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彪刚灌下一口缴获的伏特加,打了个响亮的酒嗝,脸膛红得像块烙铁。“大帅,啥也别说了!下命令吧!俺的兵休整了两天,骨头都快闲出锈了!啥时候去捏雅库茨克那帮孙子的蛋?俺这回保证,第一个冲进去!”
他身边,李墨涵慢条斯理地推了推鼻梁上的圆片眼镜,清了清嗓子:“彪哥此言差矣。大帅让我们休整,岂是贪图安逸?此乃‘磨刀不误砍柴工’之至理!更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帝王心术!我们将伊尔库茨克的资源化为己用,将俘虏感化为新生力量,此消彼长,待我军兵锋再出鞘时,则大事可定矣!”
林好眼角抽了抽,心想我就是觉得坦克快散架了,士兵也得喘口气,怎么就帝王心术了?
他懒得理会李墨涵的现场注解,指着地图沉声道:“雅库茨克肯定要打,但不是现在。大彪,你的第一师,任务有三。第一,彻底肃清伊尔库茨克城内外的残敌和地方武装,我要这座城市三天之内听不到一声枪响。第二,配合墨涵,把咱们的政策落实下去,分粮分地,把愿意跟着咱们干的青壮都组织起来,先当预备队。第三,把你的宝贝坦克和‘铁狗子’都给老子拉去修,能用的零件凑一凑,不能用的也别扔,都是铁。”
“得嘞!保证完成任务!”王大彪一拍胸脯。
林好又转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博尔术:“博尔术师长,你的骑兵师机动性最强。我需要你沿着勒拿河向北,派出最精锐的斥候,给我摸清楚从这里到雅库茨克沿途的地形、水文和敌军布防情况。记住,只是侦察,不要交火。我要一张活地图。”
“明白。”博尔术言简意赅,眼神里是对任务的绝对专注。
“墨涵,宣传和政务还是你来抓。另外,审一审那些投降的白熊军官,尤其是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把他们都给我挑出来,我有大用。”
“遵命!大帅此举,乃‘师夷长技以制夷’之远见卓识,墨涵定不辱使命!”李墨涵激动地一躬身。
会议结束,众人领命而去,指挥部里只剩下林好和刚进来的冷雨。
“你好像一点都不为拿下伊尔库茨克高兴。”冷雨的声音很轻,她将一叠散发着油墨味的外国报纸放在桌上,“这是‘闪电貂’从几个外国商人手里弄来的,外面的世界,已经因为你炸开锅了。”
林好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随手拿起一张法文报纸。他看不懂法文,但那占据了半个版面的、画得极其夸张的漫画却一目了然:一个瘦高、留着两撇小胡子的东方人,正踩在一个会翻滚的铁皮罐头上,指挥着一群骑着带滑雪板的鸭子一样的摩托车的士兵,冲向一群惊慌失措的白熊。
标题被冷雨用中文标注了出来:《东方巫术还是战争戏法?神秘军阀以“滚动战车”与“滑雪醉鸭”征服西伯利亚!》。
林好又拿起一张英文报纸,是《泰晤士报》:“‘沥青与麻绳的胜利’——来自远东的报告揭示,击溃联邦军的,竟是涂满油脂的炸弹与用绳子捆绑的拖拉机。”
还有一张米利坚的报纸,标题更加耸人听闻:“西伯利亚的新沙皇!一个名叫‘林’的男人和他的土匪大军!他们会成为远东新的威胁,还是可以合作的伙伴?”
“滑雪醉鸭……滚动战车……”林好哭笑不得,他感觉自己的血压正在飙升,“我什么时候成马戏团团长了?这帮记者,想象力比墨涵还离谱。”
“他们不懂,所以只能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去描述。”冷雨的嘴角噙着一丝笑意,“但有一点他们没说错,大帅,你的名字,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了。”
林好看着报纸上那个被画得尖嘴猴腮的自己,无奈地叹了口气。他宁愿全世界都不知道,至少那样,他的装备坏了也没人嘲笑。
想到装备,他就头疼。他把报纸往旁边一推,站起身:“走,去看看陈博士那边,那才是我们现在最大的麻烦。”
伊尔库茨克郊外的一座大型车辆修理厂,此刻已经变成了陈博文的专属领地。厂房里,“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和刺耳的切割声不绝于耳,空气里充满了浓烈的机油和金属烧灼的气味。
林好走进去时,正看到陈博文和几个金发碧眼的欧洲人围着一台被拆得七零八落的“龙腾二代”发动机激烈地争论着。那几个人,正是李墨涵从战俘里“提”出来的宝贝——一个叫汉斯的德意志工程师,曾负责维护白熊军的装甲车辆;还有一个叫伊万的俄国老教授,是研究低温材料学的专家,因为政治问题被关在伊尔库茨克附近的劳改营,被黑北军解放了出来。
“Nein!Nein!这不合理!”汉斯激动地挥舞着手里的扳手,用蹩脚的中文夹杂着德语喊道,“你们的冷却系统设计就是个灾难!用河水直接循环?在零下四十度的环境里?上帝啊,它不结冰谁结冰?”
“我们没有防冻液。”陈博文推了推眼镜,冷静地回答,“‘黑风牌防冻液’的腐蚀性太强,会损伤缸体。”
“那你们的履带!”汉斯又指向旁边一堆断裂的、缠着沥青麻绳的履带板,“用麻绳加固?这是对机械工程学的侮辱!它的韧性在低温下会断崖式下跌!”
“我们没有高强度合金钢。”陈博文的回答依旧简单直接。
伊万老教授则捧着一块“金刚绳”的碎片,喃喃自语:“成分很奇怪……橡胶里混合了某种未知的植物纤维……有点意思,但是分子结构在低温下太脆了……”
林好听着他们的争论,一个头两个大。这简直就是一场“先进理论”对“土匪实践”的公开处刑。
“都别吵了。”林好开口,打断了他们,“我知道我们的东西是垃圾,是破烂。但我们就是靠着这些垃圾破烂,打到了这里。现在,我不是来听你们抱怨它有多烂的,我是来解决问题的。”
他走到那台被肢解的发动机前,看着那些复杂的管线和零件,一个无比清晰的念头在他脑海中升起。
“我们的目标是雅库茨克,要沿着勒拿河走。”林好拿起一根木炭,在一块干净的钢板上,无视所有人惊愕的目光,开始画了起来。
他画得很潦草,线条歪歪扭扭。那是一个看起来像拖拉机底盘,上面却装着一个船型外壳的怪物。它的两侧没有轮子,而是两条宽大的、带着巨大抓齿的履带。在车体的最前方,他还画了一个巨大而厚重的、如同铁犁般的撞角。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岸上走?”林好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嘈杂的厂房都安静了下来,“勒拿河冬天会结冰,但冰层下面是水。开春了,它就是一条大河。我们的车辆,既要能在雪地和冻土上跑,也要能……在冰面上跑,甚至,能破开薄冰,在水里跑。”
汉斯看着那副草图,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他指着图纸,嘴唇哆嗦着:“上帝……我的上帝……这是什么?一个会游泳的拖拉机?它的密封性、浮力、重心、推进系统……这……这违反了至少二十条工程学原理!”
伊万老教授却扶了扶眼镜,凑得更近了,他的眼中闪烁着一种研究者看到未知事物时的狂热光芒:“破冰犁……用履带在冰上划水……船型车体……天才……不,这是疯子的想法……但是……”
林好丢掉木炭,拍了拍手上的灰,看着自己的“杰作”,一种熟悉的、混杂着“我他妈到底画了什么玩意儿”的无力感和“说不定真行”的诡异期待感涌上心头。
他转身看着目瞪口呆的众人,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不管它违反了多少原理。我叫它,‘踏冰者’。我们的下一个任务,就是把它造出来。”
他身边,李墨涵慢条斯理地推了推鼻梁上的圆片眼镜,清了清嗓子:“彪哥此言差矣。大帅让我们休整,岂是贪图安逸?此乃‘磨刀不误砍柴工’之至理!更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帝王心术!我们将伊尔库茨克的资源化为己用,将俘虏感化为新生力量,此消彼长,待我军兵锋再出鞘时,则大事可定矣!”
林好眼角抽了抽,心想我就是觉得坦克快散架了,士兵也得喘口气,怎么就帝王心术了?
他懒得理会李墨涵的现场注解,指着地图沉声道:“雅库茨克肯定要打,但不是现在。大彪,你的第一师,任务有三。第一,彻底肃清伊尔库茨克城内外的残敌和地方武装,我要这座城市三天之内听不到一声枪响。第二,配合墨涵,把咱们的政策落实下去,分粮分地,把愿意跟着咱们干的青壮都组织起来,先当预备队。第三,把你的宝贝坦克和‘铁狗子’都给老子拉去修,能用的零件凑一凑,不能用的也别扔,都是铁。”
“得嘞!保证完成任务!”王大彪一拍胸脯。
林好又转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博尔术:“博尔术师长,你的骑兵师机动性最强。我需要你沿着勒拿河向北,派出最精锐的斥候,给我摸清楚从这里到雅库茨克沿途的地形、水文和敌军布防情况。记住,只是侦察,不要交火。我要一张活地图。”
“明白。”博尔术言简意赅,眼神里是对任务的绝对专注。
“墨涵,宣传和政务还是你来抓。另外,审一审那些投降的白熊军官,尤其是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把他们都给我挑出来,我有大用。”
“遵命!大帅此举,乃‘师夷长技以制夷’之远见卓识,墨涵定不辱使命!”李墨涵激动地一躬身。
会议结束,众人领命而去,指挥部里只剩下林好和刚进来的冷雨。
“你好像一点都不为拿下伊尔库茨克高兴。”冷雨的声音很轻,她将一叠散发着油墨味的外国报纸放在桌上,“这是‘闪电貂’从几个外国商人手里弄来的,外面的世界,已经因为你炸开锅了。”
林好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随手拿起一张法文报纸。他看不懂法文,但那占据了半个版面的、画得极其夸张的漫画却一目了然:一个瘦高、留着两撇小胡子的东方人,正踩在一个会翻滚的铁皮罐头上,指挥着一群骑着带滑雪板的鸭子一样的摩托车的士兵,冲向一群惊慌失措的白熊。
标题被冷雨用中文标注了出来:《东方巫术还是战争戏法?神秘军阀以“滚动战车”与“滑雪醉鸭”征服西伯利亚!》。
林好又拿起一张英文报纸,是《泰晤士报》:“‘沥青与麻绳的胜利’——来自远东的报告揭示,击溃联邦军的,竟是涂满油脂的炸弹与用绳子捆绑的拖拉机。”
还有一张米利坚的报纸,标题更加耸人听闻:“西伯利亚的新沙皇!一个名叫‘林’的男人和他的土匪大军!他们会成为远东新的威胁,还是可以合作的伙伴?”
“滑雪醉鸭……滚动战车……”林好哭笑不得,他感觉自己的血压正在飙升,“我什么时候成马戏团团长了?这帮记者,想象力比墨涵还离谱。”
“他们不懂,所以只能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去描述。”冷雨的嘴角噙着一丝笑意,“但有一点他们没说错,大帅,你的名字,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了。”
林好看着报纸上那个被画得尖嘴猴腮的自己,无奈地叹了口气。他宁愿全世界都不知道,至少那样,他的装备坏了也没人嘲笑。
想到装备,他就头疼。他把报纸往旁边一推,站起身:“走,去看看陈博士那边,那才是我们现在最大的麻烦。”
伊尔库茨克郊外的一座大型车辆修理厂,此刻已经变成了陈博文的专属领地。厂房里,“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和刺耳的切割声不绝于耳,空气里充满了浓烈的机油和金属烧灼的气味。
林好走进去时,正看到陈博文和几个金发碧眼的欧洲人围着一台被拆得七零八落的“龙腾二代”发动机激烈地争论着。那几个人,正是李墨涵从战俘里“提”出来的宝贝——一个叫汉斯的德意志工程师,曾负责维护白熊军的装甲车辆;还有一个叫伊万的俄国老教授,是研究低温材料学的专家,因为政治问题被关在伊尔库茨克附近的劳改营,被黑北军解放了出来。
“Nein!Nein!这不合理!”汉斯激动地挥舞着手里的扳手,用蹩脚的中文夹杂着德语喊道,“你们的冷却系统设计就是个灾难!用河水直接循环?在零下四十度的环境里?上帝啊,它不结冰谁结冰?”
“我们没有防冻液。”陈博文推了推眼镜,冷静地回答,“‘黑风牌防冻液’的腐蚀性太强,会损伤缸体。”
“那你们的履带!”汉斯又指向旁边一堆断裂的、缠着沥青麻绳的履带板,“用麻绳加固?这是对机械工程学的侮辱!它的韧性在低温下会断崖式下跌!”
“我们没有高强度合金钢。”陈博文的回答依旧简单直接。
伊万老教授则捧着一块“金刚绳”的碎片,喃喃自语:“成分很奇怪……橡胶里混合了某种未知的植物纤维……有点意思,但是分子结构在低温下太脆了……”
林好听着他们的争论,一个头两个大。这简直就是一场“先进理论”对“土匪实践”的公开处刑。
“都别吵了。”林好开口,打断了他们,“我知道我们的东西是垃圾,是破烂。但我们就是靠着这些垃圾破烂,打到了这里。现在,我不是来听你们抱怨它有多烂的,我是来解决问题的。”
他走到那台被肢解的发动机前,看着那些复杂的管线和零件,一个无比清晰的念头在他脑海中升起。
“我们的目标是雅库茨克,要沿着勒拿河走。”林好拿起一根木炭,在一块干净的钢板上,无视所有人惊愕的目光,开始画了起来。
他画得很潦草,线条歪歪扭扭。那是一个看起来像拖拉机底盘,上面却装着一个船型外壳的怪物。它的两侧没有轮子,而是两条宽大的、带着巨大抓齿的履带。在车体的最前方,他还画了一个巨大而厚重的、如同铁犁般的撞角。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岸上走?”林好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嘈杂的厂房都安静了下来,“勒拿河冬天会结冰,但冰层下面是水。开春了,它就是一条大河。我们的车辆,既要能在雪地和冻土上跑,也要能……在冰面上跑,甚至,能破开薄冰,在水里跑。”
汉斯看着那副草图,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他指着图纸,嘴唇哆嗦着:“上帝……我的上帝……这是什么?一个会游泳的拖拉机?它的密封性、浮力、重心、推进系统……这……这违反了至少二十条工程学原理!”
伊万老教授却扶了扶眼镜,凑得更近了,他的眼中闪烁着一种研究者看到未知事物时的狂热光芒:“破冰犁……用履带在冰上划水……船型车体……天才……不,这是疯子的想法……但是……”
林好丢掉木炭,拍了拍手上的灰,看着自己的“杰作”,一种熟悉的、混杂着“我他妈到底画了什么玩意儿”的无力感和“说不定真行”的诡异期待感涌上心头。
他转身看着目瞪口呆的众人,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不管它违反了多少原理。我叫它,‘踏冰者’。我们的下一个任务,就是把它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