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驯服官员是一门学问-《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当元宵节过完时,官员们发现国师府多了一个孩子。

  国师有女儿了?

  收养的?

  还是在民间随便找的一个孤儿?

  这个消息宛如一个炸弹,直接掀翻了朝堂。

  许多官员仿佛终于找到了攻讦国师的借口,一个个上蹿下跳。

  “岂有此理!身为国师,怎能如此儿戏?”

  “就是!一介民间孤女,怎能直接成为国师府的少小姐?”

  “如此行事,天下会如何看我秦国?秦国法度何在?”

  元宵节过后的第一次朝会。

  王宫大殿外的小广场上,百官一边排着队列准备入殿,一边有文官不断痛斥着国师此举于礼不合。

  就好像这些官员真的是为国思虑的清官,真只是以公心而论来评价一样。

  对此,其他官员都没说话,他们除了是受李缘亲信提拔上来的外,还有些人是觉得不对劲。

  而武将那边……

  “尉部长,真能打是吧?”

  由于刚过完元宵节,一些年节时都在驻地战备值班的将领也都回来了,其中就包括王翦。

  他一边撸着袖子,一边对着尉缭问道。

  尉缭没回,蒙武倒是说话了:“部长常在咸阳,此事不好说话,我等明后两日就去驻地了,许多事自己看着办就行了。”

  王翦眼珠一转,随即走到其他几个将领身边低声说着。

  当锦陇出现在前方让众人依次走入时,国师才在另一侧的广场入口姗姗来迟。

  许多文官心里顿时一跳,坏了!

  这常年不上朝的国师突然来了,准没好事!

  朝会开始后,众人都看向了上方。

  李缘走到自己那仅次于嬴政的位置上,眼神不善:“我听说有些人对我收女儿有意见?还要弹劾我?”

  百官默不作声。

  他们心里或许是想借着这次事件攻讦国师,但弹劾绝对称不上……毕竟弹劾的折子最终都会到他桌子上去,那这弹劾有什么用?

  “国师,弹劾不至于,倒是有些人说闲话。”

  工部部长熊肃站了出来,将之前在小广场上一些人的话复述了一遍。

  李缘看向之前说得最狠的那几个官员,对方在李缘看过来时有些心虚,却还倔强的与李缘对视。

  很好,很有勇气!

  “在我反驳诸位之前,我先给你们介绍一下我义女的身世。”

  当李缘把一个出国潜伏的孤胆英雄留在国内的女儿、在母亲病死爷爷逝去后打算卖身葬爷的故事说出来后,朝堂为之一寂。

  武将们心痛无比!

  因为在军政还未完全分开之前,这些细作大部分都是从军队里走出去的,那可都是他们的袍泽啊!

  而文官们……他们知道闯祸了。

  “有人说我儿戏,那我倒想问问,现在还儿戏吗?”李缘反问道:“她不是民间孤女,她是朝廷、是国家的女儿!本国师这不是在无视法度,因为让她在民间受苦才是秦国最可耻的事情!”

  “国师所言极是!”

  王翦率先站出来表态:“此事是秦国的大事,末将怀疑那些质疑的人都是五国细作!”

  一些人脸色一变,你特么不要乱说!

  “王将军,你跟这些家伙废什么话?”

  一个军长直接朝着对面的文官队列里走去,径直揪出了之前叫得最大声的一个局长:“本将不懂辩论,但略懂一点拳脚!”

  “朝堂之上你不要……”

  局长还没说完。

  “啪!”

  一个大耳光子直接甩了过来。

  随后,其他武将也冲过来把之前在殿外说过风凉话的人揪出来了,在朝堂上暴打!

  其他文官赶忙站远了一点……

  直到有人已经被打得鼻青脸肿了,李缘才叫来了殿外的甲士拉架。

  “好了,闹剧该结束了。”

  正当那些官员以为此事会就此落幕时,李缘紧接着就说:“不过王将军刚才说的话也很有道理。”

  “我记得,无端非议国师者,当受鞭刑?”

  “那就把这些之前说过我的人拖出去,每人抽个百把鞭就行了;另外,刑部派人去他们家里查一查,看看是不是真的和五国有什么关系!”

  此话一出,本就被打了一顿的那些人不干了。

  “大王!国师此举是无视法度啊!”

  有人对着王座上的嬴政求救道。

  可嬴政此时宛如没睡醒一样,正坐在王座上假寐。

  这下他们明白了,这俩人在配合演戏呢!

  “不!臣只是……”

  甲士直接捂住了这个想要辩解的官员的嘴拖了出去。

  李缘伸了个懒腰:“好了,我的事解决完了,你们接着上奏吧。”

  这时,嬴政迅速从假寐的状态变得严肃:“嗯,众爱卿可有事要讨论?”

  合着你没睡着啊?

  李缘心里有点想笑。

  如何驯服官员可是一门学问。

  原本的历史上,嬴政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他威压全国,还有几十万秦军做臂膀,官员们也只敢在地方搞点小动作,中央朝廷里没人敢跟他炸毛。

  汉朝时,刘邦就需要考虑了,因为朝廷初开天下初定,不依靠官员们不行。

  到了汉武帝中后期,他也不需要考虑这件事了,因为也没人敢跟他挑刺了;可他死后,之后的汉朝君主全都需要重新考虑这个问题。

  从那之后,直到清朝军机处将皇权拉到巅峰,这当中大部分君主不管多雄才大略都需要考虑下官员想法。

  之所以说是大部分,是因为其中有一个特例。

  纵观历史,能不需要考虑官员意见将命令通行全国的似乎只有三个人,嬴政、刘彻,还有朱元璋。

  其余的,哪怕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在面对底下那些有个性的良臣时,他们也没办法。

  比如魏征,比如夏元吉。

  他们挑刺的时候,你看那两位忍心杀他们吗?

  而现在的情况又有所不同。

  为了秦国发展,嬴政要以尽量温和的手段来处理国政;但同时,为了发展,又不能容忍那些不懂他心意的传统贵族继续跳脚——对他造不成什么威胁,可对国家发展终究有些拖慢。

  在暂时无法把他们灭掉的情况下,那就只能让他们先听话了。

  怎么听话?

  嬴政的选择是:关门,放国师……

  等那些传统贵族对自己和李缘的命令都有心理阴影了,哪怕发布了对他们有害的政策也不敢轻举妄动而是先执行再说时,那就差不多了。

  反正李缘在外的形象、尤其是在那些传统贵族那的形象已经固定了,就是一个有才华却丝毫不懂政治规则的莽夫——这么好用的一个人不用,那可就太浪费了。

  而且,这不正好也是他当初让李缘当国师的目的吗?

  有一个地位与自己等同,但行事却没有那么多掣肘的‘分身’,这可真是太好了!

  不过嬴政也很庆幸,幸好李缘是个咸鱼性子。

  不然要是换一个有权力欲、爱显摆和微操的人来,好事都能给你办成坏事……

  朝会继续开着,而百官讨论的问题也一个接一个。

  而所有国事其实都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如何合理且高效的花钱?

  这次也一样。

  虽然提高了商税,国库收入增多了一点,可如果还是按照前几年那种只顾着发展经济不考虑国库库存的花法,指不定没两年又得想办法搞钱了……

  “大王,去年国库总收入一亿三千多万钱,但总支出却有一亿六千多万。”财部部长隗林一说起这个数字就感觉心绞痛:“若是按照去年的规划算下来,今年已经确认的支出就有九千万,这还不算这一年中各地可能新增的项目和突发情况;而今年财政收入预计才一亿五千万,可能一样不够支出啊!”

  隗林还说了一大堆理由。

  但众人只听出来一个意思:要不裁点项目吧?

  说到别的议题,各个部门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打生打死。

  可说到花钱,他们就默契的联合起来,一致说财部小家子气……

  这把隗林气得直接发出了战书:“除了军部和科学院,其他哪个部门不服就来打一场,打赢我再说!”

  军费不能少,这是国家安全之基。

  科学院不能少,这是国家发展之基。

  但其他的,在隗林眼中都有可以‘商量’的项目。

  眼看着大殿上又要打群架,嬴政叫停了他们。

  “财政之事,暂时不用考虑,寡人对未来收入有信心。”嬴政看向王绾:“王爱卿说吧。”

  “大王,学宫资金、人员已经筹备到位,随时可以抽调。”王绾回道。

  这下,其他人可来劲了。

  两个新的郡级学宫,这种项目谁不想为自己家乡争取?

  ……

  赵国。

  相国府。

  郭开坐在正堂里,面前是十几个在朝堂上举足轻重的大臣,此刻却老老实实的站在他面前。

  “好了,今日之会就开到这吧。”商量完了国政,郭开对着这些人说道。

  众人站起来对其行礼告退。

  郭开只是坐在座位上,微微点头便目送他们离去。

  等所有人都离开后,他才瘫倒在椅子上长叹了一口气。

  刚才的会,其实就是如今赵国的朝会。

  赵偃把国政全部交给他后,他先是除掉了朝堂上所有反对他的赵王室宗亲,赵偃没说话。

  郭开可以理解,毕竟以前也不是没发生过外臣掌权时期王族宗亲被打压的事。

  为了进一步试探赵偃,郭开又开始减少了朝会召开的频率,但赵偃还是没说话,每次朝会召开时,只有郭开在主持,王座上依旧空无一人。

  郭开也能理解,毕竟君王不上朝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再然后,他把赵军军队内一些以前被打压的李牧部下给提拔了起来,他们在李牧‘死’后全部投靠了自己,这些人以前可都是赵王和赵国其他贵族的眼中钉。

  但赵偃……依旧没说话。

  郭开也能理解,毕竟赵偃也可能是看清了李牧和他部下的忠诚,没了李牧,再上来一些忠诚的人也能接受不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倒是有其他的贵族反对过。

  但已经成为绝对权臣的郭开可不管什么游戏规则,在他直接宰了跳得最狠的几个贵族后,其他人也不说话了——无非就是一些武夫,不值得和相国对拼。

  可郭开此时已经感觉不对劲了,赵偃怎么跟死了一样?

  于是他直接把朝会搬到了自己家里……

  不开别的朝会了,就把十几个重臣叫到自己府里来,然后通过他们吩咐下面的人去办。

  然后王宫也没反应……

  最开始郭开还会把每一次的会议记录给王宫送一份,到后来干脆连记录都不送了。

  所有的国政文件最终只来相国府,压根不经过王宫。

  除了调兵的虎符和名义上的赵王还在王宫内以外,郭开已经成了赵国的实际掌控者。

  这也让郭开失去了所有斗志。

  就这局面,我怎么建功立业?

  门口,金能走了进来,郭开眼神微动:“有信吗?”

  金能摇了摇头。

  郭开眼中的光芒顿时就消失了……

  国师没理他,大王则是给他写了一封勉励信,保证等天下一统后自己会被封侯、郭家世代富贵。

  他相信秦王会说到做到。

  但我要的不是这个啊!

  我要的是你灭了赵国后把我接回去啊!

  可惜,秦王压根没提这件事……

  他明白了,是秦王觉得灭赵的时机还没到,自己还得再撑一撑。

  他有时候会想,自己是不是把赵偃打击得太严重了?

  可我也没干什么事啊!

  不过就是让赵偃打压忠臣、然后换王后和废太子让天下嗤笑、向秦国学习然后和国内贵族开战、最后又潦草收场还逼‘死’李牧、打魏国空耗国力、自己出征时又耗尽了赵国底蕴、国内经济和民心全部被秦国掌控、在朝廷内安插了一大帮秦国细作……

  郭开有点汗颜。

  好像,是有点过分了?

  赵偃这心理承受能力也太差了吧?

  一旁,金能看着郭开的神情,知道他在想什么。

  他能理解赵偃。

  但凡是个正常人,面对这种看不到希望的灰暗局面,估计都会绝望。

  而他觉得,赵偃很可能已经察觉到郭开也有问题了。

  那就更绝望了……

  与其如此,还不如在最后时间里疯狂享乐呢。

  金能正想劝郭开想开点,毕竟五国这不是还在吗?

  郭开忽然坐直了身子:“不对,我还有件事可以干!”

  “什么事?”

  “利用赵国朝廷,为日后大王的统治打基础!”

  金能望着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每一个字我都听得懂,怎么你连在一起说我就懵了?

  喜欢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