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满清反应-《挽天倾:李世民魂穿煤山崇祯》

  奉天殿内。

  崇祯皇帝盯着三人,微笑开口道:“尔等三人,为我大明此次科举考试的一甲前三名,按我大明之前旧例,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但是,如今情形特殊,朕现在不让你们去翰林院,朕会安排你们到更适合你们的地方去!”

  闻言,站在前排的三人皆精神一振,殿内外的官员贡生们也都竖起了耳朵,想听听崇祯皇帝究竟安排这三人去哪个衙门任职!

  崇祯皇帝对着他们说道:“探花孙和京,朕派你去工部下属的匠技司,任司事一职,为正七品官员!”

  “学生遵旨,谢陛下隆恩!”孙和京立马跪地谢恩道。

  接着,崇祯皇帝冲着张煌言开口说道:“榜眼张煌言,朕派你去兵部,任主事一职,为正六品官员!”

  “学生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张煌言也一脸兴奋的跪地谢恩道。

  最后,崇祯皇帝看着阎应元,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状元阎应元,念你之前已经是我大明江阴典史,朕此次派你北上山东,在朕新成立的府民司内,当司正,为正五品官员!”

  居中的阎应元也是跪地谢恩,大声说道:“臣多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内外众人都羡慕的看着跪地谢恩的这三人,崇祯皇帝此次恩科封官,可谓十分慷慨了。

  按照以往的殿试规制,一甲前三人直接授翰林院官职,一般都是如修撰、编修等正七品官职,过一段时间,便会向上提拔。

  而此次恩科考试,崇祯皇帝最低也是给探花孙和京给了一个工部司事的七品官职,而状元阎应元,直接给了他一个自己亲自设立的新衙门府民司的正五品司正官员,根据这些人敏锐的政治嗅觉,陛下日后一定会重用此人!

  等到三人都平身后,崇祯皇帝目光转向了剩余在殿内站着的本次殿试的贡生们,开口说道:“诸位贡生,朕宣布,本次崇祯十七年甲申科殿试,诸位都入二甲榜,赐‘进士出身’,不设三甲榜,具体任职情况,和庶吉士的人选等,尔等日后在皇榜处,皆有体现,朕就不在此一一赘述了!”

  “还望汝等能够以中兴我大明为念,勿忘汝等今日初心,日后在我大明的疆域上,这下属于尔等的传奇!”

  听罢崇祯皇帝激励的话语,殿内所有的人员纷纷面露喜色,立马跪地齐声谢恩!

  因为按照以往惯例,二甲进士可参与翰林院馆选,优秀者授庶吉士,其余多任中央或地方中低级官职。??

  而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初始多外放为知县等地方官,仕途晋升相对受限。??

  如今崇祯皇帝亲口说出了本次恩科考试,在座的所有贡生都能入二甲榜,意味着他们的前途也会一片光明!

  最后,崇祯皇帝宣布,本次崇祯十七年甲申科科举考试,至此圆满结束!

  随即众人先后走出了奉天殿内,无论朝堂上的大明官员还是这些考中进士的这些人员,都隐隐感觉到,大明的天,从今天开始就变了……

  且不说,南京这边的新科举完成的情况,在北边的满清和大顺也都先后探查到了在南京大明朝廷举行的这次奇怪的科举考试,并通过间谍,取得了一部分的科举题目。

  顺天府,京师。

  十一月份京师,寒意已经悄悄来袭,街道上的行人步履匆匆,透露出一股清冷的氛围来。

  大清叔父摄政王府内,多尔衮罕见的面色凝重,他手中捏着几张写满墨迹的纸张,在放着温暖火盆的屋内踱步不止。

  “主子,几位大学士都到了!”包衣曹尔玉走进来,双袖轻拍,打了个千禀报道。

  “快叫他们进来!”多尔衮急声说道。

  “嗻!”

  面目清秀的曹尔玉冲着多尔衮磕了个头,退了出去。

  片刻后,洪承畴,冯铨,宁完我,范文程四名大清朝廷的智囊先后带着冷气,走进了屋内。

  “拜见叔父摄政王大人!”众人齐声打千行礼道。

  “诸位先生,都免礼!”多尔衮放下手中的纸张,对着他们开口说道。

  这几名满清朝廷的大学士起身看着多尔衮凝重的脸色,互相看了看,意识到有大事发生了!

  果然,多尔衮冲着这四位满清重臣开口说道:“今日我大清谍子,从明廷处,获取了一份最新的明廷情报,大明崇祯皇帝举行了一场科举抡才考试!”

  “叔父摄政王,明廷隔几年就会举行一次大考,如今大明崇祯皇帝在这种情况下,举行这场科举考试,也是稀松平常之事!”弘文院大学士宁完我率先安慰多尔衮道。

  “不,此次崇祯皇帝所出的题目有所不同,诸位先生请上前来看!”多尔衮转头指着桌子上摊开的几页纸,冲着几人说道。

  范文程,洪承畴等四人走上前来,仔细观看起那几页写满字的纸张来。

  这几人越看越心惊,这哪是科举考试的题目啊?这简直可以作为论:如何中兴大明的国策。

  可以在内阁与那些阁老们进行讨论的条陈了!

  一旁的多尔衮沉声开口道:“各位先生,这仅仅只是探查到一部分科举考试的题目。听说崇祯皇帝出了五个大方面的科考题目,且每个大方面下面还有若干个具体的小题目。本王是越看越心惊,所以立马将诸位都请了过来,大家都看看,议一议,明廷崇祯皇帝的这次特别的科举考试,究竟会给我满清带来何等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反制?”

  这四名满清朝廷的大学士闻言面面相觑,一时半会儿都没有人先开口说话。

  范文程皱着眉头看了良久,口中喃喃自语道:“好厉害的阳谋,崇祯皇帝此举就是对我等明确的告诉了,他接下来有可能会怎样做,将这种只能在文渊阁内探讨的机密问题,就这样明晃晃的大白于天下,如此胸襟和魄力,当真世所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