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说,那些五花云中的女子,身体构造别具一格,是这样的吧?”
汪东西微微皱着眉,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碗沿,碗沿有些粗糙,磨得指尖发痒,像在解一道难题。
他想起去年在公社图书馆翻到的《奇人异志》,封面都掉了,用线缝着,里面提到过“异人禀赋殊于常人,或能夜视,或善闻香”,当时只当是胡说八道,此刻却忽然有了些模糊的理解,像蒙尘的镜子被擦了一下,隐约能看到影像。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媒婆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一丝欣慰的笑意,像看到学生终于解出了难题,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她从怀里摸出块蓝布帕子,帕子上绣着朵小小的梅花,擦了擦嘴角的水渍:“就像咱这忧乐沟的水土,养出来的稻米比别处多出三分香,蒸出的饭粒油亮; 养出来的姑娘也比别处水灵,这五花云的女子,也自带三分异禀,只是常人看不出来罢了。”
“这谈何容易啊!”
汪东西长叹一声,声音里满是颓丧,像被霜打过的庄稼,“这就好比光靠一双手去剥那坚硬如磐石的核桃,核桃壳上全是坑,哪怕您的手指再灵巧,没有趁手的工具,也根本无从下手。
去年我娘想剥些核桃给杏花补身子,用门轴夹都夹裂了好几颗,门轴都夹松了,弄不好,还得把指甲给掰断了,疼得钻心,好几天握不住筷子。
可这些说法,都只是在民间口口相传的奇谈怪论罢了。
就像村里老人们讲的‘山精化人’,说山精会变成美女引诱猎人,谁真见过?
在现实生活里,怎么可能真有这样的异人存在呢?”
汪东西眉头皱得更深了,额头上的皱纹像刀刻一般,在他的认知里,这事儿简直玄之又玄,就像一场荒诞不经的幻梦,根本不可能在现实中发生,像水中月镜中花,看得见摸不着。
“汪老大,您知道的还真不少嘛。”
媒婆往灶里又添了根柴,柴是松木的,带着松脂,火焰腾地窜高,映得她脸颊发红,像抹了胭脂。
“类似这样稀奇古怪的说法,那可多了去了,简直数不胜数。
您咋不接着往下说了呢?”
她嘴角微微上扬,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略带调侃的笑容,“你们男人呐,相较于女人,似乎更容易被外界的诱惑迷了心智,心思也更活络些。
就像村口的大黄狗,见了生人就摇尾巴,哪像母狗那般守家,只认自家人。”
媒婆用烧火棍拨了拨灶膛里的灰烬,露出通红的炭火,炭火发出微弱的红光:“究其缘由,便是这类特殊男子的说法,远比特殊女子的要多得多。
不是有‘宝有千千,珍有万万’这样的说法嘛,世间的奇人异事多着呢。
远的不说,就说前清时,咱们县里出过个能辨药草的瞎子,他生下来就瞎,却能凭着嗅觉摸一摸草叶就知药性,哪味是治咳嗽的,哪味是治腹泻的,分毫不差,你说神不神?
他住的草屋里堆满了药草,远远就能闻到药香,十里八乡的人都来找他看病。”
对于这些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奇闻轶事,她就像一本活字典,了如指掌,信手拈来,仿佛亲身经历过一般,每个细节都历历在目。
“是不少,可这些终究只是传说,当不得真的!”
汪东西依旧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想法,像一块顽石,雨水冲不动,风也吹不动。
他从公社学到的唯物论告诉他,凡事要讲证据,那些没凭没据的故事,不过是老百姓编出来解闷的,就像冬天围着火炉讲的鬼故事。
“我在公社见过县志,厚厚的四大本,蓝色封皮都磨白了,上面记载的都是灾荒、收成、官员任免,某年某月发生了旱灾,某年某月来了新县令,从没提过什么异人异事。
在我看来,现实生活的世界里,绝不可能出现如此怪异、违背常理的事情,像天方夜谭。”
“说到传说,那个臭名远扬、遭人唾弃的宋代高秘书,说不定就是拥有特殊禀赋的男子。”
媒婆眼中闪过一丝神秘的光亮,像黑夜里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她往灶里添了块湿柴,青烟顺着烟囱缓缓升起,在空中散成淡淡的雾,像一条白色的带子。
“史书上说他‘善蹴鞠,得君宠’,可民间传闻里,他能在球场上连续踢上三个时辰不喘气,球像粘在他脚上似的,寻常人踢半个时辰就累得瘫在地上,哪有这等体力?”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像怕被人听见:“我姥姥的姥姥曾说过,这类人‘禀赋异于常人,或力大无穷,能举千斤; 或感官敏锐,能听百米外的动静’,高秘书能从一个市井无赖爬到殿前都指挥使,官袍穿得像模像样,怕不只是会踢球那么简单,这里面肯定有门道。”
媒婆大胆地抛出自己的猜测,那模样,仿佛要将被岁月尘封已久的隐秘真相,一下子给揭开,让世人看清,像拨开浓雾见太阳。
“要是这么说,名伎李师师说不定就是五花云中的李花云。”
汪东西的兴趣被勾了起来,身体微微前倾,手肘撑在膝盖上,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膝盖,发出“笃笃”的声响。
他想起在公社图书馆看过的《东京梦华录》,书页都泛黄了,里面描写李师师“色艺双绝,名动京华”。
“她才情出众,一颦一笑间尽显倾国倾城之貌,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据说她弹的《平沙落雁》,琴声能让宋徽宗忘了早朝,龙椅上坐不住,非要微服私访去见她,这等魅力,寻常女子哪有?”
他掰着手指细数,一根手指代表一个人:“梁红玉可能是五花云中的桃花,巾帼不让须眉,浑身透着飒爽英姿。
建炎三年,金兀术南侵,她在京口擂鼓战金山,鼓声像打雷似的,震得金兵胆寒,战马都惊得蹦跳,那股子气势,寻常男子都比不上,擂鼓战金山的故事流传千古,戏台子上常演。
再加上潘金莲的金花,虽名声不好,可据说她‘肌肤胜雪,眼含秋波’,能让西门庆那般浪荡子神魂颠倒,为了她连家都不要了,想来也非寻常女子。
如此看来,宋代那会儿,似乎特殊女子和男子大量涌现,简直就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时代啊!”
汪东西越说越兴奋,眼角的红丝都淡了些,像退潮的海水:“真难以想象,她们要是遇上高秘书,会碰撞出怎样惊心动魄的场景。
是李师师的琴音能化解高秘书的戾气,让他少干点坏事?
还是梁红玉的鼓声能震慑他的野心,让他不敢再专权?
唉,要是世间真有相关的详细记载,那可就太好了,倒能好好研究一番,说不定还能从中寻得一些破解杏花产子难题的启示呢。”
他满脸好奇,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了那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画面,心也跟着激动起来,像揣了只小兔子。
“你们男人呐,就爱天马行空地瞎琢磨。”
媒婆轻轻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像看着淘气的孩子。
她从墙角拿起扫帚,扫帚是用竹枝扎的,扫了扫地上的炉灰,动作缓慢而沉稳,炉灰被扫成一小堆:“即便真遇上了,也不见得就会发生什么。
古代的伎女,虽说身处风尘,可人家也是有血有肉、有坚守的操守和底线的,不是谁想怎样就怎样。”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着敬重,像在说什么了不起的人物:“李师师当年能拒绝权臣的拉拢,以‘身染微恙’为由闭门谢客,任凭对方送多少金银珠宝,就是不开门,可见其风骨,比那些见钱眼开的官员强多了。
梁红玉更不必说,她随韩世忠镇守楚州,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吃什么她就吃什么,亲自织蒲为屋,用蒲草编房子,这份家国情怀,岂是寻常脂粉能比?
她们绝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被人摆弄、左右的,她们也有自己的尊严和追求,像山间的青松,宁折不弯。”
媒婆拿起灶台上的抹布,抹布是用旧衣服改的,擦了擦溅上的水渍,水渍在灶台上留下淡淡的印子:“何况梁红玉乃是顶天立地的巾帼英雄,有着非凡的气魄和胆识,她和丈夫携手并肩,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令人赞叹的佳话,岂是寻常男子能随意亵渎的?
你呀,还是把心思放在正经事上,别总琢磨这些风月故事,没用。”
媒婆对汪东西的想法嗤之以鼻,觉得他想得太过简单、天真,完全忽略了禀赋的复杂与尊严,在这世间,很多事情远非表面看上去那般简单,像深海里的暗流,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深不可测。
汪东西深受民间传言的影响,兴致一来,开起了玩笑:“您放心,高蹴鞠那般贪婪成性,钱财对他而言自然是不缺的。
当年他为了讨好宋徽宗,进献的奇珍异宝能堆满半个国库,珍珠像鸡蛋那么大,玉璧比桌面还圆,要是他想收买谁,怕是没人能拒绝。
要是他们之间没点故事发生,可真是白白浪费了那个‘三花争艳’、精彩纷呈的时代。”
他忽然拍了下大腿,大腿被拍得“啪”一声响:“对了,林教头的娘子,能让高俅那般神魂颠倒、痴迷到丧失理智,害得林冲被刺配沧州,脸上被刺了字,发配到千里之外,说不定也是五花云中的女子呢!
书上说她‘容貌端丽,性情贞烈’,寻常女子哪能让高俅那样的权臣不惜败坏法度也要强占?
为了她,连自己的干儿子都坑,可见她的不一般。”
汪东西越说越兴奋,完全沉浸在自己构建的奇妙想象世界里,脸上洋溢着激动不已的神情,仿佛那虚幻的场景已然真实地呈现在眼前,触手可及,连细节都看得清清楚楚。
喜欢水不暖月
汪东西微微皱着眉,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碗沿,碗沿有些粗糙,磨得指尖发痒,像在解一道难题。
他想起去年在公社图书馆翻到的《奇人异志》,封面都掉了,用线缝着,里面提到过“异人禀赋殊于常人,或能夜视,或善闻香”,当时只当是胡说八道,此刻却忽然有了些模糊的理解,像蒙尘的镜子被擦了一下,隐约能看到影像。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媒婆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一丝欣慰的笑意,像看到学生终于解出了难题,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她从怀里摸出块蓝布帕子,帕子上绣着朵小小的梅花,擦了擦嘴角的水渍:“就像咱这忧乐沟的水土,养出来的稻米比别处多出三分香,蒸出的饭粒油亮; 养出来的姑娘也比别处水灵,这五花云的女子,也自带三分异禀,只是常人看不出来罢了。”
“这谈何容易啊!”
汪东西长叹一声,声音里满是颓丧,像被霜打过的庄稼,“这就好比光靠一双手去剥那坚硬如磐石的核桃,核桃壳上全是坑,哪怕您的手指再灵巧,没有趁手的工具,也根本无从下手。
去年我娘想剥些核桃给杏花补身子,用门轴夹都夹裂了好几颗,门轴都夹松了,弄不好,还得把指甲给掰断了,疼得钻心,好几天握不住筷子。
可这些说法,都只是在民间口口相传的奇谈怪论罢了。
就像村里老人们讲的‘山精化人’,说山精会变成美女引诱猎人,谁真见过?
在现实生活里,怎么可能真有这样的异人存在呢?”
汪东西眉头皱得更深了,额头上的皱纹像刀刻一般,在他的认知里,这事儿简直玄之又玄,就像一场荒诞不经的幻梦,根本不可能在现实中发生,像水中月镜中花,看得见摸不着。
“汪老大,您知道的还真不少嘛。”
媒婆往灶里又添了根柴,柴是松木的,带着松脂,火焰腾地窜高,映得她脸颊发红,像抹了胭脂。
“类似这样稀奇古怪的说法,那可多了去了,简直数不胜数。
您咋不接着往下说了呢?”
她嘴角微微上扬,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略带调侃的笑容,“你们男人呐,相较于女人,似乎更容易被外界的诱惑迷了心智,心思也更活络些。
就像村口的大黄狗,见了生人就摇尾巴,哪像母狗那般守家,只认自家人。”
媒婆用烧火棍拨了拨灶膛里的灰烬,露出通红的炭火,炭火发出微弱的红光:“究其缘由,便是这类特殊男子的说法,远比特殊女子的要多得多。
不是有‘宝有千千,珍有万万’这样的说法嘛,世间的奇人异事多着呢。
远的不说,就说前清时,咱们县里出过个能辨药草的瞎子,他生下来就瞎,却能凭着嗅觉摸一摸草叶就知药性,哪味是治咳嗽的,哪味是治腹泻的,分毫不差,你说神不神?
他住的草屋里堆满了药草,远远就能闻到药香,十里八乡的人都来找他看病。”
对于这些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奇闻轶事,她就像一本活字典,了如指掌,信手拈来,仿佛亲身经历过一般,每个细节都历历在目。
“是不少,可这些终究只是传说,当不得真的!”
汪东西依旧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想法,像一块顽石,雨水冲不动,风也吹不动。
他从公社学到的唯物论告诉他,凡事要讲证据,那些没凭没据的故事,不过是老百姓编出来解闷的,就像冬天围着火炉讲的鬼故事。
“我在公社见过县志,厚厚的四大本,蓝色封皮都磨白了,上面记载的都是灾荒、收成、官员任免,某年某月发生了旱灾,某年某月来了新县令,从没提过什么异人异事。
在我看来,现实生活的世界里,绝不可能出现如此怪异、违背常理的事情,像天方夜谭。”
“说到传说,那个臭名远扬、遭人唾弃的宋代高秘书,说不定就是拥有特殊禀赋的男子。”
媒婆眼中闪过一丝神秘的光亮,像黑夜里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她往灶里添了块湿柴,青烟顺着烟囱缓缓升起,在空中散成淡淡的雾,像一条白色的带子。
“史书上说他‘善蹴鞠,得君宠’,可民间传闻里,他能在球场上连续踢上三个时辰不喘气,球像粘在他脚上似的,寻常人踢半个时辰就累得瘫在地上,哪有这等体力?”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像怕被人听见:“我姥姥的姥姥曾说过,这类人‘禀赋异于常人,或力大无穷,能举千斤; 或感官敏锐,能听百米外的动静’,高秘书能从一个市井无赖爬到殿前都指挥使,官袍穿得像模像样,怕不只是会踢球那么简单,这里面肯定有门道。”
媒婆大胆地抛出自己的猜测,那模样,仿佛要将被岁月尘封已久的隐秘真相,一下子给揭开,让世人看清,像拨开浓雾见太阳。
“要是这么说,名伎李师师说不定就是五花云中的李花云。”
汪东西的兴趣被勾了起来,身体微微前倾,手肘撑在膝盖上,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膝盖,发出“笃笃”的声响。
他想起在公社图书馆看过的《东京梦华录》,书页都泛黄了,里面描写李师师“色艺双绝,名动京华”。
“她才情出众,一颦一笑间尽显倾国倾城之貌,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据说她弹的《平沙落雁》,琴声能让宋徽宗忘了早朝,龙椅上坐不住,非要微服私访去见她,这等魅力,寻常女子哪有?”
他掰着手指细数,一根手指代表一个人:“梁红玉可能是五花云中的桃花,巾帼不让须眉,浑身透着飒爽英姿。
建炎三年,金兀术南侵,她在京口擂鼓战金山,鼓声像打雷似的,震得金兵胆寒,战马都惊得蹦跳,那股子气势,寻常男子都比不上,擂鼓战金山的故事流传千古,戏台子上常演。
再加上潘金莲的金花,虽名声不好,可据说她‘肌肤胜雪,眼含秋波’,能让西门庆那般浪荡子神魂颠倒,为了她连家都不要了,想来也非寻常女子。
如此看来,宋代那会儿,似乎特殊女子和男子大量涌现,简直就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时代啊!”
汪东西越说越兴奋,眼角的红丝都淡了些,像退潮的海水:“真难以想象,她们要是遇上高秘书,会碰撞出怎样惊心动魄的场景。
是李师师的琴音能化解高秘书的戾气,让他少干点坏事?
还是梁红玉的鼓声能震慑他的野心,让他不敢再专权?
唉,要是世间真有相关的详细记载,那可就太好了,倒能好好研究一番,说不定还能从中寻得一些破解杏花产子难题的启示呢。”
他满脸好奇,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了那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画面,心也跟着激动起来,像揣了只小兔子。
“你们男人呐,就爱天马行空地瞎琢磨。”
媒婆轻轻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像看着淘气的孩子。
她从墙角拿起扫帚,扫帚是用竹枝扎的,扫了扫地上的炉灰,动作缓慢而沉稳,炉灰被扫成一小堆:“即便真遇上了,也不见得就会发生什么。
古代的伎女,虽说身处风尘,可人家也是有血有肉、有坚守的操守和底线的,不是谁想怎样就怎样。”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着敬重,像在说什么了不起的人物:“李师师当年能拒绝权臣的拉拢,以‘身染微恙’为由闭门谢客,任凭对方送多少金银珠宝,就是不开门,可见其风骨,比那些见钱眼开的官员强多了。
梁红玉更不必说,她随韩世忠镇守楚州,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吃什么她就吃什么,亲自织蒲为屋,用蒲草编房子,这份家国情怀,岂是寻常脂粉能比?
她们绝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被人摆弄、左右的,她们也有自己的尊严和追求,像山间的青松,宁折不弯。”
媒婆拿起灶台上的抹布,抹布是用旧衣服改的,擦了擦溅上的水渍,水渍在灶台上留下淡淡的印子:“何况梁红玉乃是顶天立地的巾帼英雄,有着非凡的气魄和胆识,她和丈夫携手并肩,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令人赞叹的佳话,岂是寻常男子能随意亵渎的?
你呀,还是把心思放在正经事上,别总琢磨这些风月故事,没用。”
媒婆对汪东西的想法嗤之以鼻,觉得他想得太过简单、天真,完全忽略了禀赋的复杂与尊严,在这世间,很多事情远非表面看上去那般简单,像深海里的暗流,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深不可测。
汪东西深受民间传言的影响,兴致一来,开起了玩笑:“您放心,高蹴鞠那般贪婪成性,钱财对他而言自然是不缺的。
当年他为了讨好宋徽宗,进献的奇珍异宝能堆满半个国库,珍珠像鸡蛋那么大,玉璧比桌面还圆,要是他想收买谁,怕是没人能拒绝。
要是他们之间没点故事发生,可真是白白浪费了那个‘三花争艳’、精彩纷呈的时代。”
他忽然拍了下大腿,大腿被拍得“啪”一声响:“对了,林教头的娘子,能让高俅那般神魂颠倒、痴迷到丧失理智,害得林冲被刺配沧州,脸上被刺了字,发配到千里之外,说不定也是五花云中的女子呢!
书上说她‘容貌端丽,性情贞烈’,寻常女子哪能让高俅那样的权臣不惜败坏法度也要强占?
为了她,连自己的干儿子都坑,可见她的不一般。”
汪东西越说越兴奋,完全沉浸在自己构建的奇妙想象世界里,脸上洋溢着激动不已的神情,仿佛那虚幻的场景已然真实地呈现在眼前,触手可及,连细节都看得清清楚楚。
喜欢水不暖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