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渐暗,林向安和林远、王和信整理好所有东西,正商量着如何去打扫租下的房子。
这处房子位于城南右安门城墙根的胡同里,而会馆则在城南宣武门附近,步行过去大约需要一炷香多的时间。
那边靠近棺材铺,虽然他自己不惧那片区域的阴暗。
但王和信估计就不好说。
另外他也不放心让王和信一个人过去。
于是,三人商量决定,林向安和王和信一起去打扫并加固住所。
环境也比较隐蔽,寻常人是不会过去找晦气。
但也得些保护措施。
林远则留在会馆做掩护,由段昊初协助。
以确保万一发生什么事,能应对得了。
正讨论时,恰好听见段昊初敲门的声音。
自从那天两人商量分头行事后,段昊初最近主要是在与京城的同乡举人接触,打听消息。
他坐下后,没等林向安开口,便先说起最近的局势:
“这几天见了不少同乡,感觉不太对劲,外面恐怕要乱了。”
林远递过来一杯热水,段昊初接过喝了口,又继续道:
“昨天还没什么,但今天流言突然多了起来,
尤其是关于朝廷的,说法各异,甚至有些骇人听闻。”
他看了眼窗户,随后小心翼翼低声补充:
“传闻皇帝已驾崩,秘不发丧,
甚至说或太孙并非真命,遗诏在藩王手里。
更有某王已起兵清君侧,朝廷恐怕要有大变。
而且有举人集体联名准备上书,要求朝廷给个说法。
反正现在乱糟糟的,大家都很焦虑。”
听到这些,林向安也觉得不妙,如今是在读书人之间传,造成恐慌。
那过不了多久,寻常百姓间也会传的沸沸扬扬。
他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
“这些消息传得这么快,背后定有人在煽动,想让事态更加混乱。”
段昊初点头,表示认同。
“如今,咱们暂时别再参与人多的聚会,免得卷入其中。
看样子,京城的物价肯定会涨。”
林向安接着说道:
“眼下得抓紧囤粮,而且,我已经找好城内一个隐蔽的地方。
晚些,我与和信一起悄悄出去,收拾一些物资。”
他停了停,补充道:
“必须找个完全的借口,让外面的人无法靠近。
这样我们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偷偷准备。”
林向安思索片刻,决定以身体不适为由闭门不出。
这个理由不会引起太多怀疑,也能为他提供一段时间的掩护。
他原本打算以天花为借口,但一想到天花的影响力过于强大,而且即使病愈,仍会留下痕迹。
对他未来的科举之路不利,于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商议好一切后,第二天一早,会馆的侧门刚刚打开,段昊初便找了个理由,将看门的伙计支开。
紧接着,林远和段茗在外面放风,确保没有人察觉。
趁着大家不注意,林向安、王和信二人悄悄溜了出去。
他们找到一个僻静的地方,迅速换上了普通百姓的打扮,遮掩身份后,就前往附近的车行租了一辆骡车。
眼下米、盐、煤炭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已经开始上涨,隐约有些囤积的迹象。
林向安见状,立刻分散到几家店铺,开始采买所需物资。
他心里清楚,随着外面局势的波动,物价只会越来越高。
这段时间必须赶紧准备足够的存货,以应对可能的困难。
......
大约在申时,林向安带着王和信前往他们租下的小院。
这条巷子显得格外寂静,几乎没有什么行人。
两边的院落大多数年久失修,墙面斑驳,古老的门窗散发出岁月的气息。
院门紧闭,仿佛与世隔绝,弥漫着一种冷清的气氛。
林向安低着头,帽子戴的有些低,围着厚重的围脖,仔细遮掩了面容。
若不仔细看,根本认不出他是谁。
他一边赶着骡车,一边不断扫视四周,似乎在留意着什么。
王和信却有些不安,他忍不住低声问道:
“这里是什么地方?怎么感觉有股怪怪的味道。”
林向安抬眼瞥了他一眼,嘴角勾起一抹微笑,轻描淡写地说道:
“这一带是棺材铺多,跟死人打交道的地方。”
王和信听后,心头一震,显然有些忐忑不安,他靠得更近了几分,声音低了下来:
“这么吓人?”
林向安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转过头,淡淡地说:
“和信,你记住,真正可怕的往往是活人,而不是死人。
只要心里清净,做事不愧于心,哪里还有什么好怕的?”
王和信点点头,似懂非懂,心里却还是有些慌乱。
两人走了几条巷子后,终于来到他们租下的院子前。
院门口用一块厚重的旧木板遮掩,看起来有些阴森,给人一种沉寂的压迫感。
但林向安似乎对此毫不在意,淡定地从怀里掏出钥匙,打开了院门。
院内虽然有些荒废,杂草丛生,但空间宽敞,四周静得出奇。
二人将骡车赶进了院子。
天色还有点光线,两人将骡车中的物资卸下来,进入院内开始整理房子。
不过,这屋子空置太久,也不是真的要住,简单收拾一下即可。
晚些还得给院子和屋里,布置一些机关,让人不敢靠近。
这处房子位于城南右安门城墙根的胡同里,而会馆则在城南宣武门附近,步行过去大约需要一炷香多的时间。
那边靠近棺材铺,虽然他自己不惧那片区域的阴暗。
但王和信估计就不好说。
另外他也不放心让王和信一个人过去。
于是,三人商量决定,林向安和王和信一起去打扫并加固住所。
环境也比较隐蔽,寻常人是不会过去找晦气。
但也得些保护措施。
林远则留在会馆做掩护,由段昊初协助。
以确保万一发生什么事,能应对得了。
正讨论时,恰好听见段昊初敲门的声音。
自从那天两人商量分头行事后,段昊初最近主要是在与京城的同乡举人接触,打听消息。
他坐下后,没等林向安开口,便先说起最近的局势:
“这几天见了不少同乡,感觉不太对劲,外面恐怕要乱了。”
林远递过来一杯热水,段昊初接过喝了口,又继续道:
“昨天还没什么,但今天流言突然多了起来,
尤其是关于朝廷的,说法各异,甚至有些骇人听闻。”
他看了眼窗户,随后小心翼翼低声补充:
“传闻皇帝已驾崩,秘不发丧,
甚至说或太孙并非真命,遗诏在藩王手里。
更有某王已起兵清君侧,朝廷恐怕要有大变。
而且有举人集体联名准备上书,要求朝廷给个说法。
反正现在乱糟糟的,大家都很焦虑。”
听到这些,林向安也觉得不妙,如今是在读书人之间传,造成恐慌。
那过不了多久,寻常百姓间也会传的沸沸扬扬。
他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
“这些消息传得这么快,背后定有人在煽动,想让事态更加混乱。”
段昊初点头,表示认同。
“如今,咱们暂时别再参与人多的聚会,免得卷入其中。
看样子,京城的物价肯定会涨。”
林向安接着说道:
“眼下得抓紧囤粮,而且,我已经找好城内一个隐蔽的地方。
晚些,我与和信一起悄悄出去,收拾一些物资。”
他停了停,补充道:
“必须找个完全的借口,让外面的人无法靠近。
这样我们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偷偷准备。”
林向安思索片刻,决定以身体不适为由闭门不出。
这个理由不会引起太多怀疑,也能为他提供一段时间的掩护。
他原本打算以天花为借口,但一想到天花的影响力过于强大,而且即使病愈,仍会留下痕迹。
对他未来的科举之路不利,于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商议好一切后,第二天一早,会馆的侧门刚刚打开,段昊初便找了个理由,将看门的伙计支开。
紧接着,林远和段茗在外面放风,确保没有人察觉。
趁着大家不注意,林向安、王和信二人悄悄溜了出去。
他们找到一个僻静的地方,迅速换上了普通百姓的打扮,遮掩身份后,就前往附近的车行租了一辆骡车。
眼下米、盐、煤炭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已经开始上涨,隐约有些囤积的迹象。
林向安见状,立刻分散到几家店铺,开始采买所需物资。
他心里清楚,随着外面局势的波动,物价只会越来越高。
这段时间必须赶紧准备足够的存货,以应对可能的困难。
......
大约在申时,林向安带着王和信前往他们租下的小院。
这条巷子显得格外寂静,几乎没有什么行人。
两边的院落大多数年久失修,墙面斑驳,古老的门窗散发出岁月的气息。
院门紧闭,仿佛与世隔绝,弥漫着一种冷清的气氛。
林向安低着头,帽子戴的有些低,围着厚重的围脖,仔细遮掩了面容。
若不仔细看,根本认不出他是谁。
他一边赶着骡车,一边不断扫视四周,似乎在留意着什么。
王和信却有些不安,他忍不住低声问道:
“这里是什么地方?怎么感觉有股怪怪的味道。”
林向安抬眼瞥了他一眼,嘴角勾起一抹微笑,轻描淡写地说道:
“这一带是棺材铺多,跟死人打交道的地方。”
王和信听后,心头一震,显然有些忐忑不安,他靠得更近了几分,声音低了下来:
“这么吓人?”
林向安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转过头,淡淡地说:
“和信,你记住,真正可怕的往往是活人,而不是死人。
只要心里清净,做事不愧于心,哪里还有什么好怕的?”
王和信点点头,似懂非懂,心里却还是有些慌乱。
两人走了几条巷子后,终于来到他们租下的院子前。
院门口用一块厚重的旧木板遮掩,看起来有些阴森,给人一种沉寂的压迫感。
但林向安似乎对此毫不在意,淡定地从怀里掏出钥匙,打开了院门。
院内虽然有些荒废,杂草丛生,但空间宽敞,四周静得出奇。
二人将骡车赶进了院子。
天色还有点光线,两人将骡车中的物资卸下来,进入院内开始整理房子。
不过,这屋子空置太久,也不是真的要住,简单收拾一下即可。
晚些还得给院子和屋里,布置一些机关,让人不敢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