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的雪,终于停了。
春日的暖阳,懒洋洋地洒在这片刚刚经历过血与火洗礼的山峦之上,积雪开始融化,汇成一道道浑浊的溪流,顺着山坡潺潺而下,冲刷着那些早已凝固发黑的血迹。
空气中,那股浓烈的血腥味,被潮湿的泥土气息和新生的草木清香所取代,仿佛要将不久前那场惨烈的厮杀,从这片土地上彻底抹去。
北玄东路大军的帅帐之内,气氛压抑,与帐外那春回大地的生机勃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啪嗒。”
一滴滚烫的蜡油,从烛台上滴落,溅到了北玄宿将王坤的手背上。
他浑然不觉疼痛,只是死死地盯着面前那副巨大的军事沙盘。
那双曾经在无数战场上洞若观火、锐利如鹰的眼睛,此刻却布满了血丝,眼窝深陷,透着一股深入骨髓的疲惫与焦躁。
沙盘之上,代表着他东路大军的黑色旗帜,被数十面代表南境守军的赤色小旗,死死地钉死在岳麓山下,动弹不得。
而在更遥远的西方,那两面分别代表着中路陈渊和西路闫真的黑色帅旗,却像两座孤岛,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没有任何变化。
已经整整一个月了。
一个月零三天。
自从半个月前,那封由闫真亲自发来的、抱怨郭子仪固守不出、战事陷入僵局的信之后,他便彻底与西路和中路,失去了所有的联系。
音讯全无。
“咔。”
王坤下意识地,将手中一枚用来推演战局的棋子,捏得粉碎。木屑刺入掌心,带来一阵微弱的刺痛,却丝毫无法缓解他内心的那股无名之火。
他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了。
帐篷的角落里,一个专门用来焚烧废弃军报的铜盆内,早已堆满了厚厚的一层纸灰。那是他亲手写下的,一封封措辞急切的询问信。
可那些被寄予厚望的信鸽,放出去之后,便如同一颗颗投入大海的石子,再也没有回来。
一只都没有。
他甚至派出了麾下最精锐的斥候,以十人为一队,试图绕过岳麓山,向西穿插,去联络闫真和陈渊的大-军。
可结果,还是一样。
那些斥候,就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潜伏在黑暗中的巨兽,一口吞了下去,连一声惨叫都没能传回来。
这种感觉,就像是被全世界遗弃了。
王坤感觉自己和麾下这八万大军,仿佛被装进了一个巨大的、密不透风的黑色口袋里。
他不知道口袋外面发生了什么,不知道友军是胜是败,甚至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等到天亮。
这种源于未知的恐惧,比杨再兴那杆能洞穿一切的长枪,比南境军那些能发出雷鸣的“妖法”,更让他感到窒息,感到恐惧。
他已经连续好几个晚上没有合眼了。
只要一闭上眼睛,他就会做同一个噩梦。
梦里,他看到陈渊的六万大军,在澜沧关下被烈火焚烧,尸骸遍地。
他看到闫真的六万大军,在胡马关前被铁蹄碾碎,血流成河。
他看到自己和这八万将士,孤零零地站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四面八方,全是南境那铺天盖地的赤色龙旗。
然后,他就会从梦中惊醒,浑身冷汗,心脏狂跳不止。
“呼……”
王坤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试图驱散心中的阴霾。
他走到帐门口,掀开厚重的帘子。
外面,阳光正好。
他的大营,依旧壁垒森严,巡逻的士兵,依旧一丝不苟。
可他却能清晰地感觉到,一股压抑的、不安的情绪,早已如同瘟疫一般,在整个军中蔓延。
士兵们走路都低着头,窃窃私语。伙夫营里,因为补给的延误,每日的饭食,从干饭变成了稀粥。
军医营里,伤药也开始变得捉襟见肘,许多受了轻伤的士兵,伤口开始溃烂流脓,发出一阵阵痛苦的呻吟。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再这么耗下去,不用南境军来攻,他这八万大军,就会先一步从内部崩溃。
他必须做点什么。
就在他心乱如麻之际,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帐外。
“大帅。”
心腹参军韩微,掀开帘帐,走了进来。他的脸色,同样带着几分掩饰不住的憔悴,但眼神,却依旧保持着冷静。
韩微对着王坤,躬身一礼,并未立刻开口,只是发出一声极轻微的、习惯性的咳嗽。
“说吧。”王坤没有回头,声音沙哑,“是不是……派出去的斥候,又没了?”
“是。”韩微的声音很低,“前日派往西边小路的那一队,腰牌……今日在山涧里被人发现了。十六个人,一个活口都没有。从伤口上看,皆是一击毙命,干净利落。”
王坤的身体,微不可察地晃了一下。
他缓缓转过身,布满血丝的双眼,死死地盯着韩微,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难道,就没有任何……好消息吗?”
韩微看着王坤那副几乎要择人而噬的模样,心中一叹。
他知道,若是再没有任何好消息传来,这位已经绷紧到了极限的老帅,恐怕真的会疯掉。
韩微沉默了片刻,从袖中,取出了一封用火漆密封完好的信件。
“大帅,倒也……也不全是坏消息。”
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恰到好处的、仿佛是劫后余生般的喜悦。
“派往徐州,请求祁振都督调拨粮草辎重的信使,回来了!”
“什么?!”
王坤如遭雷击,猛地上前一步,一把从韩微手中夺过那封信。
他的手指,筛糠似的颤抖着,好几次,都未能将那封信撕开。
这封来自后方的回信,在此刻,不亚于一封来自天国的福音!
这证明,后方,还是安稳的!徐州,还在朝廷的手中!他们,还不是孤军!
韩微见状,连忙上前,帮他撕开了火漆。
王坤迫不及待地抽出里面的信纸,展开。
信上的字迹,他认得,是祁振麾下那名首席幕僚的笔迹,行文风格,也与往日一般无二,带着几分文人特有的客套和矜持。
信的内容很简单。
先是对王坤大帅在前线浴血奋战的“辛劳”,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慰问。
接着,便是对王坤所请的粮草辎重,做出了“积极”的回应。
信中说,祁振都督对东路大军的困境“感同身受”,已“严令”徐州府库,尽起仓储,为王帅筹措了一批“数量可观”的粮草、军械和药材。
最后,信中还提到了一个让王坤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的消息。
“……都督深知前线将士之苦,亦知东路大军如今兵力紧张,为防运粮途中遭南贼袭扰,都督特命麾下心腹将领‘王建成’,亲率五千徐州精锐,一路护送。预计十日之内,便可抵达岳麓山大营。届时,兵精粮足,王帅破敌,必将如探囊取物……”
王建成?
王坤对这个名字,有印象。
那是徐州军中,为数不多的几个,真正懂兵的宿将。为人谨慎,治军严明,是祁振最为倚重的心腹。
祁振竟然舍得将王建成和五千精锐派来给自己押送粮草?
这……这简直是雪中送炭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
王坤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猛地将那封信纸高高举起,仰天大笑起来。
笑声中,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和一种近乎癫狂的快意。
连日来积压在他心头的阴霾、恐惧、焦虑,在这一刻,被这封信,一扫而空!
他甚至有些自嘲地想,自己之前是不是太多虑了。
什么噩梦,什么孤军,都是自己吓自己!
西路和中路的袍泽,想必也只是因为战事吃紧,才暂时中断了联系罢了!
后方稳如泰山,援军和粮草,马上就要到了!
他王坤,还有翻盘的机会!
“好!好一个祁振!”王坤将那封信重重地拍在沙盘上,对韩微大笑道,“回去告诉将士们!援军将至!粮草充足!让弟兄们都给老子打起精神来!等粮草一到,我们便派两支千人小队去联络其他两支友军,南贼的末日到了!”
“是!大帅英明!”
韩微躬身应诺,脸上也带着“激动”的笑容。
他缓缓退出帅帐,当帐帘落下的那一刻,他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冷的、深不见底的漠然。
他回头,看了一眼那顶还在传出王坤狂笑声的帅帐,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怜悯。
可怜的老帅。
他恐怕到死也不会知道,这封救命的“回信”,虽然确实来自徐州,但徐州,早已陷落。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
他正前方,那座看似死寂的岳麓山之内。
来自,他那位“神机妙算”的对手——辛弃疾的,手笔。
喜欢每日签到领军队,父皇跪求别造反
春日的暖阳,懒洋洋地洒在这片刚刚经历过血与火洗礼的山峦之上,积雪开始融化,汇成一道道浑浊的溪流,顺着山坡潺潺而下,冲刷着那些早已凝固发黑的血迹。
空气中,那股浓烈的血腥味,被潮湿的泥土气息和新生的草木清香所取代,仿佛要将不久前那场惨烈的厮杀,从这片土地上彻底抹去。
北玄东路大军的帅帐之内,气氛压抑,与帐外那春回大地的生机勃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啪嗒。”
一滴滚烫的蜡油,从烛台上滴落,溅到了北玄宿将王坤的手背上。
他浑然不觉疼痛,只是死死地盯着面前那副巨大的军事沙盘。
那双曾经在无数战场上洞若观火、锐利如鹰的眼睛,此刻却布满了血丝,眼窝深陷,透着一股深入骨髓的疲惫与焦躁。
沙盘之上,代表着他东路大军的黑色旗帜,被数十面代表南境守军的赤色小旗,死死地钉死在岳麓山下,动弹不得。
而在更遥远的西方,那两面分别代表着中路陈渊和西路闫真的黑色帅旗,却像两座孤岛,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没有任何变化。
已经整整一个月了。
一个月零三天。
自从半个月前,那封由闫真亲自发来的、抱怨郭子仪固守不出、战事陷入僵局的信之后,他便彻底与西路和中路,失去了所有的联系。
音讯全无。
“咔。”
王坤下意识地,将手中一枚用来推演战局的棋子,捏得粉碎。木屑刺入掌心,带来一阵微弱的刺痛,却丝毫无法缓解他内心的那股无名之火。
他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了。
帐篷的角落里,一个专门用来焚烧废弃军报的铜盆内,早已堆满了厚厚的一层纸灰。那是他亲手写下的,一封封措辞急切的询问信。
可那些被寄予厚望的信鸽,放出去之后,便如同一颗颗投入大海的石子,再也没有回来。
一只都没有。
他甚至派出了麾下最精锐的斥候,以十人为一队,试图绕过岳麓山,向西穿插,去联络闫真和陈渊的大-军。
可结果,还是一样。
那些斥候,就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潜伏在黑暗中的巨兽,一口吞了下去,连一声惨叫都没能传回来。
这种感觉,就像是被全世界遗弃了。
王坤感觉自己和麾下这八万大军,仿佛被装进了一个巨大的、密不透风的黑色口袋里。
他不知道口袋外面发生了什么,不知道友军是胜是败,甚至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等到天亮。
这种源于未知的恐惧,比杨再兴那杆能洞穿一切的长枪,比南境军那些能发出雷鸣的“妖法”,更让他感到窒息,感到恐惧。
他已经连续好几个晚上没有合眼了。
只要一闭上眼睛,他就会做同一个噩梦。
梦里,他看到陈渊的六万大军,在澜沧关下被烈火焚烧,尸骸遍地。
他看到闫真的六万大军,在胡马关前被铁蹄碾碎,血流成河。
他看到自己和这八万将士,孤零零地站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四面八方,全是南境那铺天盖地的赤色龙旗。
然后,他就会从梦中惊醒,浑身冷汗,心脏狂跳不止。
“呼……”
王坤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试图驱散心中的阴霾。
他走到帐门口,掀开厚重的帘子。
外面,阳光正好。
他的大营,依旧壁垒森严,巡逻的士兵,依旧一丝不苟。
可他却能清晰地感觉到,一股压抑的、不安的情绪,早已如同瘟疫一般,在整个军中蔓延。
士兵们走路都低着头,窃窃私语。伙夫营里,因为补给的延误,每日的饭食,从干饭变成了稀粥。
军医营里,伤药也开始变得捉襟见肘,许多受了轻伤的士兵,伤口开始溃烂流脓,发出一阵阵痛苦的呻吟。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再这么耗下去,不用南境军来攻,他这八万大军,就会先一步从内部崩溃。
他必须做点什么。
就在他心乱如麻之际,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帐外。
“大帅。”
心腹参军韩微,掀开帘帐,走了进来。他的脸色,同样带着几分掩饰不住的憔悴,但眼神,却依旧保持着冷静。
韩微对着王坤,躬身一礼,并未立刻开口,只是发出一声极轻微的、习惯性的咳嗽。
“说吧。”王坤没有回头,声音沙哑,“是不是……派出去的斥候,又没了?”
“是。”韩微的声音很低,“前日派往西边小路的那一队,腰牌……今日在山涧里被人发现了。十六个人,一个活口都没有。从伤口上看,皆是一击毙命,干净利落。”
王坤的身体,微不可察地晃了一下。
他缓缓转过身,布满血丝的双眼,死死地盯着韩微,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难道,就没有任何……好消息吗?”
韩微看着王坤那副几乎要择人而噬的模样,心中一叹。
他知道,若是再没有任何好消息传来,这位已经绷紧到了极限的老帅,恐怕真的会疯掉。
韩微沉默了片刻,从袖中,取出了一封用火漆密封完好的信件。
“大帅,倒也……也不全是坏消息。”
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恰到好处的、仿佛是劫后余生般的喜悦。
“派往徐州,请求祁振都督调拨粮草辎重的信使,回来了!”
“什么?!”
王坤如遭雷击,猛地上前一步,一把从韩微手中夺过那封信。
他的手指,筛糠似的颤抖着,好几次,都未能将那封信撕开。
这封来自后方的回信,在此刻,不亚于一封来自天国的福音!
这证明,后方,还是安稳的!徐州,还在朝廷的手中!他们,还不是孤军!
韩微见状,连忙上前,帮他撕开了火漆。
王坤迫不及待地抽出里面的信纸,展开。
信上的字迹,他认得,是祁振麾下那名首席幕僚的笔迹,行文风格,也与往日一般无二,带着几分文人特有的客套和矜持。
信的内容很简单。
先是对王坤大帅在前线浴血奋战的“辛劳”,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慰问。
接着,便是对王坤所请的粮草辎重,做出了“积极”的回应。
信中说,祁振都督对东路大军的困境“感同身受”,已“严令”徐州府库,尽起仓储,为王帅筹措了一批“数量可观”的粮草、军械和药材。
最后,信中还提到了一个让王坤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的消息。
“……都督深知前线将士之苦,亦知东路大军如今兵力紧张,为防运粮途中遭南贼袭扰,都督特命麾下心腹将领‘王建成’,亲率五千徐州精锐,一路护送。预计十日之内,便可抵达岳麓山大营。届时,兵精粮足,王帅破敌,必将如探囊取物……”
王建成?
王坤对这个名字,有印象。
那是徐州军中,为数不多的几个,真正懂兵的宿将。为人谨慎,治军严明,是祁振最为倚重的心腹。
祁振竟然舍得将王建成和五千精锐派来给自己押送粮草?
这……这简直是雪中送炭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
王坤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猛地将那封信纸高高举起,仰天大笑起来。
笑声中,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和一种近乎癫狂的快意。
连日来积压在他心头的阴霾、恐惧、焦虑,在这一刻,被这封信,一扫而空!
他甚至有些自嘲地想,自己之前是不是太多虑了。
什么噩梦,什么孤军,都是自己吓自己!
西路和中路的袍泽,想必也只是因为战事吃紧,才暂时中断了联系罢了!
后方稳如泰山,援军和粮草,马上就要到了!
他王坤,还有翻盘的机会!
“好!好一个祁振!”王坤将那封信重重地拍在沙盘上,对韩微大笑道,“回去告诉将士们!援军将至!粮草充足!让弟兄们都给老子打起精神来!等粮草一到,我们便派两支千人小队去联络其他两支友军,南贼的末日到了!”
“是!大帅英明!”
韩微躬身应诺,脸上也带着“激动”的笑容。
他缓缓退出帅帐,当帐帘落下的那一刻,他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冷的、深不见底的漠然。
他回头,看了一眼那顶还在传出王坤狂笑声的帅帐,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怜悯。
可怜的老帅。
他恐怕到死也不会知道,这封救命的“回信”,虽然确实来自徐州,但徐州,早已陷落。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
他正前方,那座看似死寂的岳麓山之内。
来自,他那位“神机妙算”的对手——辛弃疾的,手笔。
喜欢每日签到领军队,父皇跪求别造反