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紧箍咒-《脱去皮囊,无非二百零六骨》

  “那白骨大圣能胜过三哥四哥,实力恐怕也不输于现在的我。”

  听完东海龙王敖广对“白骨大圣”的介绍,孙悟空已彻底摒弃了轻视之心,反而对白骨大圣充满了好奇。

  紧接着,孙悟空注意到龙宫中挂着一幅《圯桥进履》图,便随口询问。

  龙王随即讲述了这幅图的典故,说的是汉朝张良谦逊感恩,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

  孙悟空听后,深受触动,思索片刻后,便决定告别东海龙王敖广,回去继续护送师父西天取经。

  然而,在这段时间里,唐僧却得到了观世音赐予的“金箍”所化的帽子。

  孙悟空返回后,与唐僧重归于好,却偶然间看到了那顶金箍所化的帽子,心中好奇便戴在了头上。

  不料,这帽子一戴上就化作了金箍。

  “这是什么?”孙悟空大惊,伸手欲取,却无法撼动分毫。“这是观音菩萨赐予的金箍。”

  “此外,她还传授了我一段紧箍咒。”

  唐三藏说着,便念起了紧箍咒。

  顿时,孙悟空痛得死去活来,“别念了别念了!”

  他连连大喊,唐三藏停下紧箍咒,对孙悟空道:“你戴上这金箍,今后便只能听从我的教诲,要信我的话。”

  “好,好。”孙悟空连忙应下,但想起刚才的疼痛,眼中闪过一丝凶光,心中发狠,如意金箍棒瞬间出现在手中,变得碗口粗细。

  唐三藏见状,心中慌乱,连忙再次念动紧箍咒。

  直到孙悟空痛得再无半点反抗之意,他才停下。

  二人收拾好行装,继续上路。

  刘温离开边境,前往大唐一展抱负,为信念而战。

  他生长在五指山旁,那里只有镇山太保一家人。

  这种情况下,刘温即便想开展工作也困难重重。

  因此,他必须前往大唐。

  刘温得到了镇山太保的真传,身体素质强健,武艺高强。

  他很快便抵达了一座大唐的大城市。在验证身份后,刘温进入了城中。

  但一进城,他就愣住了,因为看到了一些让他震惊的东西。

  “卖报了卖报了!大唐日报限量首期刊!”

  一个小童背着布兜,里面装着一些纸张。

  这一幕让刘温吃惊不已。

  “这……还是我认识的大唐吗?”

  “不对,报纸的出现,应该是其他‘同伴’的杰作!”

  刘温很快反应过来。

  他立刻叫住了卖报的小童。

  “大哥要买报纸吗?”

  “报纸是怎么回事?”刘温问道。

  卖报的小童大声道:“报纸是我们大唐状元郎方仲永开创的,唐皇亲自批准发行的官方报纸。”

  “报纸一月一刊,有官方新闻、民生、杂谈和科普四大栏目!”

  卖报的小童滔滔不绝,显然对这些了如指掌:“报纸上记载了我们大唐最近的大事,还有有趣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这报纸是用以前极为稀少的‘纸张’印刷的!”

  “哪怕不说报纸的内容,光是这利用了新造纸术和‘印刷术’造出的报纸本身,就极具价值!”

  “大唐状元方仲永……”刘温口中念叨着这个名字,同时伸出手:“给我来一份报纸。”刘温这一世被镇山太保刘伯钦收养,那镇山太保伏虎如探囊取物,且武艺高强,自然不缺钱财。

  刘温临行前,刘太保给了他一些金钱,因此他并不为钱财所困。

  “一份报纸十五文!”卖报郎接过一两银子,从布兜中拿出一份报纸,同时热情地说:“大哥你识字吗?如果不识字,我还可以帮你‘读报’!”

  “我能把整个报纸上的字都读给你听,只需要五文钱!”

  “你还识字?”刘温有些惊奇地看着卖报郎。

  “嘿嘿,我不识字的。”卖报郎嘿嘿一笑:“不过我把报纸上的所有内容都记下来了,一共四个板块,有十多篇文章。”

  这一下,刘温倒是有些吃惊了:“那你的记忆力真好,是个读书的料。”

  “嗯,我努力卖报赚钱,将来就要去学堂读书!”卖报郎狠狠地点了点头:“因为状元郎方仲永在报纸上说了,读书明事理,才是每个人改变自身的最好方法。”

  “只不过,我们城里没有学堂,还要等我有钱了之后,到其他城市去求学。”

  刘温闻言,大为震动。

  “虽然不认识那方仲永,但他必定是我的‘同伴’!”

  “原来在我什么都没做的时候,同伴们已经做了这么多吗?”

  “十六岁的状元方仲永。”刘温看着报纸上的一些报道,内心复杂而感慨。

  同时,一个想法在他的脑海中酝酿。

  “社会的建设,不仅需要高瞻远瞩,还要从基础做起。”“万丈高楼平地起,不仅需要有人做高端的事情,基础的事情,也需要有人默默付出。”

  “解放,不仅仅只是理论上说说,也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温文尔雅、从容不迫,而是要有真正的实践!”

  “要深入到真正的基层中去!”

  刘温心里想着,看着卖报郎眼中渴求知识的目光,他已经有了决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各位伙伴,大唐虽相对开明,可终究还是封建王朝!”

  “咱们的任务,依旧艰巨且漫长!”

  东土大唐,长安城内。

  状元府的一间屋子里,依旧灯火通明。

  屋内,是一群年纪不大的少年少女。

  他们围坐在一起,坐在小马扎上,其中有个少年,在现实世界叫乃愿名励厌唐,此刻他的身份,是解放新世界队伍中的“方明”。

  屋里的其他人,和他一样,都来自现实世界,通过轮回来到了这个世界。

  对外,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身份。

  但聚在一起时,他们都是来自现代的“同伴”,是要携手解放新世界的坚定战友。

  也只有在这些人面前,方明才能以“08方明”的身份示人,而非其他身份。

  “封建制度,注定和我们想要建立的社会制度格格不入。”

  “我们要实现人人平等,那在大唐,就有无数敌人等着我们。”

  “那看似开明大度的唐皇李世民,还有那些文武百官……都是我们潜在的阶级敌人!”

  一位朴实无华的少女轻声补充道。

  “没错,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一位憨厚老实的汉子沉声说道:“我们光守在方明身边,很难开展工作。”

  “我们的工作,得深入到真正的基层中去。”

  “这方面,有很多可敬的前辈已经验证过了,那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方明听后,轻轻摇了摇头,说:“不过大唐也有可取的地方。”

  “其实,唐皇比较开明,所以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功改良并推广了阵图。”

  “如今,造纸和印刷技术已经出现,知识不再那么闭塞。”

  “接下来,我们完全可以大规模地开启民智,悄悄地传播我们的观念。”

  “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我相信也能改变大唐。”

  “方明,你想得太简单了。”一个黑脸汉子沉声说道:“你现在的阵营,也属于大唐的特权阶层,所以你的感受没那么深刻,有些想法太理想化了。”

  “但实际上,在这东土大唐,贫富差距极其巨大!”

  “底层百姓,依旧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等着我们去解放。”

  黑脸汉子继续说道:“要是按照方明的想法,那大唐的无数底层民众,还要受多久的苦?”

  “他们可能吃不饱、穿不暖,看不起病,甚至养不活老人和孩子。”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真实描绘了封建王朝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

  黑脸汉子的一番话,让方明陷入了沉默。

  沉默片刻后,方明开口:“是我考虑不周……幸好有你们在,让我不至于局限在自己的想法里。”

  “我们是同伴,自然要互相帮助。”其他人纷纷摆手说道。

  经历了这小小的矛盾插曲后,他们继续在屋子里讨论接下来的工作计划。直到月上中天,他们才各自散去。

  而大唐的文武百官,还有李氏皇帝,怎么也想不到,在长安城内,皇宫附近的状元府中,一群年轻人正在谋划着“谋反”之事。

  他们的目标,是解放这个世界,打破固化的阶级,实现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而要实现这一点,首先就得废除所谓的皇帝和百官制度,这种封建体制!

  第二天,状元府中,许多少年少女便前往大唐各地……

  “他们毕竟对这个世界还不够熟悉。”

  “竟然如此‘大胆’地讨论这种事情,真是太胡闹了。”

  远在北俱芦洲的白骨道宫中,叶恒目光投向遥远的东方。

  他低声说着这些话,但语气中并没有丝毫责怪的意思,只是在自言自语。

  “幸好他们的灵魂中都有‘白骨烙印’,再加上我稍微遮掩一下天机,让他们不会表现出异常。”

  “否则的话,这个世界的人道变化,会引发地气变动,某种程度上会被天道感应到。”

  “一旦发生这种事,大唐王朝的气运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引发朝廷的动荡。”

  “不过,好在他们的‘解放’行动是循序渐进的,不会太过突兀,变化也很小,只要我出手,就能帮他们遮掩天机,让他们不被察觉。”

  “在天庭察觉不到的情况下,他们可以慢慢改变这个世界。”

  “等到他们不再小心翼翼,而是开始明目张胆地行动,能被天庭察觉的时候,也就是一切大局已定,解放大功告成的时候了!”

  “到那时,即便天庭反应过来也来不及了。”

  叶恒此时,在白骨道宫中陷入沉思。

  他的修为已经达到了这个境界,能够感知到“气运”的存在。

  而且因为叶恒的特殊能力,他心念一动,就能隐约“看到”那庞大的气运。

  东胜神州的大唐上空,气运庞大且正在逐渐兴盛……

  在这种兴盛的气运下,来自现代的“种子”们,正在努力地进行潜移默化的工作。

  他们在暗中开展工作。

  当他们的工作从暗处走向明处的时候,也就是真正消除阶级差距,解放天下的时候!

  “治理大国就像煎小鱼一样,这天下气运之争,也是同样的道理。”

  “西天开启西游,也是为了争夺人族万古的气运。”

  白骨道宫中,叶恒的目光缓缓转动,看向了另一处,那是西海的方向。

  “镇压在西海海眼的九头虫,被观世音救出来了,局势又有新变化。”

  孙悟空戴上金箍后,变得安分守己,一心侍奉着唐三藏继续往西行。

  他们走了几天,进入了寒冬腊月,寒风凛冽,冰天雪地。

  他们走到了一处到处都是悬崖峭壁、崎岖山路的地方,山势险峻,行路艰难。

  他们的行进速度也慢了下来,唐三藏骑在马上,有孙悟空在前面牵绳探路,倒也不害怕。

  只是忽然间,唐三藏听到了哗啦啦的水声,而且随着他们前行,水声越来越大,变得嘈杂刺耳。

  于是他开口问道:“悟空,这是什么声音?”

  孙悟空思索片刻道:“我认得此地,唤作蛇盘山鹰愁涧,这声响想必是涧中水流作响。”

  “原来此处名为蛇盘山。”唐三藏微微颔首:“这名字取得倒也恰当。”

  话音刚落,他们继续前行,很快便来到了鹰愁涧前。

  那蛇盘山看上去险峻异常,而这鹰愁涧却是一番别样美景。

  唐三藏忍不住下马,在一旁细细观赏。

  然而,没观赏多久,就听涧中传来一声巨响,一个凶恶至极的怪物从里面钻了出来!

  这怪物浑身毛羽如锦,身体团得像棉絮一般。方圆约有一丈二尺,长短与鼋相似。

  两只脚尖利如钩,八个头攒聚在一处。

  唐三藏只看了一眼,便吓得大叫一声。

  那怪物一出水,便径直朝着唐三藏扑去。

  孙悟空见状,立刻扔下行李,冲向唐三藏,一把将他拉到身后。

  可那怪物其中一个头猛地张开,一口将唐三藏的白马连同鞍辔都吞进了肚里。

  等孙悟空和唐三藏回过神来,只找到了刚刚扔下的行李,马匹和那怪物都不见了踪影。

  “师父,马儿被那怪物吃了。”孙悟空如实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