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会议室的长条桌上,三张 A4 纸像三块不同成色的补丁。最上面那张印着 "亩产千斤" 的报表泛着油光,是用办公室那台老掉牙的惠普打印机打的,滚筒里的墨粉不均匀,边角还沾着点墨粉,数字 "1000" 的最后一个零被加粗成了黑疙瘩,像是生怕别人看不见。中间那张 "亩产八百" 的纸质略薄,透着底下 "六百" 的字迹,像是藏不住的心事,右下角的统计员签名被茶水洇得发蓝,"李" 字的竖钩晕成了条模糊的线。最底下那张泛黄的纸页边缘卷得像波浪,上面的 "600" 是用铅笔写的,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末尾的句号被反复涂抹,成了个黑糊糊的圆点。
小周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月牙形的白痕里渗着点血珠。他盯着最底下那张纸,上周在青川县稻田里的画面突然涌上来:老农枯树枝似的手指握着他的手,铅笔在纸上划出沙沙声,指腹的老茧把纸面磨得发毛,虎口处还沾着块没洗干净的泥,是刚从田里拔草沾的。稻穗在风里摇得厉害,有几粒谷子落在报表上,被老农用粗糙的手指捻起来塞进嘴里,"咯嘣" 嚼得脆响,说这才是最准的秤。
"小周,把这三张汇总一下。" 科长的紫砂壶在 "千斤" 那张纸上转圈,茶渍晕染了数字,像给 "1000" 镶了圈黄边。壶盖磕在壶身上发出 "咔哒" 声,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壶嘴冒着的热气里混着股陈皮味 —— 那是去年招商会上,某企业送的特级陈皮,泡出的茶水颜色深得像酱油,杯底还沉着几片没舒展开的橘瓣。"给省里的报 A 表,对外宣传用 B 表,咱们内部存档...... 就用你手里那张。" 他的拇指在报表边缘摩挲,把 "600" 那页往桌角推了推,露出底下的木纹,桌面上还留着个深深的杯印,是前年开会时烫出来的。
小周的喉结滚了滚,视线落在报表右上角的 "青川县" 三个字上。那三个字是用宋体加粗的,油墨厚重得快要滴下来,像是生怕别人看不清。去年这个时候,父亲就是在这片地里,被村干部按着肩膀在虚报产量的单子上摁了红手印。那天的日头毒得很,晒得田埂发白,父亲的草帽被晒得发脆,帽檐下的汗珠砸在单子上,把 "亩产八百" 晕成了 "亩产八口",村干部却笑着说 "没事,电脑里能改",手里的红印泥沾得指缝都是。
"科长,这差距太大了。" 小周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指节捏着 "六百" 那张纸微微发颤,纸边被指甲刮出毛絮,"青川县今年遭了旱灾,抽穗期整整四十天没下雨,水库的水位下降了三米多,露出底下的鹅卵石,岸边的裂缝能塞进拳头。老农说能有六百斤就谢天谢地了,有些地块甚至只有五百出头,穗子瘪得像没吃饱的孩子。" 他想起老农皲裂的手掌,捧着稻穗时指缝里漏下的碎米,每粒都瘦得像个逗号,"他们给我看了仓库,往年这个时候该堆到窗台,今年才到膝盖,墙角还堆着去年的陈米,都发了霉。"
科长把紫砂壶往桌上一顿,茶沫溅在 "B 表" 的 "800" 上,像滴恶心的唾沫。"你懂什么?" 他从抽屉里抽出份文件,纸张边缘卷得像海带,上面还沾着片干枯的茶叶,"省农业厅的考核指标摆在这儿,低于千斤就拿不到专项补贴。青川县的农机站等着这笔钱买收割机,你报六百,是想让他们继续用镰刀割稻子?那些老农的腰都快弯到地上了。" 文件上的红章盖得歪歪扭扭,"再说青川县自己报上来的就是八百,咱们总不能比他们还低,让人家说咱们发改委不接地气,连基层数据都不信。"
小周的指甲掐得更深了,掌心的刺痛让他想起父亲被取消低保那天的样子。老人蹲在门槛上,背脊佝偻得像只对虾,手里攥着那张被驳回的申请,上面 "家庭年收入超标" 几个字被泪水泡得发皱,墨迹晕开像朵难看的花。其实那所谓的 "超标",就是虚报产量换来的虚名 —— 村里为了评先进,把各家各户的产量都往上加了三成,结果民政系统核查时,直接取消了父亲的低保资格。"人家说电脑里的数据不会错," 父亲的声音带着哭腔,"可咱家的米缸是空的,电脑知道吗?"
"可这是造假。" 小周的声音发紧,桌上的三张纸在空调风里轻轻颤动,边角互相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像在低声争吵,"去年我爸就是因为这个......"
"你爸是你爸,工作是工作。" 科长打断他,从笔筒里抽出支金笔,笔帽上的 "英雄" 二字掉了漆,露出里面的黄铜,笔杆上还缠着圈透明胶带。他在 A 表的 "1000" 旁边画了个圈,墨汁浓稠得像化不开的糖浆,"上面要政绩,下面要补贴,你夹在中间,得学会变通。" 笔尖在纸上划出沙沙声,"下个月的优秀员工推荐表,我给你留了名额,这可是关系到职称评定的,多少人盯着呢。" 他的手指在小周手背上拍了拍,带着股黏腻的汗味,指甲缝里还留着烟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窗外的阳光突然暗了下来,乌云像块湿抹布盖在楼顶,把会议室的光线压得昏沉沉的。小周看着报表上重叠的数字,突然想起父亲在病床上说的话。那时老人刚做完胃切除手术,说话气若游丝,却字字清晰:"咱庄稼人,饿肚子不丢人,丢人的是明明肚子空着,还要说撑得慌。" 他枯瘦的手指在床单上比划着 "6" 的形状,指节突出得像竹节,"六是顺,实实在在的六,比虚头巴脑的千好。千分的虚,不如六分的实。"
"我爸说,饿肚子的滋味,比处分难受。" 小周猛地抓起三张报表,纸页的边缘割得手心发疼,渗出血珠滴在 "1000" 上,晕开朵小小的红花。他冲进隔壁的打印室,碎纸机的轰鸣声像头愤怒的野兽,把那些虚假的数字嚼成雪白色的纸末,飘在空气中像没落地的雪花。A 表的 "1000" 被绞碎时,纸末飞得最高,仿佛不甘心就此消失;B 表的 "800" 比较脆,碎得最快;只有 "600" 那张,他轻轻放了进去,听着纸张被绞断的声音,像卸下千斤重担,心里突然轻松了许多。
科长追到打印室门口时,小周正把真实的 "600" 输入电脑。屏幕蓝光映在他脸上,能看见睫毛上沾着的纸末,鼻尖上还挂着颗汗珠。"你疯了?" 科长的声音发颤,金笔在手里转得飞快,笔帽上的镀金都被磨掉了,"这会影响整个市的考核!去年咱们好不容易才评上 ' 农业先进市 ',你想让牌子被收回去?办公室的荣誉墙刚刷了漆。" 他的领带歪了,露出里面沾着油渍的白衬衫,领口的扣子松了颗。
"影响的是考核,不是稻穗。" 小周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得坚定,键帽上的字母都被磨得看不清了,"青川县的老农们不会看报表,他们只看粮仓里的米够不够吃到明年开春,看孙子能不能喝上带米油的粥。" 他调出卫星遥感的稻田图像,画面上的绿色深浅不一,"您看,这几块地因为旱灾,颜色明显浅得多,亩产根本上不去。技术科的人说,这图像造假不了,比任何报表都准,连田埂的位置都清清楚楚。"
碎纸机的轰鸣声渐渐停了,楼道里传来脚步声,是技术科的人在推服务器。金属轮子在地板上轧出刺耳的响,像指甲划过玻璃。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的启动仪式就在下午,厅长特意强调要 "用真实数据说话",还提到了青川县的旱情。小周的手指悬在回车键上,能听见自己的心跳盖过了外面的动静,每跳一下,都像在说 "不能错,不能错",掌心的汗滴在键盘上,洇出个小小的湿痕。
"小周,再考虑考虑。" 科长的声音软了下来,金笔的笔帽没盖紧,在桌上滚了半圈,停在小周的脚边,"我知道你爸的事让你难受,但体制内......" 他突然说不下去了,因为他看见小周手腕上的伤疤 —— 那是去年父亲被取消低保后,小周急得用拳头砸墙留下的,现在还留着道褐色的印记,像条小小的蜈蚣。
"体制内也得吃饭。" 小周按下回车,屏幕弹出绿色的提示框:"数据已同步至农业、统计、民政部门",每个字都闪着柔和的光,像春天的新叶。他摸出钱包里的照片,塑料封皮被磨得发毛,边角都卷了起来。照片上父亲笑得露出假牙,牙龈的红肉看得清楚,背景是金灿灿的稻田,穗子饱满得像要坠下来,压弯了的稻秆却透着股踏实的韧劲,"这是前年的好收成,实打实的八百斤,那年没撒谎,吃得也踏实,连做梦都香。"
技术科的小伙子探头进来,手里的数据线还在滴水,打湿了门口的地毯,晕出块深色的印记。"周哥,平台启动仪式开始了,厅长让你过去......" 话没说完就愣住了,看着屏幕上的 "600" 和小周通红的眼睛,把后半句 "可能要批评你" 咽了回去。他的手指在门框上抠着,露出里面的木屑,"其实...... 我们都觉得该报真实数据,就是没人敢说,怕被穿小鞋。"
科长站在原地没动,金笔不知何时被他攥在手心,指节泛白得像要断了。窗外的乌云散了些,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上投下条纹,像本摊开的账本。他突然想起自己刚工作时,跟着老科长去乡下调研,老农捧出的新米在粗瓷碗里冒着热气,那香味混着泥土的腥气,比任何报表上的数字都要真切。老科长当时说:"数据是死的,米是活的,活人不能被死数据憋死。" 这句话他记了很多年,却在不知不觉中忘了。
小周把照片塞回钱包,指尖还残留着塑料的温热。走廊里传来厅长的讲话声,透过半开的门飘进来:"要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更要让真实数据说话,别让虚假数据害人......" 他挺直腰板往会议室走,皮鞋踩在地板上的声音很响,像在数着什么,一步,两步,每一步都踩得很实,像踩在青川县的田埂上,脚下是松软的泥土,心里是踏实的底气。
会议室里的投影幕布亮着,上面正滚动播放各部门的数据接口,蓝色的数据流像条奔腾的河。小周的位置在最后一排,能看见农业厅的人正对着屏幕上的 "600" 皱眉,手指在桌上敲得飞快,像是在盘算怎么跟领导汇报;统计部门的干事却在笔记本上飞快记录,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像春蚕在啃食新绿的桑叶;民政厅的老张则露出欣慰的笑,他手里拿着低保评定标准,上面 "家庭年收入" 一栏旁边,有人用铅笔写了 "参考实际亩产",字迹歪歪扭扭的。
仪式结束时,厅长握着小周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皮肤传过来,带着股烟草的味道。"听说你报了真实数据?" 他的眼镜片反射着灯光,"去年我在青川县驻点,知道那里的旱情,玉米都旱得结不出棒子,叶子卷得像烟卷。" 小周这才发现,厅长的皮鞋上还沾着点黄泥巴,鞋跟处磨得发亮,像是刚从田里回来就赶过来了,裤脚还卷着没放下。
回去的路上,小周路过传达室,大爷递给他个包裹,是父亲寄来的。牛皮纸包装上贴着张绿色的邮票,印着片金灿灿的稻田,邮票边角有点破损,显然是从旧信封上揭下来的,背面还留着点胶水的痕迹。拆开牛皮纸,里面是袋新米,用粗布袋子装着,稻壳还没脱干净,隔着布袋能闻到淡淡的清香,那是阳光和泥土混合的味道,让人心里暖暖的。附带着张字条,父亲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今年的收成,实打实的六百斤,够吃了。村里来了干部,说要按实际产量给补贴,你妈让我多寄点给你尝尝,新米熬粥香。"
办公室的灯亮到很晚,小周在整理新的数据报表,每一页都带着股米香。桌上放着个粗瓷碗,是从家里带来的,碗边有个小豁口,里面盛着刚煮的米粥,米油浮在上面,像层薄薄的黄金。科长的金笔放在旁边,笔帽上的镀金虽然磨损,笔尖却很干净,像是随时准备写下些什么,真实的,踏实的,能让人闻到米香的那种。科长后来进来过一次,没说话,只是把金笔往小周面前推了推,然后轻轻带上了门,脚步声在走廊里渐渐远去,没有了来时的急促,多了份沉重。
夜色渐深,发改委大楼的灯光次第熄灭,只有小周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像颗落在账本上的星子,不大,却透着股清亮的光。这光芒照亮着那些即将被写入明天的数字,每一个,都带着泥土的重量和阳光的温度,带着稻穗的饱满和米香的醇厚。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报表上,给 "600" 镀上了层银边,像是在为这个真实的数字加冕,也像是在为所有坚守真实的人点赞。
小周拿起父亲寄来的米,抓了把放在手心,米粒凉凉的,滑滑的,带着生命的质感。他想,这才是最真实的数据,不需要报表,不需要盖章,却能实实在在地填饱肚子,温暖人心。明天,他要把这些米分给同事们尝尝,让他们知道,真实的味道,比任何虚假的数字都要香甜,都要让人安心。
隔壁的打印室里,碎纸机安静地立在角落,里面的纸末已经被清理干净,像是在迎接新的开始。墙上的时钟指向十一点,滴答滴答的声音,像在为这个真实的夜晚伴奏,也像在为那些即将到来的真实日子倒计时,每一秒都走得踏实。
小周伸了个懒腰,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看着屏幕上那个清晰的 "600",心里从未有过的踏实。他知道,这个数字可能会带来麻烦,可能会影响考核,但他不后悔。就像父亲说的,饿肚子的滋味,比任何处分都难受,而真实带来的安心,是任何虚假的荣誉都换不来的,像冬日里的暖阳,能照进心里最深处。
他关掉电脑,拿起桌上的粗瓷碗,里面的米粥还有点温热。窗外的星星很亮,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照着这座城市,也照着远方的稻田,照着那些实实在在生长的稻穗,和那些坚守真实的人们,他们像星星一样,虽然微弱,却汇聚成了光。
第二天一早,小周发现办公桌上多了张纸条,是科长写的,字迹有些潦草:"我让农业厅重新核算了补贴标准,按实际产量来。你的报表,我看了,很实在。" 纸条旁边,放着一小袋茶叶,是去年那特级陈皮,袋子口敞开着,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不再像之前那样,带着股虚假的厚重,反而多了份真诚的清冽。小周笑了笑,给自己泡了杯茶,又抓了把父亲寄来的米,放进办公室的电饭煲里,他想让这真实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办公室,弥漫在每一个数据和每一次决策里,让真实成为一种习惯。
同事们来上班时,都闻到了淡淡的米香,纷纷好奇地问是什么。小周笑着说:"是真实的味道。" 大家看着他桌上那份真实的报表,上面的 "600" 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是在诉说着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真实,从来都比虚假更有力量,也更能让人安心,像田埂上的庄稼,只有扎根泥土,才能结出果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数据共享平台上,"600" 这个数字被越来越多的部门引用,农业厅调整了补贴方案,按实际产量发放,虽然总额少了,但每一分都用在了刀刃上;民政厅重新审核了低保资格,父亲的低保恢复了,老人特意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哭腔,却充满了感激;统计部门则更新了年度报告,用真实的数据为决策提供参考,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这个曾经让小周忐忑不安的数字,如今像颗种子,在各个部门生根发芽,长出了实实在在的果实,惠及了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也净化了数据环境。
小周偶尔会想起那天在打印室撕碎虚假报表的瞬间,碎纸机的轰鸣声仿佛还在耳边,那不是破坏的声音,而是新生的序曲,是告别过去的勇气。就像破旧的叶子落下,才能让新的嫩芽生长,虚假的数据被撕碎,真实的力量才能破土而出,滋养出更健康的土壤,结出更饱满的果实,让每一个数字都带着温度,带着力量,带着对生命的尊重。
父亲后来又寄来封信,说村里的干部来道歉了,不仅恢复了低保,还送来的新的种子,说是适合旱地种植的,产量稳定。信里还说,今年的冬天,家里的粮仓是满的,心里也是满的,晚上睡觉都踏实。小周把信放在办公桌最显眼的地方,旁边是那份真实的报表,两者相映成趣,都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简单,真实,却充满了希望和力量,像地里的庄稼,一季又一季,生生不息。
喜欢重生祁同伟之重拾初心
小周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月牙形的白痕里渗着点血珠。他盯着最底下那张纸,上周在青川县稻田里的画面突然涌上来:老农枯树枝似的手指握着他的手,铅笔在纸上划出沙沙声,指腹的老茧把纸面磨得发毛,虎口处还沾着块没洗干净的泥,是刚从田里拔草沾的。稻穗在风里摇得厉害,有几粒谷子落在报表上,被老农用粗糙的手指捻起来塞进嘴里,"咯嘣" 嚼得脆响,说这才是最准的秤。
"小周,把这三张汇总一下。" 科长的紫砂壶在 "千斤" 那张纸上转圈,茶渍晕染了数字,像给 "1000" 镶了圈黄边。壶盖磕在壶身上发出 "咔哒" 声,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壶嘴冒着的热气里混着股陈皮味 —— 那是去年招商会上,某企业送的特级陈皮,泡出的茶水颜色深得像酱油,杯底还沉着几片没舒展开的橘瓣。"给省里的报 A 表,对外宣传用 B 表,咱们内部存档...... 就用你手里那张。" 他的拇指在报表边缘摩挲,把 "600" 那页往桌角推了推,露出底下的木纹,桌面上还留着个深深的杯印,是前年开会时烫出来的。
小周的喉结滚了滚,视线落在报表右上角的 "青川县" 三个字上。那三个字是用宋体加粗的,油墨厚重得快要滴下来,像是生怕别人看不清。去年这个时候,父亲就是在这片地里,被村干部按着肩膀在虚报产量的单子上摁了红手印。那天的日头毒得很,晒得田埂发白,父亲的草帽被晒得发脆,帽檐下的汗珠砸在单子上,把 "亩产八百" 晕成了 "亩产八口",村干部却笑着说 "没事,电脑里能改",手里的红印泥沾得指缝都是。
"科长,这差距太大了。" 小周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指节捏着 "六百" 那张纸微微发颤,纸边被指甲刮出毛絮,"青川县今年遭了旱灾,抽穗期整整四十天没下雨,水库的水位下降了三米多,露出底下的鹅卵石,岸边的裂缝能塞进拳头。老农说能有六百斤就谢天谢地了,有些地块甚至只有五百出头,穗子瘪得像没吃饱的孩子。" 他想起老农皲裂的手掌,捧着稻穗时指缝里漏下的碎米,每粒都瘦得像个逗号,"他们给我看了仓库,往年这个时候该堆到窗台,今年才到膝盖,墙角还堆着去年的陈米,都发了霉。"
科长把紫砂壶往桌上一顿,茶沫溅在 "B 表" 的 "800" 上,像滴恶心的唾沫。"你懂什么?" 他从抽屉里抽出份文件,纸张边缘卷得像海带,上面还沾着片干枯的茶叶,"省农业厅的考核指标摆在这儿,低于千斤就拿不到专项补贴。青川县的农机站等着这笔钱买收割机,你报六百,是想让他们继续用镰刀割稻子?那些老农的腰都快弯到地上了。" 文件上的红章盖得歪歪扭扭,"再说青川县自己报上来的就是八百,咱们总不能比他们还低,让人家说咱们发改委不接地气,连基层数据都不信。"
小周的指甲掐得更深了,掌心的刺痛让他想起父亲被取消低保那天的样子。老人蹲在门槛上,背脊佝偻得像只对虾,手里攥着那张被驳回的申请,上面 "家庭年收入超标" 几个字被泪水泡得发皱,墨迹晕开像朵难看的花。其实那所谓的 "超标",就是虚报产量换来的虚名 —— 村里为了评先进,把各家各户的产量都往上加了三成,结果民政系统核查时,直接取消了父亲的低保资格。"人家说电脑里的数据不会错," 父亲的声音带着哭腔,"可咱家的米缸是空的,电脑知道吗?"
"可这是造假。" 小周的声音发紧,桌上的三张纸在空调风里轻轻颤动,边角互相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像在低声争吵,"去年我爸就是因为这个......"
"你爸是你爸,工作是工作。" 科长打断他,从笔筒里抽出支金笔,笔帽上的 "英雄" 二字掉了漆,露出里面的黄铜,笔杆上还缠着圈透明胶带。他在 A 表的 "1000" 旁边画了个圈,墨汁浓稠得像化不开的糖浆,"上面要政绩,下面要补贴,你夹在中间,得学会变通。" 笔尖在纸上划出沙沙声,"下个月的优秀员工推荐表,我给你留了名额,这可是关系到职称评定的,多少人盯着呢。" 他的手指在小周手背上拍了拍,带着股黏腻的汗味,指甲缝里还留着烟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窗外的阳光突然暗了下来,乌云像块湿抹布盖在楼顶,把会议室的光线压得昏沉沉的。小周看着报表上重叠的数字,突然想起父亲在病床上说的话。那时老人刚做完胃切除手术,说话气若游丝,却字字清晰:"咱庄稼人,饿肚子不丢人,丢人的是明明肚子空着,还要说撑得慌。" 他枯瘦的手指在床单上比划着 "6" 的形状,指节突出得像竹节,"六是顺,实实在在的六,比虚头巴脑的千好。千分的虚,不如六分的实。"
"我爸说,饿肚子的滋味,比处分难受。" 小周猛地抓起三张报表,纸页的边缘割得手心发疼,渗出血珠滴在 "1000" 上,晕开朵小小的红花。他冲进隔壁的打印室,碎纸机的轰鸣声像头愤怒的野兽,把那些虚假的数字嚼成雪白色的纸末,飘在空气中像没落地的雪花。A 表的 "1000" 被绞碎时,纸末飞得最高,仿佛不甘心就此消失;B 表的 "800" 比较脆,碎得最快;只有 "600" 那张,他轻轻放了进去,听着纸张被绞断的声音,像卸下千斤重担,心里突然轻松了许多。
科长追到打印室门口时,小周正把真实的 "600" 输入电脑。屏幕蓝光映在他脸上,能看见睫毛上沾着的纸末,鼻尖上还挂着颗汗珠。"你疯了?" 科长的声音发颤,金笔在手里转得飞快,笔帽上的镀金都被磨掉了,"这会影响整个市的考核!去年咱们好不容易才评上 ' 农业先进市 ',你想让牌子被收回去?办公室的荣誉墙刚刷了漆。" 他的领带歪了,露出里面沾着油渍的白衬衫,领口的扣子松了颗。
"影响的是考核,不是稻穗。" 小周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得坚定,键帽上的字母都被磨得看不清了,"青川县的老农们不会看报表,他们只看粮仓里的米够不够吃到明年开春,看孙子能不能喝上带米油的粥。" 他调出卫星遥感的稻田图像,画面上的绿色深浅不一,"您看,这几块地因为旱灾,颜色明显浅得多,亩产根本上不去。技术科的人说,这图像造假不了,比任何报表都准,连田埂的位置都清清楚楚。"
碎纸机的轰鸣声渐渐停了,楼道里传来脚步声,是技术科的人在推服务器。金属轮子在地板上轧出刺耳的响,像指甲划过玻璃。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的启动仪式就在下午,厅长特意强调要 "用真实数据说话",还提到了青川县的旱情。小周的手指悬在回车键上,能听见自己的心跳盖过了外面的动静,每跳一下,都像在说 "不能错,不能错",掌心的汗滴在键盘上,洇出个小小的湿痕。
"小周,再考虑考虑。" 科长的声音软了下来,金笔的笔帽没盖紧,在桌上滚了半圈,停在小周的脚边,"我知道你爸的事让你难受,但体制内......" 他突然说不下去了,因为他看见小周手腕上的伤疤 —— 那是去年父亲被取消低保后,小周急得用拳头砸墙留下的,现在还留着道褐色的印记,像条小小的蜈蚣。
"体制内也得吃饭。" 小周按下回车,屏幕弹出绿色的提示框:"数据已同步至农业、统计、民政部门",每个字都闪着柔和的光,像春天的新叶。他摸出钱包里的照片,塑料封皮被磨得发毛,边角都卷了起来。照片上父亲笑得露出假牙,牙龈的红肉看得清楚,背景是金灿灿的稻田,穗子饱满得像要坠下来,压弯了的稻秆却透着股踏实的韧劲,"这是前年的好收成,实打实的八百斤,那年没撒谎,吃得也踏实,连做梦都香。"
技术科的小伙子探头进来,手里的数据线还在滴水,打湿了门口的地毯,晕出块深色的印记。"周哥,平台启动仪式开始了,厅长让你过去......" 话没说完就愣住了,看着屏幕上的 "600" 和小周通红的眼睛,把后半句 "可能要批评你" 咽了回去。他的手指在门框上抠着,露出里面的木屑,"其实...... 我们都觉得该报真实数据,就是没人敢说,怕被穿小鞋。"
科长站在原地没动,金笔不知何时被他攥在手心,指节泛白得像要断了。窗外的乌云散了些,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上投下条纹,像本摊开的账本。他突然想起自己刚工作时,跟着老科长去乡下调研,老农捧出的新米在粗瓷碗里冒着热气,那香味混着泥土的腥气,比任何报表上的数字都要真切。老科长当时说:"数据是死的,米是活的,活人不能被死数据憋死。" 这句话他记了很多年,却在不知不觉中忘了。
小周把照片塞回钱包,指尖还残留着塑料的温热。走廊里传来厅长的讲话声,透过半开的门飘进来:"要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更要让真实数据说话,别让虚假数据害人......" 他挺直腰板往会议室走,皮鞋踩在地板上的声音很响,像在数着什么,一步,两步,每一步都踩得很实,像踩在青川县的田埂上,脚下是松软的泥土,心里是踏实的底气。
会议室里的投影幕布亮着,上面正滚动播放各部门的数据接口,蓝色的数据流像条奔腾的河。小周的位置在最后一排,能看见农业厅的人正对着屏幕上的 "600" 皱眉,手指在桌上敲得飞快,像是在盘算怎么跟领导汇报;统计部门的干事却在笔记本上飞快记录,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像春蚕在啃食新绿的桑叶;民政厅的老张则露出欣慰的笑,他手里拿着低保评定标准,上面 "家庭年收入" 一栏旁边,有人用铅笔写了 "参考实际亩产",字迹歪歪扭扭的。
仪式结束时,厅长握着小周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皮肤传过来,带着股烟草的味道。"听说你报了真实数据?" 他的眼镜片反射着灯光,"去年我在青川县驻点,知道那里的旱情,玉米都旱得结不出棒子,叶子卷得像烟卷。" 小周这才发现,厅长的皮鞋上还沾着点黄泥巴,鞋跟处磨得发亮,像是刚从田里回来就赶过来了,裤脚还卷着没放下。
回去的路上,小周路过传达室,大爷递给他个包裹,是父亲寄来的。牛皮纸包装上贴着张绿色的邮票,印着片金灿灿的稻田,邮票边角有点破损,显然是从旧信封上揭下来的,背面还留着点胶水的痕迹。拆开牛皮纸,里面是袋新米,用粗布袋子装着,稻壳还没脱干净,隔着布袋能闻到淡淡的清香,那是阳光和泥土混合的味道,让人心里暖暖的。附带着张字条,父亲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今年的收成,实打实的六百斤,够吃了。村里来了干部,说要按实际产量给补贴,你妈让我多寄点给你尝尝,新米熬粥香。"
办公室的灯亮到很晚,小周在整理新的数据报表,每一页都带着股米香。桌上放着个粗瓷碗,是从家里带来的,碗边有个小豁口,里面盛着刚煮的米粥,米油浮在上面,像层薄薄的黄金。科长的金笔放在旁边,笔帽上的镀金虽然磨损,笔尖却很干净,像是随时准备写下些什么,真实的,踏实的,能让人闻到米香的那种。科长后来进来过一次,没说话,只是把金笔往小周面前推了推,然后轻轻带上了门,脚步声在走廊里渐渐远去,没有了来时的急促,多了份沉重。
夜色渐深,发改委大楼的灯光次第熄灭,只有小周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像颗落在账本上的星子,不大,却透着股清亮的光。这光芒照亮着那些即将被写入明天的数字,每一个,都带着泥土的重量和阳光的温度,带着稻穗的饱满和米香的醇厚。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报表上,给 "600" 镀上了层银边,像是在为这个真实的数字加冕,也像是在为所有坚守真实的人点赞。
小周拿起父亲寄来的米,抓了把放在手心,米粒凉凉的,滑滑的,带着生命的质感。他想,这才是最真实的数据,不需要报表,不需要盖章,却能实实在在地填饱肚子,温暖人心。明天,他要把这些米分给同事们尝尝,让他们知道,真实的味道,比任何虚假的数字都要香甜,都要让人安心。
隔壁的打印室里,碎纸机安静地立在角落,里面的纸末已经被清理干净,像是在迎接新的开始。墙上的时钟指向十一点,滴答滴答的声音,像在为这个真实的夜晚伴奏,也像在为那些即将到来的真实日子倒计时,每一秒都走得踏实。
小周伸了个懒腰,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看着屏幕上那个清晰的 "600",心里从未有过的踏实。他知道,这个数字可能会带来麻烦,可能会影响考核,但他不后悔。就像父亲说的,饿肚子的滋味,比任何处分都难受,而真实带来的安心,是任何虚假的荣誉都换不来的,像冬日里的暖阳,能照进心里最深处。
他关掉电脑,拿起桌上的粗瓷碗,里面的米粥还有点温热。窗外的星星很亮,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照着这座城市,也照着远方的稻田,照着那些实实在在生长的稻穗,和那些坚守真实的人们,他们像星星一样,虽然微弱,却汇聚成了光。
第二天一早,小周发现办公桌上多了张纸条,是科长写的,字迹有些潦草:"我让农业厅重新核算了补贴标准,按实际产量来。你的报表,我看了,很实在。" 纸条旁边,放着一小袋茶叶,是去年那特级陈皮,袋子口敞开着,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不再像之前那样,带着股虚假的厚重,反而多了份真诚的清冽。小周笑了笑,给自己泡了杯茶,又抓了把父亲寄来的米,放进办公室的电饭煲里,他想让这真实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办公室,弥漫在每一个数据和每一次决策里,让真实成为一种习惯。
同事们来上班时,都闻到了淡淡的米香,纷纷好奇地问是什么。小周笑着说:"是真实的味道。" 大家看着他桌上那份真实的报表,上面的 "600" 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是在诉说着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真实,从来都比虚假更有力量,也更能让人安心,像田埂上的庄稼,只有扎根泥土,才能结出果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数据共享平台上,"600" 这个数字被越来越多的部门引用,农业厅调整了补贴方案,按实际产量发放,虽然总额少了,但每一分都用在了刀刃上;民政厅重新审核了低保资格,父亲的低保恢复了,老人特意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哭腔,却充满了感激;统计部门则更新了年度报告,用真实的数据为决策提供参考,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这个曾经让小周忐忑不安的数字,如今像颗种子,在各个部门生根发芽,长出了实实在在的果实,惠及了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也净化了数据环境。
小周偶尔会想起那天在打印室撕碎虚假报表的瞬间,碎纸机的轰鸣声仿佛还在耳边,那不是破坏的声音,而是新生的序曲,是告别过去的勇气。就像破旧的叶子落下,才能让新的嫩芽生长,虚假的数据被撕碎,真实的力量才能破土而出,滋养出更健康的土壤,结出更饱满的果实,让每一个数字都带着温度,带着力量,带着对生命的尊重。
父亲后来又寄来封信,说村里的干部来道歉了,不仅恢复了低保,还送来的新的种子,说是适合旱地种植的,产量稳定。信里还说,今年的冬天,家里的粮仓是满的,心里也是满的,晚上睡觉都踏实。小周把信放在办公桌最显眼的地方,旁边是那份真实的报表,两者相映成趣,都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简单,真实,却充满了希望和力量,像地里的庄稼,一季又一季,生生不息。
喜欢重生祁同伟之重拾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