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传旨的那个小太监,见到中祖写下这样的三个大字,当场吓得全身抽搐】
【就连中祖的手下们,都佩服中祖敢在圣旨上写下这样的字】
【朱祁镇想让中祖交出兵权,让中祖成为待宰的羔羊,可中祖怎么可能是那种愚忠的人呢】
【根据探报,了解到朱祁镇还没有对景泰帝下杀手,也不敢下杀手,所以中祖对京师的情况稍微放心了一些,他打算先扑灭“建宁之乱”,再北上勤王】
【而朱祁镇呢,忙着在清算京师中不忠心他的势力】
【他夺权后,第一件事,竟然是给他之前的亲信太监王振立碑,并在北京智化寺内立“旌忠祠”刻碑祭祀】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朱祁镇在被瓦剌抓走,进行留学的期间,他多次提到“恨王振”,说王振害了他之类的话】
【例如《明实录·堡宗实录》卷184记载“皆因臣下(王振)所误,非我本意。”】
【还有景泰年间,明朝使臣李实赴瓦剌谈判时,朱祁镇对他直言:“此番灾祸,实因王振专权所起。彼时文武大臣皆不能制,致有今日。”】
【现在重新夺取皇位后,他又可怜起来王振了,这个对他最忠心耿耿的人】
【是朱祁镇人格分裂了?不不不,只是他知道怎么说话对自己最有利,为此,他可以背叛一切对他好的人,他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极度虚伪的人】
【那他现在要给王振立碑,其实也是因为这样可以收买臣子的心,告诉臣子,他是个感恩的皇帝】
【玩弄权术,心地奸诈,朱祁镇也】
【大家一起来看看朱祁镇是怎么重新谋夺皇位的吧】
京师,皇城,南宫,已是夜深了。
孙太后来到了南宫,将朱允炆写的一封信给了他。
上面写道:
[太上皇现在被囚禁如同牲畜,母族尽灭,太后受辱,仰仗他人脸色行事,终日小心翼翼,但那景泰的皇位,还不是继承的你的吗?]
[当初说好了,景泰只是暂代神器,可现在却不肯退下,这难道不是对你的欺骗吗?]
[现在天下半壁江山已被我占据,朝野上下,唯有滇王手段、计谋上乘,现已困于南方,无力北归,太上皇不妨清扫篡逆,君临天下,南北夹击共灭滇王]
[从此平分天下,一起再造大明朗朗乾坤]
看完朱允炆的信后,朱祁镇的脸色阴晴不定,他非常想重新当皇帝,但他下不定决心。
他怕死,他觉得现在不是最佳的时机,若是他失败了,他绝对会被滇王杀了。
看出了朱祁镇脸上的犹豫,孙太后脸上写满恨意:“儿,建文伪帝说的对,这次是绝佳的机会。”
“我们孙家,可是被那个贱人屠的干干净净,连地上的蚯蚓都被砍成了两段,鸡蛋蛋黄也被摇得散了。”
“若是让他平定建文伪帝的叛乱,我们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你和我,一样都会死!”
朱祁镇被这番话刺激得双眼通红,压着嗓子道:“娘,我们的人,还信得过吗?”
“放心,徐有贞、石亨、曹吉祥,都是我们的人。”
“现在文官、武将、阉党,都有我们的人,我们只要成功了,就可以慢慢杀掉滇王,为我们母子报仇!”
孙太后一边说着,一边把手指嵌入到自己的掌心中,他恨朱祁铄恨到了极点。
他和朱祁镇始终认为,就是朱祁铄的那句“乱大明者,必太子也”,才导致了他们母子会这么凄惨。
若是没有那句话,朱祁镇便不会争强好胜,便不会御驾亲征被迫留学。
朱祁镇咬咬牙,狠道:“那请母亲找个时机,让大臣先攻进南宫,然后您再下懿旨,让我以太上皇的身份监国,现在还不能废除景泰帝。”
朱祁镇的眼中闪过忌惮,他害怕朱祁铄,而且朱祁铄的手中还手握二十万大军。
他想先用景泰帝的名义慢慢瓦解朱祁铄的势力。
“好!”
“于谦呢?”
孙太后轻蔑一笑:
“愚忠迂腐之人,当年你爹对他有恩,本后也对他有恩,我给他下一道懿旨,将他调离京师便是。”
“到时候你监国已成定局,你又本是正统,他一个最忠心于正统的人。”
“难不成还会去投靠朱祁铄那贱人,跟着造反不成?”
母子商议完后,过了几天,皇宫中厮杀声大起。
文官徐有贞伪造圣旨和懿旨,武将石亨带领大军攻进南宫释放朱祁镇,太监曹吉祥封闭宫门囚禁景泰帝。
锦衣卫指挥使朱骥,对景泰帝忠心耿耿,几次带领锦衣卫想冲进宫去解救景泰帝,却没有成功。
没有办法的他,带着剩下没有叛变的锦衣卫退出京师,等待着朱祁铄的命令,失去主心骨的他,满脸都是焦急。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番政变后,有什么感想呢?】
【大明的奸臣已经自己跳出来了】
【文臣是一个,武将是一个,阉党也是一个】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于皇帝来说,哪个忠心就用哪个,能力倒是其次的,也不必对文臣、武将、阉党三个党羽有任何的偏心】
【皇帝维护权力的主要方式,便是维系朝堂中各个势力的平衡,哪个强了就打压哪个,哪个弱了便加强哪个,这样才不至于失控】
【当然咯,这里我们得着重夸奖一下一心想进部的锦衣卫指挥使朱骥了】
【刚刚视频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锦衣卫指挥使朱骥那焦急的画面】
【他的这种焦急,直到宫中以景泰帝的名义传出来要滇王放下兵权,被囚禁回京的圣旨,才放松了不少】
【因为他知道,这至少代表景泰帝现在死不了】
【于是他继续努力地想和景泰帝取得联系】
【经过他的多番操作,他终于获得了景泰帝咬破手指用鲜血写的衣带诏】
【衣带诏上写道:吾弟当为尧舜,传位滇王】
【当时的宫中,有几个小太监依旧对景泰帝忠心耿耿】
【这个衣带诏就是他们牺牲生命带出来的】
【看吧,本up主就说对于任何一个物种要辩证看待】
【之前有太监王振祸乱天下,现在又有无名的小太监帮助大明安定天下】
【错的是人,而不是一个群体】
【当时,景泰帝被囚禁,朱祁镇本来就是太上皇,算是有法理】
【而在南边的“建宁”更不用说了,燕王一脉的皇位就是从朱允炆那抢来的,他们也有法理】
【只有我们的中祖朱祁铄,不仅没有法理,他那个坑爹的宣宗,还剥夺了他的继位法理】
【所以当时的中祖是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
【比如,朱祁镇逼迫景泰帝下的圣旨,那也是圣旨,你身为藩王,听命还是不听命呢?】
【所以,景泰帝的这份衣带诏,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景泰帝毕竟是现在的皇帝,论法理,他有最强解释权】
【这个衣带诏是直接告诉天下,他要把皇位传给中祖朱祁铄】
【也是告诉天下,他被控制了,不必再遵守他“景泰帝的圣旨”】
【但当时,皇宫戒严,这份衣带诏想要运出去,可以说,几乎不可能】
【这就有了皇宫中几个小太监忠心耿耿的故事】
【就连中祖的手下们,都佩服中祖敢在圣旨上写下这样的字】
【朱祁镇想让中祖交出兵权,让中祖成为待宰的羔羊,可中祖怎么可能是那种愚忠的人呢】
【根据探报,了解到朱祁镇还没有对景泰帝下杀手,也不敢下杀手,所以中祖对京师的情况稍微放心了一些,他打算先扑灭“建宁之乱”,再北上勤王】
【而朱祁镇呢,忙着在清算京师中不忠心他的势力】
【他夺权后,第一件事,竟然是给他之前的亲信太监王振立碑,并在北京智化寺内立“旌忠祠”刻碑祭祀】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朱祁镇在被瓦剌抓走,进行留学的期间,他多次提到“恨王振”,说王振害了他之类的话】
【例如《明实录·堡宗实录》卷184记载“皆因臣下(王振)所误,非我本意。”】
【还有景泰年间,明朝使臣李实赴瓦剌谈判时,朱祁镇对他直言:“此番灾祸,实因王振专权所起。彼时文武大臣皆不能制,致有今日。”】
【现在重新夺取皇位后,他又可怜起来王振了,这个对他最忠心耿耿的人】
【是朱祁镇人格分裂了?不不不,只是他知道怎么说话对自己最有利,为此,他可以背叛一切对他好的人,他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极度虚伪的人】
【那他现在要给王振立碑,其实也是因为这样可以收买臣子的心,告诉臣子,他是个感恩的皇帝】
【玩弄权术,心地奸诈,朱祁镇也】
【大家一起来看看朱祁镇是怎么重新谋夺皇位的吧】
京师,皇城,南宫,已是夜深了。
孙太后来到了南宫,将朱允炆写的一封信给了他。
上面写道:
[太上皇现在被囚禁如同牲畜,母族尽灭,太后受辱,仰仗他人脸色行事,终日小心翼翼,但那景泰的皇位,还不是继承的你的吗?]
[当初说好了,景泰只是暂代神器,可现在却不肯退下,这难道不是对你的欺骗吗?]
[现在天下半壁江山已被我占据,朝野上下,唯有滇王手段、计谋上乘,现已困于南方,无力北归,太上皇不妨清扫篡逆,君临天下,南北夹击共灭滇王]
[从此平分天下,一起再造大明朗朗乾坤]
看完朱允炆的信后,朱祁镇的脸色阴晴不定,他非常想重新当皇帝,但他下不定决心。
他怕死,他觉得现在不是最佳的时机,若是他失败了,他绝对会被滇王杀了。
看出了朱祁镇脸上的犹豫,孙太后脸上写满恨意:“儿,建文伪帝说的对,这次是绝佳的机会。”
“我们孙家,可是被那个贱人屠的干干净净,连地上的蚯蚓都被砍成了两段,鸡蛋蛋黄也被摇得散了。”
“若是让他平定建文伪帝的叛乱,我们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你和我,一样都会死!”
朱祁镇被这番话刺激得双眼通红,压着嗓子道:“娘,我们的人,还信得过吗?”
“放心,徐有贞、石亨、曹吉祥,都是我们的人。”
“现在文官、武将、阉党,都有我们的人,我们只要成功了,就可以慢慢杀掉滇王,为我们母子报仇!”
孙太后一边说着,一边把手指嵌入到自己的掌心中,他恨朱祁铄恨到了极点。
他和朱祁镇始终认为,就是朱祁铄的那句“乱大明者,必太子也”,才导致了他们母子会这么凄惨。
若是没有那句话,朱祁镇便不会争强好胜,便不会御驾亲征被迫留学。
朱祁镇咬咬牙,狠道:“那请母亲找个时机,让大臣先攻进南宫,然后您再下懿旨,让我以太上皇的身份监国,现在还不能废除景泰帝。”
朱祁镇的眼中闪过忌惮,他害怕朱祁铄,而且朱祁铄的手中还手握二十万大军。
他想先用景泰帝的名义慢慢瓦解朱祁铄的势力。
“好!”
“于谦呢?”
孙太后轻蔑一笑:
“愚忠迂腐之人,当年你爹对他有恩,本后也对他有恩,我给他下一道懿旨,将他调离京师便是。”
“到时候你监国已成定局,你又本是正统,他一个最忠心于正统的人。”
“难不成还会去投靠朱祁铄那贱人,跟着造反不成?”
母子商议完后,过了几天,皇宫中厮杀声大起。
文官徐有贞伪造圣旨和懿旨,武将石亨带领大军攻进南宫释放朱祁镇,太监曹吉祥封闭宫门囚禁景泰帝。
锦衣卫指挥使朱骥,对景泰帝忠心耿耿,几次带领锦衣卫想冲进宫去解救景泰帝,却没有成功。
没有办法的他,带着剩下没有叛变的锦衣卫退出京师,等待着朱祁铄的命令,失去主心骨的他,满脸都是焦急。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番政变后,有什么感想呢?】
【大明的奸臣已经自己跳出来了】
【文臣是一个,武将是一个,阉党也是一个】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于皇帝来说,哪个忠心就用哪个,能力倒是其次的,也不必对文臣、武将、阉党三个党羽有任何的偏心】
【皇帝维护权力的主要方式,便是维系朝堂中各个势力的平衡,哪个强了就打压哪个,哪个弱了便加强哪个,这样才不至于失控】
【当然咯,这里我们得着重夸奖一下一心想进部的锦衣卫指挥使朱骥了】
【刚刚视频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锦衣卫指挥使朱骥那焦急的画面】
【他的这种焦急,直到宫中以景泰帝的名义传出来要滇王放下兵权,被囚禁回京的圣旨,才放松了不少】
【因为他知道,这至少代表景泰帝现在死不了】
【于是他继续努力地想和景泰帝取得联系】
【经过他的多番操作,他终于获得了景泰帝咬破手指用鲜血写的衣带诏】
【衣带诏上写道:吾弟当为尧舜,传位滇王】
【当时的宫中,有几个小太监依旧对景泰帝忠心耿耿】
【这个衣带诏就是他们牺牲生命带出来的】
【看吧,本up主就说对于任何一个物种要辩证看待】
【之前有太监王振祸乱天下,现在又有无名的小太监帮助大明安定天下】
【错的是人,而不是一个群体】
【当时,景泰帝被囚禁,朱祁镇本来就是太上皇,算是有法理】
【而在南边的“建宁”更不用说了,燕王一脉的皇位就是从朱允炆那抢来的,他们也有法理】
【只有我们的中祖朱祁铄,不仅没有法理,他那个坑爹的宣宗,还剥夺了他的继位法理】
【所以当时的中祖是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
【比如,朱祁镇逼迫景泰帝下的圣旨,那也是圣旨,你身为藩王,听命还是不听命呢?】
【所以,景泰帝的这份衣带诏,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景泰帝毕竟是现在的皇帝,论法理,他有最强解释权】
【这个衣带诏是直接告诉天下,他要把皇位传给中祖朱祁铄】
【也是告诉天下,他被控制了,不必再遵守他“景泰帝的圣旨”】
【但当时,皇宫戒严,这份衣带诏想要运出去,可以说,几乎不可能】
【这就有了皇宫中几个小太监忠心耿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