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子虚乌有-《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贺周颔首:“末将亦有所耳闻。”

  “据说,高楷先以爵位高低,使得室韦可汗莫贺咄力,契丹酋长耶律质二人敌视。”

  “之后,命道士炼制金丹,共得三枚,号称万寿丹,服之可延年益寿,百病不侵。”

  “四酋之中,三人得此灵丹,惟有奚族酋长可度,一无所获。”

  “此人怀恨在心,趁三人饮酒作乐,暗设刀斧手,一举杀之。”

  “随后,率本部兵马,想要逃回营州。”

  “可惜,高楷早有准备,派人在山道设伏,将他斩首。”

  黄仙芝惊疑不定:“这莫非是,二桃杀三士之计?”

  “竟有如此奇效?”

  不光是他,殿中群臣皆觉不可思议。

  窦至德却目光一亮:“万寿丹,服之可延年益寿,百病不侵?”

  “高楷真有此灵丹么?”

  孙循哂笑:“陛下切莫听信谣传。”

  “依微臣看来,世上绝无这等灵丹,否则,高楷为何不自己享用,反倒赐予他人?”

  窦至德颇为失望。

  黄仙芝眼珠一转:“陛下,微臣愚见,这万寿丹乃子虚乌有,只是高楷设下的障眼法。”

  “实则,只是三枚毒药,以此毒杀三酋。”

  “是啊!”

  “定是这般!”

  群臣交头接耳,纷纷称是。

  他们着实不敢置信,高楷竟如此轻易,便将各族覆灭。

  封长卿暗自摇头:秦国公声势太盛,面对他,人人皆生出逃避之心。

  或许,一番贬损,可稍稍平息心中震荡。

  皇甫懿蓦然开口:“陛下,高楷攻城掠地,肆虐神州,已然坐拥七道。”

  “再不奋勇一搏,恐怕这天下,将要姓高了。”

  窦至德肃然颔首:“依照我夏国形势,诸位以为,该攻取何地?”

  眼下,他只占据都畿道五州,以及河南道十一州,拢共十六州。

  与高楷一比,实在不值一提。

  孙循建言:“微臣看来,向西与高楷争锋,绝不可取。”

  “向东,徐智远亦非易与之辈。”

  “不如挥师南下,攻取山南东道,覆灭楚国。”

  “此言差矣!”黄仙芝反对,“萧宪久据山南东、黔中二道,根基深厚,就连吴王袁弘道,也攻打不下。”

  “暂且,不可与他争锋。”

  “相反,徐智远才是我等心腹大患,若不将他解决,我夏国终究不稳。”

  孙循嗤笑:“徐智远文武双全,又有张建兆、郭恪,李元崇这些大将辅佐,麾下谋士如云。”

  “与他争锋,岂非自取灭亡?”

  黄仙芝大怒:“孙循,你为何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徐智远纵有几分能力,能与高楷相比么?”

  孙循哑口无言。

  皇甫懿亦然劝说:“陛下,黄相公所言有理。”

  “河南道位于天下之中,物华天宝,得之可成帝王基业,不可放弃。”

  窦至德思忖片刻,看向一人:“封爱卿,你以为如何?”

  封长卿拱手:“微臣并无异议。”

  “既如此,那便发兵,先取滑州,再夺回徐智远所占十一州。”

  对此人,他早就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

  齐州,历城。

  徐智远赞叹不已:“一道连环计,三枚金丹,便让敌酋飞灰烟灭,高楷,着实智计百出。”

  “纵观天下,除却突厥,惟有他与袁弘道,可为我之劲敌。”

  张建兆附和:“高楷一举覆灭草原十八部,不失为天下英主。”

  郭恪点头:“袁弘道虽是枭雄,但年近花甲,垂垂老矣。”

  “依末将看来,我郑国强敌,惟有高楷与突厥。”

  徐智远颔首:“尔等所言有理。”

  曹全政却忧心忡忡:“主上,高楷已然占据七道,将近半壁江山,声势日益鼎盛,这该如何应对?”

  徐智远笑道:“不必忧心!”

  “高楷拿下河北道,下一步,必定针对窦至德,占据洛阳。”

  “我等尚有腾挪之机。”

  便在这时,一名管事来报,窦至德率军来攻,剑指滑州。

  徐智远冷哼:“冢中枯骨,我不去打他,他却来打我,找死!”

  柴让忙道:“智远,滑州断不容失,必须派遣兵马,将他击退。”

  徐智远微微拧眉:“柴公莫急,我这便安排。”

  当下,派遣一名心腹大将,驰援滑州。

  待柴让与诸将告退,曹全政低声道:“主上,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您该早做决断了!”

  徐智远拧眉:“眼下,并非铲除他的良机。”

  “主上,此时杀他,只是除去疥癣之疾,局势尚可控制。”

  “一旦他振臂一呼,意欲夺回大权,便是大祸,难以收拾。”

  “毕竟,张将军,郭将军,以及李将军,这三位大将,个个骁勇善战,却皆是他曾经部下。”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您若再不动手,恐怕悔之晚矣!”

  徐智远徘徊片刻,仍旧摇头:“大敌当前,绝不能内斗。”

  “否则,赵德操、庞勋,乃至四酋,皆是前车之鉴。”

  曹全政暗暗叹息一声。

  ……

  神州风起云涌,牵一发而动全身。

  高楷覆灭草原十八部,夺取河北道,随着一个个斥候奔走,消息广传天下。

  不光窦至德、徐智远惊叹,南方萧宪、袁弘道,亦觉不可思议。

  “昔日,始罗可汗败在他手下,狼狈奔逃。甚至因此,突厥一分为二,实力大减,至今内斗不休。”

  “如今,他竟一举覆灭诸酋,坐拥七道,足足一百二十四州。”

  “莫非连渺渺天道,也格外看重高楷,让他如此势大么?”

  群雄叹息,诸道世家大族,官吏,士子,乃至于百姓,却心生崇敬。

  纵观神州大地,惟有秦国公,最有统一天下之相。

  一时间,不知多少人闻风而动,前往长安城拜会。

  ……

  天佑十四年,十一月。

  长安,太极宫,内侍省。

  卯时,铜漏声嘀嗒作响,将王寅虎唤醒。

  他从木榻上起身,穿上浅绿圆领袍,束紧蹀躞带,挂上一枚铜鱼符,走出西廊值房。

  此时天色尚早,灰蒙蒙的雾气还未散去,院子里落满了霜,寒意侵人。

  五夜漏声催晓箭,以往在西凉时,迫近早朝,早就一片忙碌,丝毫不得空闲。

  不过,如今他在秦国,长安城,郎君素来宽和,即便有小宦官睡眼惺忪,失手打碎玉盏,也不过一笑了之。

  他在院子里踩着石子铺成的小路,活络筋骨。

  每当郎君在时,总会在武德殿前练武养身,耳濡目染下,他倒也摸索着学了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