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张泽清这种情况,族医当时判定为纯粹的精神错乱。因为长久处于非正常环境,回到正常的人类社会反而无所适从。”
“我们将张泽清带回族里的医院,对他进行精神治疗。”
“遗憾的是,没有任何用处。”
“无奈之下,我们再次将他送回娘娘山。”
张海客似乎也有点无奈了。
“我打算拨款,让张泽清在娘娘庙里安度余生。这是族里应该给的保障。”
“但奇怪的是,回到那片土地后,他整个人忽然焕发生机。我们派去的新人,根本跟不上他的记录节奏。”
“从1995年到2002年,共计7年时间。所有的事都记录的非常完整,但是在这里面我们没有找到任何规律。”
“直到某一天,我在翻看资料的时候,张海桐旧疾复发。”
“过去的七年里,他的病一直稳定治疗,随即复发。但都不太严重,族医说这些反扑都很正常。”
“但是这一次,张海桐晕过去了。”
“原因不清楚,他的身体状况糟糕的很稳定。”
“也是这一次,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
张海平抬头,只见张海客将圆珠笔按下,笔尖摁在洁白的纸张上,落下一个黑色的点。
他在上面写下2000年。
张海平忽然想起,2000年新年前后,张海桐身上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发生在1999年最后一天,2000年的第一天。
……
张海平还记得,2000年,张家过了两次新年。
第一次,是公历新年。
1999年最后一天,族医早早起来给张海桐做了检查。看过之后,确定没问题才放人出去。
“海桐长老,现在天气凉,你还在吃药。出门注意点。”族医本来一脸严肃,说这话的时候自己也忍不住笑。他年纪比张海桐还小,讲这话总觉得有点荒诞。
张海桐点头道谢。
等人出去,他才慢慢坐起来。
坐了一会儿,腿上力气缓过来一些,才下床走路。
房间里空调制热开的很大。但张海桐可能是太久没动,身体有点虚。下地走了两步,感觉又冷又热,一直出虚汗。
张海平过去的时候,他已经在换衣服了。当时的张海桐已经不再经办事务,只是偶尔精神头好,会去张海客的办公室帮帮忙。
他陪着张海桐离开族里的诊所。在他的记忆里,那个时候的张海桐整个人都很飘忽,好像游离在现实之外。
一双眼睛看人都不聚焦。
张海桐开玩笑,说是他经常打瞌睡,把灵性睡没了。所以没精神,整个人蔫蔫的。
张海平却很清楚,他是太久不见阳光,所以没有生气。就像养在室内的花草,没有阳光照射,慢慢的就枯萎了。
室外空气很好。虽然是阴天,还有点冷,但比在屋子里闷着好很多。
族人们的活动并不多,一大早起来了就是筹备晚上的聚会。年纪小点小张们到处爬高,往上面挂拉花红灯笼。年纪大一些的,三三两两在一处挂能发光的大红灯笼。
除此之外,还要拍合照。
张海客桌子上那张大合照,就是那天拍摄而来。
张海桐穿的那身衣服还是张海侠快递回来的,张海客拿了直接送到族内诊所。去的时候还调侃了两句,说这天好歹是特殊的日子,穿的像样一些,上镜好看。
换做平时,张海桐绝对不会穿衬衫。
这种好日子在张家不多,对于张海平而言又平淡又独特。
直到现在,张海客旧事重提,他忽然想起这天张海桐的情绪状态明显不对。
甚至想起了当天晚上,他原本没当回事的一句话。
那天晚上,张海桐精力不济,熬到十二点也没看完整场烟花秀。他本来就坐在很角落的地方,觉得不舒服就偷偷走了。
张海平就在不远处,一看人走了,立刻追了过去。两人结伴而行,在宿舍楼下的花园里,张海桐没急着上楼,而是停在这里又看了一会儿烟花。
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空中爆裂旋落,微弱的光在张海桐的脸上落下同样斑驳的彩色。
此时此刻,张海平听见他说:又是2000年。
他说完这句话,一楼走廊墙壁上挂的时钟刚好走到零点。
烟花炸响的声音犹在耳畔,一直将张海平炸回现实。
当时张海平没放在心上,以为是张海桐病太久糊涂了。现在才想起来,为什么张海桐当时说“又”?
他桐哥很少有语言错乱的时候。任务出的越多的族人,在表述上越精简准确。
也就是说,张海桐不会无缘无故说“又”这个字。
……
张海客还在写。
2000年2月4日晚。
“这一天,张海桐忽然昏迷,三天后才醒来。”
张海客说的是这件事。
这件事张海平也清楚。
二月四日来临的几天前,张海桐因为天气冷受了寒,身体不太舒服。他当时去找族医开过药,就一直在宿舍睡觉。
当时族地的宿舍配备厨房和卫生间,他买了一些菜,直接不出门了。
张海平当时忙着帮父母处理生意上的事,那就好也没去族地。
等张海平忙完,已经是二月四日了。当晚是除夕,张海平他娘让送点自家包的饺子给张海桐,顺便问问人要不要到他们家过除夕。
张海平去的时候,给他开门的是张海楼。
张海楼当时正在收拾张海桐的生活用品,看见他来,将事情一五一十的讲了出来。
二月四日早上,张海桐给自己做了早饭。吃过饭后,他在族地里转了两圈,这是张海桐的日常活动。
这之后,他离开了族地,直接去了张家开在外面的医院。
值班医生说,张海桐当时直接说要住院,然后自己走到了病房。
等医生过去查看时,张海桐已经躺在床上陷入沉睡。
他手上全是血,血淋淋的掌心之中,紧紧握着一只青铜铃铛。
张海楼知道那只铃铛,它来自于张瑞朴。
喜欢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
“我们将张泽清带回族里的医院,对他进行精神治疗。”
“遗憾的是,没有任何用处。”
“无奈之下,我们再次将他送回娘娘山。”
张海客似乎也有点无奈了。
“我打算拨款,让张泽清在娘娘庙里安度余生。这是族里应该给的保障。”
“但奇怪的是,回到那片土地后,他整个人忽然焕发生机。我们派去的新人,根本跟不上他的记录节奏。”
“从1995年到2002年,共计7年时间。所有的事都记录的非常完整,但是在这里面我们没有找到任何规律。”
“直到某一天,我在翻看资料的时候,张海桐旧疾复发。”
“过去的七年里,他的病一直稳定治疗,随即复发。但都不太严重,族医说这些反扑都很正常。”
“但是这一次,张海桐晕过去了。”
“原因不清楚,他的身体状况糟糕的很稳定。”
“也是这一次,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
张海平抬头,只见张海客将圆珠笔按下,笔尖摁在洁白的纸张上,落下一个黑色的点。
他在上面写下2000年。
张海平忽然想起,2000年新年前后,张海桐身上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发生在1999年最后一天,2000年的第一天。
……
张海平还记得,2000年,张家过了两次新年。
第一次,是公历新年。
1999年最后一天,族医早早起来给张海桐做了检查。看过之后,确定没问题才放人出去。
“海桐长老,现在天气凉,你还在吃药。出门注意点。”族医本来一脸严肃,说这话的时候自己也忍不住笑。他年纪比张海桐还小,讲这话总觉得有点荒诞。
张海桐点头道谢。
等人出去,他才慢慢坐起来。
坐了一会儿,腿上力气缓过来一些,才下床走路。
房间里空调制热开的很大。但张海桐可能是太久没动,身体有点虚。下地走了两步,感觉又冷又热,一直出虚汗。
张海平过去的时候,他已经在换衣服了。当时的张海桐已经不再经办事务,只是偶尔精神头好,会去张海客的办公室帮帮忙。
他陪着张海桐离开族里的诊所。在他的记忆里,那个时候的张海桐整个人都很飘忽,好像游离在现实之外。
一双眼睛看人都不聚焦。
张海桐开玩笑,说是他经常打瞌睡,把灵性睡没了。所以没精神,整个人蔫蔫的。
张海平却很清楚,他是太久不见阳光,所以没有生气。就像养在室内的花草,没有阳光照射,慢慢的就枯萎了。
室外空气很好。虽然是阴天,还有点冷,但比在屋子里闷着好很多。
族人们的活动并不多,一大早起来了就是筹备晚上的聚会。年纪小点小张们到处爬高,往上面挂拉花红灯笼。年纪大一些的,三三两两在一处挂能发光的大红灯笼。
除此之外,还要拍合照。
张海客桌子上那张大合照,就是那天拍摄而来。
张海桐穿的那身衣服还是张海侠快递回来的,张海客拿了直接送到族内诊所。去的时候还调侃了两句,说这天好歹是特殊的日子,穿的像样一些,上镜好看。
换做平时,张海桐绝对不会穿衬衫。
这种好日子在张家不多,对于张海平而言又平淡又独特。
直到现在,张海客旧事重提,他忽然想起这天张海桐的情绪状态明显不对。
甚至想起了当天晚上,他原本没当回事的一句话。
那天晚上,张海桐精力不济,熬到十二点也没看完整场烟花秀。他本来就坐在很角落的地方,觉得不舒服就偷偷走了。
张海平就在不远处,一看人走了,立刻追了过去。两人结伴而行,在宿舍楼下的花园里,张海桐没急着上楼,而是停在这里又看了一会儿烟花。
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空中爆裂旋落,微弱的光在张海桐的脸上落下同样斑驳的彩色。
此时此刻,张海平听见他说:又是2000年。
他说完这句话,一楼走廊墙壁上挂的时钟刚好走到零点。
烟花炸响的声音犹在耳畔,一直将张海平炸回现实。
当时张海平没放在心上,以为是张海桐病太久糊涂了。现在才想起来,为什么张海桐当时说“又”?
他桐哥很少有语言错乱的时候。任务出的越多的族人,在表述上越精简准确。
也就是说,张海桐不会无缘无故说“又”这个字。
……
张海客还在写。
2000年2月4日晚。
“这一天,张海桐忽然昏迷,三天后才醒来。”
张海客说的是这件事。
这件事张海平也清楚。
二月四日来临的几天前,张海桐因为天气冷受了寒,身体不太舒服。他当时去找族医开过药,就一直在宿舍睡觉。
当时族地的宿舍配备厨房和卫生间,他买了一些菜,直接不出门了。
张海平当时忙着帮父母处理生意上的事,那就好也没去族地。
等张海平忙完,已经是二月四日了。当晚是除夕,张海平他娘让送点自家包的饺子给张海桐,顺便问问人要不要到他们家过除夕。
张海平去的时候,给他开门的是张海楼。
张海楼当时正在收拾张海桐的生活用品,看见他来,将事情一五一十的讲了出来。
二月四日早上,张海桐给自己做了早饭。吃过饭后,他在族地里转了两圈,这是张海桐的日常活动。
这之后,他离开了族地,直接去了张家开在外面的医院。
值班医生说,张海桐当时直接说要住院,然后自己走到了病房。
等医生过去查看时,张海桐已经躺在床上陷入沉睡。
他手上全是血,血淋淋的掌心之中,紧紧握着一只青铜铃铛。
张海楼知道那只铃铛,它来自于张瑞朴。
喜欢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