑、喇嘛、乐队、吹鼓手都一班一班地到灵台前吹奏一遍,名为参灵,其后开始出殡。

  “发引准备,由‘全人’准备点蜡压炕(用磁瓶放一苹果)。不到回灵时不得坐炕上。发给本族送殡人两个小馒头,揣入怀内,棺出堂,孝妇哭喊留财,其手不准碰门框。

  “祭门,棺将出门,关门,贴白纸两条,由‘祭门官’(有声望武官)向着外边大门行礼。礼毕转头离去,不进内宅,揭纸开门,事后丧家送祭门官一笔厚礼。祭门后门外所排列出殡仪仗队按顺序经丧家门前出发,往往排满几条街道。

  “纸活,出殡是另一套纸活,最前面是开路鬼、大头鬼。纸制行列有卧室全部家具,床帐被褥都是真的,还有陈设、古玩,其后是真服装的‘男女仆人’‘丫环’‘小童’等,最少8个,纸人前胸贴上名字,并将其耳、目、口、鼻扎个眼(以示能听、看、言)。它们手中都捧着一样东西,如脸盆、梳头匣、水烟袋、痰盂、糕点、鱼肉蔬菜等。有的纸糊马车、汽车,四轮可活动,由人推行。

  “上杠,发引前一天就在门前空地摆好大杠,起棺时移到大杠。其时对面搭一高台,和尚手持引魂幡念一阵。孝子跪杠前,杠工打‘响尺’,‘请盆!’孝子用力摔盆,大哭一阵,同时放炮三响。孝子一手杠引鬼魂幡,一手拿哭丧棒,开始出街上路。另有专人撤纸钱,最好的手艺是一撮纸钱向上一扔后,又高、又撒成满天星,一个个徐徐落下。

  “东哥,丧葬程序还有吗?”王二哥问。

  “还有,接近尾声了。”东哥继续说。

  “出殡,仪仗队阵容和排列顺序按大殡而言,顺序是开路鬼,左右各一大头鬼,铭旌(约4米来高,形如亭子,中挂红绸子,其上钉死者官衔),其后是一对大锣,一班吹鼓手(均着号衣),几对官衔牌,一堂红彩谱,一顶返魂轿(绿呢黑顶),再就是几个“大座”,包括灯亭、炉亭、花亭、香亭、影亭(此亭内放遗像及神主),每个大座前有一堂与亭绣片相同颜色的八顶绣花大伞,八挂香谱。然后是僧、道、尼等。大座是由16人一班抬着,两班人倒,每人发新毛巾一条,打执事的孩子带刘海箍,发新鞋一双。接着是花圈、挽联、匾额、送殡的亲友、客人、纸火、带孝的亲、族、雪柳、孝子。

  “棺杠,最少16杠、24杠,稍阔的是32杠,最富或有爵位的48杠,乃至64杠(两班就是108人),都有双叫响(头儿)打响尺,指挥换肩、停止、前进、换班等动作。此人在行进当中还有一套‘行话’。杠夫穿绿驾衣,黑红平毡帽上插一鸡翎,米黄套裤。大杠前是一顶大红绣花伞,半副鸾驾(包括木制金瓜、钺斧、朝天凳等)。杠后又是半副鸾驾。最后是丧家内眷所乘的白轿、马车。整个队伍浩浩荡荡,行进速度比较缓慢。

  “茶桌,在出殡经过路线当中,由总管派人与商号联系,在其门口设茶桌,为队伍供应茶水。另有茶房给孝子、内眷等送茶水。

  “路祭,由亲友送的一个起脊穿堂路祭棚,行列停棚前,将遗像供桌上,并摆祭席一座。孝子在棚内跪陪行礼,众送殡者顺序拜礼。后回到队伍继续前进,再有“祭棚”同上。

  “大回灵,全部过程已到尾声。到了坟地早巳打好金井(墓穴),棺木卸下,下穴。埋葬后,还有回灵。铭旌、纸活、雪柳等随大杠下地,其余执事回到丧家门前才能散去。神主、遗像由死者的小儿子或孙子请下来,托着安放在住宅内。

  “迈火,大门内放一火盆,由一‘全人’拿着冰糖,凡回来的人进门必须迈过火盆,发给一块糖果。

  “安灵,丧家在棺木出堂后,在原住室备好白围桌以供神主、挂遗像、点烛上香,奏细乐,孝子们叩头行礼安灵。

  “圆坟,葬后3天上午由孝子、孝女率领家中主要成员带香蜡纸钱到坟地圆坟,祭奠。请一位穿红衣的小姑娘绕坟走三圈,名曰‘开财门’。

  “东哥,听了你这么详细介绍,我可是脑壳又胀又青痛了,哪里记得住这么多哦!”王二哥对东哥说。

  “不用记,只是简略了解一下,心里有个底,有个谱谱就行。”东哥说。

  “嗯,要我王二娃全部记住,简直比李白上青天都还更难,这还不要我王二娃的命!”王二哥摇了摇头说。

  “王二哥,其他细节和具体程序我就不再讲了,到时你随着罗道士的步骤,他要你做啥子你就跟着做吧。”东哥说。

  “别无他法,也只有这样了。”王二哥点了点头无可奈何地说。

  由此,王二哥与众亲戚朋友,车马成堆,人群似蚁,浩浩荡荡地向乡坝头开去。到了王幺爸老家,东哥立即安排人砍了一根又直又长又高又硬实的竹子,立马将望山钱悬挂起来,并将王幺爸安顿在院子下下来的大门上,燃上香蜡,点上长命灯,循环往复播放哀乐,阵阵婉转低徊的音乐飘荡在空中,使整个山村便自然而然地升腾起一股庄严肃穆的感觉,团转乡邻听到这声音,循声问迹就晓得王幺爸仙逝,要帮忙和送奠的亲戚朋友,便会纷纷赶了过来,一时间王幺爸老院子鸡鸣狗叫、人声鼎沸,看热闹的,喝茶水的,摆龙门阵的,打麻将斗地主的,烧水做饭炒菜端盘子帮忙的,进进出出接送支拿东西的,简直是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忙得来王二哥刚磕罢头起身,又立马招呼道士念咒诵经,还指挥人上山挖“金井”(墓穴),更有手机响个不停又有好友在问灵堂设置地点要从城里赶过来,好像一个风车车转来转去不知东南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