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急,好好排队,每个人都有!”
一处免费的施粥棚里,几个维持秩序的士卒正一边核验着难民身份,一边对着后方大声喊着,安抚着躁动的人群。
身份证明很简单,就是在入关时秦国官员问的两个问题:家在哪个县,有几口人。
之后再根据你是想定居秦国还是只住几个月颁发证明,前者为临时身份,后者只是暂住证。
没有人知道,秦国是怎么敢信难民们所说的。
或许是他们不在乎来者说的是不是真话,因为只要是百姓,来了秦国后但凡不傻都会感觉到这里好还是其他国家好。
前方,一起骚乱发生。
几个士兵正打算走过去维持秩序,却看到有两个身着华服的年轻人走了过去,其中一人还对着他们摇了摇头。
人身上是有一种气质的,那两个年轻人给他们的感觉就是大族子弟,且对百姓应该没有什么歧视。
几个士兵顿时停下了脚步。
“几位军爷,你们怎么没带兵刃啊?”
难民队伍里,一个年轻小伙子看这些士兵没什么架子,不由得鼓起勇气问道。
他听说秦国军民感情很是融洽,进入秦国后也没看到一起军队敲诈百姓之事,这让他心里多了些安定。
“再叫军爷别怪你把你扔到队伍后面去,让你再排队一会!”
“带武器干什么?”
一个士兵飞快的看了一眼一个百姓的证明,在确认纸上的几个字和公章没错、且这张略微泛黄的纸底部一行数字码还在时,就立刻还给了这个百姓。
“好好收着,别掉了。”
他紧接着检查下一个。
每一个秦军士兵在训练之余都要开始认字,包括数字,他们这次能来这里维持秩序,都是他们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功劳。
那些不好的,现在被关在营地里练字呢……
一想到明明自己努力学了、但在那些先生眼里却还是蠢笨无比,还要被那些先生们拿着鞭子抽,他就感觉一阵发抖。
疼倒是不疼,主要是这种学习的苦……还不如去练体能呢!
“不带武器,万一……”
小伙子虽然奇怪他的态度,但迟疑了一下问道:“万一我们闹事了怎么办?”
士兵检查完了他的身份证明,还给了他。
顺便看了他一眼,轻笑了一下。
虽然没回,但小伙子明显感觉到了对方眼神里的……不屑和怜悯?
士兵确实很不屑回答这个问题。
闹事?
你当秦国还是以前呢?
先不说你们这群难民就算闹事能不能打赢我们这些没拿武器的,一旦事情闹大了,附近县城里可还有一个全副武装的连队呢——秦国自然没那么傻,他们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你要敢闹事,你就做好面对热武器的准备吧。
战争是由人来决定的。
可如果是热武器部队和手无寸铁的农人……
可拉倒吧。
……
“大家都在好好排着队,你们为什么要往前挤?”
人群后方,两个年轻人拉开了人群,将几个想往前挤的难民堵在了原地。
周围,本就对他们不满的人群已经差点冲上去揍人了。
但被这两个衣着华贵的年轻人给制止了。
“我们不是有意的,我们只是想去吃点东西!”一个中年男人护着两个弟弟和妻儿,红着脸说道。
“可大家都在排队。”嬴政说:“你饿,他们也饿,凭什么你要插队?”
“就是!我们凭什么让你?”
“我娘都饿了两天了,我们都在排队,你谁啊!”
“干脆揍死他算了!”
人群的怒骂声让这一家人有些害怕,幸好两个年轻人威慑力挺大,凶狠的眼神不仅让其他人闭上了嘴,也让他们一阵发抖。
“我是怕吃不上。”
男人的语气弱了下来:“我们离开家时县里也在救济我们,说是县老爷联合县中富户在赈灾。”
“可等我们走了十几里路去领,却发现只有几个小吏在那,吃的也只是一碗混着草的粥……我怕这里也……”
人群安静了下来。
一些人不自觉的看向前方,隐约有些担心。
可看到那里的秦国朝廷之人多达上百,且后方炊烟不断,他们稍微放心了一点。
只有一点。
“哼,别拿废物般的赵国朝廷和我秦国比!”嬴政环顾四周,朗声道:“秦律规定:凡官府赈灾,当地府衙要打开所有粮仓,粮食要优先供应于民、且必须要足额供应!”
“你们想必都知道秦律严苛,那你们还担心什么?”
虽然哪怕是严苛的秦律也无法阻止人性,但它的威慑力也是同样有的,同一件事在秦国绝对会执行得更好。
哪怕是贪墨,秦国官员们也不敢明着贪,至少在赈灾这种大家肉眼可见的事情上不会。
律法说了要插筷子不倒,那就不可能变成稀粥,否则秦法是真会让官员脑袋落地的。
更何况,如今秦国眼看着发展前途大大的好,只要不犯错,现在的秦国哪怕是一个小官,未来都有可能身居高位,而且搞钱的方法多的是,何必在这种会惹众怒的事情上犯错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这些赵国难民们不懂。
“说得好听!”
中年男人身后的一个少年开口了,声音不大,但周围这些人还是听到了。
“县里当初也这么说的,可我们一找去,县老爷都跑了,县里富户也关门不管我们死活,谁知道秦国的是不是也……”
中年男人拉了拉这个弟弟。
因为前方检查身份的士卒已经走过来了。
嬴政有些不爽。
那赵国能和我秦国比?
哪怕以前李缘没出现时,在这种制度上和朝廷政策的落实程度上,秦国也是傲视天下的!
“别吵吵了,老实排好队,拿出入境证明。”
士卒开始催着他们。
当看到这两个年轻人时,士卒有些奇怪的审视着他们:“你们……我怎么感觉有点眼熟?”
两人心里一跳。
毕竟他们这次只是临时起意,两人换了身行头互相给对方画了几下眉毛就来了,并没有和以前一样让宫廷画师这种专业人士来伪装。
士卒想了一下:“哦,你们是县里李家的子弟是吧?”
“嗯,好眼力。”李缘连忙点头。
嬴政眼神微眯,据他所知这个边境县里好像没有姓李的大户人家。
两人离开了,等稍微走远一点,嬴政说起这事。
“所以……那士卒认出我们了?”
“可能。”嬴政说:“刚才他思虑的时候,眼睛周围好像轻微的动了一下,同时原本向一个百姓拿身份证明的手都停在了原地,直到和我们说完话才恢复正常。”
“没经受过训练的普通人,大部分在遇到足够震惊的事时,眼睛会不自觉的关注那件事,身体也会无意识的呆在原地,他刚才的反应很符合这些特征。”
能识破他们这种简陋的伪装的人很多,但在底层士兵里却不多见;还能在认出他们后虽有震惊却面不改色,马上给他们圆谎。
嬴政觉得他找到了一个好苗子,不由得回头看去。
恰好这时,那个士兵也扭头朝着他们的方向看来。
士兵对着他们笑了一下。
嬴政微微点头。
“不是,你居然关注得那么细?”李缘感觉有些后怕,这几年下来在政哥那自己不会全是破绽吧?
“你但凡多看点心理学的书也可以做到这种基本的识人辨事。”
“我读书可……等等,心理学?”
李缘一脸呆愣:“你在哪看的?”
“我不是让你去买了些后世的书吗?你说你家里有很多,是你以前大学时想要提升自己而买的。”嬴政一脸古怪:“三十多本书,你说放在家里吃灰还不如拿来给我,你不会……不光没看完,还连有些什么书都忘了吧?”
“……”
“那倒不是。”
“那你……?”
“我是买回来后压根没看过。”
“……”
多正常啊!
后世还有许多人说要减肥却吃饱了再减的呢,还有戒烟……相比之下,他买书还属于“高雅”了。
嬴政对他已经服气了,也幸好他“不学无术”。
“可我刚才听那两个难民说的……”
李缘想了想,郭开的能力应该还不至于放过一个好官,那么两个难民刚才说的有县令在赈灾之事又是怎么回事呢?
“要么是假的,要么……”
嬴政摇摇头。
人性在动乱时刻,很是丑恶。
如果有一个官员,他为人不是很廉洁,却也不是什么大恶人。
面对赵国的朝政他无力改变,一边敛财一边处于良心纠结中,日子过得浑浑噩噩。
哪怕是看到赵国的堕落和秦国的好处,接到郭开“允许”他们大肆搜刮、压榨百姓的暗示,也是一边放不下赵国一边纵容手下人为恶或者欺压,大不了等秦国打来自己就投降辞官,当个富家翁算了。
然后虫灾一起,百姓真的聚集在城外受饿时,他又动了恻隐之心。
于是他召集城中富户,以某种条件或者交易换来了粮食,给了百姓一次救济。
消耗完了这最后一份良心后,他卷款跑路。
听着这个猜测,李缘有些奇怪。
真的有这种人吗?
“我想,就算有,你可能还想漏了一种可能吧?”李缘说。
“是不愿意去想。”
“你知道我要说什么?”
“当然。”嬴政沉默了一下:“还有一种可能,是他觉得与其再这么煎熬下去,还不如死在动乱里,可能是富商们发现被骗了愤怒为之,也可能是粮食耗尽了被失去理智的百姓给……”
当然,也有可能是棋差一招,死在了本县的某场动乱里。
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百姓听到了赈灾消息,去了后却只有几个小吏在那。
“人啊!”李缘叹息了一声。
乱世只是两个字,却是包含了万千苦难,其中不仅有百姓的,还有无数底层小官小吏的。
前者如果能活一天,那后者估计就能活个四五天。
但也只能活个四五天了,如果没有其他资本的话。
……
赵国西部。
一个四辆马车的车队正朝着秦国缓慢行驶,除了十几个护卫外,马车后方不远处还有上百个衣衫褴褛的百姓。
“老爷,前方马上就是最后一个关口了,过了那就是秦国了,那里的赵军要是看到我等,估计要敲诈一笔,那身后那些百姓……”
一个护卫走到窗边,对着马车内问道。
言下之意很明显,赶走他们。
不然边境的赵军一旦认真起来,这帮百姓又托词是跟他们一起走的,那这还得了?
好不容易离开了那个是非之地,岂能倒在这进入秦国的最后一步?
窗帘掀开,一个中年男子往后看了一眼,眼神复杂。
“算了。”
“可是老爷,万一那些商人派人追上来……”
“我们走了这么远,他们要追早就追上来了。”窗帘又放下了:“而且跟着这么多人,也是一种保护,他们不敢上来找本官算账的。”
至于这过程中需要付出的……
无非就是给一些当地官吏贿赂些过路费,每天多煮一锅稀粥。
这点钱,他还是能出得起的。
半个时辰后,他们终于看到了远处的边关隘口。
但那里的赵军已经浑然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队秦军。
“秦军打来了?”一个护卫惊道。
与他的惊讶不同。
车队后方,百姓在看到秦军的旗帜后顿时激动了起来,甚至越过他们朝着那里跑去。
也许秦国并不如他们宣传的那么好。
但再坏,也比不过在赵国的日子吧?
车帘再次拉开,男人看了一眼前方,有点沉默。
虽然早就听说秦赵边境已经形同虚设,任何赵人只要能到边境县,就等同于到了秦国。
但……眼下这连赵军都没有、秦军反而占着这座离边境还有五里的隘口的情况,着实让他没想到。
赵国已经凉到这个地步了吗?
这和亡国有什么区别?
“走吧。”
车队继续前行。
直到走到那队秦军面前,才有一个秦军士卒上前。
“请你们的主人下来登记信息,另外你们也要登记,货物要检查一下,如果没报备的话我们会送你们去十里外的口岸……”
其他话这些护卫没怎么听清,他们此刻都有些惊奇。
这秦军士卒的口音,怎么是我们那个县附近的?
直到马车上下来的中年男人用那边的口音说了句话,这个秦军士卒顿时就一脸欣喜:“你们也是桦县的?”
“我曾为县令。”
“好啊,家乡总算来人了!”
士卒高兴的和他们攀谈了起来,询问着家乡的受灾情况。
本来气氛很是融洽。
直到有护卫问了句:那你能不能给我们说说话,别检查货物了?
这名秦军士卒的笑容顿时就收了起来。
“不行!”
他严肃道:“你这态度不对劲,现在我有理由怀疑你们涉嫌走私,请立刻放下武器准备接受检查!”
众人目瞪口呆,你变脸这么快的吗?
喜欢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一处免费的施粥棚里,几个维持秩序的士卒正一边核验着难民身份,一边对着后方大声喊着,安抚着躁动的人群。
身份证明很简单,就是在入关时秦国官员问的两个问题:家在哪个县,有几口人。
之后再根据你是想定居秦国还是只住几个月颁发证明,前者为临时身份,后者只是暂住证。
没有人知道,秦国是怎么敢信难民们所说的。
或许是他们不在乎来者说的是不是真话,因为只要是百姓,来了秦国后但凡不傻都会感觉到这里好还是其他国家好。
前方,一起骚乱发生。
几个士兵正打算走过去维持秩序,却看到有两个身着华服的年轻人走了过去,其中一人还对着他们摇了摇头。
人身上是有一种气质的,那两个年轻人给他们的感觉就是大族子弟,且对百姓应该没有什么歧视。
几个士兵顿时停下了脚步。
“几位军爷,你们怎么没带兵刃啊?”
难民队伍里,一个年轻小伙子看这些士兵没什么架子,不由得鼓起勇气问道。
他听说秦国军民感情很是融洽,进入秦国后也没看到一起军队敲诈百姓之事,这让他心里多了些安定。
“再叫军爷别怪你把你扔到队伍后面去,让你再排队一会!”
“带武器干什么?”
一个士兵飞快的看了一眼一个百姓的证明,在确认纸上的几个字和公章没错、且这张略微泛黄的纸底部一行数字码还在时,就立刻还给了这个百姓。
“好好收着,别掉了。”
他紧接着检查下一个。
每一个秦军士兵在训练之余都要开始认字,包括数字,他们这次能来这里维持秩序,都是他们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功劳。
那些不好的,现在被关在营地里练字呢……
一想到明明自己努力学了、但在那些先生眼里却还是蠢笨无比,还要被那些先生们拿着鞭子抽,他就感觉一阵发抖。
疼倒是不疼,主要是这种学习的苦……还不如去练体能呢!
“不带武器,万一……”
小伙子虽然奇怪他的态度,但迟疑了一下问道:“万一我们闹事了怎么办?”
士兵检查完了他的身份证明,还给了他。
顺便看了他一眼,轻笑了一下。
虽然没回,但小伙子明显感觉到了对方眼神里的……不屑和怜悯?
士兵确实很不屑回答这个问题。
闹事?
你当秦国还是以前呢?
先不说你们这群难民就算闹事能不能打赢我们这些没拿武器的,一旦事情闹大了,附近县城里可还有一个全副武装的连队呢——秦国自然没那么傻,他们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你要敢闹事,你就做好面对热武器的准备吧。
战争是由人来决定的。
可如果是热武器部队和手无寸铁的农人……
可拉倒吧。
……
“大家都在好好排着队,你们为什么要往前挤?”
人群后方,两个年轻人拉开了人群,将几个想往前挤的难民堵在了原地。
周围,本就对他们不满的人群已经差点冲上去揍人了。
但被这两个衣着华贵的年轻人给制止了。
“我们不是有意的,我们只是想去吃点东西!”一个中年男人护着两个弟弟和妻儿,红着脸说道。
“可大家都在排队。”嬴政说:“你饿,他们也饿,凭什么你要插队?”
“就是!我们凭什么让你?”
“我娘都饿了两天了,我们都在排队,你谁啊!”
“干脆揍死他算了!”
人群的怒骂声让这一家人有些害怕,幸好两个年轻人威慑力挺大,凶狠的眼神不仅让其他人闭上了嘴,也让他们一阵发抖。
“我是怕吃不上。”
男人的语气弱了下来:“我们离开家时县里也在救济我们,说是县老爷联合县中富户在赈灾。”
“可等我们走了十几里路去领,却发现只有几个小吏在那,吃的也只是一碗混着草的粥……我怕这里也……”
人群安静了下来。
一些人不自觉的看向前方,隐约有些担心。
可看到那里的秦国朝廷之人多达上百,且后方炊烟不断,他们稍微放心了一点。
只有一点。
“哼,别拿废物般的赵国朝廷和我秦国比!”嬴政环顾四周,朗声道:“秦律规定:凡官府赈灾,当地府衙要打开所有粮仓,粮食要优先供应于民、且必须要足额供应!”
“你们想必都知道秦律严苛,那你们还担心什么?”
虽然哪怕是严苛的秦律也无法阻止人性,但它的威慑力也是同样有的,同一件事在秦国绝对会执行得更好。
哪怕是贪墨,秦国官员们也不敢明着贪,至少在赈灾这种大家肉眼可见的事情上不会。
律法说了要插筷子不倒,那就不可能变成稀粥,否则秦法是真会让官员脑袋落地的。
更何况,如今秦国眼看着发展前途大大的好,只要不犯错,现在的秦国哪怕是一个小官,未来都有可能身居高位,而且搞钱的方法多的是,何必在这种会惹众怒的事情上犯错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这些赵国难民们不懂。
“说得好听!”
中年男人身后的一个少年开口了,声音不大,但周围这些人还是听到了。
“县里当初也这么说的,可我们一找去,县老爷都跑了,县里富户也关门不管我们死活,谁知道秦国的是不是也……”
中年男人拉了拉这个弟弟。
因为前方检查身份的士卒已经走过来了。
嬴政有些不爽。
那赵国能和我秦国比?
哪怕以前李缘没出现时,在这种制度上和朝廷政策的落实程度上,秦国也是傲视天下的!
“别吵吵了,老实排好队,拿出入境证明。”
士卒开始催着他们。
当看到这两个年轻人时,士卒有些奇怪的审视着他们:“你们……我怎么感觉有点眼熟?”
两人心里一跳。
毕竟他们这次只是临时起意,两人换了身行头互相给对方画了几下眉毛就来了,并没有和以前一样让宫廷画师这种专业人士来伪装。
士卒想了一下:“哦,你们是县里李家的子弟是吧?”
“嗯,好眼力。”李缘连忙点头。
嬴政眼神微眯,据他所知这个边境县里好像没有姓李的大户人家。
两人离开了,等稍微走远一点,嬴政说起这事。
“所以……那士卒认出我们了?”
“可能。”嬴政说:“刚才他思虑的时候,眼睛周围好像轻微的动了一下,同时原本向一个百姓拿身份证明的手都停在了原地,直到和我们说完话才恢复正常。”
“没经受过训练的普通人,大部分在遇到足够震惊的事时,眼睛会不自觉的关注那件事,身体也会无意识的呆在原地,他刚才的反应很符合这些特征。”
能识破他们这种简陋的伪装的人很多,但在底层士兵里却不多见;还能在认出他们后虽有震惊却面不改色,马上给他们圆谎。
嬴政觉得他找到了一个好苗子,不由得回头看去。
恰好这时,那个士兵也扭头朝着他们的方向看来。
士兵对着他们笑了一下。
嬴政微微点头。
“不是,你居然关注得那么细?”李缘感觉有些后怕,这几年下来在政哥那自己不会全是破绽吧?
“你但凡多看点心理学的书也可以做到这种基本的识人辨事。”
“我读书可……等等,心理学?”
李缘一脸呆愣:“你在哪看的?”
“我不是让你去买了些后世的书吗?你说你家里有很多,是你以前大学时想要提升自己而买的。”嬴政一脸古怪:“三十多本书,你说放在家里吃灰还不如拿来给我,你不会……不光没看完,还连有些什么书都忘了吧?”
“……”
“那倒不是。”
“那你……?”
“我是买回来后压根没看过。”
“……”
多正常啊!
后世还有许多人说要减肥却吃饱了再减的呢,还有戒烟……相比之下,他买书还属于“高雅”了。
嬴政对他已经服气了,也幸好他“不学无术”。
“可我刚才听那两个难民说的……”
李缘想了想,郭开的能力应该还不至于放过一个好官,那么两个难民刚才说的有县令在赈灾之事又是怎么回事呢?
“要么是假的,要么……”
嬴政摇摇头。
人性在动乱时刻,很是丑恶。
如果有一个官员,他为人不是很廉洁,却也不是什么大恶人。
面对赵国的朝政他无力改变,一边敛财一边处于良心纠结中,日子过得浑浑噩噩。
哪怕是看到赵国的堕落和秦国的好处,接到郭开“允许”他们大肆搜刮、压榨百姓的暗示,也是一边放不下赵国一边纵容手下人为恶或者欺压,大不了等秦国打来自己就投降辞官,当个富家翁算了。
然后虫灾一起,百姓真的聚集在城外受饿时,他又动了恻隐之心。
于是他召集城中富户,以某种条件或者交易换来了粮食,给了百姓一次救济。
消耗完了这最后一份良心后,他卷款跑路。
听着这个猜测,李缘有些奇怪。
真的有这种人吗?
“我想,就算有,你可能还想漏了一种可能吧?”李缘说。
“是不愿意去想。”
“你知道我要说什么?”
“当然。”嬴政沉默了一下:“还有一种可能,是他觉得与其再这么煎熬下去,还不如死在动乱里,可能是富商们发现被骗了愤怒为之,也可能是粮食耗尽了被失去理智的百姓给……”
当然,也有可能是棋差一招,死在了本县的某场动乱里。
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百姓听到了赈灾消息,去了后却只有几个小吏在那。
“人啊!”李缘叹息了一声。
乱世只是两个字,却是包含了万千苦难,其中不仅有百姓的,还有无数底层小官小吏的。
前者如果能活一天,那后者估计就能活个四五天。
但也只能活个四五天了,如果没有其他资本的话。
……
赵国西部。
一个四辆马车的车队正朝着秦国缓慢行驶,除了十几个护卫外,马车后方不远处还有上百个衣衫褴褛的百姓。
“老爷,前方马上就是最后一个关口了,过了那就是秦国了,那里的赵军要是看到我等,估计要敲诈一笔,那身后那些百姓……”
一个护卫走到窗边,对着马车内问道。
言下之意很明显,赶走他们。
不然边境的赵军一旦认真起来,这帮百姓又托词是跟他们一起走的,那这还得了?
好不容易离开了那个是非之地,岂能倒在这进入秦国的最后一步?
窗帘掀开,一个中年男子往后看了一眼,眼神复杂。
“算了。”
“可是老爷,万一那些商人派人追上来……”
“我们走了这么远,他们要追早就追上来了。”窗帘又放下了:“而且跟着这么多人,也是一种保护,他们不敢上来找本官算账的。”
至于这过程中需要付出的……
无非就是给一些当地官吏贿赂些过路费,每天多煮一锅稀粥。
这点钱,他还是能出得起的。
半个时辰后,他们终于看到了远处的边关隘口。
但那里的赵军已经浑然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队秦军。
“秦军打来了?”一个护卫惊道。
与他的惊讶不同。
车队后方,百姓在看到秦军的旗帜后顿时激动了起来,甚至越过他们朝着那里跑去。
也许秦国并不如他们宣传的那么好。
但再坏,也比不过在赵国的日子吧?
车帘再次拉开,男人看了一眼前方,有点沉默。
虽然早就听说秦赵边境已经形同虚设,任何赵人只要能到边境县,就等同于到了秦国。
但……眼下这连赵军都没有、秦军反而占着这座离边境还有五里的隘口的情况,着实让他没想到。
赵国已经凉到这个地步了吗?
这和亡国有什么区别?
“走吧。”
车队继续前行。
直到走到那队秦军面前,才有一个秦军士卒上前。
“请你们的主人下来登记信息,另外你们也要登记,货物要检查一下,如果没报备的话我们会送你们去十里外的口岸……”
其他话这些护卫没怎么听清,他们此刻都有些惊奇。
这秦军士卒的口音,怎么是我们那个县附近的?
直到马车上下来的中年男人用那边的口音说了句话,这个秦军士卒顿时就一脸欣喜:“你们也是桦县的?”
“我曾为县令。”
“好啊,家乡总算来人了!”
士卒高兴的和他们攀谈了起来,询问着家乡的受灾情况。
本来气氛很是融洽。
直到有护卫问了句:那你能不能给我们说说话,别检查货物了?
这名秦军士卒的笑容顿时就收了起来。
“不行!”
他严肃道:“你这态度不对劲,现在我有理由怀疑你们涉嫌走私,请立刻放下武器准备接受检查!”
众人目瞪口呆,你变脸这么快的吗?
喜欢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