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市的施粮点,那口巨大的粥锅依旧“咕嘟”作响,白色的米汤蒸汽混杂着初春清晨的寒气,氤氲升腾。
排队的百姓们安静而有序,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安详。温热的米粥,廉价的粮食,在这乱世之中,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安稳。
然而,这份脆弱的安稳,在辰时三刻,被一阵由远及近的、沉闷的轰鸣声彻底打破。
那声音,并非车马喧嚣,也非锣鼓齐鸣,而像是成千上万只脚掌,同时踏在坚硬的青石板路上,汇成的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
“怎么回事?”
“听这动静,是官兵过来了吗?”
排队的百姓们纷纷回过头,伸长了脖子,朝着长街的尽头望去。
只见那街角处,最先出现的,不是明晃晃的刀枪,也不是高头大马,而是一面面用最粗糙的麻布临时制成的白色旗幡。
旗幡之上,用混着血的墨汁,写着一个个歪歪扭扭却又触目惊心的大字——“民”、“冤”、“食”、“命”!
紧接着,黑压压的人潮,从街角涌了出来。
数千人,沉默地,迈着整齐的步伐,朝着施粮点的方向,缓缓逼近。
他们之中,有穿着浆洗得发白儒衫的寒门士子,有赤着臂膀、肌肉虬结的码头力工,有提着菜篮、面容悲苦的妇人,甚至还有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老者。
他们没有呼喊,没有咆哮,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相似的、被压抑到极致的麻木与冷硬。
那不是一群乌合之众,那是一支由绝望和愤怒凝聚而成的军队。
在这支军队的最前方,领头的,正是前几日曾在另一家粮铺前被余瑾一番话点醒的寒门书生,孙敬才。
他依旧穿着那身打了补丁的旧儒衫,但整个人的气质却已脱胎换骨。
他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逆来顺受的穷酸秀才,他的腰杆挺得笔直,眼中燃烧着一团足以燎原的火焰。
他高举着手中一卷早已被无数人传阅得起了毛边的《京城风月报》,如同举着一面战旗。
施粮点周围的百姓,被这股肃杀的气势所慑,下意识地向两边退开,让出了一条宽阔的通道。
那数千人的队伍,没有去看那散发着诱人香气的粥锅,也没有去看那堆积如山的粮袋,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他们径直走到了那个依旧穿着一身青色布衣,神色平静的身影面前。
然后,在孙敬才的带领下,在那数万道目光的注视下。
“噗通!”
“噗通!噗通!”
数千人,如潮水般,齐刷刷地跪了下去!
坚硬的膝盖骨与冰冷的青石板碰撞,发出的沉闷声响,汇成了一首悲怆而决绝的战歌。
“学生孙敬才,携京城百姓,叩见先生!”
孙敬才的声音嘶哑,却响彻长街。他将手中那份报纸高高举过头顶,眼中含泪,声音因为激动而剧烈颤抖。
“先生!我等今日前来,不为米粮,只为求先生……为我等,为这满城快要活不下去的百姓,做主啊!”
他的话音刚落,身后跪倒的人群中,立刻爆发出了一片压抑不住的哭喊与控诉。
一个断了条胳膊的汉子,同样高举着一份报纸,悲愤地嘶吼道:“余大人!您看看!您看看这上面写的!安国公府的那个小畜生,为了逗他相好的开心,把三百斤救命的粮食倒进臭水沟里!三百斤啊!那是我一家老小两年的口粮!他们……他们怎么敢啊!”
“还有这个!”一个妇人指着另一份报纸,哭得撕心裂肺,“吏部王主事家的婆娘,拿白面敷脸!我们家娃子已经饿得皮包骨头,连口米汤都喝不上,他们却拿能救命的白面,往自己那张老脸上抹!这……这心肝都是黑的啊!这还是人吗?!”
“云安侯府!他们夜夜笙歌,一顿饭就要吃掉我们一头牛!我们交的税,就养了这么一群猪狗不如的东西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报上写的,一点都没错!一点都没错啊!”
“大人!您若不管我们,我们……我们真的没活路了!”
一句句泣血的控诉,一声声绝望的哀嚎,从四面八方传来,汇成了一股滔天的声浪。
那一张张被愤怒和悲伤扭曲的脸,那一双双燃烧着仇恨火焰的眼睛,都死死地盯着余瑾。
他们像是一群在黑暗中迷失了太久太久的孩子,终于找到了可以为他们驱散黑暗的火光。
他们将所有的希望,所有的寄托,都压在了这个男人的身上。
原本还在排队领粮的百姓们,早已忘记了饥饿。
他们呆呆地听着,看着。
起初,是震惊,是难以置信。他们无法想象,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锦衣玉食的贵人们,竟然会做出如此丧尽天良的事情。
可当他们看到那些报纸上白纸黑字的描述,再联想到自己这些年所受的苦难与盘剥,那份震惊,便迅速转化成了感同身受的、滔天的愤怒!
“怪不得!怪不得咱们的日子过得这么苦!”
“原来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交上去的税,都喂了这帮畜生的狗!”
“杀了他们!杀了这群不让我们活的蛀虫!”
“对!跟他们拼了!”
排队领粮的上万名百姓,与那前来请命的数千人,在这一刻,情绪达成了完美的共鸣。
人群彻底沸腾了。
“杀了王景!”
“清算卢颂!”
“为死去的兄弟报仇!”
咒骂声,嘶吼声,响彻云霄,那股由上万人的怨气汇聚而成的洪流,其声势之浩大,仿佛要将天都捅出一个窟窿!
整个东市,彻底化作了一片愤怒的海洋。
而在这片海洋的中心,那个小小的施粮点,就是唯一的礁石。
余瑾,就那么静静地站着。
他没有说话,没有动作,甚至连脸上的表情,都没有半分变化。
他只是看着,听着。
看着眼前那一张张因为愤怒而扭曲的脸,听着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泣血控诉。
他的目光,平静得像一潭深不见底的寒渊,将这所有的一切,都尽收眼底。
站在他身后的王安石,只觉得一股寒意,从尾椎骨,瞬间窜上了天灵盖。
他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
他看着眼前这山呼海啸般的民怨,看着自家主公那平静得近乎可怕的背影,一个让他自己都感到心惊肉跳的念头,不受控制地从心底冒了出来。
疯了。
这些百姓,都已经疯了。
而真正可怕的是,那个亲手将他们逼疯,并且牢牢掌控着这股疯狂力量的人,此刻,就站在他的面前。
王安石毫不怀疑,只要余瑾现在登高一呼,哪怕只是说一句话,一个字,甚至只是抬一抬手。
眼前这上万名被逼到绝路的百姓,就会毫不犹豫地化作一支足以摧毁一切的军队,冲向那些勋贵府邸,将那些高高在上的朱门,连同里面的人,撕成碎片。
这京城,顷刻间,便会血流成河。
排队的百姓们安静而有序,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安详。温热的米粥,廉价的粮食,在这乱世之中,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安稳。
然而,这份脆弱的安稳,在辰时三刻,被一阵由远及近的、沉闷的轰鸣声彻底打破。
那声音,并非车马喧嚣,也非锣鼓齐鸣,而像是成千上万只脚掌,同时踏在坚硬的青石板路上,汇成的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
“怎么回事?”
“听这动静,是官兵过来了吗?”
排队的百姓们纷纷回过头,伸长了脖子,朝着长街的尽头望去。
只见那街角处,最先出现的,不是明晃晃的刀枪,也不是高头大马,而是一面面用最粗糙的麻布临时制成的白色旗幡。
旗幡之上,用混着血的墨汁,写着一个个歪歪扭扭却又触目惊心的大字——“民”、“冤”、“食”、“命”!
紧接着,黑压压的人潮,从街角涌了出来。
数千人,沉默地,迈着整齐的步伐,朝着施粮点的方向,缓缓逼近。
他们之中,有穿着浆洗得发白儒衫的寒门士子,有赤着臂膀、肌肉虬结的码头力工,有提着菜篮、面容悲苦的妇人,甚至还有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老者。
他们没有呼喊,没有咆哮,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相似的、被压抑到极致的麻木与冷硬。
那不是一群乌合之众,那是一支由绝望和愤怒凝聚而成的军队。
在这支军队的最前方,领头的,正是前几日曾在另一家粮铺前被余瑾一番话点醒的寒门书生,孙敬才。
他依旧穿着那身打了补丁的旧儒衫,但整个人的气质却已脱胎换骨。
他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逆来顺受的穷酸秀才,他的腰杆挺得笔直,眼中燃烧着一团足以燎原的火焰。
他高举着手中一卷早已被无数人传阅得起了毛边的《京城风月报》,如同举着一面战旗。
施粮点周围的百姓,被这股肃杀的气势所慑,下意识地向两边退开,让出了一条宽阔的通道。
那数千人的队伍,没有去看那散发着诱人香气的粥锅,也没有去看那堆积如山的粮袋,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他们径直走到了那个依旧穿着一身青色布衣,神色平静的身影面前。
然后,在孙敬才的带领下,在那数万道目光的注视下。
“噗通!”
“噗通!噗通!”
数千人,如潮水般,齐刷刷地跪了下去!
坚硬的膝盖骨与冰冷的青石板碰撞,发出的沉闷声响,汇成了一首悲怆而决绝的战歌。
“学生孙敬才,携京城百姓,叩见先生!”
孙敬才的声音嘶哑,却响彻长街。他将手中那份报纸高高举过头顶,眼中含泪,声音因为激动而剧烈颤抖。
“先生!我等今日前来,不为米粮,只为求先生……为我等,为这满城快要活不下去的百姓,做主啊!”
他的话音刚落,身后跪倒的人群中,立刻爆发出了一片压抑不住的哭喊与控诉。
一个断了条胳膊的汉子,同样高举着一份报纸,悲愤地嘶吼道:“余大人!您看看!您看看这上面写的!安国公府的那个小畜生,为了逗他相好的开心,把三百斤救命的粮食倒进臭水沟里!三百斤啊!那是我一家老小两年的口粮!他们……他们怎么敢啊!”
“还有这个!”一个妇人指着另一份报纸,哭得撕心裂肺,“吏部王主事家的婆娘,拿白面敷脸!我们家娃子已经饿得皮包骨头,连口米汤都喝不上,他们却拿能救命的白面,往自己那张老脸上抹!这……这心肝都是黑的啊!这还是人吗?!”
“云安侯府!他们夜夜笙歌,一顿饭就要吃掉我们一头牛!我们交的税,就养了这么一群猪狗不如的东西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报上写的,一点都没错!一点都没错啊!”
“大人!您若不管我们,我们……我们真的没活路了!”
一句句泣血的控诉,一声声绝望的哀嚎,从四面八方传来,汇成了一股滔天的声浪。
那一张张被愤怒和悲伤扭曲的脸,那一双双燃烧着仇恨火焰的眼睛,都死死地盯着余瑾。
他们像是一群在黑暗中迷失了太久太久的孩子,终于找到了可以为他们驱散黑暗的火光。
他们将所有的希望,所有的寄托,都压在了这个男人的身上。
原本还在排队领粮的百姓们,早已忘记了饥饿。
他们呆呆地听着,看着。
起初,是震惊,是难以置信。他们无法想象,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锦衣玉食的贵人们,竟然会做出如此丧尽天良的事情。
可当他们看到那些报纸上白纸黑字的描述,再联想到自己这些年所受的苦难与盘剥,那份震惊,便迅速转化成了感同身受的、滔天的愤怒!
“怪不得!怪不得咱们的日子过得这么苦!”
“原来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交上去的税,都喂了这帮畜生的狗!”
“杀了他们!杀了这群不让我们活的蛀虫!”
“对!跟他们拼了!”
排队领粮的上万名百姓,与那前来请命的数千人,在这一刻,情绪达成了完美的共鸣。
人群彻底沸腾了。
“杀了王景!”
“清算卢颂!”
“为死去的兄弟报仇!”
咒骂声,嘶吼声,响彻云霄,那股由上万人的怨气汇聚而成的洪流,其声势之浩大,仿佛要将天都捅出一个窟窿!
整个东市,彻底化作了一片愤怒的海洋。
而在这片海洋的中心,那个小小的施粮点,就是唯一的礁石。
余瑾,就那么静静地站着。
他没有说话,没有动作,甚至连脸上的表情,都没有半分变化。
他只是看着,听着。
看着眼前那一张张因为愤怒而扭曲的脸,听着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泣血控诉。
他的目光,平静得像一潭深不见底的寒渊,将这所有的一切,都尽收眼底。
站在他身后的王安石,只觉得一股寒意,从尾椎骨,瞬间窜上了天灵盖。
他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
他看着眼前这山呼海啸般的民怨,看着自家主公那平静得近乎可怕的背影,一个让他自己都感到心惊肉跳的念头,不受控制地从心底冒了出来。
疯了。
这些百姓,都已经疯了。
而真正可怕的是,那个亲手将他们逼疯,并且牢牢掌控着这股疯狂力量的人,此刻,就站在他的面前。
王安石毫不怀疑,只要余瑾现在登高一呼,哪怕只是说一句话,一个字,甚至只是抬一抬手。
眼前这上万名被逼到绝路的百姓,就会毫不犹豫地化作一支足以摧毁一切的军队,冲向那些勋贵府邸,将那些高高在上的朱门,连同里面的人,撕成碎片。
这京城,顷刻间,便会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