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傍晚六点十五分,程远站在了墨香书局斑驳的招牌下。这家藏在写字楼阴影里的旧书店,门脸窄得像个误入现代社会的古人。橱窗里摆着泛黄的《辞海》和缺角的砚台,玻璃上贴着"二楼读书会"的手写告示,墨迹晕染得像滴落的雨点。
程远推门时,铜铃发出嘶哑的声响,像是多年未被唤醒。店内光线昏暗,书架间飘浮着细小的尘埃,在夕阳中如同游动的金色微生物。柜台后坐着个戴圆框眼镜的老人,正用绒布擦拭一本线装书,听到铃声头也不抬:"二楼左转。"
木楼梯吱呀作响,每一步都像踩在历史的脊梁上。二楼比想象中宽敞,二十多平米的空间里摆着十几把各式各样的椅子——藤编的、木质的、甚至还有两张小学生课椅。最里侧的墙上挂着幅水墨《道德经》局部,笔法遒劲如老松。
李静松正在窗边泡茶,天光将他白发染成淡金色。今天他穿了件靛青色的中式立领衬衫,袖口磨得发白却浆洗得挺括。房间里已经有七八个人,年龄各异,有个穿汉服的女生正在笔记本上画着什么,笔尖摩擦纸面的沙沙声像春蚕食叶。
"来得正好。"李静松向程远招手,"今天讲《庄子·齐物论》。"他递来的茶杯是粗陶质地,杯壁厚实,握在手里像捧着一抔温热的泥土。
程远在靠窗的藤椅上坐下,发现窗台上摆着个小香炉,一缕青烟笔直上升,在触及天花板前悄然消散。他忽然想起公司会议室里那些刺鼻的电子香薰,号称能"激发创造力",闻起来却像廉价的化学糖果。
"今日问题何在?"李静松环视众人,目光在程远身上多停留了一秒。窗外暮色渐沉,城市的霓虹开始苏醒,灯光透过老式窗棂,在地上投下几何形的光斑
穿汉服的女生举手:"李老师,'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怎么理解?我总觉得太玄妙。"她腕间的银镯随着动作轻响,像是山涧的滴水声。
老人没有直接回答。他走到墙边关了灯,房间立刻陷入昏暗,只剩窗外闪烁的霓虹。在众人疑惑的低呼中,他划亮一根火柴,火焰在他掌心跳跃:"现在,告诉我你们看见了什么?"
"火!"有人脱口而出。
李静松将火柴靠近《道德经》挂画,火光映照下,墨迹的飞白处竟显出细密的金丝:"现在呢?"
"字画和火。"程远说。火焰的阴影在老人脸上跳动,让他看起来像尊古老的青铜雕像。
"再仔细看。"老人手腕轻转,火光突然照亮了汉服女生惊诧的脸,她手中的笔记本,以及每个人眼中跳动的光点。
"我明白了!"一个戴棒球帽的男生拍腿,"您是说万物本质相通?"
火柴燃尽,李静松重新开灯。光明回归的瞬间,程远发现所有人脸上都带着某种顿悟的微光。"一指非天地,却能指向天地;一马非万物,却能象征万物。"老人回到茶席前,"执着于名相,便如盲人摸象。"
程远想起上周的客户会议。市场部总监坚持要用"Z世代千禧人群"这类标签,而实际调研显示,这些年轻人既渴望个性又害怕孤独,既追求刺激又向往安宁——就像他办公室里的每个同事,包括总板着脸的王总。
"程远,"李静松突然点名,"广告业应该最懂贴标签的艺术,你怎么看?"
全屋目光聚焦过来,程远感到耳根发热。他摩挲着粗陶茶杯,凹凸的纹路让他想起父亲长满老茧的手掌。"我们给产品贴标签,给人贴标签,最后连自己都活成了标签。"茶水映出他晃动的倒影,"但真正的创意...往往发生在撕掉标签的瞬间。"
房间里静得能听见香炉里灰烬塌落的声音。李静松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举起茶壶续水,水流声在寂静中格外清亮:"善。"
读书会持续到九点半。结束时,程远帮忙收拾茶杯,发现每个杯底都留着不同的茶渍图案——有的像山脉,有的像流云,他手中的这只则像棵枝叶扶疏的树。
"留下喝杯茶再走?"等其他人都离开后,李静松从书架深处取出个紫檀木盒。开盒的瞬间,幽香浮动,像是整片森林被压缩在了方寸之间。
"这是..."
"武夷山母树大红袍,去年只得了二两。"老人用竹匙取茶的动作像在进行某种仪式,"适合聊些重要的事。"
程远心头一跳。窗外的霓虹灯变换着颜色,将老人的白发染成紫又化作蓝。茶汤橙红透亮,入口时的岩韵像道闪电劈开味蕾,回甘则绵长得如同山谷回声。
"你进步很快。"李静松突然说,"但还不够。"
"请老师指点。"程远不自觉用了敬语。茶水滚过喉咙,胸腔里腾起一股暖流。
老人从木盒夹层取出张照片。画面上是年轻时的他站在某座道观前,身旁有位长须老道,两人中间摆着局残棋。"这是我师父清微真人。他教我下棋时说:'看三步,想十步,但落子时只需专注当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程远仔细端详照片。老道的手指正点在某颗黑子上,棋盘上的局势看似死局,却暗藏生机。"您是说...我太着急了?"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李静松收起照片,"你现在就像刚学会游泳的人,急着要横渡长江。"他指了指程远放在桌上的手机,屏幕正亮起邮件提醒,"比如这个。"
程远划开屏幕,是王总发来的紧急任务:某国际化妆品品牌突然要换广告公司,明早比稿。"他们想要颠覆性的创意!"邮件里三个感叹号像三把匕首。
"您怎么知道..."
"你接电话时的表情。"老人往茶壶里注水,"像被迫吞了只活青蛙。"
程远苦笑。这个法国客户以善变着称,上次合作时改了二十七稿,最后用了初稿。"我可能需要提前告辞..."
"不急。"李静松按下他欲起的身体,"还记得菜园里的西红柿吗?"
程远点头。那株歪歪扭扭却果实累累的植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它从不为明天结几个果而焦虑。"老人将茶汤淋在茶宠上,陶制貔貅渐渐变成深褐色,"现在,闭上眼睛,告诉我你闻到什么?"
程远依言闭眼。茶香、檀香、旧书的霉味、窗外飘来的桂花香...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草药气息。"很多,混杂在一起。"
"现在只关注茶香。"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当程远集中注意力后,其他气味仿佛自动退场,唯有茶香愈发清晰,像黑暗中亮起的灯塔。"我明白了!您是说专注当下..."
"不全是。"李静松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庄子集释》,翻到某页指给程远看,"'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当你全神贯注时,连'专注'这个概念都会消失。"
程远若有所思。上周做汽车广告时,正是那种忘我状态让他找到了最佳创意。手机又震动起来,这次是小林的信息:"救命!王总说找不到您,正在大发雷霆!"
他刚要回复,李静松却按住他的手:"先回答我,什么是颠覆性的创意?"
"打破常规,超出预期..."
"错。"老人摇头,"最高的颠覆是回归本质。"他指向窗外夜空,那里有颗特别亮的星,"千百年来,人们看星是星,看水是水。真正的颠覆,是让人重新看见星辰与流水本来的样子。"
程远如遭雷击。法国客户最畅销的是一款号称"零添加"的精华液,他们的核心诉求不就是"回归肌肤本源"吗?一个创意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形:没有夸张的前后对比,没有明星造势,只有清晨醒来时,女性指尖触碰素颜的瞬间特写。广告语:"你本来就很美。"
"看来有答案了。"李静松微笑,"去吧,别让同事等太久。"
程远起身深深鞠躬。走到门口时,老人突然叫住他:"下月初九,青城山有个道家文化研讨会,有兴趣吗?"
"我..."
"不急回答。"李静松递来一张便签,上面用毛笔写着时间和地址,墨迹未干,"想想你那天晕倒时,手里攥着什么。"
回公司的出租车上,程远把创意草图画在笔记本上。笔尖流畅得不可思议,仿佛不是他在创作,而是创意本身借他的手显现。司机正在放一首老歌:"...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
手机又响了,是母亲。程远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妈,我在忙..."
"儿子,"母亲的声音带着罕见的犹豫,"你爸体检...查出点小问题。"背景音里,父亲正在嚷嚷"别跟孩子瞎说"。
程远握紧了手机:"什么问题?"
"医生说肝上有个阴影,要复查..."母亲的话被父亲抢电话的动静打断。
"没事!"父亲的大嗓门震得听筒发颤,"老年人都会有囊肿,大惊小怪!你工作要紧..."
车窗外,城市灯火如星河倒悬。程远突然说:"我周末回家。"挂断后,他发现手心全是汗,把便签上的墨迹都晕开了些许。
公司灯火通明。王总正在会议室训话,透过玻璃墙能看到小林垂着头,手里橡皮筋已经断成两截。程远推门而入时,所有人齐刷刷望来。
"方案有了。"他直接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我们需要做的不是颠覆消费者,而是帮他们找回被化妆品掩盖的东西——自信。"
三小时后,当程远展示完最后一页PPT,法国客户代表站起身鼓掌:"C'est gnifique!(太棒了)"她涂着鲜红指甲油的手指按在胸口,"这就是我们一直想表达的理念!"
王总的表情像是吞了只活青蛙又不得不假装享受。散会后,他把程远叫到办公室,递来一杯威士忌:"干得漂亮!董事会已经注意到你了。"琥珀色的酒液在杯中摇晃,像被困住的猛兽。
程远没有接:"明天我想请假,带父亲去复查。"
王总笑容僵在脸上:"可是周五还有宝洁的比稿..."
"小林可以负责,她比我更了解母婴产品。"程远想起读书会上那个专注画画的汉服女生,"有时候,新人反而能看见我们忽略的东西。"
走出公司大楼时,凌晨的风带着凉意。程远给李静松发了条短信:"青城山,我去。"发完才意识到有多晚,但回复却立刻来了:"带上你父亲。山里的道医不错。"
程远站在霓虹照不到的暗处,突然泪流满面。头顶的星空被光污染遮蔽了大半,唯有一颗星固执地亮着,像老人茶席上那盏永不熄灭的烛火。
喜欢上善若水,寻安
程远推门时,铜铃发出嘶哑的声响,像是多年未被唤醒。店内光线昏暗,书架间飘浮着细小的尘埃,在夕阳中如同游动的金色微生物。柜台后坐着个戴圆框眼镜的老人,正用绒布擦拭一本线装书,听到铃声头也不抬:"二楼左转。"
木楼梯吱呀作响,每一步都像踩在历史的脊梁上。二楼比想象中宽敞,二十多平米的空间里摆着十几把各式各样的椅子——藤编的、木质的、甚至还有两张小学生课椅。最里侧的墙上挂着幅水墨《道德经》局部,笔法遒劲如老松。
李静松正在窗边泡茶,天光将他白发染成淡金色。今天他穿了件靛青色的中式立领衬衫,袖口磨得发白却浆洗得挺括。房间里已经有七八个人,年龄各异,有个穿汉服的女生正在笔记本上画着什么,笔尖摩擦纸面的沙沙声像春蚕食叶。
"来得正好。"李静松向程远招手,"今天讲《庄子·齐物论》。"他递来的茶杯是粗陶质地,杯壁厚实,握在手里像捧着一抔温热的泥土。
程远在靠窗的藤椅上坐下,发现窗台上摆着个小香炉,一缕青烟笔直上升,在触及天花板前悄然消散。他忽然想起公司会议室里那些刺鼻的电子香薰,号称能"激发创造力",闻起来却像廉价的化学糖果。
"今日问题何在?"李静松环视众人,目光在程远身上多停留了一秒。窗外暮色渐沉,城市的霓虹开始苏醒,灯光透过老式窗棂,在地上投下几何形的光斑
穿汉服的女生举手:"李老师,'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怎么理解?我总觉得太玄妙。"她腕间的银镯随着动作轻响,像是山涧的滴水声。
老人没有直接回答。他走到墙边关了灯,房间立刻陷入昏暗,只剩窗外闪烁的霓虹。在众人疑惑的低呼中,他划亮一根火柴,火焰在他掌心跳跃:"现在,告诉我你们看见了什么?"
"火!"有人脱口而出。
李静松将火柴靠近《道德经》挂画,火光映照下,墨迹的飞白处竟显出细密的金丝:"现在呢?"
"字画和火。"程远说。火焰的阴影在老人脸上跳动,让他看起来像尊古老的青铜雕像。
"再仔细看。"老人手腕轻转,火光突然照亮了汉服女生惊诧的脸,她手中的笔记本,以及每个人眼中跳动的光点。
"我明白了!"一个戴棒球帽的男生拍腿,"您是说万物本质相通?"
火柴燃尽,李静松重新开灯。光明回归的瞬间,程远发现所有人脸上都带着某种顿悟的微光。"一指非天地,却能指向天地;一马非万物,却能象征万物。"老人回到茶席前,"执着于名相,便如盲人摸象。"
程远想起上周的客户会议。市场部总监坚持要用"Z世代千禧人群"这类标签,而实际调研显示,这些年轻人既渴望个性又害怕孤独,既追求刺激又向往安宁——就像他办公室里的每个同事,包括总板着脸的王总。
"程远,"李静松突然点名,"广告业应该最懂贴标签的艺术,你怎么看?"
全屋目光聚焦过来,程远感到耳根发热。他摩挲着粗陶茶杯,凹凸的纹路让他想起父亲长满老茧的手掌。"我们给产品贴标签,给人贴标签,最后连自己都活成了标签。"茶水映出他晃动的倒影,"但真正的创意...往往发生在撕掉标签的瞬间。"
房间里静得能听见香炉里灰烬塌落的声音。李静松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举起茶壶续水,水流声在寂静中格外清亮:"善。"
读书会持续到九点半。结束时,程远帮忙收拾茶杯,发现每个杯底都留着不同的茶渍图案——有的像山脉,有的像流云,他手中的这只则像棵枝叶扶疏的树。
"留下喝杯茶再走?"等其他人都离开后,李静松从书架深处取出个紫檀木盒。开盒的瞬间,幽香浮动,像是整片森林被压缩在了方寸之间。
"这是..."
"武夷山母树大红袍,去年只得了二两。"老人用竹匙取茶的动作像在进行某种仪式,"适合聊些重要的事。"
程远心头一跳。窗外的霓虹灯变换着颜色,将老人的白发染成紫又化作蓝。茶汤橙红透亮,入口时的岩韵像道闪电劈开味蕾,回甘则绵长得如同山谷回声。
"你进步很快。"李静松突然说,"但还不够。"
"请老师指点。"程远不自觉用了敬语。茶水滚过喉咙,胸腔里腾起一股暖流。
老人从木盒夹层取出张照片。画面上是年轻时的他站在某座道观前,身旁有位长须老道,两人中间摆着局残棋。"这是我师父清微真人。他教我下棋时说:'看三步,想十步,但落子时只需专注当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程远仔细端详照片。老道的手指正点在某颗黑子上,棋盘上的局势看似死局,却暗藏生机。"您是说...我太着急了?"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李静松收起照片,"你现在就像刚学会游泳的人,急着要横渡长江。"他指了指程远放在桌上的手机,屏幕正亮起邮件提醒,"比如这个。"
程远划开屏幕,是王总发来的紧急任务:某国际化妆品品牌突然要换广告公司,明早比稿。"他们想要颠覆性的创意!"邮件里三个感叹号像三把匕首。
"您怎么知道..."
"你接电话时的表情。"老人往茶壶里注水,"像被迫吞了只活青蛙。"
程远苦笑。这个法国客户以善变着称,上次合作时改了二十七稿,最后用了初稿。"我可能需要提前告辞..."
"不急。"李静松按下他欲起的身体,"还记得菜园里的西红柿吗?"
程远点头。那株歪歪扭扭却果实累累的植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它从不为明天结几个果而焦虑。"老人将茶汤淋在茶宠上,陶制貔貅渐渐变成深褐色,"现在,闭上眼睛,告诉我你闻到什么?"
程远依言闭眼。茶香、檀香、旧书的霉味、窗外飘来的桂花香...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草药气息。"很多,混杂在一起。"
"现在只关注茶香。"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当程远集中注意力后,其他气味仿佛自动退场,唯有茶香愈发清晰,像黑暗中亮起的灯塔。"我明白了!您是说专注当下..."
"不全是。"李静松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庄子集释》,翻到某页指给程远看,"'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当你全神贯注时,连'专注'这个概念都会消失。"
程远若有所思。上周做汽车广告时,正是那种忘我状态让他找到了最佳创意。手机又震动起来,这次是小林的信息:"救命!王总说找不到您,正在大发雷霆!"
他刚要回复,李静松却按住他的手:"先回答我,什么是颠覆性的创意?"
"打破常规,超出预期..."
"错。"老人摇头,"最高的颠覆是回归本质。"他指向窗外夜空,那里有颗特别亮的星,"千百年来,人们看星是星,看水是水。真正的颠覆,是让人重新看见星辰与流水本来的样子。"
程远如遭雷击。法国客户最畅销的是一款号称"零添加"的精华液,他们的核心诉求不就是"回归肌肤本源"吗?一个创意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形:没有夸张的前后对比,没有明星造势,只有清晨醒来时,女性指尖触碰素颜的瞬间特写。广告语:"你本来就很美。"
"看来有答案了。"李静松微笑,"去吧,别让同事等太久。"
程远起身深深鞠躬。走到门口时,老人突然叫住他:"下月初九,青城山有个道家文化研讨会,有兴趣吗?"
"我..."
"不急回答。"李静松递来一张便签,上面用毛笔写着时间和地址,墨迹未干,"想想你那天晕倒时,手里攥着什么。"
回公司的出租车上,程远把创意草图画在笔记本上。笔尖流畅得不可思议,仿佛不是他在创作,而是创意本身借他的手显现。司机正在放一首老歌:"...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
手机又响了,是母亲。程远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妈,我在忙..."
"儿子,"母亲的声音带着罕见的犹豫,"你爸体检...查出点小问题。"背景音里,父亲正在嚷嚷"别跟孩子瞎说"。
程远握紧了手机:"什么问题?"
"医生说肝上有个阴影,要复查..."母亲的话被父亲抢电话的动静打断。
"没事!"父亲的大嗓门震得听筒发颤,"老年人都会有囊肿,大惊小怪!你工作要紧..."
车窗外,城市灯火如星河倒悬。程远突然说:"我周末回家。"挂断后,他发现手心全是汗,把便签上的墨迹都晕开了些许。
公司灯火通明。王总正在会议室训话,透过玻璃墙能看到小林垂着头,手里橡皮筋已经断成两截。程远推门而入时,所有人齐刷刷望来。
"方案有了。"他直接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我们需要做的不是颠覆消费者,而是帮他们找回被化妆品掩盖的东西——自信。"
三小时后,当程远展示完最后一页PPT,法国客户代表站起身鼓掌:"C'est gnifique!(太棒了)"她涂着鲜红指甲油的手指按在胸口,"这就是我们一直想表达的理念!"
王总的表情像是吞了只活青蛙又不得不假装享受。散会后,他把程远叫到办公室,递来一杯威士忌:"干得漂亮!董事会已经注意到你了。"琥珀色的酒液在杯中摇晃,像被困住的猛兽。
程远没有接:"明天我想请假,带父亲去复查。"
王总笑容僵在脸上:"可是周五还有宝洁的比稿..."
"小林可以负责,她比我更了解母婴产品。"程远想起读书会上那个专注画画的汉服女生,"有时候,新人反而能看见我们忽略的东西。"
走出公司大楼时,凌晨的风带着凉意。程远给李静松发了条短信:"青城山,我去。"发完才意识到有多晚,但回复却立刻来了:"带上你父亲。山里的道医不错。"
程远站在霓虹照不到的暗处,突然泪流满面。头顶的星空被光污染遮蔽了大半,唯有一颗星固执地亮着,像老人茶席上那盏永不熄灭的烛火。
喜欢上善若水,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