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兰采女-《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

  到了午后,天气愈发炎热。

  皇帝坐在临窗的炕床上看书,听着外面嘈杂的蝉叫声,眉头轻皱。

  这时,曹玉缓缓走了进来,后头跟着一个奉茶的宫女。

  “陛下,外面蝉声吵闹,不如奴才带人去赶走。”

  皇帝头也未抬,看着书道:“不必了,顺其自然吧。”

  宫里是有专门捕蝉的太监,可自打新帝登基,便取消了此事,名曰生物各有其生存规律,人力非必不可阻拦。

  “陛下仁善,奴才敬佩。”说完,他示意身后的宫女上前。

  一双纤纤玉指将天青色的杯盏奉上,瓷器落在木桌上的声音很低,但还是让皇帝来了兴致。

  他掀起眼帘,目光从白嫩纤细的手指移到了眼前人的身上。

  虽身着宫里统一的宫女服饰,但纤细的腰肢,丰满的胸脯还是看出眼前人的资质不凡。

  宫女微微低着头,露出一个巧妙的角度,让皇帝看清她的脸。

  眉目如画,宛若开的正盛的海棠。

  皇帝眸光微暗,似乎有些理解为何有人会大胆相助了。

  确实是个美人。

  还是后宫没有的类型。

  “从前未见过你。”

  皇帝淡漠的声音响起,宫女赶忙跪下,“奴婢兰依给陛下请安,陛下恕罪。”她轻抬眼眸,柔柔的瞧了皇帝一眼,“奴婢是前些日子刚刚入勤政殿伺候的。”

  皇帝轻轻的看了她一眼,点了点头。

  兰依见状,微微咬唇,恭敬的退了下去。

  “你挑的人,倒是不俗。”皇帝瞥了曹玉一眼,放下书籍,端起茶盏。

  曹玉微躬着身,笑道:“陛下莫要打趣奴才了。”

  “咱们勤政殿是什么地方,伺候的奴才哪个不是齐齐整整,身家清白的。”

  皇帝笑了笑,他自诩不是重色之人。

  后宫嫔妃都是东宫出来的,官家女眷,虽身份各有高低,可是先帝也不是会委屈儿子的人,挑选的也是模样不错的。

  尤其是大皇子生母景妃,生的倾国倾城,就是脑子有些不大够用。

  不过无妨,皇帝喜欢。

  “既然她有青云志,朕便成全她吧。”

  曹玉心中微震,陛下竟然这般随意。

  他深知主子之意不能反驳,只能恭敬回话,“奴才这就去准备着。”

  “只是,该什么位份才是?”曹玉有些为难,毕竟这事可是头一回。

  皇帝刚要开口,忽的又止住了。

  几息后道:“朕先去看看皇后吧。”

  曹玉应着,“是。”

  椒房殿。

  皇帝提前驾临,倒是让皇后有些惊讶。

  “陛下,午后天气炎热,怎的这个时辰过来了。”皇后上前缓缓行礼。

  皇帝握住了她的手,“今日事情不多,便想着多陪陪你。”

  殿内摆着冰鉴,散发着凉意。

  皇后身边的宫女呈上湿润的帕子,皇后接过为皇帝擦拭了脸颊,又替其褪了外袍。

  “这些事让宫女做就是。”

  看着皇后这体贴忙碌的样子,不禁开口劝着。

  皇后抬头笑道:“陛下这是厌了臣妾?”

  皇帝一噎,“这话朕可没说过。”

  “罢了,罢了,随你。”

  皇后又为他奉茶,“寻常人家夫妻也是如此的,陛下是臣妾的夫君,劳累了一天,臣妾侍奉您也是应该的。”

  皇帝将她拉着坐下,拍了拍她的手,“皇后贤惠柔顺,是朕之福。”

  皇后的脸上顿时笑靥如花,“陛下,尝尝小厨房新做的果茶吧。”

  帝后二人相处和睦,椒房殿的宫女太监瞧着也是十分欢喜。

  皇帝近日进后宫的次数愈发的少,可是一得空便来看皇后,可见皇后地位稳固。

  可是第二日,宫里多了一位小主,虽然位份只是采女,但对于后宫嫔妃而言,也是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这位兰采女到底是什么来头,竟然成了陛下登基后纳的第一人。”

  瑜昭仪的宫殿里,几个相熟的嫔妃聚在一起。

  曹容华低声道:“御前出来的。”

  “后宫就那么多人,皇后娘娘管的严严实实的,谁敢有这心思。”曹容华心里发酸,她也是东宫的老人了,可是多年未开怀,若不是自己出身好,哪里有容华的位份。

  当今陛下子嗣少,所以对有子嗣的嫔妃也是怜爱几分,平日里就算再忙,也是会抽空去坐坐,深怕有人怠慢了皇嗣。

  瞧瞧瑜昭仪,如今的景妃,母家官位还不如她呢,可是位份都比她高。

  好不容易这段时日,前朝松缓了些,陛下进了后宫,自己还未行动了,就有新人了。

  瑜昭仪坐在上首,手里执着团扇,慢悠悠的扇着,眉宇间掩不住的舒朗之意。

  “诸位姐妹不必着急,不过是个宫女,能成什么气候。”她扫了一眼在场众人,都是曾经的对手,可是入了宫,她的地位最高。

  当然,除了皇后,景妃。

  没法子,谁让人家一个是正妻,一个是大皇子生母呢。

  下头的陈才人是个傲气的性子,眸光一冷,咬着牙道:“姐姐说的是,不过一个宫女罢了。”

  “等明儿个请安,我非得看看是什么角色,能让咱们陛下动了心思。”

  后宫那么大的事情,自然是逃不过太后的眼。

  太后听完身边宫女的禀报,笑着摇了摇头。

  “皇帝喜欢就好。”

  “先帝在的时候,后宫嫔妃可比现在多着了。”

  宫女将她老人家扶了起来,“太医院的名册出来了吗?”

  宫女回道:“已经定下了,就等着旨意下达了。”

  太后眉眼弯弯,“那便好。”

  “咱们宫里啊,终于也有正经的女太医了。”

  宫女奉承着,“太后娘娘说的是,以后咱们看诊也方便了。”

  “你去替哀家挑选些好东西,赏赐给这次进宫的三个女医。”太后笑着又道。

  宫女应着,“奴婢知道了。”

  夜色静寂。

  今日的椒房殿似乎比往日安静了许多。

  皇后端坐在镜子前,看着镜中的自己。

  琉璃镜子比起曾经的铜镜瞧着更加清晰,皇后轻抚了抚自己的眼角,轻叹出来。

  今夜守着的嬷嬷不知何时来了身侧,小声安慰道:“娘娘,时辰不早了,您该歇下了。”

  “嬷嬷。”

  “你看本宫,是不是老了。”

  嬷嬷心口一缩,面上镇定,“在老奴心里,娘娘还是同少年时一样。”

  皇后自嘲一笑,“后宫安稳几年,倒是让本宫骗过了自己。”她低头自言自语,说着又抚了抚自己的小腹,“都是本宫不争气。”

  嬷嬷的心里宛若被刀割了一样,“娘娘,您还有公主啊。”

  皇后一怔,想到自己的女儿,眼神清亮了许多。

  “你说的是。”

  “我还有安和。”

  嬷嬷见状,又道:“陛下最是疼爱公主,爱重娘娘,娘娘可要保重自己的身子,如此才能长久啊。”

  “后宫嫔妃再多,所出也是庶子。”

  “娘娘是中宫皇后,无论哪个皇子,您都是嫡母啊。”

  皇后眼眸微眯,“你说的是。”

  “不知为何,到了晚上,总是容易胡思乱想。”说着,她忽然将面前的镜子盖下。

  “后宫这些年一直未有新人,陛下朝政繁忙,没有时间选秀,倒是本宫这个皇后失职了。”

  嬷嬷出自皇后母家,自是为皇后着想。

  “娘娘贤德,天下皆知。”

  皇后笑了笑,“明日给兰采女的礼,再重三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