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博叹道:“为今之计,只能寄希望于孝瑜、孝庆,盼望他们能击退秦军,率兵来援了。”
虽如此说,但连他自己,也觉得希望渺茫。
一时间,竟意兴阑珊,把城中兵马交给郑孝昭,便挥手让众人告退,回到后宅与诸位儿媳饮酒作乐。
慧云面露异色,暗思,陈留王并无天命,败亡之日不远,我可不能给他陪葬,不如远遁宋州,投靠宋王孟元朗。
……
滑州拢共七县:白马、卫南、匡城、韦城、胙城、酸枣、灵昌,以白马县为治所。
这一日,郭恪率领一万秦军,兵临城下。
“城中情况如何?”
“禀将军,城中守将为郑孝瑜,陈留王郑博第三子,号称力能扛鼎,有万夫不当之勇。”
“守卒拢共三千,分守南北二门,东西二面有湖水环绕。”
郭恪远眺城楼,感慨道:“我从家乡离开之时,只是柴公麾下一员小校,随他远赴齐州,为徐智远效力。”
“何曾想到,兜兜转转,竟成为大王帐下将领。”
世事变迁,白云苍狗,这白马城头,历经陈字旗、柴字旗、徐字旗,如今又换上郑字旗。
“不知家乡父老、弟兄们如何了?”
一员亲卫宽慰道:“将军,咱们为大王效力,为的是平定乱世,让大家伙过上安生日子。”
“父老乡亲、弟兄们必然欣喜。”
郭恪点了点头:“此次我领兵前来,必要换上大王旌旗,至死不变。”
说话间,一员斥候来报:“将军,城中守卒稀少,郑孝瑜驱使老弱妇孺上阵,作为肉盾,与我军对抗。”
“此外,他驱使青壮扩宽护城河、壕沟,稍有怠慢便拿命去填,称为湿梢。”
“什么?”
“这个畜牲!”
诸位郎将按捺不住:“将军,此人如此狠毒,不如立即攻城,将他杀了。”
郭恪摇头:“百姓无辜,强行攻城,必然死伤无数,我等于心何忍?”
“那该如何是好?”
“莫非只能坐看他逍遥?”
郭恪思绪一转:“郑孝瑜倒行逆施,城中军民必然愤恨。”
“先派人招降,将文书射入城中,务必广为人知。”
“是!”
不多时,一支支弩箭裹挟着布帛落在城中,犹如雪花纷飞。
“刺史,秦军为首之人名为郭恪,曾是徐智远麾下大将。”
“他将劝降之言写在布帛上,射入城内。”
郑孝瑜浏览片刻,冷笑道:“想要攻破人心,可笑!”
“传令下去,胆敢投降者,一律诛杀三族,连坐四邻,一个也不放过。”
“遵令!”
“湿梢预备得如何了?”
“禀刺史,城中青壮尽数派出,护城河、壕沟拓宽一倍……”
“不够!”郑孝瑜喝道,“这么点距离,怎能挡住秦军?”
“把那些妇人、孺子都赶去做事,活着也是浪费粮食。”
“是……”
诸多守卒垂头,掩去痛恨之色。
有心反抗,可惜,郑孝瑜颇有勇力,又有亲卫护佑,难以近身。
城外,秦军搦战许久,不见郑孝瑜出兵来战,却见护城河水越发汹涌,几乎将整个白马城围成一座岛屿。
“将军,这该怎么办?”诸将愁眉不展。
郭恪眼眸微眯:“主上早有教诲,最坚固的城池,往往从内部攻破。”
“郑孝瑜只知把护城河、壕沟加宽,却不知,人心才是最要紧的。”
“你们留在此地,我去去就回。”
话音落下,他单枪匹马,来到南门之外。
“将军?”众人皆惊。
距离城楼如此之近,一旦万箭齐发……
前方,郭恪勒马伫立,朗声道:“各位父老乡亲、弟兄们,我是郭家大郎郭恪,可还记得我?”
“郭家大郎?”
“竟是郭恪来了?”
“我认得他,他曾是柴公家将。”
城楼上,一众守卒议论纷纷。
“郭恪?”郑孝瑜惊疑不定,“此人意欲何为?”
郎将低声道:“刺史,此人不知死活,竟敢独自一人来到城下,不如放箭杀了他。”
郑孝瑜迟疑:“我听闻,郭恪颇有智计,比他那个榆木兄弟张建兆聪明多了。”
“他敢一个人来,必有诡计,且静观其变。”
“是……”
城外,郭恪继续说道:“各位父老乡亲、弟兄们,郑孝瑜心狠手辣,驱使你们为他卖命,不光流干了血,还要葬送一家老小。”
“这等人,不啻于豺狼,毫无怜悯之心。”
“不如联起手来,打开城门,迎我军入城。”
“我是秦王麾下大将,必能保你们无虞。”
众守卒交头接耳:“郭恪说得不错!”
“郑孝瑜让我们守城也就罢了,连家中老父老母、妻儿也不放过,拿命去填护城河、壕沟,让我们家破人亡,实在可恨!”
“是极!”
“听闻,秦王仁德,所过之处军纪严明,与民秋毫无犯,更屡屡开仓放粮,任由小民领取。郭恪所说,必然不假。”
“没错,之前我为郑帝效力,不幸沦为俘虏。秦王却不计前嫌,放我回返家乡,且送我们袍泽一人一袋粟米。”
“此等大恩,我绝不会忘记!”
说着,忽有一名壮卒振臂一呼:“弟兄们,与其为郑孝瑜卖命,落个身死族灭的下场,不如投靠秦军,混一口饭吃。”
“投靠秦军!”
此话一出,犹如沸水泼入油中,众人叫嚷着杀向北门城楼。
另有数百人杀死郑家亲卫,打开南门。
“反了!”
“你们都反了!”
眼见此景,郑孝瑜气得七窍生烟。
“你们这些泥腿子,竟敢造反……”
“杀!”
“杀了郑孝瑜!”
眼看守卒如潮水般涌来,郎将急切道:“刺史,事到如今,白马已不能守。”
“须得速速退兵!”
郑孝瑜毫不理会,反手一指城外:“放箭,给我杀了他!”
“是……”
顷刻间,箭如飞蝗。
“将军?”秦军一片惊呼。
郭恪怡然不惧,笑道:“大王一人一马,身陷万军包围,仍面不改色,从容不迫。”
“我不过面对区区千余人,有何可惧?”
他挥动马槊,将飞来箭矢一一劈断。
纵然箭如雨下,也伤不了他分毫。
郑孝瑜气得浑身发抖:“废物!”
“如此软绵无力,没吃饱饭不成?”
他劈手夺来一张弓,扣上箭,直射郭恪心窝。
可惜,郭恪随手一击,便将其劈成两段。
“竖子,安敢欺我!”
郑孝瑜怒不可遏,恨不得冲出城外,将他斩于马下。
郎将死谏:“刺史,南门已开,再不走,便走不了了!”
郑孝瑜猛然惊醒,喝道:“随我突围!”
“是!”
虽如此说,但连他自己,也觉得希望渺茫。
一时间,竟意兴阑珊,把城中兵马交给郑孝昭,便挥手让众人告退,回到后宅与诸位儿媳饮酒作乐。
慧云面露异色,暗思,陈留王并无天命,败亡之日不远,我可不能给他陪葬,不如远遁宋州,投靠宋王孟元朗。
……
滑州拢共七县:白马、卫南、匡城、韦城、胙城、酸枣、灵昌,以白马县为治所。
这一日,郭恪率领一万秦军,兵临城下。
“城中情况如何?”
“禀将军,城中守将为郑孝瑜,陈留王郑博第三子,号称力能扛鼎,有万夫不当之勇。”
“守卒拢共三千,分守南北二门,东西二面有湖水环绕。”
郭恪远眺城楼,感慨道:“我从家乡离开之时,只是柴公麾下一员小校,随他远赴齐州,为徐智远效力。”
“何曾想到,兜兜转转,竟成为大王帐下将领。”
世事变迁,白云苍狗,这白马城头,历经陈字旗、柴字旗、徐字旗,如今又换上郑字旗。
“不知家乡父老、弟兄们如何了?”
一员亲卫宽慰道:“将军,咱们为大王效力,为的是平定乱世,让大家伙过上安生日子。”
“父老乡亲、弟兄们必然欣喜。”
郭恪点了点头:“此次我领兵前来,必要换上大王旌旗,至死不变。”
说话间,一员斥候来报:“将军,城中守卒稀少,郑孝瑜驱使老弱妇孺上阵,作为肉盾,与我军对抗。”
“此外,他驱使青壮扩宽护城河、壕沟,稍有怠慢便拿命去填,称为湿梢。”
“什么?”
“这个畜牲!”
诸位郎将按捺不住:“将军,此人如此狠毒,不如立即攻城,将他杀了。”
郭恪摇头:“百姓无辜,强行攻城,必然死伤无数,我等于心何忍?”
“那该如何是好?”
“莫非只能坐看他逍遥?”
郭恪思绪一转:“郑孝瑜倒行逆施,城中军民必然愤恨。”
“先派人招降,将文书射入城中,务必广为人知。”
“是!”
不多时,一支支弩箭裹挟着布帛落在城中,犹如雪花纷飞。
“刺史,秦军为首之人名为郭恪,曾是徐智远麾下大将。”
“他将劝降之言写在布帛上,射入城内。”
郑孝瑜浏览片刻,冷笑道:“想要攻破人心,可笑!”
“传令下去,胆敢投降者,一律诛杀三族,连坐四邻,一个也不放过。”
“遵令!”
“湿梢预备得如何了?”
“禀刺史,城中青壮尽数派出,护城河、壕沟拓宽一倍……”
“不够!”郑孝瑜喝道,“这么点距离,怎能挡住秦军?”
“把那些妇人、孺子都赶去做事,活着也是浪费粮食。”
“是……”
诸多守卒垂头,掩去痛恨之色。
有心反抗,可惜,郑孝瑜颇有勇力,又有亲卫护佑,难以近身。
城外,秦军搦战许久,不见郑孝瑜出兵来战,却见护城河水越发汹涌,几乎将整个白马城围成一座岛屿。
“将军,这该怎么办?”诸将愁眉不展。
郭恪眼眸微眯:“主上早有教诲,最坚固的城池,往往从内部攻破。”
“郑孝瑜只知把护城河、壕沟加宽,却不知,人心才是最要紧的。”
“你们留在此地,我去去就回。”
话音落下,他单枪匹马,来到南门之外。
“将军?”众人皆惊。
距离城楼如此之近,一旦万箭齐发……
前方,郭恪勒马伫立,朗声道:“各位父老乡亲、弟兄们,我是郭家大郎郭恪,可还记得我?”
“郭家大郎?”
“竟是郭恪来了?”
“我认得他,他曾是柴公家将。”
城楼上,一众守卒议论纷纷。
“郭恪?”郑孝瑜惊疑不定,“此人意欲何为?”
郎将低声道:“刺史,此人不知死活,竟敢独自一人来到城下,不如放箭杀了他。”
郑孝瑜迟疑:“我听闻,郭恪颇有智计,比他那个榆木兄弟张建兆聪明多了。”
“他敢一个人来,必有诡计,且静观其变。”
“是……”
城外,郭恪继续说道:“各位父老乡亲、弟兄们,郑孝瑜心狠手辣,驱使你们为他卖命,不光流干了血,还要葬送一家老小。”
“这等人,不啻于豺狼,毫无怜悯之心。”
“不如联起手来,打开城门,迎我军入城。”
“我是秦王麾下大将,必能保你们无虞。”
众守卒交头接耳:“郭恪说得不错!”
“郑孝瑜让我们守城也就罢了,连家中老父老母、妻儿也不放过,拿命去填护城河、壕沟,让我们家破人亡,实在可恨!”
“是极!”
“听闻,秦王仁德,所过之处军纪严明,与民秋毫无犯,更屡屡开仓放粮,任由小民领取。郭恪所说,必然不假。”
“没错,之前我为郑帝效力,不幸沦为俘虏。秦王却不计前嫌,放我回返家乡,且送我们袍泽一人一袋粟米。”
“此等大恩,我绝不会忘记!”
说着,忽有一名壮卒振臂一呼:“弟兄们,与其为郑孝瑜卖命,落个身死族灭的下场,不如投靠秦军,混一口饭吃。”
“投靠秦军!”
此话一出,犹如沸水泼入油中,众人叫嚷着杀向北门城楼。
另有数百人杀死郑家亲卫,打开南门。
“反了!”
“你们都反了!”
眼见此景,郑孝瑜气得七窍生烟。
“你们这些泥腿子,竟敢造反……”
“杀!”
“杀了郑孝瑜!”
眼看守卒如潮水般涌来,郎将急切道:“刺史,事到如今,白马已不能守。”
“须得速速退兵!”
郑孝瑜毫不理会,反手一指城外:“放箭,给我杀了他!”
“是……”
顷刻间,箭如飞蝗。
“将军?”秦军一片惊呼。
郭恪怡然不惧,笑道:“大王一人一马,身陷万军包围,仍面不改色,从容不迫。”
“我不过面对区区千余人,有何可惧?”
他挥动马槊,将飞来箭矢一一劈断。
纵然箭如雨下,也伤不了他分毫。
郑孝瑜气得浑身发抖:“废物!”
“如此软绵无力,没吃饱饭不成?”
他劈手夺来一张弓,扣上箭,直射郭恪心窝。
可惜,郭恪随手一击,便将其劈成两段。
“竖子,安敢欺我!”
郑孝瑜怒不可遏,恨不得冲出城外,将他斩于马下。
郎将死谏:“刺史,南门已开,再不走,便走不了了!”
郑孝瑜猛然惊醒,喝道:“随我突围!”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