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舆师这边勘察,终于选好了地址。
这一来,林向安本想抽空照应母亲林秋兰的心思,顿时没空了。
这次选中的地址位于官山荒地,倒是省去了和人商议的麻烦。
但仅仅是勘地寻址这一环节,就耗去了整整十来天。
后续手续也繁琐复杂,好在林桥事先细细打听过,向林向安一一说明了大致流程。
荒山过户,得准备不少材料,需到县衙申请。
手续办下来,正常流程大概耗费半个月。
迁坟之事对林家来说,是头等大事,其他事都得让步。
要把这片荒山转为家族坟茔之地,需准备一套完整申请材料,然后到县衙户房正式递交《垦荒呈文》。
所需材料包括:
林向安的举人身份证明。
堪舆师签章的《风水吉地勘合》。
里甲出具的《无主荒地结状》。
这几项可都得亲自出面找人办理,少不了人情往来、时间耗费。
办事当日,需交挂号费,若想加快进度,只能多花些银两,暗中打点。
申请获批后,县衙工房便会派弓手前往现场丈量。
丈量采用的是官方标准的“步弓法”。
一步五尺,约合一米六。
因为全程人工丈量,尤为耗时。
一般官山荒地,单块面积集中在20-100亩。
林向安这边勘测的地,属于中型荒地,丘陵缓坡。
按照规制,丈量完成后,须在四至边界立下界碑。
并注明“某氏茔域”,量完后方能进入签契环节。
签署官契,土地受律法保护,子孙后代不得随意买卖。
林向安作为举人,可享首年免科粮,第二三年减半的优待政策。
三年之后,便需按“官山改民业”的标准缴税。
之后这片地,将被登记入全县土地总册“坟茔类”栏,朱笔标注,名实俱在。
考虑到林秋兰那边的相看还在进行中,林向安便让林桥暂停坟地事务,改由自己亲自处理。
他的举人身份,在县里说话方便。
开各类证明也少有人为难,效率自然高出许多。
资料备齐之后,他便直奔县衙递交申请,还顺手送了点银子,托人帮忙疏通关系。
果不其然,隔日工房便派人前去实地丈量。
丈量工作耗时十多天,总算顺利完成。
这片荒地最终核定五十余亩,地价约为每亩1.5两。
这五十多亩荒山,已经是林向安功名优待的最大范围。
但凡超过些,都得上报找人审批才行。
整个过程,涉及到挂号费、丈量费、契税银、界碑费、工本费等杂项,加起来耗银近一百二十两,算是笔不小的开支。
可这还只是个开头。
地契签完,后续还需建墓园、守墓房,同时整地开荒。
按《大周律·户律》规定,坟茔周边三十步为禁步区,大约四十八米,严禁耕作与动土。
这山地划分三重区域:
核心墓园,也就是禁耕区,坟茔周边三十步。
只能种植护坟林木,严禁动土。
这个区域为方形,大约四亩的范围。
种植风水林木,里面各种门道。
柏树植于墓后,取万古长青意,株距为六尺。
黄杨树列植神道两侧,修剪高度小于等于墓墙,说是防“欺主”。
而西南角种植3株女贞树,镇邪化煞。
严禁种植桃树和榕树,前者被认为招邪,后者破坏墓基。
然后是缓冲区,大概三十到一百步之间。
可种低矮作物,如豆类、艾草、菖蒲,禁止种深根植物。
最后就是外围垦殖区,也就是一百步外。
才允许正常耕作。
这一带可种植茶树、芝麻、桑树。
这桑树还不能种的太近,犯忌讳,一般在两百步开外种植。
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地形整治。
如修筑梯田、排水沟、土壤改良等,统筹布局,不可马虎。
墓园建造本身便是一项大工程。
尺寸规格有严格限制,完工后须由官府查验,通过后方可迁坟。
此外,为了后代长远考虑,还需配建三类附属建筑:
墓庐:单间,用于守墓人起居和工具存放;
坟庵:三间带院,兼祠堂功能,可容家族短期停留;
祭田庄屋:五间带仓廪,负责管理祭田与守墓事宜。
这些事一桩接一桩,繁杂冗细,林向安也只能边忙边理。
在等丈量的期间,林向安去县学那排好了学报的事,邀请李修竹参加了两次,让他熟悉了整个流程。
最终李修竹接替了学报负责人的位置。
宋桐、薛文逸也加入,团队人才也得到了补充。
将新科举人的答题发表在学报上后,果然造成了很大的轰动。
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有些其他地方人慕名而来。
学报这边顺利交接后,林向安便和周教谕报备了此事。
同一时间,王和智那边倒是传来好消息。
已顺利定亲,家中正择吉日去薛家下聘。
林向安知道后,与父母商议,便以自己名义出资,在县城购下一间商铺,在核心地段范围内。
价值将近三百两,赠送给王和智,作为他成亲的贺礼。
以防日后无法亲自参加婚礼,便提前赠送了。
而林桥这边,虽说有时间了,但相亲就不太顺利。
本来相看,但要么有事耽搁,要么看不上,反正各种状况。
林秋兰这边弄的很郁闷,林桥也很无奈。
可林向安也是分身乏术。
如今官山事务一重接一重,光是规划坟地,少不得托人打听里面的门道。
就这陆陆续续又花费了十天时间,才把事理顺。
原本林向安以为修建墓室,和盖房子原理差不多,结果比那难多了。
最终打听询问,多方筛选后,才定下了工人。
如今时节,正适合动土修建。
雇工部匠户修墓室,他们熟悉官式营造法式,精通三合土浇筑技术,确保不逾制。
请的是赣派堪舆师,来布局风水。
这一带雨水较多,得用暗渠导水技术,防墓室渗水。
便请了绍兴水作帮,他们精于此道。
在林向安的规划下,在十月下旬正式动工。
过不了多久,他就得出发去京师,在这之前,得安排好情况。
整个过程得有人监工,来回往山里跑。
最终这个负担又落到了林桥的身上。
于是相亲只能暂时搁置了。
同步进行的,还有开荒。
外围的开荒,直接请的普通农人,毕竟这时候已经闲下来。
等修建好,估摸得花费大半年。
刚开始,是林向安带着林桥一一跟进,提醒他注意的事项。
只需要监工即可。
若是出了问题,直接找这些匠人就行,毕竟都是签订了契约,写有售后保障的。
这一来,林向安本想抽空照应母亲林秋兰的心思,顿时没空了。
这次选中的地址位于官山荒地,倒是省去了和人商议的麻烦。
但仅仅是勘地寻址这一环节,就耗去了整整十来天。
后续手续也繁琐复杂,好在林桥事先细细打听过,向林向安一一说明了大致流程。
荒山过户,得准备不少材料,需到县衙申请。
手续办下来,正常流程大概耗费半个月。
迁坟之事对林家来说,是头等大事,其他事都得让步。
要把这片荒山转为家族坟茔之地,需准备一套完整申请材料,然后到县衙户房正式递交《垦荒呈文》。
所需材料包括:
林向安的举人身份证明。
堪舆师签章的《风水吉地勘合》。
里甲出具的《无主荒地结状》。
这几项可都得亲自出面找人办理,少不了人情往来、时间耗费。
办事当日,需交挂号费,若想加快进度,只能多花些银两,暗中打点。
申请获批后,县衙工房便会派弓手前往现场丈量。
丈量采用的是官方标准的“步弓法”。
一步五尺,约合一米六。
因为全程人工丈量,尤为耗时。
一般官山荒地,单块面积集中在20-100亩。
林向安这边勘测的地,属于中型荒地,丘陵缓坡。
按照规制,丈量完成后,须在四至边界立下界碑。
并注明“某氏茔域”,量完后方能进入签契环节。
签署官契,土地受律法保护,子孙后代不得随意买卖。
林向安作为举人,可享首年免科粮,第二三年减半的优待政策。
三年之后,便需按“官山改民业”的标准缴税。
之后这片地,将被登记入全县土地总册“坟茔类”栏,朱笔标注,名实俱在。
考虑到林秋兰那边的相看还在进行中,林向安便让林桥暂停坟地事务,改由自己亲自处理。
他的举人身份,在县里说话方便。
开各类证明也少有人为难,效率自然高出许多。
资料备齐之后,他便直奔县衙递交申请,还顺手送了点银子,托人帮忙疏通关系。
果不其然,隔日工房便派人前去实地丈量。
丈量工作耗时十多天,总算顺利完成。
这片荒地最终核定五十余亩,地价约为每亩1.5两。
这五十多亩荒山,已经是林向安功名优待的最大范围。
但凡超过些,都得上报找人审批才行。
整个过程,涉及到挂号费、丈量费、契税银、界碑费、工本费等杂项,加起来耗银近一百二十两,算是笔不小的开支。
可这还只是个开头。
地契签完,后续还需建墓园、守墓房,同时整地开荒。
按《大周律·户律》规定,坟茔周边三十步为禁步区,大约四十八米,严禁耕作与动土。
这山地划分三重区域:
核心墓园,也就是禁耕区,坟茔周边三十步。
只能种植护坟林木,严禁动土。
这个区域为方形,大约四亩的范围。
种植风水林木,里面各种门道。
柏树植于墓后,取万古长青意,株距为六尺。
黄杨树列植神道两侧,修剪高度小于等于墓墙,说是防“欺主”。
而西南角种植3株女贞树,镇邪化煞。
严禁种植桃树和榕树,前者被认为招邪,后者破坏墓基。
然后是缓冲区,大概三十到一百步之间。
可种低矮作物,如豆类、艾草、菖蒲,禁止种深根植物。
最后就是外围垦殖区,也就是一百步外。
才允许正常耕作。
这一带可种植茶树、芝麻、桑树。
这桑树还不能种的太近,犯忌讳,一般在两百步开外种植。
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地形整治。
如修筑梯田、排水沟、土壤改良等,统筹布局,不可马虎。
墓园建造本身便是一项大工程。
尺寸规格有严格限制,完工后须由官府查验,通过后方可迁坟。
此外,为了后代长远考虑,还需配建三类附属建筑:
墓庐:单间,用于守墓人起居和工具存放;
坟庵:三间带院,兼祠堂功能,可容家族短期停留;
祭田庄屋:五间带仓廪,负责管理祭田与守墓事宜。
这些事一桩接一桩,繁杂冗细,林向安也只能边忙边理。
在等丈量的期间,林向安去县学那排好了学报的事,邀请李修竹参加了两次,让他熟悉了整个流程。
最终李修竹接替了学报负责人的位置。
宋桐、薛文逸也加入,团队人才也得到了补充。
将新科举人的答题发表在学报上后,果然造成了很大的轰动。
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有些其他地方人慕名而来。
学报这边顺利交接后,林向安便和周教谕报备了此事。
同一时间,王和智那边倒是传来好消息。
已顺利定亲,家中正择吉日去薛家下聘。
林向安知道后,与父母商议,便以自己名义出资,在县城购下一间商铺,在核心地段范围内。
价值将近三百两,赠送给王和智,作为他成亲的贺礼。
以防日后无法亲自参加婚礼,便提前赠送了。
而林桥这边,虽说有时间了,但相亲就不太顺利。
本来相看,但要么有事耽搁,要么看不上,反正各种状况。
林秋兰这边弄的很郁闷,林桥也很无奈。
可林向安也是分身乏术。
如今官山事务一重接一重,光是规划坟地,少不得托人打听里面的门道。
就这陆陆续续又花费了十天时间,才把事理顺。
原本林向安以为修建墓室,和盖房子原理差不多,结果比那难多了。
最终打听询问,多方筛选后,才定下了工人。
如今时节,正适合动土修建。
雇工部匠户修墓室,他们熟悉官式营造法式,精通三合土浇筑技术,确保不逾制。
请的是赣派堪舆师,来布局风水。
这一带雨水较多,得用暗渠导水技术,防墓室渗水。
便请了绍兴水作帮,他们精于此道。
在林向安的规划下,在十月下旬正式动工。
过不了多久,他就得出发去京师,在这之前,得安排好情况。
整个过程得有人监工,来回往山里跑。
最终这个负担又落到了林桥的身上。
于是相亲只能暂时搁置了。
同步进行的,还有开荒。
外围的开荒,直接请的普通农人,毕竟这时候已经闲下来。
等修建好,估摸得花费大半年。
刚开始,是林向安带着林桥一一跟进,提醒他注意的事项。
只需要监工即可。
若是出了问题,直接找这些匠人就行,毕竟都是签订了契约,写有售后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