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嫁之后的女人,如何平衡娘家与婆家的利益关系,一直都是个难题。
好在李水仙跟儿媳妇现如今都没这个烦恼。
俩人现如今也算是职业女性,每周一天的休息日,凑在一起给宝根儿做棉鞋跟棉袄棉裤。
四九城的雪下的早。
第一场雪后没几天,征兵的消息也贴了出来。
隔壁林老师家的老二也想去,背着林老师去了报名处,可惜被拒绝了。
被排队的爷们儿给和善的劝了回来:“还没轮到你呢,先在家吃两年安生茶饭长长个儿再说!!!”
登记的志愿军笑的也很收敛。
林家老二很是不高兴,回家之后拉着脸,饭都少吃了一碗。
孩子的事儿,父母总是最后一个知道。
杨远信在征兵处维持秩序,见状回头跟林老师告了一状!
十五岁的少年人,热血上头的时候什么都能干的出来。
别悄悄自个儿跟部队跑了!
林老师不愧是资深教育工作者。
跟老二来了场男人之间的推心置腹:“怀瑾,有爱国之心是对的,但也要看清楚,你上战场是拖后腿的,还是去为国效力。
等明年,你要还有这想法,只要你个头高点儿,就先去民兵队锻炼锻炼。
总不能这会儿上了战场迎着子弹现学拉栓吧!
再说了,在前线打子弹是爱国,在后方造子弹也一样是爱国。
你好好学,等以后考上大学去学怎么造枪支子弹,以后咱们的战士,用上你造的武器,打退那些个豺狼虎豹,打的他们闻风丧胆,再也不敢来咱们的地盘儿上撒野!
而且,真到了需要连你们都上战场的时候,当老的肯定也不会往后缩!”
林老二想通了,为了长个,中午干了三碗饭!
虽说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可加上这回征兵被拒的后遗症,就挺费粮食。
林老师趁着晚上吃完饭来福平家串门:“家里两个大小伙子,吃饭真是遭不住,福平呐,明儿下班的时候帮我捎点粮食回来,白面跟玉米面儿都各来上五十斤。”
杨福平点头应了下来:“你们家俩孩子这会儿饭量才上来就不错啦。
我爹说我跟福安,基本都是一变声就换上了大碗。”
虽说邻居处的不错,可杨福平也丑话说到前头:“粮价儿这半年多可涨的够呛!林叔,您不多买点儿?”
林老师问了下价格,于是决定,少买点儿:“那就一样二十斤吧!”
杨福平也不劝,这么多年邻居处着,林老师家绝对存的有粮食,当初自个儿还帮忙买过一批,这会儿再买,只能说过日子未雨绸缪呗。
林老师家这会儿可算不上生活困难了。
玉娟妹子,正经的初级中学毕业,算盘打的脆生着呢,(那会儿上学教!)现如今进了棉纺厂当会计,当然是之一!
吕婶子,凭着资深女中的毕业证,去了报社专门干校对。
就剩下两个吃闲饭的,老二现如今也有了自个的奋斗方向,就剩下小三儿,天天还傻乐呵。
俗话说憨人有憨福。
可无知却也限制着人的烦恼,杨福平看了眼天天笑容清澈的弟弟。
头一次有点儿犹豫,强求弟弟开智这件事儿。
不过林老师的话打断了他一时的游豫不定:“福平,咱们粮食储备还行吧?”
杨福平点头:“放心吧,绝对够用。现如今粮食征收的局面也打开了。
从去年的夏粮到今年的秋收,随时有问题随时出台政策调整。
京郊各地区老百姓的负担平衡合理多了,反正比着当初给地主扛长工,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林老师不谈政治的阴影还没消除,听了这么两句话就告辞了。
家里没了外人,李水仙问儿子:“刚没听清,粮价是涨了多少?看给林老师吓的!”
涨多少?杨福平横向对比:“比着今年春节那会儿,白面已经扒上了六千的大关,小米也快涨到了五千。(据史料记载,1950年10月15日之后,全国各大城市物价均出现大幅上涨!)”
李水仙咂舌不已:“那这么一算,你一个月工资差不多小百万了?”
杨福平使劲儿点头:“还差点儿,再涨下去也快了!”
粮食只要一涨,什么都会涨。
只不过这半年是慢慢涨上来的,仿佛好接受了那么一点儿。
杨福平觉着,主要是因为工资也跟着涨。
这才对味嘛,不能吭哧瘪肚的忙活一个月,一看挣了堆废纸。
至于因此而引起的票面儿金额越来越大,杨福平表示这都不是事儿。
第二天早上,福平吃完早饭出门前,先把林老师给的钱卷好放兜里,省的自个儿忘了。
然后戴上帽子,裹上围巾,跟弟弟一起俩手抄在袖子里,低头往粮店走。
一大早的,雪还越下越大了。
等赶到粮店的时候,俩人眼睫毛上都结了层碎冰晶。
随着店里小炉子慢慢上温度。
小孙跟二平也陆续到了店里,这俩平日里一个比一个早,今儿倒是赶到了后头。
杨福平随意的问了句:“路上不好走?”
小孙接上:“路上好走,年年下雪天不都这么过了么。
胡同里不好走,也不知道谁家那么缺德。
往胡同中间泼水,给我摔了下狠的。
要不是二平看见了,我估计这会儿刚爬起来。
得亏摔的是我啊,要是我奶或者我媳妇,一下子得去半条命!
你看我这手!”
杨福平一看,小孙的一只手估计是撑地的时候被冰碴子给刮到了,看着青青紫紫的,挺吓人!
皱眉道:“骨头没事儿吧?别不上心,今儿人肯定不会多,有必要的话去胡大夫那看看去!”
小孙忙挥舞着自个儿新鲜出炉的伤手:“没事儿没事儿,我都捏了一遍儿了,骨头没大事儿。
我等雪小点儿了,让老胡给揉点儿跌打损伤的药膏就行啦。”
说完小孙自嘲道:“这也是日子好过了,要搁过去,这没破皮儿没流血的,还看啥大夫啊!”
杨福平不赞同:“别不把这些摔了碰了的当回事儿,易三胜有一回跟我说过。
民国那会儿,有个小孩儿在崇文门外大街上被洋人的汽车撞了,当场没啥事儿,怕人家打他,爬起来就跑。
那会儿看着是一点儿事儿都没有,结果,回家睡一觉,口鼻流血,人没了。”
小孙抱着今年新做的棉袄,满脸的抗拒:“站长,这大早上的,说这一点儿都不吉利!”
好在李水仙跟儿媳妇现如今都没这个烦恼。
俩人现如今也算是职业女性,每周一天的休息日,凑在一起给宝根儿做棉鞋跟棉袄棉裤。
四九城的雪下的早。
第一场雪后没几天,征兵的消息也贴了出来。
隔壁林老师家的老二也想去,背着林老师去了报名处,可惜被拒绝了。
被排队的爷们儿给和善的劝了回来:“还没轮到你呢,先在家吃两年安生茶饭长长个儿再说!!!”
登记的志愿军笑的也很收敛。
林家老二很是不高兴,回家之后拉着脸,饭都少吃了一碗。
孩子的事儿,父母总是最后一个知道。
杨远信在征兵处维持秩序,见状回头跟林老师告了一状!
十五岁的少年人,热血上头的时候什么都能干的出来。
别悄悄自个儿跟部队跑了!
林老师不愧是资深教育工作者。
跟老二来了场男人之间的推心置腹:“怀瑾,有爱国之心是对的,但也要看清楚,你上战场是拖后腿的,还是去为国效力。
等明年,你要还有这想法,只要你个头高点儿,就先去民兵队锻炼锻炼。
总不能这会儿上了战场迎着子弹现学拉栓吧!
再说了,在前线打子弹是爱国,在后方造子弹也一样是爱国。
你好好学,等以后考上大学去学怎么造枪支子弹,以后咱们的战士,用上你造的武器,打退那些个豺狼虎豹,打的他们闻风丧胆,再也不敢来咱们的地盘儿上撒野!
而且,真到了需要连你们都上战场的时候,当老的肯定也不会往后缩!”
林老二想通了,为了长个,中午干了三碗饭!
虽说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可加上这回征兵被拒的后遗症,就挺费粮食。
林老师趁着晚上吃完饭来福平家串门:“家里两个大小伙子,吃饭真是遭不住,福平呐,明儿下班的时候帮我捎点粮食回来,白面跟玉米面儿都各来上五十斤。”
杨福平点头应了下来:“你们家俩孩子这会儿饭量才上来就不错啦。
我爹说我跟福安,基本都是一变声就换上了大碗。”
虽说邻居处的不错,可杨福平也丑话说到前头:“粮价儿这半年多可涨的够呛!林叔,您不多买点儿?”
林老师问了下价格,于是决定,少买点儿:“那就一样二十斤吧!”
杨福平也不劝,这么多年邻居处着,林老师家绝对存的有粮食,当初自个儿还帮忙买过一批,这会儿再买,只能说过日子未雨绸缪呗。
林老师家这会儿可算不上生活困难了。
玉娟妹子,正经的初级中学毕业,算盘打的脆生着呢,(那会儿上学教!)现如今进了棉纺厂当会计,当然是之一!
吕婶子,凭着资深女中的毕业证,去了报社专门干校对。
就剩下两个吃闲饭的,老二现如今也有了自个的奋斗方向,就剩下小三儿,天天还傻乐呵。
俗话说憨人有憨福。
可无知却也限制着人的烦恼,杨福平看了眼天天笑容清澈的弟弟。
头一次有点儿犹豫,强求弟弟开智这件事儿。
不过林老师的话打断了他一时的游豫不定:“福平,咱们粮食储备还行吧?”
杨福平点头:“放心吧,绝对够用。现如今粮食征收的局面也打开了。
从去年的夏粮到今年的秋收,随时有问题随时出台政策调整。
京郊各地区老百姓的负担平衡合理多了,反正比着当初给地主扛长工,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林老师不谈政治的阴影还没消除,听了这么两句话就告辞了。
家里没了外人,李水仙问儿子:“刚没听清,粮价是涨了多少?看给林老师吓的!”
涨多少?杨福平横向对比:“比着今年春节那会儿,白面已经扒上了六千的大关,小米也快涨到了五千。(据史料记载,1950年10月15日之后,全国各大城市物价均出现大幅上涨!)”
李水仙咂舌不已:“那这么一算,你一个月工资差不多小百万了?”
杨福平使劲儿点头:“还差点儿,再涨下去也快了!”
粮食只要一涨,什么都会涨。
只不过这半年是慢慢涨上来的,仿佛好接受了那么一点儿。
杨福平觉着,主要是因为工资也跟着涨。
这才对味嘛,不能吭哧瘪肚的忙活一个月,一看挣了堆废纸。
至于因此而引起的票面儿金额越来越大,杨福平表示这都不是事儿。
第二天早上,福平吃完早饭出门前,先把林老师给的钱卷好放兜里,省的自个儿忘了。
然后戴上帽子,裹上围巾,跟弟弟一起俩手抄在袖子里,低头往粮店走。
一大早的,雪还越下越大了。
等赶到粮店的时候,俩人眼睫毛上都结了层碎冰晶。
随着店里小炉子慢慢上温度。
小孙跟二平也陆续到了店里,这俩平日里一个比一个早,今儿倒是赶到了后头。
杨福平随意的问了句:“路上不好走?”
小孙接上:“路上好走,年年下雪天不都这么过了么。
胡同里不好走,也不知道谁家那么缺德。
往胡同中间泼水,给我摔了下狠的。
要不是二平看见了,我估计这会儿刚爬起来。
得亏摔的是我啊,要是我奶或者我媳妇,一下子得去半条命!
你看我这手!”
杨福平一看,小孙的一只手估计是撑地的时候被冰碴子给刮到了,看着青青紫紫的,挺吓人!
皱眉道:“骨头没事儿吧?别不上心,今儿人肯定不会多,有必要的话去胡大夫那看看去!”
小孙忙挥舞着自个儿新鲜出炉的伤手:“没事儿没事儿,我都捏了一遍儿了,骨头没大事儿。
我等雪小点儿了,让老胡给揉点儿跌打损伤的药膏就行啦。”
说完小孙自嘲道:“这也是日子好过了,要搁过去,这没破皮儿没流血的,还看啥大夫啊!”
杨福平不赞同:“别不把这些摔了碰了的当回事儿,易三胜有一回跟我说过。
民国那会儿,有个小孩儿在崇文门外大街上被洋人的汽车撞了,当场没啥事儿,怕人家打他,爬起来就跑。
那会儿看着是一点儿事儿都没有,结果,回家睡一觉,口鼻流血,人没了。”
小孙抱着今年新做的棉袄,满脸的抗拒:“站长,这大早上的,说这一点儿都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