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提亲-《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林向安原本打算让林远接手林桥负责的事务,腾出后者的时间来,配合林秋兰张罗相看之事。

  结果说是勘测地,再等个一两日就好了。

  本就与堪舆师熟悉了,这会换人,总归麻烦。

  见状,林向安便和林秋兰说,等两日即可。

  这相看亲事,虽然急,但也不差这点时间。

  与此同时,王家那边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王和智来找林向安写了名帖。

  这名帖分两种,一个是采纳帖,一个是问名帖。

  自古以来,婚姻需遵循传统六礼程序,不过现实情况也会因家庭背景酌情而定。

  薛掌柜总归是体面人,也算是林向安出面保媒。

  毕竟也是高娶,着实该给人家重视。

  于是林向安、王和智特意询问了成亲的注意事项,毕竟日后林桥这边也得用上。

  这六礼分别是:采纳、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第一步:纳采,也就是提亲。

  男方家需要委托媒人向女方提亲,媒婆需携带少量礼品和纳采帖。

  采纳贴用红纸墨书,主要表达男方求娶意向。

  若女方初步同意,男方需择吉日送纳采礼。

  第二步:问名,也就是合双方八字。

  男方托媒人送上问名帖,上面有男方家庭背景,祖孙三代,确保家族清白。

  同时询问女方信息,女方家回庚帖提供生辰。

  男方会请算命先生占卜吉凶,若相合则继续;

  若相克,可能暗中调整八字或取消婚约。

  毕竟这是王和智主动求娶的,不管怎么算,反正结果一定相合。

  第三步:纳吉,也就是定婚。

  男方将占卜吉兆的结果告知女方,附上定帖,也就是婚书,正式确立婚约。

  同时交换信物,男方一般送金银首饰,女方回赠绣品。

  第四步:纳征,正式送聘礼。

  男方在婚前数月或数日送正式聘礼至女方家。

  一定要送代雁,活雁难寻且昂贵,常用鹅、鸭替代,或用木雕雁、红绸扎制的“象征雁”代替。

  其次准备布匹衣料、茶盐礼盒、首饰、日用器物等聘礼。

  女方家会回礼,一般回赠新郎衣帽、鞋袜及回聘帖。

  第五步:请期,也就是择吉日。

  男方选定婚期并征得女方同意,通常需避开丧期、农忙等时间。

  第六步:亲迎,也就是婚礼。

  新郎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举行拜堂、合卺酒等仪式。

  这一系列流程下来,才能最终成为夫妻。

  林向安先给王和智那边写了采纳贴和问名帖,安排好一切。

  与此同时,吴春娘一大早就出门。

  直奔镇上的一位有名媒婆家。

  这位媒婆姓李,年过四十,口才极好,专门做媒说亲,口碑相当不错。

  吴春娘找到她时,李媒婆正悠闲地坐在家里喝茶。

  见她进门,笑眯眯地迎了上来:

  “哟,吴大嫂,今儿个有空来我这儿,莫不是有什么喜事?”

  吴春娘不再绕弯子,直截了当地将王和智的婚事说了出来。

  李媒婆一听是县里文澜书铺薛掌柜家的二姑娘,险些忍不住露出惊讶的表情。

  心里虽然觉得这门亲事,有些不太靠谱。

  但作为媒人,不能立刻表现出来。

  她厚着脸皮,一边奉承,一边嘴上不离好话:“哎呀,这可是门好亲事!薛家姑娘贤惠孝顺,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媳妇!”

  吴春娘听了这话,心里更加高兴,激动得连连点头。

  “可不是嘛,所以这事得麻烦您多操心,明天就去薛家提亲。”

  李媒婆拍了拍胸脯,保证道:“放心吧,这事交给我,保管说得妥妥当当。”

  表面上她一副热心肠,心里却在盘算着,虽然她对这门亲事有些怀疑,但毕竟有钱赚,还是得全力以赴。

  而在另一边,王三平也没闲着。

  一大早就去了集市,找王四顺帮忙,挑选了一些上好的茶叶和干果,虽然花了不少钱,但儿子娶妻,哪能寒酸。

  王四顺见状,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便批准了他的假期,又给他拿了些铺子里干货礼包,添添彩。

  当天,吴春娘与李媒婆完成谈话后回家,便和王三平把所有准备的礼品清点一遍,觉得没有遗漏,便静等王和智从林向安那儿拿回名帖。

  第二天,李媒婆提着礼品和采纳帖,带着满心期待前去薛掌柜家。

  一路上,她虽然心里还是有些疑虑,琢磨着这门亲事究竟能不能成。

  但也没打算轻易放弃,全力以赴去说亲。

  到达薛家后,对方家倒是客气,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仿佛薛家正等着她上门。

  整个过程她把王和智夸得天花乱坠,说他是难得的良婿。

  薛家方面虽然没有明显表现出热情,但李媒婆心想,或许是还没有表态,于是继续劝说。

  直到最后,出乎她意料,薛家竟然答应了!

  李媒婆心中暗自高兴,觉得自己太厉害了,便带着好消息离开薛家,急匆匆地去王家报喜。

  不过,当她到达王家,看到王家的态度,仿佛早就知道会成。

  而且貌似正在商议聘礼。

  这会李媒婆反应过来,这事是提前商议好了。

  只不过吴春娘并没有提前透露罢了。

  不管怎么,这桩婚事,对于李媒婆来说,这无疑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