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安西收复进行时-《我的后宫个个是人才》

  “陛下明鉴,臣受陛下恩命,自到陇西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陛下之明。如今敌国失政,安西军民人心惶惶。臣以为收复安西之时将至,但在大变之前,还请陛下沉住气。一来我大周连年征战,百姓思定。二来与大国交战不可贸然动兵。此正是陛下攻灭契丹的道理。臣范仲淹百拜陛下,望陛下龙体安康。”

  秦济看着好久没有收到的范仲淹的信,心中顿时欢喜不已,这股肉眼可见的情绪自然瞒不过正在一旁不专心练字的太平公主。

  “父皇?什么事情那么开心?是范相公又来信了吗?”

  秦济一把抱起太平公主,捏了捏她那有些婴儿肥的小脸,说道:“太平怎么猜的这么准?”

  “以前我也没有发现,后来清照来了之后,告诉我的。她说‘陛下好像每次看范相公的奏表的时候都格外高兴’。刚才女儿发现了,父皇确实看到这份奏表的时候比看到别的奏表时都要高兴。”

  秦济看了一眼一旁装作鹌鹑的李清照,笑道:“那看来我给我家太平找清照这个伴读真是找对了,这么快就能让太平学到新东西了。”他放下女儿,将奏表小心地放在御案上,脸上笑意未减。

  太平公主仰着小脸,好奇地问:“父皇,范相公在信里说了什么让您这么高兴呀?是不是他又打了大胜仗?”

  秦济重新坐下,拿起案上一份待批的奏章,温和地解释道:“倒不是打了胜仗。范相公在信中说,他观察到西边的那个国家(指安西故地)现在朝政不稳,人心浮动,认为我们或许有机会收复那片失地了。”

  “收复安西?”太平公主眼睛一亮,随即又有些疑惑,“安西是什么地方?”

  “安西都护府,”秦济的声音低沉而清晰,“曾是唐朝时太宗、高宗皇帝时期,无数将士用血汗开拓、守卫的疆土。那里有雄伟的天山,有流淌的塔里木河,是连接西域万国的门户,更是我华夏文明向西延伸的臂膀。当年丝绸之路畅通时,驼铃声声,商旅不绝,长安的丝绸、瓷器,西域的骏马、玉石、香料,都在那里交汇,繁华一时。”

  太平公主的小手不自觉地抚摸着舆图上那片遥远的土地,想象着父皇描述的画面。“那它怎么丢了呢?”

  秦济叹了口气,带着历史的沉重:“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朝廷内忧外患,国力衰退,强敌环伺,安西的将士们孤悬万里之外,浴血奋战,最终还是没能守住。失陷之时,无数忠臣义士以身殉国,安西军民更是饱受离乱之苦。”

  “所以,安西于我大周,不仅仅是一片土地,更是先辈的荣光,是未竟的遗志,是无数离散子民心心念念想要回归的故土。收复安西,便是要洗雪前耻,告慰英灵,让那些流落异乡的华夏子民,重归故国怀抱。”

  太平公主听得入了神,小脸上也显出几分庄重。“原来安西这么重要!范相公说能收复它,难怪父皇这么高兴!”

  “是啊,”秦济颔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范相公看到了机会,这是好事。但他也提醒父皇,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沉得住气。就像他信里说的,我们大周连年征战,百姓需要休养;与一个大国开战,更要准备周全,不能贸然行事,以免功亏一篑,反受其害。这份清醒和稳重,才是父皇最感欣慰之处。”

  他轻轻拍了拍女儿的头,“收复故土是千秋功业,急不得。要像范相公这样,既要看到机会,更要懂得审时度势,以万全之策图之,方能真正成功,不负先祖,不负黎民。”

  太平公主似懂非懂,但父皇话语中的那份郑重和期望,她感受到了。她用力地点点头:“女儿明白了!范相公和父皇都是为了大周好,为了百姓好!”她转头看向舆图上那片遥远的安西,眼神里多了几分向往和认真。

  “既然明白了,那就好好练你的字,道理是一样的,你练字也是一个大业,需要徐徐图之,更要专心致志,你看清照和你一般年龄,字写得比你好看多了。”

  太平公主顺着父皇的目光,看向李清照书案上那几张墨迹匀称、结构工整的习字纸,又低头看看自己笔下那些或大或小、歪歪扭扭的字迹,小嘴不由得微微撅了起来,带着几分不服气,却也无可辩驳。清照的字,确实比她的好看了不止一点半点。

  “父皇……”太平公主拖长了尾音,带着点撒娇的意味,“那清照是怎么练得那么好的呀?是不是有什么秘诀?”

  秦济看着女儿这副模样,眼中笑意更深。他瞥了一眼旁边依旧低眉顺眼、努力降低存在感,但耳根却微微泛红的李清照,温声道:“哪有什么秘诀。不过是‘用心’二字罢了。清照练字时,心无旁骛,一笔一划都力求端正,日积月累,自然水到渠成。你练字时,心思却像长了翅膀,一会儿看看窗外的鸟,一会儿琢磨案上的点心,笔下的字怎能不跟着你的心一起飞走?”

  太平公主被说中了心事,小脸一红,嘟囔道:“女儿知道了嘛。”她重新坐正,拿起笔,深吸一口气,努力学着李清照的样子,将目光紧紧锁在字帖上,屏息凝神,手腕用力,试图写出一个端正的“安”字。

  秦济满意地看着女儿终于沉静下来,提笔开始批阅奏章。殿内一时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偶尔烛火跳动的噼啪轻响。

  过了一会儿,秦济批完一份奏章,抬头看向女儿。只见太平公主眉头紧锁,小脸憋得有些红润,正全神贯注地跟那个“安”字较劲。虽然笔画依旧有些生涩,字形也略显笨拙,但那份难得的专注劲儿,却让秦济心中甚慰。他放下朱笔,走到太平公主身边,俯身看了看。

  “有进步了,注意练习保持,和清照去玩吧,练的时间也够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