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逃向大海-《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这样的取暖炉子一旦传开。

  朝中官员肯定会向他讨要。

  宇文衍规定,凡是向工部讨要东西,一律按市价付钱。

  去除成本后。

  所得银钱,一半上缴国库,一半工部自留。

  自留的这一半,必须有五成以上分配给制作的工匠。

  如今。

  已经有几样东西,除了皇宫供给外,也给京城官员收费制作的。

  比如,铜火锅,麻将,桌椅家具。

  现在又多了一个取暖的铁炉子。

  “谢陛下。”

  “这都是您的奇思妙想,体恤下臣,工部同僚和所有工匠都记着您的好……”

  毕王是最早和小皇帝接触的宗室成员。

  对于宇文衍,除了敬佩,也和其他诸王一样,内心还带着一丝感激。

  不仅仅是他挫败杨坚的夺权阴谋,保全了宇文宗室。

  还有,小皇帝父子对他们这一脉都挺好的。

  自宣帝起,就给兄弟二人委以重任。

  如今也是。

  一个工部尚书,一个吏部尚书,放眼京城,谁家能比?

  宇文贤笑眯眯的,心情很是不错。

  “朕和你讲过,百工技艺同样是一国之本,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应当予以重视……”

  宇文衍无法给他解释“科技就是生产力”。

  但却不时地向官员、工匠们表达他对百工技艺的重视。

  农业让人吃饱肚子。

  百工推动社会进步。

  商业促使百姓富足。

  在贵族、士人为尊的社会,他的有些想法可能会挑战当下的传统礼制。

  但是,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伦理纲常。

  他就会尽量去推行一些有益于国家强大,有益于百姓生存,有益于社会发展的策令。

  “臣谨记!”

  “好了,你回去安排,加紧打造更多的炉子吧……”

  既然这个取暖炉子实测有效。

  那便把皇宫的所有宫殿全部装上。

  “遵命,臣告退!”

  毕王应答一声,带着一众工匠离开了皇宫。

  “小言子,朕设计的这个炉子如何?”

  小皇帝看着不时传出噼啪声响炉子,双手抱于胸前,有些得意地问道。

  “那当然是绝顶的好!”

  “奴婢对您的敬仰,如同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墨言嘿嘿一笑,带着几分调皮地回了一句。

  宇文衍白眼一翻,古了他一眼。

  “交代下去,使用时小心一些,那些可都是铁板,别被烫伤了。”

  “奴婢记下了!”

  墨言心下有些动容。

  在小皇帝这里,内侍、宫女们总是能不时地感受到温暖。

  在他们眼中。

  小皇帝和宣帝宇文赟完全就是两个极端。

  宣帝喜怒无常,经常杖责。

  甚至,连嫔妃都难逃他的魔掌。

  重责一百二十杖,又有几人承受得了?

  大多都是被活活打死。

  而小皇帝从不对下人动刑,就算是责骂都少之又少。

  要是事情做好了,还经常有赏赐。

  正因如此。

  宫内的宦官、宫女,以及侍卫全都恪尽职守。

  生怕没做好而被清理出皇宫。

  此时,殿内暖和多了。

  宇文衍活动了下手脚,来到书案前,撩起袖袍,继续书写对联。

  很快要过年了。

  这是他穿越后过的第二个年。

  对于他来说,这是意义非凡的一年。

  有惊无险地挫败杨坚的夺权阴谋,逆天改命,度过生死难关。

  大周经过武帝宇文邕的改革发展后,基本盘已相对稳固。

  只要不发生大乱子。

  发展几年后,便能结束中原近三百年来的分裂局面。

  建立一个南北统一的中原王朝。

  去岁过年时。

  他开创性地在正阳宫张贴对联。

  引得颜之仪,王轨,乐运,韦孝宽等一众朝臣赞叹不已。

  他们都是饱学之士。

  在了解对联的体裁,对仗格式后。

  很容易就能写出上联,或是对仗下联。

  今年。

  小皇帝准备把皇宫的所有宫殿,全都贴上火红的对联。

  一到腊月,他便开始写,休闲之余就当是练字了。

  宇文衍的瘦金体书法,比之去年,又精进了些许。

  虽还不及后世的水平。

  但放在当前,也是独树一格,令人惊叹。

  “陛下,郯国公来了!”

  看到小皇帝提笔收势,写完最后一个字,墨言上前禀报。

  “宣!”

  宇文衍应了一声。

  示意宫女摊上红纸,接着写另一幅。

  一笔一划间,笔锋如刀,铁画银钩,精瘦有神。

  很快。

  又一副对联书写完毕。

  两名宫女小心地拿开,放到一旁的地面用镇纸压实,晾干墨迹。

  “陛下的字越来越有神韵了……”

  进入大殿。

  王轨看小皇帝写完,这才躬身说道。

  “郯国公,你这神色有些不对啊!”

  小皇帝将狼毫置于笔架上,揉揉手腕笑道。

  王轨听罢,从怀中取出一封急奏。

  “陛下!”

  “蜀国公八百里加急,扬州城破,可是……”

  宇文衍眉头微皱,接过奏章看了起来。

  【罪臣上报:

  四月末,大军围攻扬州城,叛军恐惧,无心恋战,一日城破。

  生擒杨坚三弟杨瓒,俘虏军士近万。

  自此,叛军地盘尽数拿下。

  然。

  军士搜遍扬州城所有角落,却不见杨坚家眷踪影。

  严刑拷问杨攒才知。

  早在大军围城十日前,其家眷、亲信、部属及五千军士,便已坐船逃离扬州。

  此乃臣之过失,愿担全部罪责……】

  “没有逃往南陈?”

  宇文衍神色如常,轻声说了一句。

  “没有,出海了……”

  王轨摇了摇头。

  其实,小皇帝也想过,叛军会不会投靠南陈?

  不过。

  杨坚党羽可不像历史上,他的那位老丈人司马消难。

  是在杨坚大军逼迫下,不得已才投奔陈朝的。

  而在这个时空。

  杨坚可是行矫诏夺权之举伏诛,后其党羽又起兵反叛朝廷。

  这样的乱臣贼子。

  就算是敌国,又有哪个皇帝敢接收?

  何况。

  陈朝之前的南梁,就是因为梁武帝接收北齐贵族侯景。

  因“侯景之乱”祸害,继而被陈霸先取而代之的!

  杨勇,杨广兄弟几人,还真是怕死得很啊。

  朝廷大军还未兵临城下,就吓破了胆,抛下叛军主力,逃之夭夭!

  逃向茫茫大海,那就有些难办了。

  毕竟。

  如今南北尚未统一,沿海一带都在陈朝的控制之下。

  宇文衍思虑片刻,道:

  “穷寇莫追,暂时先这样吧!”

  “传令蜀国公。”

  “让他协助扬州总管尉迟顺,布好沿江防事,而后班师回朝。”

  “嘱咐尉迟顺,随时关注海上状况,一有消息,立即上报!”

  剿灭叛军主力,恢复扬州统辖,基本目标达成。

  杨坚家眷逃离大陆,如同丧家之犬。

  对大周朝廷已经构不成任何威胁。

  暂且由他去好了。

  等到统一之后,就算他们逃到天涯海角也没卵用!

  王轨听罢,暗自松了一口气。

  就怕小皇帝头脑发热,劳师动众,下令出海追击。

  接着。

  他又取出另外一封奏章。

  “陛下,阴寿将军上报,高句丽蹦哒得有些欢啊……”

  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