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守山人张泽清到达四川娘娘山。
娘娘山本来没有名字,本身是一座野山。后来不知道哪朝哪代,一些活不下去的百姓跑到这里躲避战乱,人越来越多,形成了村落。
人一多就会产生信仰。
这地方位于深山,家家户户比外面更渴望传宗接代。这种渴望延伸成为对神灵的祈求,于是村民在娘娘山上修了娘娘庙。
从此这座野山就叫娘娘山。
张泽清本身已经和张家没有特别密切的联系,但他家里的长辈曾经是守山人,一辈子驻守南疆。
作为守山人的后代,张泽清接手了这个职责,于1995年10月底从南疆赶往四川。
娘娘山上的娘娘庙里供的女神只类似观音,当地的人叫送子娘娘。在正统神话里,确实也是观音的一种。
张泽清顶了原来的老庙祝,就在那里观察。
娘娘山距离张海桐汇款那个村子有一段距离。这个村子名叫夹口村,因为在两座山中间,所以房子都建在山上,取名夹口村。
夹口村地理位置非常隐蔽,不是刻意往深山里走,其实看不见这里有个村子。
这村子本来交通不便,出去一次很费劲。后来解放了,全国各地号召修路。为了响应当时还是眉山县的那句“想要富、先修路”的口号,夹口村也开始使劲全身力气修路。
全村上下,愣是开了一条平整的土路。
1985年。这条路开辟完成后,夹口村沟通外界确实更方便了。
修路是个大工程,即便只是一个村的事,但山里山外共存多年,周围其他的村户必然也知道。
张泽清1995年刚过来的时候,夹口村的事迹他记得很清楚。但翻年过后,也就是1996年。
夹口村在他眼皮子底下消失了。
张泽清当时的日常任务之一,就是巡视面向夹口村的那一面山。这面山的位置基本可以做到全方位观测这座村庄。
由于他是庙祝,周围供奉娘娘庙的村庄也会千里迢迢请他去做法事,这也给了张泽清下山的机会。
偶尔他也会借着换东西的名义,去夹口村买粮食。
这次他照常巡山,累了的时候爬上树,坐在树上喝水休息。只是喝口水的功夫,夹口村所在的地方忽然就消失了。
只有山谷之中的河水静静流淌。
一条大河在草木并不茂盛的河谷之中奔腾而下,原本的村庄一点不剩。
这里成了一座野山。
而在几秒钟之后,张泽清就开始记忆模糊了。
他立刻掏出笔和随身册子记录,当他落下最后一笔时,忽然忘记自己为什么要写这一段。但文字记录还在。
张泽清当时就把这份文件发回香港张家,寄出一个星期后,那座村庄忽然又出现了。
这次出现极其短暂,张泽清只来得及拍照片,并在照片上飞快写下拍摄时间。
停笔那一秒,记忆再次被重置。
根据日常记录和照片对比的结果,张泽清再次确定,这里确实存在夹口村。
惶恐在他心底蔓延,但同时他的大脑又被这种吊诡的现象弄得十分兴奋。
这种现象目前来看对人类无害,偏偏又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他拍完照片,任由相机挂在胸前晃荡。张泽清掏出一根香烟,点燃叼在嘴里。
烟草的味道刺激着肺部和口腔,混乱翻涌的情绪渐渐归于平静。
林子里的鸟不知道叫了多少声,河谷里掀起一阵风,将人吹醒了。那根烟燃的飞快,已经不剩多少。
张泽清骤然回神,开始扒拉装干粮的袋子。数过之后,估算过时间。他决定这几天就不回庙里了,坐在这里观察。
幸好身上的相机胶卷充足,纸笔也都带着。正好方便他工作。
于是接下来三天,他都是片段式睡眠,不停的观察这片山谷。
但这几天里,他都没看见夹口村复现。
张泽清没有放弃,他回去补充完干粮后继续观察,观测到夹口村出现之后立刻开始记录。
类似的观察他坚持了一年。等到第二年,也就是1997年。张泽清搬到夹口村居住,准备长期居住。
在这里,他亲自经历了夹口村消失再复现的完整过程。
整个村子除了他,一夜之间全部消失。
等他醒来,连租住的房子都消失了。
直接睡在地上。
由于这种情况发生后会篡改记忆。当夹口村消失的时候,张泽清会离开这里,去别的村询问走访。
张泽清在这里住了半年,观测到了有史以来夹口村存在的最长时间——三个月。
这三个月里,张泽清外出测试了别人对夹口村的记忆。并与之前夹口村消失的记忆形成书面内容,确定了这种记忆修改的范围。
它修改周围一切知道夹口村的人的记忆。
同理,知道夹口村的区域,出现认知错乱的人变多了。
1997年底,张泽清将自己两年的观察汇总报告给香港总部。
在报告结尾,张泽清写到:
我已经不确定自己活在幻想中还是落地于现实,似乎只有娘娘庙里的神像安静慈悲的注视着我。飘渺的时空里,如果这不是人的造物,就是神的伟力。
我将清醒寄托于此。
末尾署名:张泽清。
……
张海平摸了摸下巴,说:“从这里就能看出来他精神不太好了。”
张海客深以为然。“我本来传达了撤退的命令,但他拒绝了。”
“他在回复的信件里说,如果现在就离开,他会一辈子睡不着觉。”
张海平显然不认为张家会因为底层的个人意志而改变上策决策,张海客也没让他失望。
“我们还是按照规定将他调离了四川,这本来也是基于他自身情况做出的判定。”
“但张清泽离开四川后,精神状况越来越差。他发呆的时间越来越多,终于在某一天,他又回到了娘娘山。”
张海平忽然get到张海客的意思了。
“你的意思是,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天授?”
张海客摇头。“族里记载过,天授大多时候都降临在族长身上,其具体表现为失魂症。除此之外,天授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也就是改变人的意志,完成天授带给他的任务。”
喜欢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
娘娘山本来没有名字,本身是一座野山。后来不知道哪朝哪代,一些活不下去的百姓跑到这里躲避战乱,人越来越多,形成了村落。
人一多就会产生信仰。
这地方位于深山,家家户户比外面更渴望传宗接代。这种渴望延伸成为对神灵的祈求,于是村民在娘娘山上修了娘娘庙。
从此这座野山就叫娘娘山。
张泽清本身已经和张家没有特别密切的联系,但他家里的长辈曾经是守山人,一辈子驻守南疆。
作为守山人的后代,张泽清接手了这个职责,于1995年10月底从南疆赶往四川。
娘娘山上的娘娘庙里供的女神只类似观音,当地的人叫送子娘娘。在正统神话里,确实也是观音的一种。
张泽清顶了原来的老庙祝,就在那里观察。
娘娘山距离张海桐汇款那个村子有一段距离。这个村子名叫夹口村,因为在两座山中间,所以房子都建在山上,取名夹口村。
夹口村地理位置非常隐蔽,不是刻意往深山里走,其实看不见这里有个村子。
这村子本来交通不便,出去一次很费劲。后来解放了,全国各地号召修路。为了响应当时还是眉山县的那句“想要富、先修路”的口号,夹口村也开始使劲全身力气修路。
全村上下,愣是开了一条平整的土路。
1985年。这条路开辟完成后,夹口村沟通外界确实更方便了。
修路是个大工程,即便只是一个村的事,但山里山外共存多年,周围其他的村户必然也知道。
张泽清1995年刚过来的时候,夹口村的事迹他记得很清楚。但翻年过后,也就是1996年。
夹口村在他眼皮子底下消失了。
张泽清当时的日常任务之一,就是巡视面向夹口村的那一面山。这面山的位置基本可以做到全方位观测这座村庄。
由于他是庙祝,周围供奉娘娘庙的村庄也会千里迢迢请他去做法事,这也给了张泽清下山的机会。
偶尔他也会借着换东西的名义,去夹口村买粮食。
这次他照常巡山,累了的时候爬上树,坐在树上喝水休息。只是喝口水的功夫,夹口村所在的地方忽然就消失了。
只有山谷之中的河水静静流淌。
一条大河在草木并不茂盛的河谷之中奔腾而下,原本的村庄一点不剩。
这里成了一座野山。
而在几秒钟之后,张泽清就开始记忆模糊了。
他立刻掏出笔和随身册子记录,当他落下最后一笔时,忽然忘记自己为什么要写这一段。但文字记录还在。
张泽清当时就把这份文件发回香港张家,寄出一个星期后,那座村庄忽然又出现了。
这次出现极其短暂,张泽清只来得及拍照片,并在照片上飞快写下拍摄时间。
停笔那一秒,记忆再次被重置。
根据日常记录和照片对比的结果,张泽清再次确定,这里确实存在夹口村。
惶恐在他心底蔓延,但同时他的大脑又被这种吊诡的现象弄得十分兴奋。
这种现象目前来看对人类无害,偏偏又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他拍完照片,任由相机挂在胸前晃荡。张泽清掏出一根香烟,点燃叼在嘴里。
烟草的味道刺激着肺部和口腔,混乱翻涌的情绪渐渐归于平静。
林子里的鸟不知道叫了多少声,河谷里掀起一阵风,将人吹醒了。那根烟燃的飞快,已经不剩多少。
张泽清骤然回神,开始扒拉装干粮的袋子。数过之后,估算过时间。他决定这几天就不回庙里了,坐在这里观察。
幸好身上的相机胶卷充足,纸笔也都带着。正好方便他工作。
于是接下来三天,他都是片段式睡眠,不停的观察这片山谷。
但这几天里,他都没看见夹口村复现。
张泽清没有放弃,他回去补充完干粮后继续观察,观测到夹口村出现之后立刻开始记录。
类似的观察他坚持了一年。等到第二年,也就是1997年。张泽清搬到夹口村居住,准备长期居住。
在这里,他亲自经历了夹口村消失再复现的完整过程。
整个村子除了他,一夜之间全部消失。
等他醒来,连租住的房子都消失了。
直接睡在地上。
由于这种情况发生后会篡改记忆。当夹口村消失的时候,张泽清会离开这里,去别的村询问走访。
张泽清在这里住了半年,观测到了有史以来夹口村存在的最长时间——三个月。
这三个月里,张泽清外出测试了别人对夹口村的记忆。并与之前夹口村消失的记忆形成书面内容,确定了这种记忆修改的范围。
它修改周围一切知道夹口村的人的记忆。
同理,知道夹口村的区域,出现认知错乱的人变多了。
1997年底,张泽清将自己两年的观察汇总报告给香港总部。
在报告结尾,张泽清写到:
我已经不确定自己活在幻想中还是落地于现实,似乎只有娘娘庙里的神像安静慈悲的注视着我。飘渺的时空里,如果这不是人的造物,就是神的伟力。
我将清醒寄托于此。
末尾署名:张泽清。
……
张海平摸了摸下巴,说:“从这里就能看出来他精神不太好了。”
张海客深以为然。“我本来传达了撤退的命令,但他拒绝了。”
“他在回复的信件里说,如果现在就离开,他会一辈子睡不着觉。”
张海平显然不认为张家会因为底层的个人意志而改变上策决策,张海客也没让他失望。
“我们还是按照规定将他调离了四川,这本来也是基于他自身情况做出的判定。”
“但张清泽离开四川后,精神状况越来越差。他发呆的时间越来越多,终于在某一天,他又回到了娘娘山。”
张海平忽然get到张海客的意思了。
“你的意思是,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天授?”
张海客摇头。“族里记载过,天授大多时候都降临在族长身上,其具体表现为失魂症。除此之外,天授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也就是改变人的意志,完成天授带给他的任务。”
喜欢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