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锂电池成功,循环3500次-《重生破烂王,干到世界500强》

  孟远坐在角落,始终没说话。

  直到所有方案都抛出,苏教授团队还在激烈的消化和争论时,他才开口。

  “苏老,张博士的方案,成功的把握有多大?”

  苏教授沉吟半晌:“理论上……可行。但风险极高,很多都是实验室里的前沿理论,没人试过大规模生产。”

  孟远点点头,又转向张华:“张博士,如果失败,代价是什么?”

  张华推了推眼镜:

  “时间,还有几炉子料。但如果成功,我们的产品,将领先全世界至少三年。”

  “够了。”

  孟远站起身,一锤定音。

  “从现在起,研发部分为A、B两组。A组,由苏老带领,继续优化原有方案,求稳。”

  “B组,由张博士挂帅,验证所有新方案,求快!”

  “钱和设备,我来批!我只要一个东西——数据!”

  “谁的数据好,全公司就走谁的路!”

  帅到,兵到,战场在!

  张华的加盟,不是一剂催化剂,而是一枚引爆器!

  他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破局的勇气。

  整个“火种计划”团队,被彻底激活了!

  两个月后。

  孟远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最新出炉的全性能检测报告。

  一个年轻的研究员,哆哆嗦嗦地念着上面的数字:

  “常温1C循环……3500次,容量保持率81.2%!”

  “零下二十度低温容量保持率……75%!”

  “针刺、短路、300度烘烤……全、部、通、过!无起火!无爆炸!”

  每念出一个数字,会议室里的呼吸声就粗重一分。

  当最后一个词念完,死一般的寂静。

  “啪!”

  苏振华教授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这位一辈子严谨克制的老科学家,激动得满脸通红,指着报告,声音都在抖。

  “这不是人能做出来的东西!”

  “这是老天爷的杰作!”

  孟远靠在椅背上,闭上眼,将心中翻腾的狂喜压下。

  再睁开时,只剩下冰冷的杀气。

  他拿起桌上的电话,直接拨给了生产部长和销售总监。

  “通知下去,远新,启动一级响应!”

  “咱们的王炸,终于造出来了!”

  孟远知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而这“东风”,就是董事会的支持和海量的资金。

  他很清楚,要说服那些习惯了安稳赚钱的董事们进行一场豪赌,光他一个人是不够的。

  他需要一门威力足够大的“炮”,来轰开董事会保守的大门。

  在董事会召开的前一天,孟远拨通了一个加密电话,电话那头,是代表“国家队”资本的董事——李卫国。

  “李董事,”孟远的声音沉稳有力,

  “我建议您明天务必亲自来一趟公司。我们……可能找到了能让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彻底摆脱国外技术钳制的那把钥匙。”

  电话那头沉默了许久,只传来一句简短而有力的话:“我马上动身。”

  至此,所有的牌,都已就位。

  第二天,当孟远推开会议室大门时,他知道,一场决定公司乃至整个行业命运的风暴,即将开始。

  远新新能源,董事会,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

  代表“国家队”的董事李卫国,也从京城专程赶来。

  所有人都知道,有大事要发生。

  孟远走进会议室,没一句废话,直接将一份文件,“啪”的一声,甩在会议桌中央。

  正是那份性能检测报告。

  “各位,今天我们来做一道选择题。”

  “是抱着现在还算赚钱的钴酸锂,等着被国际巨头温水煮青蛙,慢慢耗死。”

  “还是拿着这份东西,去把天,给它捅个窟窿?”

  没人说话,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份报告吸引过去。

  几分钟后,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这……这不可能!”

  “循环寿命3500次?钴酸锂的三倍都不止!”

  “针刺不起火?这东西是石头做的吗?”

  李卫国,即使见惯了大风大浪,此刻也扶着老花镜,一遍遍看着报告的数据,手都在抖。

  他猛地抬起头,死死盯着苏振华教授。

  “苏老,我只问一句,这东西,真的假的?”

  苏振华教授挺直了腰板,声音洪亮:

  “李董事,我用我一辈子的名誉担保!报告上每一个字,都比黄金还真!”

  “好!”

  李卫国重重一拍桌子,激动得满脸涨红,

  “好!太好了!孟总!你们……你们为国家做了大贡献了!”

  孟远笑了笑,等的就是这句话。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笔,没有回头。

  “所以,我提议,启动‘凤凰工程’!”

  “建厂!建全世界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磷酸铁锂超级工厂!”

  他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两个硕大的数字。

  “一期,年产,一万吨!”

  “投资,五个亿!”

  “嘶——”

  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得能听到心跳声。

  五个亿!

  李卫国的激动瞬间被冷静压了下去,他皱起眉头,提出了两个最致命的问题:

  “孟总,你的魄力我佩服。钱从哪来?五个亿,不是五百万!”

  “货生产出来了,卖给谁?一万吨产能,你确定市场吃得下?别工厂建好了,东西全堆在仓库里!”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孟远身上。

  这是现实,是绕不过去的两座大山。

  孟远嘴角一扬,似乎早有预料。

  “李董事问得好。”

  他伸出三根手指。

  “关于钱。我们远新自己,砸锅卖铁,能拿出两个亿的现金流。剩下的三个亿,我希望能以远新的土地、技术专利和未来订单做抵押,向银行贷款。”

  “当然,我知道这很难。所以,我更希望,‘国家队’能继续领投,再注资一个亿,给我们做信用背书。”

  “剩下的两个亿贷款,省里和银行那边,我去谈。”

  李卫国眼神一凝。

  好家伙,这不是在要钱,这是在拉着国家队,一起上战车!

  “那市场呢?”李卫国追问。

  “市场,不是等来的,是打出来的!”

  孟远的声音陡然拔高,“一万吨,听着吓人,但我告诉各位,这还远远不够!”

  “国内的电动自行车市场,每年有多大?几百万辆!如果全部换成锂电池,一万吨够吗?”

  “还有储能电站、电动工具、军工特种电源!”

  “这些市场,过去我们想都不敢想,因为钴酸锂又贵又不安全!”

  “现在,我们有了这张牌,就可以去把这些市场,一个一个,全部抢回来!”

  “至于您最关心的汽车动力电池……”

  孟远顿了顿,终于说出了自己的野心。

  “这一万吨,就是我用来敲开所有汽车厂大门的‘敲门砖’!我要让他们看看,什么叫更安全、更长寿、更便宜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